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情景教学?
一、教学情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或“认知冲突”,从而触发学生要弄清未知的迫切愿望,使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建立在学生“想学”与“愿学”的心理基础上。所以,带有疑问的,引发思维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景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对即将展开的教学内容充满了兴趣和学习的渴望。
二、教学情景要选择孩子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方式。
孩子懂的、会玩的东西,孩子也一定喜欢。教学情景就要选择孩子喜欢的内容和方式,这样就能够让体育课堂中的组织教学、练习手段、活动内容等充分的为教学服务,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一学就会,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还能不断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之入迷。
三、教学情景要使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要想使教学情景能够引导学生的学,所设置的教学情景要有利于将教师的教的主体功能转变为服务功能。“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已被许多教师普遍采纳,教师的位置逐步从台前转移到学生的背后,教服务于学。俗话说“旁观者清”,学生在自己探索或合作学习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用心感受学生的心灵世界,随时掌握、分析课堂中的各种信息,及时、有效的给予指导,循循善诱。教师的帮助不是干涉,更不是替代,是待到“山穷水尽”时,指出“柳暗花明的又一村”,是一种“雪中送炭”式的指导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课堂活动交际化、多样化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课堂的活动情景。所谓的“创设情景”就是指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以形象性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景,例如通过演示实物、卡片、简笔画、身体语言、图片,放录像或播放录音等形式对新材料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课堂艺术境界中,以引起相同的情感体验,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言:“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呢?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教学策略
我主要按照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上创设了各种情景,即创设语言使用,信息交流的环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创设情景境的教学策略:
1、音乐渲染,创造情境。
在课前3-5分钟播放优美动听的经典英文歌曲或熟悉的音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起到心理放松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起来,导入新课;例如, 我在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5这课时,正好要教“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我就选择了一首非常熟悉的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改编成的含有“现在进行时”时态的《Are you sleeping》这首歌曲,在歌词中将“两只老虎”分别换成“Are you sleeping”,学生们一听到这音乐,感到很有意思,不用教我就跟着唱了,而且唱起来又具有连贯性,这对接着要上的新课起着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利用插图、简笔画和卡片,创造情境。
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How is the weather?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个人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副含有天气标志的图画。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反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这也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训练。因为学生要绘图,必须熟读对话,反复揣摩,才能将图画绘完。例如在教授boy girl man woman bird cat的单词时,我就使用了如下的简笔画和卡片进行了情景教学:
简笔画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以上单词的基本意思后,就用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具,指着一个女孩问:Is this a boy?学生回答:No, she isn’t.指着自己(男性)问:Am I a woman?学生(大笑)回答:No, you aren’t.又指着鸟问:Is this a cat?学生回答:No, it isn’t.既创设了情景,又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
3、聆听声音,创造情境 。
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先将小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来学。例如,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 这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致,有的装成猴子,有的扮成小狗,……。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变得流利起来,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也可采用听音辨动物的方法,如在教七年级下册Unit3这课时,要学tiger .elephant .koalas. 等动物名称,我先让学生分别听动物的叫声, 猜是哪一种动物,大家纷纷举手,猜对后再引出一个个新单词,学生们对此感到特别兴奋,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高潮,几乎全班都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语境中掌握了知识,活用了英语句子。这种聆听声音,创造情境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学习交通工具上,如:car, bus , train ,等,把它们的声音录制下来,听了以后猜是哪种交通工具,再引出要教的内容,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学习积极性。
4、拓展想象,创设情景。
初中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4中的teacher,student , doctor, policeman ,actor, 等职业的单词时,如单纯认读单词,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教师通常采取实物、图片、投影等形式。但是对于这一课的单词如果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学起来不会带劲,因为学生们目前没有面临“你的职业是什么?”的问题,他们都是学生,即使做一些关于职业的头饰或图片让学生来说,也很缺乏真实性,学生们积极性也不会太高。“我有一个梦想”。为何不能跨越时空,给学生设计这样一种情景呢?利用已学的句型I am …引出各个单词。于是,我给学生们扩展了一些关于职业的词语,如driver, farmer, engineer, boss, fireman,…我一改平日的认读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二十年后,我们进行一次返校活动,当我们再次相逢在熟悉的校园里时,你会向你的老同学介绍…… 情景给出后,学生们都很兴奋,积极畅想着自己未来的样子,没有了枯燥的机械认读,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热烈的讨论和自由的想象。
