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市场前景
我认为饱和目前还早。但是还要看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了。空调涨价。电费涨价。没钱人占多数。要慎重考虑。要干可以干。但是淡旺季太明显。夏天收入较多。其他季节基本没事干,没其他出路可能青黄不接啊
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格力电器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40亿元,如果今年第四季度保持去年同期的收入水平,则格力电器全年营业收入将突破800亿元。
广发证券研究员袁浩然预计,格力电器一直保持着淡季不淡的发展势头,2011年营业收入将实现保八望九,而2012年将实现20%以上的增幅,全年营收有望达到1000亿元,进入国内家电业千亿元俱乐部。
保八望九
格力电器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40.75亿元,同比增长44%,超过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608亿元;实现净利润37.73亿元,同比增长30%;基本每股收益1.33元。
格力电器2010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即使2011年第四季度维持去年的水平,格力电器2011年全年营业收入也将达到805亿元,成功超越800亿元大关。
而袁浩然指出,格力电器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公司经营呈现淡季不淡的特征,四季度业绩往往会超出预期。
目前,券商研究员普遍预计格力电器2011年营业收入将增长35%左右,达到820亿元水平。
从1995年开始,格力空调产销量、市场占有率、销售额连续16年居于国内行业前列;从2005年开始,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6年居于世界前列。
针对格力电器未来发展是否会面临“天花板”的瓶颈,格力电器副总裁兼董秘望靖东表示,格力电器一直坚持空调产业的专业化,今后将在专业化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下工夫。在广度上,从家用空调延伸至中央空调,将中央空调作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深度上,格力则通过技术研发掌握上游核心技术,不断增强自主技术控制能力。
国都证券研究员杨志刚认为,随着国内中央空调在别墅和家用住宅的普及,中央空调业务成为主流厂商在家用空调之外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央空调行业也会像家用空调行业一样,由最初国际品牌垄断,过渡到国内国外品牌共存,最后有望形成国内品牌主导市场的格局。
此外,国内空调市场空间仍大有可为。袁浩然认为,包括城镇更新需求、农村市场保有量提升、工程机市场的快速增长在内的驱动因素,将会推动国内空调消费市场继续增长。据预测,2011年国内空调市场销售量增幅将达到19%,内销量合计6050万台,2012年增幅为14%,内销量合计为6889万台。
望靖东表示,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个产品和品牌之间,而是包括上下游在内的全产业链的竞争,格力对上游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在下游营销体制的创新,都是出于增强产业链竞争能力的目的。
高杠杆运作
格力电器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预收款项高达229.4亿元,与去年同期120亿元相比增幅达91%,环比中报期末的65.45亿元,其增速更是达到250%。
望靖东介绍,预收账款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经销商提前打款所致。三季度末230亿元的预收账款,不仅显示了经销商对格力的信心,也为公司明年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袁浩然指出,格力电器自1995年开创经销商提前打款的行业规则以来,格力电器账面上一直有着较高的预收账款,这使得格力近几年都维持了3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这在全市场都非常难得。
数据显示,格力电器2008年-20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0%、34%和37%,连续三年保持如此高的水平,主要得益于格力高杠杆、轻资产、快速周转的运作模式。
在三大白电企业中,格力电器的财务杠杆最高,2009年末和2010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都维持在79%的高位,财务杠杆运用十分充分。而且,在格力电器的高负债中,有息负债非常少,应付款项、预收账款以及其他流动负债占到总负债的85%以上。格力电器预收账款连续多年增长,进一步强化了格力在财务上的高杠杆运作。
为了减轻巨额占款给经销商带来的负担,格力将经销商吸收为股东,在股权上实现利益一致。2007年,格力集团将其持有的格力电器10%股权转让给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河北京海自此成为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该公司是由格力电器重庆、河南、河北等10家销售公司合资注册成立的公司,其销售额占到格力电器内销总额的65%以上。
