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修瓷砖铺贴标准及注意事项
室内装修
中, 瓷砖 铺贴是很重要的事情。室内铺贴地砖的标准
,在国家标准《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相关的说明。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家装瓷砖的一般铺贴标准。
砌墙标准
墙体应平整,砖缝不得同缝,灰缝应饱满。
贴砖标准
卫生间、阳台地面砖需考虑地漏,则要先放好坡度,如没有特殊原因不得有积水现象
墙砖碰到管道口要采用套割的形式,这样看起来还是整块的砖。
墙面标准
厨、卫墙面砖除砖与砖对角处应平整外,还需达到标准的水平度
(允许1mm误差)和垂直度(允许2mm误差)墙地面铺贴,外观应符合要求,无空鼓现象。
阳角
阳角处的瓷砖倒
45度角,这样拼接才漂亮,一面墙上不能有两排非整砖瓷砖铺贴应平整,洁净,色泽协调,图案安排合理。
铺贴前:铺贴前一定要检验产品
看产品包装:合格的瓷砖一般都用纸箱包装
(而等外品、处理品通常不用纸箱包装,而是直接用泡沫、绳子固定),在包装箱上应印有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尺寸、级别、重量、色号和数量等。特别要注意等级是否跟购买时谈的一样,防止商家用一级充优等或用合格品充当,色号是否一致,一般同一种产品、同一色号在同一空间铺贴,防止出现色差(为塑造特殊效果除外)。
看产品外观:国家标准规定,优等品的表面质量应该在
0.8米外垂直观察至少95%表面无明显缺陷,当然,如果按这一标准,大多产品都能达标,但我们主要不是看95%,而是要无明显缺陷。从包装箱中任意抽查几块瓷砖,看产品表面有无下列缺陷:波纹、斑点、釉泡、磕碰、裂纹、缺釉等等。每块瓷砖背面有瓷砖商标,看底标是否吻合,在背面和侧面不许有黏结的附着物等。
干压陶瓷砖 第1部分:瓷质砖(吸水率E<0.5%) GB/T4100.1-199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干压瓷质砖的定义、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产品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和订货。
本标准适用于吸水率平均值E≤0.5%的干压瓷质砖。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810.1--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部分:抽样和接收条件(idt ISO 10545-1:1995)
GB/T 3810.2--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2部分: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验(idt ISO 10545-2:1995)
GB/T 3810.3--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3部分: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量的测定(idt ISO 10545-3:1995)
GB/T 3810.4--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4部分:断裂模楼和破坏强度的测定(idt ISO 10545-4:1994)
GB/T 3810.5--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5部分:用恢复系数确定砖的抗冲击性(idt ISO 10545-5:1995)
GB/T 3810.6--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6部分:无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idt ISO 10545-6:1995)
GB/T 3810.7--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7部分:有釉砖表面耐磨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7:1996)
GB/T 3810.8--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8部分:线性热膨胀的测定(idt ISO 10545-8:1994)
