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装修各处颜色的搭配
兄弟,我是湖北农村这边的,家里也是三层的私房,房型结构和你家的大体差不多。我家两兄弟,楼上四个房间我和弟弟一人一间,另外两间客房,一楼爸妈住。只不过我这边厨房是在房子后面起一个院子里单独起的。
房子目前在我结婚前装修了一半,装修外墙是贴得淡绿色瓷砖,室内客厅铺的黑胡桃地砖(这个选选色是个败笔,当时也没有问我就买了),房间铺的米黄色地砖,白色墙面,比较简单,因为是老爸主持的自己工作忙不在家;
本人做室内设计多年,看了楼主的介绍建议如下:
外墙:墙裙用草绿瓷砖贴面,其它部分刷米黄或者白色外墙涂料,田园风格,与农村景致协调统一,施工简便造价不高;
内墙:大厅、茶厅用白色涂料粉刷为宜,庄重大方一点;房间米白或粉色均可,温馨浪漫一点,一定要用好点的涂料,环保净味的,你们福建本地产的“三棵树”漆不错;
地板:客厅茶厅还是建议用地板砖比较好,木原色、米黄色、赭红色等暖色系都可以,容易打理;房间地板可以用地砖也可,有条件用复合地板或实木的都行,用裸色、驼色、白枫木色等暖色浅色即可,温馨简洁容易搭配;
以上浅见,望各路高人指点。
村民婚宴前夕,乡亲自带菜刀帮做饭,你羡慕这样的邻里关系吗?
在生活中,在如今这个时代,很多城市里的人可能都体验不到农村的那种气氛,毕竟在城市里,每家每户都是在一栋房子里,但是他们之间彼此却没有什么联系,其实是就住在隔壁,相互之间可能也并不会打招呼之类的,就显得少了一些人情味。但是在农村的气氛却完全不是如此农村可能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事情导致邻居村子里的人吵起来,也会闹不愉快,但是大多时候,一旦村子里哪家有什么事情,村子里的人都会自愿的去帮助他们。
在湖北,村子里有一家人要结婚了而结婚,大家都知道结婚时是要摆婚宴的,这是要请亲戚朋友和邻居熟人之类的来一起吃酒席,来的人很多,那么需要准备的饭菜以及各种场地招待客人等等这些事情,都是需要很多人来帮助才能完成。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在婚宴前的前一天,邻里乡亲们就自己从家带着菜刀并且来帮忙洗菜,切肉杀猪,有的地方也会请人一起来制作豆腐,等到了婚宴那一天,更多的人们也都会来帮助,会做饭的就会在厨房里猛活起来,会说话的人就去招待客人,同时也会谨慎整理一位比较有威望的人来主事。
虽然说大家在帮助的过程中自己也会累,是最让整个婚宴变得更加的热闹起来同时也正是因为村子里的乡亲们互相帮助,人们才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来帮助自己。这样不停的帮来帮去,也就形成了这样极具烟火气息的风俗习惯,成为农村里一片祥和气息的证明。这一幕让很多进了城市的人都感到十分的羡慕,虽然农村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环境素质也变得越来越好,再加上富有这种人情味,早已不是原来我们眼中的那个农村了。
张兰并不是那种娴静如兰的人,相反,她很浓烈。她会旗帜鲜明地反对她不喜欢的意见,毫不迟疑地捍卫自己所要捍卫的。比如,3月14日一早从住所出发去798之前,她刷牙的时候还在“咬牙切齿”。因为她还在想前两天在北京电视台上节目,有两个嘉宾一上来就说俏江南太贵的事。
“俏江南的人均消费从2000年到2008年一直是100到150元。其实今天的中餐人均消费达到1000到1500元的比比皆是。为什么他们说贵?正因为他们认为俏江南是川菜。川菜怎么了?”张兰认为川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集大成者,最根本的理由就是川菜的“百菜百味”。因为选择所以热爱,张兰近乎执拗地要给川菜平反,这种执拗坚定地贯穿着她的人生。“我从小就有绝对不允许说我不好的性格,比如我正要扫地呢,如果这时候我母亲说,小兰你扫扫地,你看那角落里有灰,我肯定立刻把 笤 帚扔了。”这种有些逆反的少女性格后来外化成她极强的自主性:“在我的事业中,不是有多少事情是自己决定的问题,到现在为止百分百都是我自己做决定。”
