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的分类?
一、按空调压缩机驱方分
1、独立式空调独立式空调又称为主动式汽车空调,由专用空调发动机来驱动(辅助发动机驱动)制冷压缩机。独立式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大,其运行过程稳定,不受主发动机工作情况的影响,但成本高,体积及质量大,多用于制冷量较大的大中型客车上。
2、非独立式空调非独立式空调又称为被动式汽车空调,由汽车发动机直接驱动制冷压缩机。这种汽车空调结构紧凑,但其消耗发动机10%~15%功率,降低汽车后备功率,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工作稳定性较差。一般小型客车和汽车采用非独立式汽车空调。
二、按功能分
1、单一功能型
单一功能指冷风、暖风各自独立,自成系统,一般用于大中型客车和载货汽车上。单一功能型又可分为单一取暖和单一制冷两种形式。
2、冷暖一体型
冷暖一体是指冷暖风合用一台鼓风机、一个风道及一套操纵机构。在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增装加热器及暖风出口。
这种结构又可分为冷、暖风分别工作和冷、暖风可同时工作两种方式。冷暖一体型汽车空调结构紧凑,操纵方便,需要驾驶员手控制其出风量和冷暖转化模式(也就是常说的手动空调),增加了驾驶员行车时的操作,多用于汽车上。
3、全功能型
全功能型空调是在冷暖一体型空调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这种形式的汽车空调集制冷、供暖、除霜、去湿、通风、净化等功能于一体,可同时工作,实现从冷到热连续温度的调节。
三、按温度可调节区域分
1、单区空调系统单区空调系统只能调节整个车内保持一个合适温度。
2、双区空调系统双区空调系统是通过两个温度翻板单独控制驾驶员侧和副驾驶侧两侧的温度。
3、四区空调系统在一些高级汽车上加装,可以对车内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个区域进行单独的温度调节。一般只有自动空调可以进行分区温度调节。
四、按送风方式分
1、直吹风
空调风(冷或热)直接从空调吹出,其结构比较简单,风阻损失小,但送风不均匀。一般汽车、货车、中小型旅游车常采用这种方式。
2、风道式空调风
通过车内风道送出。送风口布置的原则是冷风出风口布置在上面(尽可能在车顶下),暖风出风口布置在下面(尽量在地板上),以满足"头凉足暖"的要求,即有上、下两层风道。这种方式送风比较均匀,但零件增加,风道阻力增大,因此送风机功率要大,主要用于大中型客车。
五、按控制方式分
1、手动空调
内通风的温度控制是驾驶员通过仪表板上空气控制杆、温度控制杆、进气杆和风扇开关等来操纵通风管道上的各种活门来实现的,大多数经济型汽车都采用旋钮式的手动空调。
2、半自动空调
半自动空调与手动空调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了程序装置、伺服电动机或控制模块等操纵机构,其操纵系统可根据驾驶员的设定工作,将空调温度控制在设定的值,但是风速还是手动调节的,如图1-9所示。一般装配在中档汽车上,如大众波罗、速腾等。
汽车空调是4-8P匹。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汽车空调的功率一般在1000W至5000W之间,不同车系的功率也会不同。但是也不会设置的太高。
本来汽车空调就是为了让乘员有舒适的乘坐环境,减少旅途疲劳,为驾驶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的存在,所以最大不会超过8P匹。
汽车主要的暖风系统有两种,一种是以发动机冷却液为热源(目前绝大多数车辆使用),另外一种是以燃料为热源(少数中高档轿车采用)。目前很少使用空调制热。
一般的中小型车在驾驶室内有暖风小水箱,当面板左边冷热旋钮打到红区(制热)时【针对FIAT面板】,通往小水箱的节水阀开通,发动机的冷却水经过小水箱循环散热,再由风机或外通风的气流流经小水箱表面,从出风口送出。无需不额外消耗发动机的油耗和动力
扩展资料