5、选择真实事例,创造情境。
学生通常喜欢谈论真实事例。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教家庭成员的词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合家欢"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等;例如:学生在学完七年级上册Unit3 This is my sister后,我就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画一个Family Tree并写一段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文字,有的学生写成如下:This is my family. Mygrandpa’s name is Wang xi. My grandma’s name is Xia Qian. My father’s name is Wang Xiaofeng.He is a doctor. My mother’s name is He xi.She is a teacher. I have a sister. Her name is Wang Qin. She is eight. My name is Wang Jiang. I am thirteen. I love my family very much.这就是一篇表达上很自然流畅的小英语作文。在期中考试中就考了这类似的写作题,很多学生都得了满分。
6、运用体态语言,创造形象的体态情景。
体态语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英语课堂教学以交际为主,生动活泼甚至夸张的手势、表情、动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交际愉快地顺利进行。教学单词fat、thin、tall、short、时,教师可以利用夸张的手势形态表达,同时让学生参与表演表达单词。孩子们乐于加入表演的行列。如:在教swim这个单词时,教师可先将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用手向前划圈作游泳状直到学生说出这个单词的汉语意思为止。在反复朗读几遍后,学生便很轻松很深刻地记住了这个单词。教授句子以及文章也同样如此。如:当教师先做运球动作,然后作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一边做一边说:“l play basketball.”学生立刻便能领会这句话的意思。
用体态语言创设的情景,有利于迅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中,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7、利用实物、道具等创设生活情景。
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应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布景等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进行交际,从而达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目标。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学生可以利用实物、道具,布置一个购物的场景。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通过自编自演,完成购物的对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人物角色的扮演中体会语言的意义,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8、利用现代外语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交际情境。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能够专注地学习,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语言情景,使外语教学形象化、具体化、情景化。例如在教七年级下册“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 ?”时,这课要求学生掌握问路和指路的表达方式。为了给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直观情景,我根据课文的要求上网下载了一段有关问路和指路的短剧,并事先布置学生去预习课文和查找有关问路和指路的各种表达方式。
在Greeting and free talk 后,我即问学生们:Do you want to visit any places?学生们听了马上提高了兴趣,齐声回答“Yes”。然后我又继续问道:Where do you want to go ?学生们的兴致来了,纷纷发言: “I want to go to a park .”“I want to go to a bookstore.”“I want to go to a supermarket.”等,接着我又说:“I am sure every student knows how to talk to a person in Chinese when you are asking the ways. But do you know how to talk to a person in English?Let’s watch a short play.”同学们一听,情绪马上高涨起来,急切地想知道怎样用英语进行问路和指路。我把电脑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出现了我事先准备好的问路和指路的短剧,因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所以同学们观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同学甚至跟着模仿剧中的指路姿势。这样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对话,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言知识,进而积极进行交际。
二、创设教学情景的基本教学原则
1、真实自然,贴近生活。
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论各自喜欢的颜色、服装、学习用品等;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的词汇时,教师可拿来实物或模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用这些实物进行对话,互相了解各自的喜好;教电话用语时,教师拿来实物电话,让学生练习打电话及电话用语。
当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环境的活动中进行交际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2、形式多变,活泼有趣。
中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兴趣。根据中学生爱玩、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可设计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接力采访比赛、一分钟调查比赛等。具体地说,我用"听音猜人"的游戏教句型"Who is…?";用"蒙眼摸物"的游戏教"What's this/that/it?"等句型。这些游戏的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学以致用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于是在课堂中我将直观教学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讲编故事法、体语教学法贯穿于教学始终,每一节课的设计都不雷同,让学生始终在一种企盼和愉悦中轻松地学习。