前不久张兰刚刚上了《鲁豫访谈》的电视节目,拍摄场地选在投资3亿元、由巴黎Baccarat水晶宫的缔造者PhilippeStarck设计的兰(兰会所,LAN Lounge&Restaurant),场景是她和著名的主持人陈鲁豫一边品尝着红酒和各色美食,一边聊天。端坐于金色交椅,头顶上是奢华的水晶吊灯,可她还会拿起餐巾扛在肩上比划自己当年在加拿大和人高马大的印度男人一起搬运牛排的场景。
“每天早上9点大冷冻车就来了,一人搬18片大牛排,一片就几十斤,人家一片儿都不会帮你多搬的。”她是个可以为了自己笃定的目标上山下海的人,用了3年在加拿大打黑工完成2万美金资本原始积累,1991年回国之后,她在东四租下了一个一百平米的店面。为了让这个小粮店变成她梦想中的阿兰小馆,她跑到四川 郫 县砍下碗口粗的竹子并运回北京,还自己爬梯子在墙上画壁画。在后来开阿兰鱼翅海鲜花园酒家的年代,她因为应酬客人喝酒而两次住进医院,为了送客人到自己的酒家消费,甚至酒后驾车,闯红灯后还逃跑。而这些让人惊讶甚或出格的事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2000年,张兰卖掉所有的产业,将回笼的600万资金投入俏江南的品牌。
“我可以说很多光鲜的事,鲁豫的节目是多好的机会,我可以包装企业,但是我希望活得真实,不要给观众误导。每 个人 其实都是平凡人。”张兰说。
“我要十全十美”
闪光灯频闪,张兰在镜头前娴熟地切换着不同的动作,时不时地还会和摄影师辩上一两句,“我不要收下巴,我觉得这样往高处看会比较漂亮。”
张兰喜欢打扮自己,喜欢漂亮衣服,虽然她逛街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前不久她去法国开世界妇女大会的时候,和同去的洪晃等人趁机一起大肆“血拼”(shopping),后来洪晃在电视里说起在法国怎么买东西,怎么逛的时候,看电视的张兰开心的像小孩儿一样指着电视向自己身边的人说:“你们看你们看,就是说我们呢,说我们一起‘血拼’的事儿呢。”
张兰说自己是个“追求十全十美的人”,这不仅仅是指她漂亮时尚的照片会时不时地见诸报端。
张兰说,有一次,也就是2001年俏江南中关村店装修的时候,她去柳传志盖的那栋大楼看工程进度的时候,碰巧在洗手间里听到隔壁的,可能是在那大楼里的外企上班的一个女孩子在骂老板。“那次对我有特别大的震撼。我心想,我一定不能像那个老板一样。我希望和员工的交流是面对面的,我不希望我只是做老板成功,我做人也要成功。我绝不要俏江南像有的日本公司一样,还需要给人提供一个出气的地方。所以我一直比较注意。虽然我性格不是很好,急脾气,有时候也拍桌子,也骂人。但我相信,员工,离开的或没离开的,顶多说我们老板很厉害。这已经是他们对我用到的最严重的‘贬义词’了。”
女性管理者与生俱来的感性气质,很容易让张兰这么一个“厉害”女人在员工面前切换成亲人的角色。有个年轻的女员工怀孕了,张兰会大清早7点钟跑去宣武医院帮她排队挂号,她说,她知道一 个人 在异乡遇到苦难时候的孤独和恐惧。员工中跟她亲近的人,在生活中遇到大事情甚至会在午夜之后“骚扰”她,“他们知道我白天很忙,会夜里给我打电话”。
俏江南张兰坚持说“善良”是一 个人 必备的素质,也是今天做企业家必备的素质,她认为她的店面里服务人员大多是俊男靓女的本质原因是“相由心生”,因为他们能够在她的领导下快乐地 工作 。陈鲁豫和张兰是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她把张兰形容成“浑身上下燃烧着一团火”的人。
