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包子,怎么做呢?
怎么蒸包子好吃呢?
这得看您喜欢吃什么面滴,什么馅滴啦。
首先确定喜欢吃蒸包,多数就是白面做皮包馅。有喜欢肉,有喜欢素馅。
我一般自己调的馅,不论荤素都喜欢,但是在好的馅,包子面皮没发好,蒸出后包子皮出现死面疙瘩,或者塌塌了,一下就没了食欲。
所以要想包子好吃,发面是一步很关键,另外现在超市卖的面粉,真有不适合包包子的,所以购买时看一下介绍。
我做的包子过程和朋友分享一下
发面
我用一斤半白面,兑7.5克安琪酵母,(超市卖15克一包,用半包),酵母倒碗里,再加一勺白糖,加温热水,但是不能超过37度啊,把酵母和糖充分溶解后和面。我和面喜欢用电饭锅内胆,不沾面呀。
现在室内温度20多度,揉好的面团放在锅胆里盖好盖子醒发了90分钟。(醒发的期间要再揉一次。)
醒发好后放面案上,我基本就不去再揉一次了,直接揪小面团。有介绍的说再揉是为了去除面团里的气泡,实际包包子擀面皮的过程已经做到了。
调馅
我调的包子馅,是传说中的山东包子。我生活在哈尔滨,山东包子的来头无从考证,人们就是这么叫,连包子铺也有标着山东包子这款。没在山东生活过,真不知道地道山东包子啥样。
反正就知道这么做的包子好吃。
猪肉切小块,白菜切块,洋葱切块(家里没大葱了)加花椒粉,酱油,盐,豆油,还应该加甜面酱,家里没有了,用蚝油代替了。
顺一方向搅拌均匀,放置20分钟,让滋味完全融入进肉里。再加入白菜(白菜经过盐杀,再挤出水分),包之前再放白菜,避免放早容易杀出水。
小面团直接擀面皮,尽量中间厚一些,免得包子再醒发时破底。
包好的包子尽量醒发20分钟,要看环境的温度。
室内温度低不利于包子醒发。我解决的方法是关好厨房门窗,蒸锅先把水烧上,提高温度。也可以包子上盖上保鲜膜。
包子经过20分钟的醒发,手摸有肉感,明显大些就可以上屉蒸,我是用温热水上屉,开锅后蒸16分钟,关火后挺一分钟再接盖。
好吃!
厨房纸蒸包 子是可以垫底的,但是不建议这样做。虽然它的吸水性好,但是很容易导致蒸的包 子底部吸收水分。而厨房纸就是厨房专用的纸巾。它比一般的纸巾要大,要厚,吸水吸油性要好,是进行居家清洁、食物吸油的好帮手。
看看相关知识:
蒸包 子除了用纱布还可以用哪些:
1、在蒸包 子没有纱布时,可以在蒸笼的底部刷上一层薄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包 子粘底的情况。
2、也可用烘焙纸代替,因为烘焙纸表面含有丰富的植物硅油,手感光滑,有一定的防粘性,蒸包 子时使用,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持食物的完整性。
3、也可用蔬菜叶来代替纱布,比如:白菜叶、生菜叶等叶 子面积较大的蔬菜,不仅能够预防包 子粘连,还能增添一股绿叶的清香。
蒸包 子不垫纱布可以吗:
一般建议垫纱布。在蒸包 子时,会将纱布打湿后,垫在蒸笼上,而使用纱布一方面是为了预防包 子和笼屉的底部粘连,对包 子的完整性有所破坏,另一方面是因为蒸笼底部有大小不一的洞,不垫纱布的话,包 子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底部包 子皮的口感也会较硬,因此在蒸包 子时,建议垫纱布好一些,若是没有用蔬菜叶、烘焙纸代替也行。
包子
包子,本称馒头,别称笼饼,传说由诸葛亮发明,是中国传统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包子”一词最早出现自宋代,此前主要被称为”馒头“。传为诸葛亮征孟获时发明,后经过发展演变,改为禽肉馅。
最小的可以称作小笼包,其他依次为中包、大包。常用馅心为肉、芝麻、豆沙、干菜肉等,出名的有广东叉烧包、上海灌汤包等。
做包子主要有这几大步骤:
发面—调馅—和面—擀皮—包包子——蒸包子。
主要的原材料有:
主料:韭菜、鸡蛋、自发粉、猪肉馅;
辅料:花椒少许、葱少许、姜少许、料酒少许、生抽少许、盐少许、香油少许。
发面
自发粉用温水和成光滑的面团,蒙上保鲜膜放置温暖湿润处醒发20分钟。
调馅
猪肉馅加入鸡蛋、盐、生抽、切好的葱末、姜末、料酒、香油,泡好晾凉的花椒水,按一个方向先慢后快拌匀,之后加入韭菜段,加少许的橄榄油或色拉油,保持韭菜的色泽。
和面
将发开的面团慢慢揉匀。
擀皮
取出面团分成两半揉成长条,并把长条切成成大小均匀的面积,用擀面杖均匀地擀成薄厚适中的圆片。
包包子
将面皮放在左手手指上稍微往前一点方便手指活动面皮。放上适中的肉馅。右手提拉并啮合面皮,左手配合着旋转,左手提折大约23个左右。记住最后可以是留个肚脐眼的也可以啮合在一起。
蒸包子
包好的包子放在温度适中的厨房稍微醒10分钟。之后蒸锅先放水烧开,加入一大碗凉水,放上包子盖盖,开始蒸包子,水开后蒸20分钟---25分钟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