3、难度适当,照顾层次。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交际时,要注意难度适当,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在七年级就开始引入"Duty Report",它要求值日生,自设情景,自己叙述或由他组织一个或几个同学共同参与演示以前学过的对话,或者把学过的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程度好的学生做得很好,但程度差的学生做起来很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加强指导以增强其自信,并在平时对其予以特别的关注和照顾,使全班同学齐头并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不仅能使语言教材变成活生生的言语,富有生活气息,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情景创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问题情景,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快速跑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充分发挥小组集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怎样才能跑得更快”的问题情景中互相探讨,互相体会,学生积极思维,有的认为直线跑才能跑的快,有的认为步幅大才能跑的快,有的认为频率快才能跑的快等。教师只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体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创设体验情景,增强学习兴趣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本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本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例如:将《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过荷”的情景,开始让小青蛙们利用短绳做游戏(自由发挥),然后让学生们用跳绳设计、创造出各种图形的荷叶,接着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在荷叶上来回跳动。这样,通过一个简单的教学情景,将所教的技术动作渗透在里面,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3、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游戏是一项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它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将障碍跑的教学过程设计成送“鸡毛信”的游戏。铺设垫子作“草地”,把栏架当作“钢丝网”,用两条绳子摆设成一条“小河”,用实心球作“地雷”;让学生进行爬、钻、跨、绕等动作的练习,最后将信送到“目的地”的故事情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练习的情绪十分高涨,学习的效果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4、创设音乐情景,发展学生想象力
音乐能够培养人的美好情操,使学生在玩和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音乐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将投掷垒球设计成“支援前线”的游戏情景。首先用军号声召集学生,做队列队形练习,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学生想象支援前线的战斗情景,拿起垒球当作手雷,扔向敌方。这种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致提高,完成动作积极认真。
5、创设精神情境,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扬民主,常带微笑,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当学生练习失败时要给予鼓励,当学生练习成功时要及时表扬。例如:“你的动作真优美”“你做得真好”,微笑着点点头、竖起大姆指等等,让学生在教师肯定的评价中充满自豪感,增加自信心,增加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体育教学中运用情景创设法应注意的问题
2、情景的创设要合理,在设置情景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要符合现实和社会特点,否则会与愿违。
3、情景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情景创设时,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可以结合各类体育比赛,比如奥运会,各单项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及当时的国内体育赛事等。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4、情景的创设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而定。多个教材内容之间不能用一个情景贯穿时,更不要生搬硬套。
一、如何创设情境
(一)运用图画,再现形象
优美的图画,情境的再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对于图文并茂的课文,可以利用图画的展开创设出教材所描绘的情境,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客观事物,使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提高认识能力。例如:教学《小珊迪》一文时,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是教材的难点。教学时,借助电教来突破难点。并绘制了两幅投影片,向学生展示了两个具体形象的画面。第一画面是“小珊迪在街头乞求‘我’买火柴”的情景。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小珊迪破烂不堪的衣着,焦急无奈的神态,体会小珊迪乞求“我”买火柴的迫切心情。然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我”与小珊迪的对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了解小珊迪是一个饱受饥寒的小男孩,他正在饥饿、寒冷中挣扎,使学生对小珊迪产生了深深的同情。第二个画面是“小珊迪被撞后躺在床上”的情景。打出幻灯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叙述看到的情景。通过鲜明而生动的视觉表象,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情景再次受到触动:小珊迪的家境是那样贫寒,但不属于自己的钱他一分也不要:临死前他牵挂弟弟无人照顾,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他是多么的诚实、善良啊!这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他们“披文而入情”。我分明看到有的同学眼中噙着泪水。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这样的图文结合,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二)借助范读,渲染气氛
教材中的许多情境是无法用形象来表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朗读、语言描述等来创设教学氛围,渲染气氛。把课文描绘的情景变成“我情我景”,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地,触景生情,具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如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我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并要求边听边在头脑中想象诗中所表现的情景,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我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诗人当时夜泊瓜洲的情景,并配以哀怨凝炼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古诗描绘的特定情境中,让学生似乎看到了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站在船头,独自眺望江南的情景。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体验到诗人当时的思乡之情。最后我又一次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跟着录音练读,在范读的“导航”下,学生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情并茂。