归国再出国
张兰在自己办公桌对面挂了一张自己背影的照片,是当年在加拿大拍的,照片中她倚着木栅, 眺 望群山,红色纱巾在风中飘舞。问她有什么含义吗?答曰:“没想那么多,觉得喜欢,就挂这儿了。”她说自己是个凭直觉做事情的人,她的`直觉来自天生,她3岁学会织毛衣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很聪明。
17年前,因为不愿寄人篱下,放弃已经到手的美国移民纸,张兰回到中国。如今她选择再次出国。张兰要把俏江南开到纽约的云端——她将和国内某地产大亨联手,在纽约在建的某著名大厦顶端买下了5层物业,大厦建成后,其中2层会成为美国第一家俏江南餐厅。
俏江南国际化的道路其实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张兰之子,俏江南集团执行董事汪小菲在其博客中透露,俏江南在日本的餐厅将在今年落户东京的表参道——这是东京地价最高的区域,已经取代六本木和银座成为世界品牌最多的地段。为此,俏江南找到的拍档是日本最大的餐饮集团,一家国际知名上市公司。该公司在日本有700多家餐厅,垄断了从日本飞往各国的70%航空配餐,在与俏江南的协议中,该公司在表参道的店将改成俏江南。
“我觉得中餐和洋快餐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有文化,一个没文化,一个有流程,一个没流程。”张兰说起中餐如何国际化的话题时候挥舞着手臂,语调慷慨激昂,声音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就得建流程。我们凭什么老崇洋媚外?一个破面团,一个大牛肉饼,大油一炸,一个破土豆条子,就吃得津津有味。我现在就叫板,叫板麦当劳。”她的战术秘籍是寻找国际拍档,她要 学习 星巴克进入中国时找美大集团做拍档一样,了解当地市场后才真正地站起来。
张兰眼下忙碌的重点就是建立流程规范。“工程会、财务会、设计会,还没完呢。一会儿还有市场的、人力资源的、IT的会等着呢。”她坚持在建立流程的阶段一手抓,“这段时间,企业正是一个飞跃的时期、在管理上上台阶的时候,可能会牵扯一点精力。这是为日后我的周游列国打下一点儿基础。(笑)”
除此之外,她的战线还在其他的方向扩张,“我是深挖洞。兰晚装、香水、红酒装、调料、中央厨房,都在筹划中。今年先全力以赴做好奥运。”
奥运餐饮提供商的身份让张兰高兴,也倍感压力。虽然她觉得国际奥委会不让企业LOGO出现在奥运服务中很遗憾,但是她还是觉得她可以依靠饮食的品质和服务来传递俏江南的信息。“奥运会肯定是不赚钱的,而且还要承担很大风险。食品安全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张兰说。
跟随父母插队在湖北农村度过童年,那时候的张兰是个会放牛、会挑担、会织毛衣、会绣花、调皮捣蛋又瘦骨 嶙 峋的“小排骨”,30岁时在加拿大,在餐馆打黑工她能一天切六筐土豆丝,至今手上还有一个缝了十几针的伤痕。然而,她在承受坎坷的时候也学会了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快乐。她选择用顽强不断的抗争抵达自己理想的彼岸。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北京招聘会无关
2 客马子:青蛙,名词.
3 拐哒:不得了出事了!
4 稀差卡:差一点点。
5 日白:(1)聊天,侃大山;(2)说谎话。
6 赖不活:不会,或是形容某件事很棘手。
7 无那活:难受
8 扎母起滴:很快 形容词
9 囊门搞列:怎么做
10 刻肌包子:膝盖
11 拐子:大哥的意思
12 风皮子:头皮屑
13 躲喵果:捉谜藏
14 饭蚊子:苍蝇