早晨热车时不要立即打开制热空调,等到发动机水箱水温上升后方可开启空调,空调温度设置不要太高,一般不要高于22.5度。
如果开了暖风后车窗开始起雾,不要立即关闭暖风,反而要加大暖风风速,再多吹一会儿,这样雾就消失了,还不会反复出现。
在停车之前就关掉空调,并开启外循环自然风,这样能清扫空调系统风路管道,防止滋生细菌。
汽车空调的正确使用方法:
1、一般汽车左边那个按钮蓝色的代表冷风,而红色的代表暖气,而中间的代表冷暖适中。
2、要开冷风的话这图的左边按钮往蓝色的地方调节,当要暖风时就往红色的地方调,再按下AC开关,另外中间的那个键是开风的大小,靠最右边的那个是调模式的你可以调到只吹脚或手或玻璃,也可以两更模式同时使用。
3、左边白色的线是调温度的,当感觉到太暖时可以调到中间,在不开空调的情况下你只要关闭中间的风扇就可以了。
空调系统使用注意
1、车用空调系统在冬季时基本处于停用状态,在最初的启动前应先检查皮带松紧度,且应在发动机怠速下先运转一段时间,观察是否启动正常并在运转时检查制冷效果如何,若不启动或制冷效果不理想就应到服务站进行检查。
2、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易吸入灰尘及细菌,所以长时间使用后应对空调系统进行一次除尘、除菌处理,以保证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3、开启空调一段时间后观察发动机水温情况,若出现水温高的现象,有可能是冷凝器表面过脏(如黏附柳絮、尘土等)、电子扇不工作、压力控制器不工作等造成的。如果在使用中出现以上问题应及时停止空调系统的工作,且到服务站进行维修。
区分颜色:
汽车左边按钮蓝色的代表冷风,而红色的代表暖气,而中间的代表冷暖适中;
旋转按钮:
要开冷风的话左边按钮往蓝色的地方调节,当要暖风时就往红色的地方调,再按下AC开关,中间的按键是开风的大小,靠最右边的调节模式可以调到只吹脚或手或玻璃,也可以两边同时使用;
9-17. 家用和汽车的空调是如何工作的?结构有何区别?
答:家用空调最早由美国人威利斯·开利(1876—1950)于1928年发明的,当时是窗式空调,后来日本人搞了分体空调,由于分体空调不遮挡光线、噪音小(不是噪声真正的小了,而是挡在窗外室内听不到而已)而流行起来了。分体空调由室内机(由塑料外壳、蒸发器、线型电风扇、电脑板、接水盘组成)、室外机(由钢板外壳、轴流电风扇、压缩机组、冷凝器、毛细管、电路板和挂墙架等组成,冷暖两用的还有四通电磁阀)、管路(液管和气管)组成。其连接和工作原理是:压缩机组的电动机通电后旋转,带动同轴的压缩机旋转,将气态冷媒(通常是氟利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却,轴流风扇不断地将热风吹出,冷媒通过冷却成为中温高压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由于物相的变化),冷媒液体通过毛细管(一根内径1mm、外径3mm、长4cm的紫铜管)进入液管(管路中较细的一根),液管进入室内,其另一端与室内机组的蒸发器贯通连接,蒸发器的另一出口与气管(管路中粗的一根)相连,气管穿出室外,另一端与压缩机进气口相连(为防止液击一般要经过气液分离器)。也就是说,整个环路循环系统用旋转着的压缩机和毛细管分为冷凝器的高压区和管路与蒸发器的低压区,高压即高温(压力18公斤,50°C),低压温度也低(4.6公斤,5°C)。室内机组的线型电风扇将经过冷却的室内空气吹出来,形成10°~15°C的冷风。
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完全相同,但结构却完全不同:首先,压缩机组就完全不同,家用空调的压缩机是和电动机一同装在钢制的罐子,此电动机是1~1.5千瓦的220V单相电机,而汽车的发电机功率才1千瓦左右,若用12V直流电通过逆变器升压至220V供给压缩机组使用,这样就势必 要增加汽车发电机的功率,不然电能入不敷出,蓄电池会因亏电很快就损坏。另外,这样做的另一个坏处是:发动机的扩大和新增的电动机都要增加重量,使汽车行驶阻力增大(汽车四种阻力有三种和重量正相关),所以这样不行。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空调压缩机由汽车发动机通过皮带直接驱动,压缩机皮带轮内设电磁离合器,不通电时分离,皮带轮空转;通电时结合,压缩机随发动机一起旋转。 