(三)通过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富有优美的旋律,很容易打动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他们的情感带入某种境界之中。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小小的船》一文时,一开课我就用与诗歌融于一体的歌曲《月亮船》和一个美丽、宁静的夜景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也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好铺垫。在教学进入尾声时,我再次用歌曲和学生生动的表演来结束这堂课,歌曲激荡着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整个课堂教学也得到了升华。《王二小》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学生对此了解甚少。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为了再现意境,我采用了歌曲引路的方法。新课伊始,我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一段,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曲,渲染了课堂气氛,烘托了小英雄的形象,使学生对王二小油然而生敬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在课文即将结束前,我又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歌曲声中,学生再次体会到王二小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学生的情感再一次被激发,对小英雄王二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利用表演,展现情境
分角色表演文本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把文本中的情景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狼和小羊》中虽然只有两个角色,但这篇课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因此,我请三个同学为一组,一人演狼,一人演小羊,一人当作者,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再到台上来表演。这样的表演增添了课堂教学情趣,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
二、创设情境的妙处
(一)创设情境,寓乐于境
“愉快教学”的特色在于生动有趣,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便会思维活跃。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照片、挂图、板画、实物、模型、标本乃至幻灯、录像、创造直观形象,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教《我家住在大海边》时,我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的这一年龄的喜好特点,一开课,我用富有故事情节的语言和相匹配的海景图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渲染课堂气氛。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神秘的大海,我用电脑播放多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图供学生欣赏,同时给学生倾听动人的乐曲,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最后,我让学生边听歌曲《大海啊,故乡》,边请学生画想象中的大海美景,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画了什么,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既动了手,又动了口,老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说话能力的目标也水到渠成。在教《小书架》一课时,学生对抽象的插图缺乏感性认识,引不起兴趣。我便用硬纸板制成三层活动书架作教具。上中下中分别放上三种不同的玩具。一出示玩具,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中,趁机让学生观察教具,引导说话,就这样,老师在乐中教学,学生在乐中学习,形成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几个方位词的空间概念。又如:我在教看图说话《尊师爱生》时,根据这是一幅综合型的图,学生不易掌握的特点,我将这幅图制成拉片、叠扯形式的幻灯片。使学生能静中思动。图上的事如身临其境,情绪大振,学生都轻而易举地将图上的内容叙述出来。
(二)创设情境,以情动情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感浓郁的抒情散文。描写的是首都千百万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伫立于街头送别灵车的情景,表现人民热爱总理、哀悼总理的一片深情。然而如今的小学生,在总理逝世时都还没出生,对周总理鞠躬尽瘁的一生了解不多,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情景没有感性的体验。因而,如何激起学生对总理去世的悲痛之心、怀念之情,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更有效地激发情感,突破重难点,让学生能体会课文中人们的那种复杂情感,我在教学中精心铺设了下面几个情感之梯。
(三)宣染氛围,激发情感
创设一个肃穆的场景,渲染相应的气氛,是激发情感的基础。上课伊始,我便以深沉的感情缅怀总理的丰功伟绩,清晰地在孩子们心中再现总理的高大形象,激起学生尊敬总理的强烈情感。在引起学生感情上大共鸣后,紧接着以较低沉、凄缓的语言叙述“然而不幸的是… …”介绍了总理逝世的时间和当时的情形。于是,在学生的心里便对失去人民的好总理而产生了悲痛之情。同时,教师低缓的语言、严肃的表情又营造肃穆、庄严的氛围,把学生带入那隔膜的年代,渐入课文。
1、创设情境,融洽情感
按照教学要求,设计情景,以景入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中学习知识,采用这种创设情景教学法,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跨越时空,真实感受当时人们的情感,我用剪辑录制了的一段录像,创设了特定的教学情境:
镜头一:(特写景)天安门广场———十里长街——灰蒙蒙的天。教师适时点拨“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使学生明白这里既真实写出当时阴沉寒冷的天气,又暗示着猖獗的“四人帮”不准人们悼念周总理的阴暗气氛。让学生对特定年代阴霾密布的政治气候有所认识,激起学生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恨。
镜头二:总理的灵车还没到来,人们早早地来到长安街旁等候。镜头由远及近。远镜头突出人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的装束、表情————“臂上都……都……都……”。教师点拨:“四人帮”在怎么猖狂,又怎能阻止首都亿万人民对总理的爱戴、怀念和哀悼呢?近镜头突出老奶奶满头银发在寒风中飘起,红领巾的满面泪痕……。录相中的图像,配乐解说,从视觉角度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拨动心弦,使学生能理解含意,也就能体会人们送别总理的真实情感,引起共鸣。
