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微粒的性质: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用酚酞试液浸润过的棉花
(1)由于氨分子不断运动,与棉花团上的酚酞试液接触,氨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现象是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渐渐变红;
(2)氨分子不断运动,与棉花团上的酚酞试液接触,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水显碱性;
(3)在热水中的氨气分子温度高,运动的快,试管口棉花团变红速度快,为了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
故答案为:(1)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渐渐变红;(2)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
(1)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乙烯、乙醚,同时可能生成二氧化硫等还原性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对乙烯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说明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不能;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时,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 (2)二氧化硫、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方程式为2H 2 O+Br 2 +SO 2 =H 2 SO 4 +2HBr,故答案为:2H 2 O+Br 2 +SO 2 =H 2 SO 4 +2HBr; ①验证过程中必须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所以先除去二氧化硫,I中盛放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II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III中盛放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IV中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检验乙烯的性质,故答案为:A;B;A;D; ②III中溶液不褪色,说明剩余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硫,IV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答案为:III中品红溶液不褪色,IV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若乙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则该反应中有溴化氢生成,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应该呈酸性,如果溶液没有呈酸性,则证明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丙同学的设计合理, 故答案为:合理;若发生取代反应,必有溴化氢生成,溶液呈酸性; (4)溴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且1,2-二溴乙烷密度较大,所以下层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反应方程式为:CH 2 =CH 2 +Br 2 →CH 2 BrCH 2 Br, 故答案为:溴水褪色,下层有无色油状物生成;CH 2 =CH 2 +Br 2 →CH 2 BrCH 2 Br. |
(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水沿着导管压入集气瓶中.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该实验可得出该气体难溶于水和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结论.
(2)根据课本知识可知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淡黄色的硫粉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因此会造成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水沿着导管压入集气瓶中,流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
1 |
5 |
(3)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装置始终密闭,不会改变试管内气体的成分,此实验过程中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点燃 |
故答案为:
(1)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水沿着导管压入集气瓶中;
(2)淡黄色的硫粉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水沿导气管流入集气瓶中,流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
1 |
5 |
(3)装置始终密闭,不会改变试管内气体的成分;磷+氧气
点燃 |
故答案为:四氯化碳;分液漏斗、锥形瓶;
(2)要想除去液溴中少量Cl2,需要加入氢溴酸后再萃取分液;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和氯气、溴单质发生反应;所以选项中只有③符合,
故答案为:③;
(3)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目的是低浓度的Br2溶液在提取时消耗过多的原料和能源,转化为HBr后易被氧化剂氯气氧化为溴单质,用于富集溴元素,
故答案为:富集溴元素;
(4)二氧化硫吸收溴单质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CI,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SO42-,环境保护主要是减少SO2气体的损耗和排放,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反应生成了两种强酸,易腐蚀设备,
故答案为:Br2+SO2+2H2O=4H++SO42-+2Br-,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
(5))控制温度59℃,使溴单质挥发,通过冷凝得到呈深红棕色的液态溴单质,同时避免污染环境,最后进行尾气吸收,由于溴单质是一种强氧化剂,易腐蚀橡胶制品,所以整套装置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由装置图可知,提纯溴利用的原理是蒸馏,仪器B为冷凝管,
故答案为:溴会腐蚀橡胶;冷凝管;
(6)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应控制的关键条件是把温度控制在溴的沸点59°C,并收集该温度下的馏分,C中液体产物颜色为液溴红棕色;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2,加入NaBr溶液发生反应:2NaBr+Cl2=2NaCl+Br2,可以除去氯气,生成的溴单质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得到,
故答案: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控制好水浴温度,并收集 59℃时的馏分;深棕红色.
故答案为:②④③①;
(2)装置②是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装置②中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导管,还需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3)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做氧化剂和还原剂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
故答案为:MnO2+4HCl(浓)
| ||
(4)铜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铜和氯化氢不反应,所以可用来吸收氯气,反应为Cl2 +Cu
| ||
故答案为:Cl2 +Cu
| ||
(5)①装置用来检验HCl气体,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氯气的干扰,在③吸收氯气之后要检验氯气是否完全除去,根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的性质,可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或润湿的有色布条)检验,如试纸不变蓝(或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已经完全除去,
故答案为:湿润的KI淀粉试纸(或润湿的有色布条);试纸不变蓝(或有色布条不褪色);
(6)实验室制取有毒的氯气(Cl2)时,常用烧碱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
故答案为:NaOH;Cl2+2NaOH═NaClO+NaCl+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