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设计有哪些要点
1、产品必须与时俱进
2、产品必须满足人们的功能性需求
3 产品必须具有完美的形态
4、产品必须能够直视用户情感
5、产品设计时必须注重材质的选择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全称InternationalCouncilofSocietiesofIndustrialDesign)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为工业设计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适应物品特质,不单指物品的结构,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意即着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又作了如下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1、传统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概念分析工业设计的性质:第一,工业设计的目的是取得产品与人之间的最佳匹配。这种匹配,不仅要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还要与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取得恰到好处的匹配,这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第二,工业设计必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2、现代工业设计
传统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设计内涵的发展也趋于更加广泛和深入。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设计所带来的物质成就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也由此应运而生。现代工业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广义的工业设计和狭义的工业设计。
广义工业设计(GeneralizedIndustrialDesign):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
狭义工业设计(NarrowlndustrialDesign):单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
狭义工业设计的定义与传统工业设计的定义是一致的。由于工业设计自产生以来始终是以产品设计为主的,因此产品设计常常被称为工业设计。
现代工业设计有如下特点:
1、批量化生产。
2、批量化消费。
3、统一规格,大规模制造。
现代工业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 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
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 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推崇功能主义,从而把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扩展资料
工业设计之父——
柳冠中被誉为“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之父”。198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多年来勤奋耕耘、为人师表,奠定了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
其教学、学术和设计实践活动遍布大江南北,培养了大批该专业的教学和设计精英、骨干;其“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观”、“事理学”等理论方法在国内乃至国际设计界都产生了导向性影响,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工业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应该包括产品的整体外型线条、各种细节特征的相关位置、颜色、材质、音效,还要考虑产品使用时的人体工程学;
更进一步的工业设计构想,会考量到产品的生产流程、材料的选择、以及在产品销售中展现产品的特色。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为工业设计下的定义为: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凭借训练、技术、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产品以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质量和性能。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市场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时,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
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无论是日常生活消费品还是生产资料,都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如:日用陶瓷、玻璃器皿、文具、家具;各类家用电器;机床、医疗器械、计算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建筑物及其内外装饰等。
工业设计是工业现代化和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工业设计对现代人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又受制于生产与生活的现实水平。
工业设计过程可分为收集和选择信息、选择产品目标、构思产品形象、制定研究开发计划,产品具体设计这几个阶段。工业设计不仅涉及到一系列传统学科,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强度理论等,还涉及到许多新兴学科,如人机工程、价值工程、仿生学、设计美学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已成为现代工业设计的最重要的手段。
工业设计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创造性原则;市场需求原则;使用者优先原则;企业目标原则;易于掌握原则;美观性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美、日、德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师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高,设计理论与设计手段均属世界先进水平,其工业发展亦因此而多方受益。
我国现阶段工业设计的对策是:一方面,对那些已经拥有先进机器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对其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另一方面,对那些技术装备较落后,手工劳动比重较大的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产品加强常规设计与技术转移,使其产品获得一定程度的技术进步。这样做不仅符合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也可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中国设计史从石器代就已经开始.设计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人类的设计概念便由此萌发了。 手工艺设计阶段:到了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标志着人类手工艺设计阶段的开端。 工业设计阶段:工业革命兴起,人类开始用机械大批量地生产各种产品,设计活动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机器生产、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了社会和文化的重大变化,这些对于此后的工业设计有着深刻影响。 