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招贴画?
即告知人们的确定信息,以引起人们相应的行为反应。要想使在行动中的人们短时间内感知信息,招贴画画面就要相当的号召力和艺术魅力,以及要有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招贴画的种类:
1、政治招贴画;
2、商业招贴画;
3、文化招贴画;
4、共公事业招贴画;
5、旅游招贴画。
招贴画的要求与设计原则:
1、主题鲜明;
2、构思新颖;
3、构图单纯;
4、构图的形式。如:水平线构图给人以开阔的感觉;垂直线构图给人以高大的感觉;直角三角形给人以稳定、挺拔的感觉等等,在招贴画的设计中都可以采用。
招贴画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上可以采用立体感的方法、装饰性手法等也可采用喷、拓印、渐变等染色的方法来设计。
图案的选择也是很重要,主要发挥想象力,用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图案富有很强的形式感
说明一下“招贴”是什么,那“招贴”设计就不言而喻了。
“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招贴的英文名字叫“poster”,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意指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Placard displayed in a public place)。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
也有人根据poster的词根结构及掌故来剖释招贴的词义,认为poster是从“post”转用而来,“post”词义为柱子,故poster是指所有张贴于柱子上的告示。
招贴在国内还有一个名字叫“海报”,没有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作过专门解释,但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p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poste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在国外,招贴的大小有标准尺寸。按英制标准,招贴中最基本的一种尺寸是30英寸×20英寸(508×762mm),相当于国内对开纸大小,依照这一基本标准尺寸,又发展出其他标准尺寸:30英寸×40英寸、60英寸×40英寸、60英寸×120英寸、10英寸×6.8英寸和10英寸×20英寸。大尺寸是由多张纸拼贴而成,例如最大标准尺寸10英尺×20英尺是由48张30英寸×20英寸的纸拼贴而成的,相当于我国24张全开纸大小。专门吸引步行者看的招贴一般贴在商业区公共汽车候车亭和高速公路区域,并以60英寸×40英寸大小的招贴为多。而设在公共信息墙和广告信息场所的招贴(如伦敦地铁车站的墙上)以30英寸×20英寸的招贴和30英寸×40英寸的招贴为多。
美国最常用的招贴尺寸有四种:1张一幅(508mm×762mm)、3张一幅、24张一幅和30张一幅,其中最常用的是24张一幅,属巨幅招贴画,一般贴在人行道旁行人必经之处和售货地点。
�
招贴多数是用制版印刷方式制成,供在公共场所和商店内外张贴。当然,也有一些出于临时性目的的招贴,不用印刷,只以手绘完成,此类招贴属POP性质,如商品临时降价优惠,通知展销会、交易会、时装表演或食品品尝会的时间、地点等。这种即兴手绘式招贴,有时用即时贴代替,大多以手绘美术字为主,有时兼有插图,且较随意、快捷,它不及印刷招贴构图严谨。优点是:传播信息及时,成本费用低,制作简便。
印刷招贴可分为公共招贴和商业招贴两大类,公共招贴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例如纳税、戒烟、优生、竞选、献血、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和平、文体活动宣传等;商业招贴则以促销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之内容为题材,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商业招贴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
“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招贴的英文名字叫“poster”,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意指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Placard displayed in a public place)。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
也有人根据poster的词根结构及掌故来剖释招贴的词义,认为poster是从“post”转用而来,“post”词义为柱子,故poster是指所有张贴于柱子上的告示。
招贴在国内还有一个名字叫“海报”,没有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作过专门解释,但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p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poste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在国外,招贴的大小有标准尺寸。按英制标准,招贴中最基本的一种尺寸是30英寸×20英寸(508×762mm),相当于国内对开纸大小,依照这一基本标准尺寸,又发展出其他标准尺寸:30英寸×40英寸、60英寸×40英寸、60英寸×120英寸、10英寸×6.8英寸和10英寸×20英寸。大尺寸是由多张纸拼贴而成,例如最大标准尺寸10英尺×20英尺是由48张30英寸×20英寸的纸拼贴而成的,相当于我国24张全开纸大小。专门吸引步行者看的招贴一般贴在商业区公共汽车候车亭和高速公路区域,并以60英寸×40英寸大小的招贴为多。而设在公共信息墙和广告信息场所的招贴(如伦敦地铁车站的墙上)以30英寸×20英寸的招贴和30英寸×40英寸的招贴为多。
美国最常用的招贴尺寸有四种:1张一幅(508mm×762mm)、3张一幅、24张一幅和30张一幅,其中最常用的是24张一幅,属巨幅招贴画,一般贴在人行道旁行人必经之处和售货地点。
�
招贴多数是用制版印刷方式制成,供在公共场所和商店内外张贴。当然,也有一些出于临时性目的的招贴,不用印刷,只以手绘完成,此类招贴属POP性质,如商品临时降价优惠,通知展销会、交易会、时装表演或食品品尝会的时间、地点等。这种即兴手绘式招贴,有时用即时贴代替,大多以手绘美术字为主,有时兼有插图,且较随意、快捷,它不及印刷招贴构图严谨。优点是:传播信息及时,成本费用低,制作简便。
印刷招贴可分为公共招贴和商业招贴两大类,公共招贴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例如纳税、戒烟、优生、竞选、献血、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和平、文体活动宣传等;商业招贴则以促销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之内容为题材,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商业招贴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
一、波兰的招贴艺术以其天马行空的创意、纯粹有力的表现形式和鲜活生动的色彩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在欧洲乃至世界现代招贴艺术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波兰遭受了巨大创伤,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战后,波兰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其国内设计也是在政府的统筹管理下服务于国家的公共设施和文化产业。波兰政府非常重视设计(主要指招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964年,波兰举办了第一届“华沙国际招贴双年展” (TheWarsaw International Poster Biennial),一直延续至今,并成为世界招贴设计领域最具权威的设计大展之一。每届展览都会选择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作为创作主题,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作品汇集于此,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参观。