GB/T 3810.9--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9部分:抗热震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9:1994)
GB/T 3810.10--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湿膨胀的测定(idt ISO 10545-10:1995)
GB/T 3810.11--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有釉砖抗釉裂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1:1994)
GB/T 3810.12--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2部分:抗冻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2:1995)
GB/T 3810.13--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3部分:耐化学腐蚀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3:1995)
GB/T 3810.14--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4:1995)
GB/T 3810.15--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5部分:有釉砖铅和镉溶出量的测定(idt ISO 10545-15:1995)
GB/T 3810.16--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6部分:小色差的测定(idt ISO 10545-16:1995)
GB/T 9195--1999 陶瓷和卫生陶瓷分类及术语
GB/T 13891--1992 建筑饰面材料镜向光泽度测定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的术语定义按GB/T 9195解释。
4 技术要求
4.1 尺寸偏差
4.1.1 长度、宽度和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4.1.2 每块抛光砖(2或4条边)的平均尺寸相对于工作尺寸的允许偏差为±1.0mm。
4.1.3 模数砖名义尺寸连接宽度为(2~5)mm1),非模数砖工作尺寸与名义尺寸之产间的偏差不大于±2%(最大±5mm)。
注:特殊要求的尺寸偏差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4.1.4 边直度、直角度和表面平整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4.1.5 抛光砖的边直度、直角度和表面理事度允许偏差为±0.2%,且最大偏差不超过2.0mm。
4.2 表面质量2)
优等品:至少有95%的砖距0.8m远处垂直观察表面无缺陷;
合格品:至少有95%的砖距1m远处垂直观察表无缺陷。
4.3 物理性能
4.3.1 吸水率3)
陶瓷砖的吸水率平均值不大于0.5%,单个值不大于0.6%。
4.3.2 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
4.3.2.1 破坏强度
a)厚度≥7.5mm,破坏强度平均值不小于1300N;
b)厚度<7.5mm,破坏强度平均值不小于700N。
4.3.2.2 断裂模数(不适用于破坏强度≥1300N的砖)
陶瓷砖断裂模数平均值不小于35MPa,单个值不小于32MPa。
4.3.3 抗热震性
经10次抗热震试验不出现炸裂或裂纹。
4.3.4 抗釉裂性4)
有釉陶瓷砖经抗釉裂性试验后,釉面应无裂纹或剥东。
4.3.5 抗冻性
陶瓷砖经抗冻性试验后应无裂纹或剥落。
4.3.6 抛光砖光泽度
抛光砖的光泽度不代于55。
4.3.7 耐磨性
a)无釉砖耐深度磨损体积不大于175mm3。
b)用于铺地的有釉砖表面耐磨性报告磨损等级和转数5)。
4.3.8 抗冲击性6)
经抗冲击性试验后报告陶瓷砖的平均恢复系数。
4.3.9 线性热膨胀系数6)(从室温到100℃)
经检验后报告陶瓷砖线性热膨胀系数。
4.3.10 湿膨胀6) (用mm/m表示)
经试验后报告陶瓷砖的湿膨胀平均值。
4.3.11 小色差6)
经检验后报告陶瓷砖的色差值。
4.3.12 地砖的摩擦系数
经检验后报告陶瓷地砖的摩擦系数和所用的试验方法。
4.4 化学性能
4.4.1 耐化学腐蚀性
4.4.1.1 耐低浓度酸和碱
经试验后陶瓷砖7)耐化学腐蚀性等级与生产企业确定的等级比较并判定。
4.4.1.2 耐高浓度酸和碱6)
经试验后报告陶瓷砖耐化学腐蚀性等级。
