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除湿模式有什么用?
可以降低室内空气的湿度。开启除湿功能后,室内空气的湿度可以降低20%左右,吹出来的风也会柔和很多,可以让房间更干燥,湿度更小。2.它可以节能省电。开启除湿功能后,空调会在低风速下运行,其出口空气温度也较低,因此可以节能。现在很多空调出厂前都是厂家设定好的。通常厂家预设的除湿温度会比室温低2度左右,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除湿效果,避免人为降低室温太多。如果空调的除湿功能是自动设置的,那么在使用时,只需要开启该功能,无需单独设置温度。
当空调器工作在抽湿模式时,室内风扇一直以低速运行,压缩机则开开停停,制冷系统作间断性制冷循环,产生的制冷量大部分用于平衡室内空气的潜热,即水蒸气变成冷凝水。
小部分用于平衡显热,即降低一些室内温度。当压缩机停机时,室温会逐渐地缓慢上升,当上升到比设定温度高1℃左右时,压缩机即自动开机,如此不断地循环,使室温保持在设定值附近,同时又大量地除去空气中的湿气。
空调附加功能中常被提到的“负离子净化”功能,是指利用在空调中的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氧离子,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同时与尘埃中的正离子结合,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开机过程中的维护:
空调开机后视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开机时数,周围灰尘、空气洁净度、房间是否干净等诸多因素决定空调开机过程中的维护次数。
环境条件欠佳,天气炎热,空调机陈旧,空调开机时数长,空调开机过程中的维护次数增多,通常一个半月左右维护一次。
若环境条件好,空调机比较新,空气中灰尘少,空调开机合理,与电风扇交替使用,可以适当延长维护周期,从空调开机到空调关机维护1—2次。维护应认真、仔细,不留死角。符合规范,提高制冷速度、制冷效果,达到节能、清新、舒适。
一、空调除湿模式是什么意思
正常来说人体最喜欢的空气湿度在60%-70%左右,湿度太高会让人体难受,要是大家这时开启空调,温度降低之后空调蒸发器上的露水会凝结然后排出,这样就可以起到除湿效果。然而空调的除湿模式是让整个机器都处于除湿的状态下,这时屋子里面机体的风扇转动很慢,这是为了让空气中的水气更快速的变成水。通常空调在除湿模式下到了合适温度时,室外机就不会再运作了,防止水汽再次蒸发。
二、空调除湿的两种模式
1、独立除湿模式,它的工作原理是把利用蒸发器冷却了的空气再加热回原温,然后循环到室内,这样室内的湿度就能保持相对的平衡了。
2、制冷模式,空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制冷,空调的制冷功能会附带除湿效果。屋子里面潮湿的空气经过空调器蒸发器后,遇到低温就会凝结成水珠,然后这些水珠会被排出,于是就达到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这样就有了除湿的效果。
小编总结:使用空调除湿模式的时候,要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调整,如果温度很高,则不要开启除湿的功能,因为高温情况下,通常是不会很潮湿。最好是在温度不是特别高或者雨后以及夜间的时候开启,因为这种时候湿度都比较大,这种情况下使用除湿模式可以更完美的解决掉问题,由此达到室内的干湿平衡。
除湿模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除湿,这也是大部分空调都有的功能,还有一种是制冷的同时也伴随着除湿,因为在空气被蒸发器迅速制冷后,会析出大量的水分,这时就会凝结在翅片上,从而达到除湿的效果。一般室内温度较高,干燥度较大时,不建议开启除湿,因为会损坏空调的压缩机。
大部分空调除湿时温度是厂家自动设置的,这种空调在除湿模式下,控制电路首先会检查室温,再定运行温度目标值,厂家设计时的设定值一般是运行到达的目标值为比室温低2度,设定过高除湿效果不明显,过低影响室温。
为避免除湿时过分降低室温,所以一般会把这个设定值锁定。这时候就不用设置温度了,只要开启空调除湿功能就好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在使用空调的除湿模式时要注意,如果室外温度很高,而空气很干燥的话,就不要长时间开启除湿模式,以免损坏压缩缩机,一般室外温度高于40度的时候要用普通制冷方式运行就好。只有在温度相对较低,湿度较大的晚间,可以适时开启除湿模式以达到调节房间温湿度的效果。
对于需要自行设置除湿温度的空调,领域内还没有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把温度设置在比室温低4度时最合适。比如制冷温度设置在27度,那么除湿温度设为23度最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调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