一、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过渡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商们一方面大量引进机器生产,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把设计作为迎合消费者趣味而得以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 制造商们并没有对新的制造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重新思考,他们并不理解,机器实际上已经将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设计问题。他们坚信产品的艺术性是某种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并运用到工业上去的东西,即把装饰与设计等同起来,而不是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显示其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许多家用产品往往借助新古典主义或折衷主义的风格来附庸风雅并提高身价,不惜损害产品的使用功能。
工业设计孕育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和越来越细的分工,成为工业设计专业产生的主要原因。1919年美国设计师西奈尔首先使用了“工业设计”一词。 “水晶宫” 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而其中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任何基本的设计原则,其滥用装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市场生产的商品 在设计过程中,莫里斯将程式化的自然图案、手工艺制作、中世纪的道德与社会观念和视觉上的简洁融合在了一起。对于形式、或者说装饰与功能关系,依他看来,装饰应强调形式和功能 代表人物及思潮: 早期工业产品功能与形式的分离,缺乏整体设计的状况,从反面激发了一些思想家,如英国的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等对设计进行探讨,从而拉开了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设计改革浪潮的序幕。莫里斯身体力行,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设计标准来拯救设计的危机,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忠实于材料,反对过分装饰。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把设计水准的下降归于工业化本身,鼓吹回归到中世纪手工艺产品对于质量的尊重,这显然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而不是去掩盖它们。 包毫斯的建立: 一战后的1919年德国“包豪斯”成立,进一步从理论上、实践上和教育体制上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摘自百度)
时代背景及代表人物:1900年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传统的概念、传统的形式无法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而新的技术和材料则为实现新功能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以颂扬机器及其产品、强调几何构图为特征的未来主义、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兴起,机器美学作为一种时代风格也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以柯布西埃、格罗披乌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先驱开始努力探索新的设计道路,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的要求。于是以主张功能第一、突出现代感和扬弃传统式样的现代设计便蓬勃发展起
区别如下:
现代工业设计和现代主义设计是两个概念,一个是较具体小概念,一个是集合大概念。
首先工业设计加不加“现代”两个字没关系,因为成型的工业设计本身就是现代才有的,针对批量生产的工业品做的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出现后,现代设计作推动,促进工业设计形成发展。
工业设计最初的概念是一些美术家手工艺者想要改变当时工业产品难看外形。他们的解决办法也是用传统手工艺的办法,比如画点装饰花纹,给机器加个雕塑品外壳。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思潮,大工业生产作为新事物,被很多人所不接受。在设计领域也出现了很多人反对工业化生产,认为难看的工业产品导致人民见不到好看的东西,让人们审美水平低下。
所谓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就是反对工业生产的人之一,他的理念其实自相矛盾,但是他提出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来解决设计问题这,希望设计能够为普通人服务,形成了现代设计基础理念。
在这样的一个理念下,艺术家和设计师对工业生产逐渐的接受,意识到工业的不可避免。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完全结合起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需求,就是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有很多概念特征,比如像简约形式,功能主义,以人为本,批量生产等等,只有艺术科技的结合最为本质。现代设计也可以设计罕有的奢侈品,以形式设计为主,为少数有钱人服务。但设计中艺术的方式,科学技术的手段终究是不变的。
工业生产是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主导原因,但工业设计的真正形成是由现代设计与商业行为一起推动的。源于德国人为了促进本国产品出口,提产品竞争力,提高国家经济实力而设立的叫做“德意志制造同盟”的一家半国企机构。
这家机构在国内巡展,联系企业,试图让企业和普通人意识到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当然其后期效果也十分显著。
包豪斯也和工厂企业相合作,涉及到一些工业设计项目,但多数都是传统产品,比如瓦西里椅子。没有涉及新兴工业产品,如汽车等。对工业设计直接影响不大。
工业设计的真正完善和发展在美国。在发达的工业水平和商业环境的刺激下,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尤其在经济危机期间,大批企业倒闭,只有外形好看功能好用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企业才能存活。工业设计体系也在这样的环境下确立。
工业设计解决的是产品外形和人机交互之间的问题。产品的结构问题则不是工业设计师的设计内容。
现代工业设计在现实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它所涉及的设计方向大致如下:
1.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它将原料的形态处理为更有价值的形态。
设计师通过对人生理、心理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分析,从而进行产品在功能、性能、形式、价格、使用环境的定位并结合材料、技术、结构、工艺、成本等因素,综合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2.环境设计——作为沟通人与环境(建筑、交通、居室、商场、街道等)之间的界面语言,工业设计通过对人的行为、目的和需求的认知,运用设计语言使人与环境相融合,为人们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
工业设计是工业现代化和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工业设计对现代人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又受制于生产与生活的现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