4.4.1.3耐家庭化学试剂和游泳池盐类。
经试验后有釉陶瓷砖不低GB级,无釉陶瓷砖7)无釉陶瓷砖7)不低于UB级。
4.4.2 耐污染性
a)有釉砖 经耐污染试验后不低于3级。
b)无釉砖6) 经耐污染试验后报告耐污染级别。
4.4.3 铅和镉的溶出量6)
经试验后报告有釉陶瓷砖釉面铅和镉的溶出量。
墙面瓷砖铺贴注意事项:
1、瓷砖铺贴注意事项中对墙面的处理也显得异常重要,在贴砖前一定要对墙面进行仔细检查,墙体如有裂纹必须先进行处理。在装修时常常会对墙面进行刮腻子处理,如果没有将腻子铲掉就直接贴砖,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腻子表面挂不住水泥,容易造成瓷砖脱落现象的产生,所以在墙面瓷砖铺贴上一定要注意对墙面的处理。
2、瓷砖铺贴注意事项中泡水使其最为重要的一步,瓷砖不论质量好坏都会存在很多细微空隙,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如果不进行泡水处理或泡水不充分的情况下就直接铺贴,瓷砖就会将水泥中的水分吸走,这会造成瓷砖和水泥之间连接部分出现空隙,使其粘结不牢,造成空鼓和瓷砖脱落等问题。在进行瓷砖泡水时一定要使瓷砖完全侵入水中,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
3、在施工过程中,不要不按规定进行瓷砖的使用和铺贴。不能为了节省,将釉面的墙砖铺在地面上或者是把地砖当作墙砖来用。不同的瓷砖的理化性能是不一样的,如墙砖的吸水率和地砖的吸水率就不一样,墙砖高,地砖的低,他们的抗折强度也是复式不一样的。
4、在铺贴墙砖时用水泥砂浆做粘接剂,墙砖吸水率大,如果预先没有经过水的浸泡,铺贴后多孔的陶质砖则要吸收水泥砂浆里的水分。
5、一方面消除产品尺寸偏差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避免热胀冷缩,造成产品相互挤压,导致鼓起或剥离。
如果是为了生产厂家为了防止瓷砖在使用中被污染破坏,而在生产的过程中,在瓷砖的每片砖面上单独覆盖的透明薄膜,这个在瓷砖铺贴之后,沿瓷砖的边缘剥离保护膜撕掉即可。
首先是搬运,禁止暴力对瓷砖进行搬运,搬运瓷砖时应该做到轻拿轻放,放置瓷砖也应该做到平行着地,禁止使用单角着地方式对瓷砖进行搬运。
散箱瓷砖运输堆放要遵守相关原则,即是重不压轻,并且瓷砖不能平行堆放,瓷砖应该采用垂直堆放方式放置,瓷砖堆放不易过高,避免在运输途中由于路况条件发生颠簸导致破损。
对瓷砖产品包装进行改善,包装应该采用全包方式,即是四角边要完全包装,并且四角要用较厚的塑料材质进行特殊防护,包装材料选择方面尽量使用耐磨性更好的纸质材料,或增加纸皮厚度。
在运输瓷砖的物流选择方面尽可能选择直达物流,避免更多环节周转搬运导致出现破损。
扩展资料:
瓷砖质量问题不是导致瓷砖破损的主要原因,瓷砖出现破损主要是发生在搬运及运输的过程中,尤其是当叉车挑货不规范、使用单脚着地方式对瓷砖进行搬运时,还有瓷砖产品堆放方式也有影响,另外,就是瓷砖产品的外包装方式也有点关联。
瓷砖破损常见位置:
1、四角
瓷砖一般出现4个角破裂的情况还是比较多见的,这类情况一般是搬运不够轻拿轻放造成的,有的也可能是厂家打包的时候没有装护角,但是没有装护角的情况很少。
正常来说,出现4个角的补位损伤、破裂,一般的搬运工造成的,这样的情况一般是新手搬运,或者力气小的拿不动误伤了瓷砖。所以,一般情况下,要提前告诫搬运工,要轻拿轻放,尽量不要用四角支撑着地。
2、断裂
瓷砖从中间断裂,或者掉角下来,这样的情况较断裂,属于严重的瓷砖破裂情况,这样的情况下,要看瓷砖破损占总货物的比重的是多少,超出约定比例可以要求厂家和物流、经销商在场勘测,出现断裂的根本原因是瓷砖韧性不达标。
还是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倒塌、颠簸等造成,提出适当的赔偿。类似这样的情况,一般可从物流处找到答案,如果打托了,就要看打托的方式是否正确,打托方式不对,也会造成瓷砖的断裂;如果没有打托,瓷砖装车方式是否是砖压砖,造成瓷砖压力过重,造成瓷砖被暗伤等。
3、面裂(釉裂)
瓷砖从表层或者釉面层出现裂纹,这样的情况分为两种情况看待。一种是,是否由于外力刮花,或者是撞击,造成瓷砖表层破裂,但还没有破到砖坯。
二种是,瓷砖本身的釉料不合格,或者瓷砖的抗压耐热性不够,没有达到瓷化的效果,造成瓷砖出现龟裂。
这样的情况,请厂家的质量售后人员,质检人员进行相关批次产品的检测,是否质量过关等。如果质量没有问题,就要看产品是否被其他物理作用造成了损伤。
瓷砖理想的储存方法是把瓷砖放在定做的盒子里,盒子里有海绵或泡沫垫,不要把两件瓷砖放在一起,如果非得放在一起一定要用泡沫隔开,这主要是避免瓷砖被碰碎。而在现实生活中瓷砖一般被装在包装箱,分门别类统一保存。
瓷砖虽然坚硬,但是铺贴好了之后也是需要保护的,否则装修材料在地面上拉来拉去,瓷砖难免会出现划痕,你可千万别相信商家说的什么瓷砖硬度好不怕划之类的话,那么瓷砖贴好后一般用什么成品保护会比较好呢?