15 套孩:胶鞋
16 啥孩:拖鞋
17 得起:幸亏(得起XX跑的快)
18 手扶子:手帕
19 发梦舔:说梦话
20 假噶马噶:装样子
21 雀卡子:小鸟
22 坨子:拳头
23 曲散:蚯蚓
24 知油子:知了
25 噶爹:外公
26 嘎嘎:外婆
27 熟儿:爸爸
28 婶娘:妈妈(以上2种称呼是用于60年代出生的那些人,现在我们就喊爸爸,妈妈)
29 列些过:现在
30 先过:之前
31 别别揪:石头(通常是指那种小石头)
32 倒拐子:胳膊肘
33 打豁线:打哈欠
34 炎老许子:蝙蝠
36 这些过:现在
37 舅罐子:内弟的意思
38 炮靴子:棉鞋的意思
39 阿子:孩子的意思
40 毛线褂子:毛衣
41 厌七:讨厌的意思
42 毛杠、毛撕:厕所的意思(很久以前农村的意思 现在很少了)
43 少楚: 扫帚的意思
44 老巴子:老太婆的意思
45 足到了:堵到了(鼻子足到哒)
46 搞耸过:干什么的意思
47 被哦桶子:被套的意思
48 快啦滴:不会的意思(你妈妈就要来了,快啦滴)
49 拜人:骗人的意思
48 馒褂子:外套的意思
49 斯七:馊的意思(哎哟饭没盖好都斯七了)
50 洋玉丝子:土豆丝的意思
51 火烧粑粑:这个普通话不知道怎么讲大概就是用锅考的饼子
52 油子哥:小混混的意思
53 麻母:三轮车的意思
54 面坨子:面团的意思
55 麻各啷子:一种很小的鱼,可以形容一般的小鱼。
56 油灯子:面圈(用油炸的圈行食品)
57 炸子门:铁门的意思(不过是用一根根 钢管焊起来的)
58 跑孩:运动鞋的意思(呀还耐克滴跑孩啊)
59 积卡子:鲫鱼的意思
60 条根、插匙:勺子的意思(通常指那种小勺子)
61 手扶赶子:拖拉机的意思
62 克豁哒:完了,坏了的意思(哎 手机克豁哒么不能用啦)
63 撑土:工整,规矩的意思。。(列个衣服穿的一点都不撑土么)
64 意炸:恶心的意思(你好意炸啊)
65 拉啥:脏的意思(你穿滴个衣服好耐啥啊)
66 过细:客气的意思(哎呀还过列大个细吧)
67 吵习麻:吵架的意思
68 野气:流氓。
69 讨嫌:和"厌七"意思一样,讨厌的意思。
70 边而克:走开的意思。(你跟我边而克)。
71 烙堵:用来捕鱼的工具!
72 扎密就:游泳是的潜水!
73 盲夺:等会的意思!(盲夺,等我把钱拿了夺!)
74 凹作:脏。
75 滑扪子:一种很恶心的软体动物,类似于蜗牛!
76 博嘴:接吻,亲嘴,KISS。
77 酒糟:潜江的米酒就叫酒糟。
78 唱愧子:厨柜。
79 丝棉网子:蜘蛛网。
80 胩吧:人两腿之间的部位,在潜江话中叫"咔吧"(咔吧扎开)
81 板藤:椅子、凳子在潜江话里都可以叫板藤。
82 经七:长时间不洗澡身上的藏东西。
83 你地屋地列:夫妇中称对方"屋地",(你地屋地在打牌列)
84 淘屋:老房子的大厅,相当于现在的客厅。
85 玉泡:玉米
86 开闲:相当于普通话里的郊区。
87 赶常:赶集,指很早去集贸市场。
88 七常火:酒席。(我地外甥结婚,今而七常火克地)
89 济憨:形容很笨。
90 霸干子:口杯。
91 跳湖:指江、河的下水台。
92 洗锅帚子:类似于现在的清洁球。
93 活常:基本上老房子前面的空地都可以叫活常,相当于现在的广场,用来娱乐、或是农村用来晒、打稻谷之类的农作物。
94 烧火屋地:厨房。
95 菜洋子:菜园。
96 打鼓球:游泳。
97 火吧子:以前老人冬天用来取暖的物品,里面装有木材之类的火种。类似于现在的取暖器。
98 向火:烤火,取暖。
99 千字标:蛇的一种!
100 抬央子:汤圆!
正月里走亲访友,各地总有些新鲜的过年法儿;若是要回乡省亲,远离传统乡土风情的80后们还真是很难见到一些老古董、老物件儿,即使见到了,也不一定知道它是干什么的……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春节里走亲访友的新鲜事儿!