镜头三:灵车缓缓地开来,眼望灵车,人们眼圈红肿,泪水止不住地流……。这时,课堂里的师生,恍若置身于十里长街,仿佛在为总理送行的人群之中,悲痛黯然,甚至许多同学的眼眶中盈着泪珠。怎能不说此时师生的“情”已融入此“景”,已融入课文之中了呢?不仅是身临其境,真可谓“心”临其境。
2、朗读指导,抒发情感
朗读,从现象上看,只不过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其实,在由“无声”变为“有声”的外显过程中,已融入读者的理解和鉴赏。因此,要使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合二为一,披情入文,要用丰富的生动的有声语言使“无声的文字”真正跃出纸面,引起感情的波澜,使学生受到教育。
课文第二节中,有这么几句“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陪着毛主席……和我们永别了。”前两句是美好的回忆。教师以高昂、激动的语调范读,将学生带入一种幸福、兴奋的状态,总理那“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容”似乎尽在眼前。学生朗读时自然就能怀着与总理在一起时幸福、满足的感情来读。后一句是残酷的现实。由“然而今天”过渡,课文内容由“检阅人民群众”“迎送国际友人”变为“静静地躺在灵车里”“和我们永别了”,失去总理的悲痛重压心头。朗读时,聚然间,语调由高昂变为低沉,语速由快变慢,情绪由喜变悲,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反差,心理震撼也不少,同时也使课文巨大的感染力艺术地再现出来。
课文的最后一句“…..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要用非常缓慢、饱含深情的语气读。读“站着‘站着’ 时,字音要低而慢,并使字拉长,尾音逐渐减弱而消失。读“回来”时,可以用虚声,这种处理能产生非常感人的意境,使者仿佛看到送行人们的形象,感受到他们对总理的依依深情,抒发人们希望能永远同总理在一起的真挚感情。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借助图画、语言、音乐、媒体及有感情的朗读,创设情境,寓乐于境;创设情境,以情激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不光靠耳朵听,靠眼睛看,而且用心去体验,去想象,去品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本文谈一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一、用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但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有的能得到满足,有的并不能都得到满足,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则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代其功能。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仿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能力。创设模拟实验情境首先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然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实现,教师指导评价。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中,为使学生巩固仰角、俯角的概念,能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量角器、卷尺、直尺等测量国旗杆的高度。先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法,然后再进行实验。(过程略)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仰角的概念和三角函数的应用。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二、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在衡阳两大购物中心摩登百货和晶珠广场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摩登百货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晶珠广场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
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三、用故事创设情境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创设故事情境就是要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媒体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
例如,我在勾股定理一课的引入时,就采用了用动画FLASH来播放,古希腊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吃饭赴宴时,通过观察地砖,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这一故事,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四、用游戏、活动等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例如,我在上“二次根式的综合应用”这节课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猜我钱包中钱数,如果猜对了,就把钱奖励给他。老师说:你们现在学习了二次根式,若X代表 的整数部分,Y代表它的小数部分,我的钱包里的钱数是( +X)Y元,谁猜出来了,钱就归谁!猜对了的学生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开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 从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景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时,创设了“饮料配制”这一教学情景,课伊始,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喝饮料吗?都喜欢喝哪一种饮料?学生都说喜欢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喝的饮料,这时教师接着问:那你喝过自己配制的饮料吗学生都说没喝过。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就自己动手配制饮料。配好之后,教师让学生品尝一下自己配制的饮料,由于配制的时候没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所以自然发出“好喝”、“太甜了”、“太淡了”的说法。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互换手中的饮料,再次品尝,学生又会发现同桌配制的饮料和自己配制的饮料味道不一样,并能找出原因“同桌同学的饮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等。这时教师及时引导:要配制出好喝的、可口的饮料,水和饮料粉一定要适度,现在就请同学们重新再配制一次。并想一想,应该放几份饮料粉,几份水配出来的饮料才好喝。这时小组合作,共同动手配制饮料。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但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地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景