1,地板革
可以使用地板革,价格也比较便宜,一般一卷几百块钱就可以解决,但是铺了地板革也不是万无一失了,地板革比较薄,要防止重物在上面拖来拖去,还有防止重物从天花板砸下来,如果只是短期的保护可以选择这个方式,简单而且节约成本。
2,地板保护膜
如果你家里有请装修公司装修的话,那就不用操这个心了,当你瓷砖贴好之后,他们都会帮你清理卫生,然后铺上印有他们公司广告的保护膜,这种保护膜的质地类似于地板革。
3,石膏板
如果你想要保护的好一些,那么可以在保护膜铺好了之后,再铺一层石膏板,这样保护起来就非常好,可以防止硬物砸坏瓷砖,也可以有效防止划痕。石膏板使用完了之后,如果没有破损的话还可以二次利用,你可以送给正在装修的邻居,他们可以用来做墙面找平或者用来做吊顶都可以。
4,瓷砖包装箱
有些业主没有另外购买保护膜保护地板的,也可以就地取材,就是使用瓷砖的包装箱铺在地板上,对于那些普通店面装修的,没必要花太多成本,在购买瓷砖时,可以向商家要一些包装箱,一般商家都会给的。
瓷砖在保护之前需要注意的是要先清扫地面,尤其是沙子之类的一定要清理干净,同时保持地面干燥,这样才可以铺保护膜。
挑选瓷砖时,吸水率低的瓷砖会更好吗?瓷砖吸收率是砖本身的重量与吸水后的重量之比,表示瓷砖吸附在水中的能力。吸收率与瓷砖强度密切相关,吸收率低,因此可以看到砖的密度高,瓷砖强度高,反之亦然。吸收率是决定瓷砖质量的核心指标,但绝对不是指标,只追求低吸收率也可能成为问题。不同空间对吸收率的要求不同,包装方式也可能不同。
为什么吸收率不能太高?
陶瓷瓷砖的质量提取检查中,吸收率是对瓷砖硬度、强度、耐磨性等有较大影响的重要测试指标。在标准范围内,吸收率越低,瓷砖的密度越高,产品的硬度、强度等性能越好,内部稳定性越高。如果吸收率高于国家标准,瓷砖会吸收太多水,铺起来容易出现变色、空鼓、脱落、裂纹等质量缺陷,从而引起消费纠纷。
吸收率越低越好吗?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瓷砖吸收率,很多企业也将低吸收率作为卖点。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瓷砖的吸收率越低越好,相反,一些产品和位置反而需要更高的吸收率来保证包装质量。事实上,瓷砖阵列仍然使用水泥砂浆作为主要粘合剂。这种排列方式是通过水泥浆中包含的水被瓷砖吸收硬化,形成瓷砖对墙壁的抓地力。因此,如果砖的吸收率太低,可能会相互不平衡,导致粘合力不足。
吸收率多少是合格的?
根据新修订的《陶瓷砖》 (GB/T 4100-2015)标准,陶瓷瓷砖可以根据吸收率分为:陶瓷砖(吸收率E0.5%),瓷砖(吸收率0.5%E3%)砖(吸收率6%E10%)陶瓷砖(吸收率超过10%)可以看到瓷砖没有一定的吸收率标准。不同产品的适用空间不同,标准也不同。一般来说,地砖大部分是陶瓷质或陶瓷质,国家共同标准是3%地砖吸收率0.5%合格。墙砖一般是细砖或陶器砖,国家一般标准:12%墙砖吸收率3%属于合格。
对吸收率要求更高的空间是什么?
卫生间、淋浴室、厨房、阳台等湿度高,容易脏,需要经常打扫的空间一般最好选择吸收率比较低的瓷砖。厕所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容易留下水垢。瓷砖吸收率太高容易变色、发霉、拱北等。厨房要因油烟而防止和擦拭砖的油污,还要考虑吸收率低的瓷砖。
注意:购买时可以查看瓷砖包装上面的说明,了解产品吸收率。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吸收率测试。将水滴滴在瓷砖背面观察水的扩散,快速扩散的砖的吸收率较大,相反吸收率较小。铺前陶器砖一般需要泡沫处理,吸收率低于0.5%的话,铺前不浸泡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对于吸收率低的瓷砖产品,应选择粘贴强度高的配件。气功贴低吸收率瓷砖时,必须事先知道粘合辅料的粘贴强度,才能避免非瓷砖质量问题引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