【各地春节新鲜过法】
一、闽粤风采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另外,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在广东,除夕夜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橘,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二、西北劲风
在陕西,关中耍社火,陕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在甘肃,除了新年舞社火,还有正月打秋千: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又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临夏山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束了。
三、东北瑞雪
在东北,大年三十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还有“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四、吴越软语
在浙江,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
正月里行走江苏,可以看到独特的元宝茶。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 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五、中原春色
在河南,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在湘潭一带,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
在湖北,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回乡省亲,80后不识的“老物件儿”】
1、石碾
石碾用石头做成,分碾盘和碾磙两部分。是一种用石头和木材等制作的使谷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逆时针推动,可用于磙压、碾轧,如碾米、碾谷、碾地瓜干等。
石碾转动的声音,就像乡村古老的摇滚,又像一支动人的歌谣。秋天的石碾上是玉米、黑豆和黄豆,夏天的石磨上是金黄的麦子,当然也有冬天里灰白色的山药干儿。尤其是过年套碾子碾黄米面,令人垂涎欲滴。
2、辘轳
辘轳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
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
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现在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区,也还在使用辘轳从深井中提水,以供人们饮用。在其它工业方面,有使用牛力带动辘轳,再装上其它工具用来凿井或汲卤的。
3、石磨
用人力或畜力把粮食去皮或研磨成粉末的石制工具。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一般是架在石头或土坯等搭成的台子上,接面粉用的石或木制的磨盘上摞着磨的下扇(不动盘)和上扇(转动盘)。两扇磨的接触面上都錾(zàn)有排列整齐的磨齿,用以磨碎粮食。上扇有两个(小磨一个)磨眼,供漏下粮食用。两扇磨之间有磨脐子(铁轴),以防止上扇在转动时从下扇上掉下来。有直径超过三尺六寸(1.2米)的大磨,要用三匹马同时拉。一斗(约合50市斤)粮食用十多分钟就能拉一遍。一般磨直径80厘米左右,一个人或一头驴就能拉动。小磨直径不足40厘米,能放在笸箩里,用手摇动,用于拉花椒面等。还有拉豆腐汁和煎饼糊子的水磨等。
4、织布机
织布机,织机的俗称。最早的织布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也叫腰机)。使用方法是用足踩织机经线木棍,右手持打纬木刀在打紧纬线,左手在作投纬引线的姿态。这种足蹬式腰机没有机架,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纬。腰机织造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采用了提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这种织机虽然很简单,但是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引纬、前后打紧等3个方向的运动,它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
人们在织布的生产实践中,又逐步革新成功创造了脚踏提综的斜织机。它的图像,在汉代画像石上多次出现。这种斜织机已经有了一个机架,经面和水平的机座成五六十度的倾角,而且采用了脚踏提综的开口装置。织布的人可以坐着操作,手脚并用,生产率比原始织布机一般提高10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机。
5、纺车
纺车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原料,通过人工机械传动,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生产线或纱的设备。纺车通常有一个用手或脚驱动的轮子和一个纱锭。
关于纺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方言》,记有“繀车”和“道轨”。兽锭纺车最早的图像见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帛画和汉画像石。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有关纺织图不下八块,其中刻有纺车图的有四块。1956年江苏铜山洪楼出土的画像石上面刻有几个形态生动的人物正在织布、纺纱和调丝操作的图像,它展示了一幅汉代纺织生产活动的情景。这就可以看出纺车在汉代已经成为普遍的纺纱工具。因此也不难推测,纺车的出现应该是比这早的。
6、风箱
以前那个年代农村家家户户厨房里都有用砖砌成的锅灶,旁边放着一个风箱。锅里填好水以后,点燃柴禾放进锅灶口里面,左手拉着风箱,右手抓着柴禾那种姿势到现在记忆犹新。
风箱,用来产生风力的设备,由一个木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构成。操作人员用手拉开活动木箱,空气通过进气口使风箱的皮橐内充满空气,而且并不塌缩,再拉动其体能够将其内的空气压出, 空气通过输风管,可以进入熔炼炉中,用于炼铁。最常见的一种由木箱、长方形活动木箱构成,用来鼓风,使炉火旺盛。
现代农民家里都开始用蜂窝煤炉,液化气灶,电磁炉,风箱早就淘汰了,用风箱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7、棒槌
棒槌,那是用木头做的,是一根约为一尺多长的扁形木棍。上面削有可以用手握住的把子,中间部分宽平,渐到末梢部分渐窄并微微往上翘起,早年洗衣服时多用棒槌敲打。
虽说棒槌是一根小而不起眼的木棍,可它却是很古老的物件。它在日常生活中不光扮演的是洗衣服的角色,在收获的季节里,它还可以用来敲打烈日下曝晒的各类豆角,各类菜子等作物,使豆粒、菜子脱壳。
参考来源:
http://news.qd.soufun.com/2011-01-27/4437462_all.html
http://www.xtrb.cn/epaper/ncwb/html/2012-10/16/content_363099.htm
http://xsrb.xsnet.cn/html/2010-07/14/content_99482.htm
http://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