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和 Twitter 的 Hashtag 设计有什么不同
主要的不同是:Twitter
的
Hashtag
在被搜索时会更加精准地展示出来,而新浪微博的则不是。比如在新浪微博搜索“#刘德华”,会出现包含“刘德华”和“#刘德华”的消息;而在
搜索“#Twitter”,则只会出现含有“#Twitter”的消息。新浪微博在这方面做得不严谨。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不在意这个功能。但是,新浪微博消息中的“#Hash”又是添加了超级链接的,这比较奇怪。既然已经向用户展示了这个功能,为什么又做成这个样子呢?Hashtag
代表了用户的主动性,用户主动将信息归类索引,这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手帐tag机关教程教程如下:
材料准备:硬纸板,美术刀,彩纸。
操作步骤:
1、将19:14的硬纸板,长边按照9:9:1的大小分别折叠一下。将素材粘贴到左侧固定处;然后在此素材旁用刀在硬纸板划出一道0.2cm宽的滑道。将6:1的硬纸板平均等分为A、B、C、D、E、F六份,是在右侧的素材后使用。
2、将6:1的硬纸板按照等分正反方向折叠一下,将BC黏在一起,DE黏在一起。
3、将步骤3和素材二黏在一起,然后把素材二穿到步骤一的滑道中。
4、把19:14的大纸板的1cm处粘住,即可拉动。
对于儿童来讲,折纸游戏有很多好处。折纸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生活中的物品、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变成形象的折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对于老人来讲,折纸游戏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还可以预防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有些疗养院,就以折纸作为病人康复的治疗途经。
由折纸艺术引申而来的“折纸数学”,用方程式证明了:理论上任何一种几何形态都可以用折纸模拟。借助计算机软件的辅助设计,现在的折纸研究者可以折出比以往更为复杂的图形。
Label1.BorderStyle = 1
Label1.Caption = "XX号,XXX": Me.BackColor = vbYellow
End Sub
Private Sub Label1_Click() '单击
Label1.Alignment = 2
End Sub
Private Sub Label1_DblClick() '双击
Label1.BackStyle = 0
End Sub
'按F5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51310/answer/361916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根据本人大于五次的博客整改经验,在博客界,tag 一般和 category 搭配使用。比如:
category: photography
tag1: portrait
tag2: landscape
tag3: street
......
category: design
tag1: web
tag2: graphic
......
也就是说,category 定义大分类,tag 定义此 category 下的小分类。这么一来应该比较详细且系统。很多人写博客有固定的 category,但 tag 都是随手加的,这就导致查找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死脑筋办法就是,把这些 categories 和 tags 用树形图记录下来,留个档,当记忆模糊的时候可以查看。
关于 tag 的数量,我觉得还是根据不同的人的情况而定。比如我是一个摄影师,我的 tag 可能就局限在摄影类词汇。而如果我是跨越摄影和设计界的,那么 tag 数量就会多很多。重要的还是对所管理内容的把握,以及将来发展性的预测。比如我现在是一名设计师兼摄影师,最近在学绘画,将来可能在这一领域也有内容展示,那么这个结构就要为添加绘画领域而留好空位或者易于添加。
关于如何判定一个 tag 是否应该建立,个人认为在此 tag 下的以往内容+将来内容若是大于5篇,便可以建立。小于5篇的话应该可以记得住吧。另外还有一种曲线救国的办法,就是在文章中安插关键字,这么一来即使没有 tag,全文搜索也能找到相对应文章。
tagID,tagContent
1,"是把,是把"
tagContent加入","号
或者tagID,tagContent
1,"是把"
2,"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