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当时就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我们选择战略投资者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朴素,就是希望进一步帮助公司发展。一些非常知名的海外战略投资者也在和我们商谈,但是我们认为其不会帮格力卖空调,现在引进经销商后,大家利益一致,都拼命地卖我们的格力空调。”
白色家电属于轻资产行业,折旧负担轻,格力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不到10%,在同行业中是最低的。此外,由于家电行业产品的充分竞争,格力净利率不算太高,维持在7%左右,但是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加速资产周转,促进了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提升。
慎行海外并购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企业,格力电器下一步的重点将是走出去,成功实现国际化。
董明珠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格力电器的国际化一直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原则,以市场需求来逐步带动国际化。
有格力电器高管就透露,国际化一直是格力的重点,但是格力对于国际化一直非常谨慎,与美的电器近年在海外市场的频频并购相比,格力甚至可以称之为“保守”。该人士称,从中国家电业海外并购的历程来看,TCL等公司的并购之路走得很艰难,国内公司的整合能力还比较有限,同行的海外并购是福是祸目前尚难以判断。
今年年中,格力电器美国分公司在美国南加州成立。格力方面称,作为格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分公司将对格力品牌建设、业务拓展和产品国际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否会在美国设立工厂,目前仍没有定论。
与优异的市场业绩相伴相随的是来年的目标压力,中国企业的市场考核体系会将压力在产业链内向下游传递,经销渠道成为了这种压力的承压点。也因此,无论是哪个企业,都在极力地扩大着自身的分销网络,这种网络越大,压力分担的面积越大,目标实现的风险也就越小。只是,同样创下历史新高的流通库存,让2012年度的市场发展倍显纠结。
随着各个环保空调企业对2013年度渠道拓展工作的逐步落实,内销市场在2012年度将呈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全民”卖环保空调。新进入者会依托原有的产品渠道向环保空调市场渗透,而既有竞争者还在不断地扩大着其分销网络。在中国超过12万家的家电经销商中,2012年度将有大量的经销商向环保空调市场转移。除了过去一个年度内,环保空调市场本身的快速放量在吸引着流通资本之外,冰柜、洗衣机、黑电、小家电、厨卫电器等等其他家电产品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遭遇瓶颈,在迫使原有的流通渠道向环保空调市场汲取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
于是,2013年度又将呈现出声势浩大、纵深度更强的渠道竞争。我们向来不以最悲观的情绪来远观未来的产业发展,但是,这的确是一个不值得乐观的现象。因为,这本身已经说明国内环保空调市场,难以消化既有渠道的产品堆积。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库存,不然,在市场规模迅速放大的过程中,企业的毛利空间、盈利能力不会没有大的提升。
2011年度出货规模的历史新高,是企业分销网络得到大幅扩容之后的阶段性胜利,内销市场阶段性的外部压力并没有因此而解决。
资源输入型的通货膨胀依然在继续,工厂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没有丝毫的减弱,房地产调控在深入而给环保空调产品的新增需求在缩小,紧缩型的政策环境给企业在财务上的腾挪余地越来越捉襟见肘。与此同时,节能要求、环保规范越来越严格。失去了产业政策主导下的财政补贴的激励,失去了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外部机会,2012年度国内环保空调市场在从过去两年内市场和产业政策双核助力发展,向市场自身分配资源的自然发展回归。
从整个家电产业的发展大环境来看,许多的企业向笔者感慨当前的处境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尤甚,2011年度环保空调市场独善其身,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种良好的势头想要在2013年度延续显然并不轻松。
小编认为对规模的渴求之于一个产业之于一个企业而言并不具备可持续性的宽幅增长空间,企业内生体系的变革、规模化平台之内的效率提升、产品技术更新带动需求的新生,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我们需要更多的企业在经营质量上的进步来推动整个节能环保空调产业的发展。
杆机,一般都是产品生产厂家来维修,经销商或则代理售后维保的都没有能力来维修,这样就造成维修成本上升,而且也不方便,一般维修的时间很长,从待遇来
说,你如果进一个公司,不可能每天都有空调修,你可以做个自由人,跟各个公司的法律顾问一样,有问题的时候,你就出马一下,但是每个月是要有固定工资的,
等维修熟练了,可以往空调系统设计方面发展,前景不错,单单维修的化一个月固定工资3000以上没问题,大城市起码是4000,然后代理的维修要有提成,
还可以搞搞销售,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