除此之外,波兰政府还于1968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招贴博物馆——普拉卡图博物馆(Muzeum ofPlakatu),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专门展示和收藏招贴艺术的学术中小。波兰对于招贴设计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波兰人民反对战争、渴望自由的民族愿望,也在战后10年的招贴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波兰招贴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在欧洲流行的各种现代艺术风格的影子,设计家们从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风格中汲取营养,形成具有本国特色但风格迥异的招贴艺术。他们对于招贴怀有极大的热忱,并以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投身于招贴画设计,在设计的各个领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独特的创意、多元化的形式以及招贴文化背后所承载的价值观,共同塑造了波兰招贴的独特魅力。
主要设计大师:亨里克·托马谢夫斯基(Henryk Tomaszewski,1914-2005),特列波夫斯基(Tadeusz Trepkowski,1914 -19 56),扬·雷尼卡(Jan Lenica,1928 -2001)以及罗曼·切斯莱维茨(RomanCiesiewicz,1930-1996)。
二、古巴在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的领导下于1959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两年后,卡斯特罗发表《对知识分子的话》中提到了古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原则和立场即必须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反对一切反革命、反政权的创作;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艺术家的文艺创作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另外,在文艺工作者的待遇上,古巴政府实行了公务员体制。设计师作为公务员在政府领取工资和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稳定的工作条件使设计师能够在更放松的状态下从事设计。在这样的政治推动下,古巴产生了许多富有才华的设计师,他们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语言创作了无数高水平的作品,使古巴的招贴艺术成为世界平面设计史上的一朵奇葩。
古巴的政治家和领导人非常注重招贴在巩固政权、树立政府形象以及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斗争中的作用。除了直白浅显的政治宣传招贴,还有许多带有强烈的革命斗争色彩的电影、戏剧招贴。
古巴招贴在之前并没有任何艺术风格占据统治地位,革命的需要才刺激了它的发展和传播。设计师在创作时吸收了国际化的现代视觉语言,借鉴波普艺术、欧普艺术、迷幻主义以及美国的“图钉派”风格等设计思想,并融人古巴的民间艺术形式,表达出对自由和平以及阶级斗争的极大关注,古巴风格招贴(Cuban Posters)由此诞生。
主要设计大师:有劳尔·马丁内斯(Raul Martinez)、费力克斯·贝特朗(Felix Beltran)以及阿尔弗雷多·罗斯特加尔德(Alfredo Rostgaard)等人。
在众多形象中,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切·格瓦拉(Che Guevara)成为第三世界革命运动的英雄象征。以他的形象为基础所作的海报也为数不少,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艾力那·塞拉诺(Elena Serrano) 1968年设计的《英勇游击队的时代》 (Dayof the Heroic Guernlla)。作品以南美洲版图为背景,中间是阿尔贝托·科尔达(Alberto Korda)拍摄的一张切·格瓦拉的肖像。画面上他头戴贝雷帽,刚强坚毅的脸微微抬起。以这幅红色肖像为中心向外呈发射状构图,凸显了革命斗争的炽热化以及革命浪潮正在快速蔓延的状态。这个形象散发出巨大的能量,成为学生运动以及更广泛的政治抗议中一个重要的视觉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三、哈琼文(1925-2012)是上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宣传画艺术家之一。他的宣传画作品直观地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政治、经济运动的各项政策,也反映了他在这些时期的绘画风格与艺术探索。哈琼文最为人所知的宣传画作品有《毛主席万岁》《美帝国主义从越南南方滚出去》《以最佳精神创最佳成绩》等。他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一幅幅脍炙人口的宣传画佳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专门从事宣传画创作的艺术家。艺术家们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运动中提炼素材,使这段时期的宣传画呈现出题材、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的局面。在当时的宣传画艺术家中,有很多人专门从事政治宣传画的创作,他们用生动、直观的视觉形象向全国各族人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每一项政策、方针、措施或政治运动的思想、意义,以此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哈琼文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一定要解放全中国》《庆祝国庆》等作品中,哈琼文以坚实的笔触塑造了军人的刚毅形象。作品《做一颗红色的种子》《学大庆精神》便描绘了当时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高速度的情景。
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宣传画《毛主席万岁》,这应该是哈琼文最知名的作品了,一经出版便轰动一时,誉满全国,一版再版,印数高达二百多万张。
其他作品《记念鲁迅,学习鲁迅》、《琴声嘹亮欢唱改革,振兴上海繁荣祖国》等。
宣传画作为一门无声的视觉艺术,曾经遍布于城市街头、农村房合、道路两旁,它陪伴着新中国的亿万群众积极投身于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哈琼文为代表的那一批中国宣传画大师,创作出一幅幅主题鲜明、感情深厚、深具特色的宣传画作品,使中国宣传画成为了世界视觉设计史上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
招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色彩、图形、文案三大要素构成。
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通常指政治宣传画。广义包括文化活动的海报和商品广告等。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其特点是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明快,富有感召力。
扩展资料:
招贴最主要也是首要的功能是传达个性化的信息。信息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应与其他商品、企业和观念有显著的区别,同时也要真实、可信、有效、健康,因为它是招贴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基础,是实现广告目的最基本的原则。
色彩对比是招贴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其目的在于尽可能使主题形象鲜明夺目,在瞬间快速传递给广大观众,并留下深刻印象。
常用的对比方法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面积对比。色彩是招贴的“灵魂”,要象征化、联想化。如白色能联想到纯洁、神圣、优质,黑色能联想到严肃、触目等。推荐阅读:海报设计技法!光影元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招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