冷凝器的结构和安装也不同:家用空调是紫铜管加铝翅片,安装在室外机组内,由单独的电风扇散热;汽车空调是全铝制(为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安装在冷却系的散热器前方,与散热器公用一或两个电风扇,此外,在汽车空调冷凝器的旁边,增设一个“储液罐”,把冷却好的冷媒液体存在罐里,以备汽车怠速路口等红灯时使用。“毛细管”也变成一个通径可调的“膨胀阀”,根据所设定的温度和环境来自动调整通径的大小。这是因为家用空调压缩机是固定转速,而汽车空调压缩机转速则完全由发动机决定,仅仅和行车的速度有关,而和气温却毫无关系。
相当于家用空调室内机组的、安装在车室内的“冷暖包”结构也完全不同:家用空调的制冷和制暖,靠的是安装在室外机组内的一个四通电磁阀来控制,此电磁阀不通电时,冷媒是正向循环:压缩机出口的高温冷媒先到室外机组的冷凝器中散热,再通过毛细管和液管进入室内蒸发器散冷,最后再回到压缩机进气口,此时是室外散热、室内散冷(吸热)。当四通电磁阀通电时,循环倒了过来,冷媒成了反向循环,压缩机出口的高温冷媒先到室内机组的蒸发器中散热,此时室内就暖和了;散热后再通过液管和毛细管到室外机组的冷凝器吸收热量(散冷),最后再回到压缩机进气口,此时是室外吸热、室内散热,这是冬季制暖的情况。
汽车的制暖根本用不着压缩机,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发出的热就足够用了,循环水泵也是现成的,只要将发动机冷却液使用一个阀门两根胶管引到室内“冷暖包”内的小散热器就可以了,两套是独立的,只有鼓风机(离心式风扇)公用。
汽车空调和其它空调制冷都一样。把温度通过人为的方式使它下降(或者说把温度从较高的物体转移给较低的物体)叫做“人工制冷”,简称“制冷”。
蒸汽压缩循环式制冷(空调)系统都是通过四个过程来完成的。即:节流过程——蒸发过程——压缩过程——冷凝过程。
节流,通过节流装置,即节流阀(也称调节阀或膨胀阀,在汽车空调中通常叫膨胀阀或孔管)。制冷剂的高压液体经过阀的狭窄通道使其流量和压力得到节流变小而成为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此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虽然变了,但制冷剂的液体形态仍未改变。
蒸发,通过热交换装置,即蒸发器。低压液体在其中与外界(驾驶室)内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即传热,实际为吸热)而产生沸腾(汽化)现象。从而使空间的温度不断得到降低。沸腾(汽化)后产生低压制冷剂蒸气,从而改变了制冷剂的形态,由低压液体改变成低压气体,但压力未改变。
压缩,通过气体压缩装置,即制冷压缩机。低压低温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经过压缩,变为高压高温气体排出。在这其间只改变了压力,气体的形态未改变。
冷凝,通过热交换装置,即冷凝器(也称散热器)。高压高温制冷剂气体在其中将热量传递给外界(实际为放热)而冷凝(冷却)成高压液体,从而又改变了制冷剂的形态,由高压蒸气改变成高压液体,但压力未改变。
整个制冷过程就是通过这四个装置形成一个循环系统来完成的,系统用管道将此连接,制冷剂在此系统中如此反复循环,从而不断使温度得到降低。
为了使制冷能正常进行,系统在冷凝器通向膨胀阀之间加设了储液干燥器(通常称干燥过滤器或干燥瓶)。干燥和过滤制冷剂中的水份和杂质,并储存制冷循环所需要的制冷剂。
此外还有一些附属装置,如冷凝器用的散热电子风扇,蒸发器用的鼓风机,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在低压侧蒸发器至压缩机之间还加设了气液(油)分离器等。为了使空调系统能安全自动运行,系统在高低压侧分别设置了压力控制器(压力开关);低压侧的蒸发器上设置了温度控制器(温度感应器或传感器);整个电气系统由电脑或控制器控制,实现自动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