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系统研发主要涉及哪些知识
一.汽车空调系统设计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
1.热力学的知识
原因:空调系统是实现能量转换的一个系统,而热力学是空调系统中理论计算的基础。
2.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的知识
原因:空调系统是利用制冷剂的流动及相态变化(气体变液体放热,液体变气体要吸热),发动机水箱的温度及流量变化,以及强制空气对流形成热量交换来实现制冷制热的。这涉及到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的许多知识。
3.汽车和空调基础等相关知识 ,如制冷原理,发动机原理等
原因:必须将制冷和汽车有机结合起来,学会计算热负荷、制冷量和功率消耗负载,才能懂得系统的合理匹配。
4.机械结构学以及相关知识
原因:空调系统有很多部件,还需要安装到汽车上,必须了解相关的制造和装配工艺。
5.材料学知识
原因:汽车空调系统涉及金属、橡胶、制冷剂、润滑油等,必须对各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加工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6.汽车电子工程知识和自动控制原理
原因:汽车空调系统中有许多电器和电路(如压缩机电磁离合器、冷凝器电子风扇、蒸发器鼓风机、压力开关、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阀、A/C开关、空调控制器等),自动空调的反馈控制和调节。
二.汽车空调系统各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车空调系统由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干燥器、空调管路以及HVAC、冷却模块等组成。必须对各主要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有充分的理解。
中原工学院新能源汽车空调控协同创新中心与郑州宇通客车集团科林汽车空调控有限公司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开发出国内首个大型纯电动客车超低温热泵冷/热空调控系统。实验室台架试验和整车性能测试均取得成功,目前已进入整车产品量产阶段。据悉,RD系统突破了超低温热泵制热循环、热泵式电动压缩机制冷增焓、车外换热器快速除霜、车辆热管理一体化智能控制等大型纯电动公交车热泵式制冷/制热空调节系统开发中亟待解决的诸多共性关键技术。该空调节系统的成功开发,可以更好地解决目前纯电动汽车空调节电加热方式能耗高、严重影响整车续航里程的突出问题。这对提高我国纯电动汽车空法规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格力集团。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7年2月4日下午,董明珠透露了一项新计划——格力汽车空调。董明珠表示,2017年,通过和珠海银隆的合作,格力电器将正式进入汽车空调领域。
董明珠称,格力的汽车空调已研发数年,并且产品非常不错,但由于汽车空调行业的封闭性,此前格力一直未能找到好的突破口。珠海银隆的纯电动客车已进入全国数十个城市,同银隆的合作正是契机。
扩展资料:
据悉,格力电器与珠海银隆的合作不止汽车空调,格力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格力还会做汽车模具,电器、容等相关的汽车产品。“汽车模具从内到外都可以做,包括汽车用的钣金件等各个方面。”
董明珠认为,之前用户对于汽车空调的使用体验并不好,使用舒适度不尽如人意,“我希望通过格力空调产品的延伸为汽车空调舒适性差的问题带来改变。”
“与银隆的合作为格力电器汽车空调未来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为格力带来了空调领域新的突破。”董明珠这样评价此次合作,“我们也想通过银隆汽车首先使用格力汽车空调让产品走出去,从而让更多汽车领域的企业与格力有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格力进军汽车空调 董明珠造车梦从未停止
1927年,在美国纽约市场上出现了第一台汽车空调装置,当时轰动了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实际上这种装置只能称之为“加热器”,只是在汽车车厢内增加了热量,在寒冷的冬季起到保暖作用,这就是车载空调的先驱。1927年的制暖控台出现后,很长时间一直无人问津,但一直在慢慢发展。1948年欧洲出现了具有加热器、风机和空气滤清器的比较完整的供热系统。
最常用的制冷空调,是1938年出现的。美国人帕尔德根据电冰箱“冷气”的原理发明了汽车空调,林肯V12有幸成为了第一辆安装冷气空调的车。1940年,美国Packard公司第一次将机械制冷用于车用空调,为世界汽车空调市场开辟了发展之路。但这种空调体积庞大又不便控制,到1941年,厂家就不再提供这种安装了。
二战后,美国汽车制造厂商继续对制冷空调的技术研发。到1953年,制冷空调已经能在普通的轿车上使用了,而且技术的进步也使大批量生产汽车空调成为了可能。
1954年,Nash汽车公司趁热打铁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名为“气候之眼”的自动空调。这种空调最终将控制开关放在了前排的控制面板上,并采用了电控开关和出风口,从而帮助人们有更多温度的选择。与此同时,这款车上配备的空调还是第一款体积紧凑、而且集加热和制冷于一身的空调系统。
1954年装有车载空调的Pontiac汽车,这是最早使用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车型。
此后,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参考美国试制生产汽车空调,60年代后,冷气装置的汽车空调开始普及全世界。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奔驰)是集研发、发动机与整车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中德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