适宜的情景一般总是跟着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的。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景,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是数学适用的设置情景的有效方法。如教学“求圆柱的体积”,有人在引导学生探究体积公式时,有步骤地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景:第一步,能求出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吗?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却一时难以说出答案。一个学生试着说,可以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第二步,师顺水推舟,问: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胶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惊奇感。经过思考,同学们以为可以将它捏成长方体,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第三步,教师的问题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木块既不能倒,又不能捏,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将它浸在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测量因此而排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测知。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教师展示问题的焦点,如果是剧院门口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这时学生深切地感受到:①必须要有一个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②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教师的一系列问题,不但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最终使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手中“诞生”了。
(三)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景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景的好素材。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有这样一个情景设计:“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刚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教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这种情景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它还同时引入了该课的重点和难点,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认识环境。
(四)利用动手操作,创设情景
著名心里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他们动一动、分一分、画一画、量一量、捏一捏等,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和平移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后,向学生提出:“同学们是否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其它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它的公式?”由于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已渗透了“转化”的思想,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操作探究,有的剪,有的拼,经过不断的尝试、交流和归纳,结果学生又发现了三种推导方法。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梯形面积公式的知识,而且在动手操作的情景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听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山上的猴王做了一个饼准备分给小猴子们吃。猴王把饼平均分成三份,拿了其中的一份分给了猴甲;然后又取了这个饼的六分之二分给了猴乙;这个饼的九分之三分给了猴丙。于是,甲乙两只猴子闹起意见来了,说猴王分得不公平。那么,究竟猴王分得是不是公平呢悬念,激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展开了议论。CAI生动的画面吸引了他们,猴王的三种分法透过屏幕清晰可见。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个别学生甚至联想到商不变性质,并由此找到新的解释、新的结论。教师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借助CAI教学手段,自然而然地、新颖有趣地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在设置情景时,教师绘声绘色,富有情感的描述十分重要。而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媒体,能把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能在屏幕上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跨越时空限制,从而高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情景,增强其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情景设计提供了新型表现手段,在设置教学情景时,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殊功能。
总之,只要能让学生更爱数学,更愿意学数学,更懂得学数学,我们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来。
问心 发表于 2006-8-12 17:27:00
学生学得积极不积极、主动不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境的质量。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习得过程,其中更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正如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所说的:“兴趣和快乐是感觉色调的,而非认识理解意义上的。”要让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首先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现实”,尊重学生的“发展”,但现在的课堂情境创设中充斥着“假尊重”的身影。
一、假尊重的表现
看似尊重学生,实则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以知识为依托创设情境,以知识教授为目的,一切以知识为中心,其余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只是情境的一种点缀或摆设。
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拔萝卜”时,教师直接出示主题图,便直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图意尚未引起内心反应的情况下,便一头扎进了教师预设的“埋伏圈”,马上陷入了知识的“海洋”。而当学生小组合作探究36+23的算法时,教师对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等方法毫无激情,只一个劲地问:“还有其它方法吗?”醉翁之意在于“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而当一个学生终于说出这一方法时,教师欣喜了,忙追问全班一句:“这个方法怎么样?”言外之意,显而易见,但学生应“好”者寥寥无几。可以得知,当情境把不住学生的“心”时,就无法找到通向学生的途径。
阅读全文(1720) | 回复(14) | 引用通告(0) | 鲜花() | 编辑
上一篇:书中漫步1:一人一世界
下一篇: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2
No.1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吴青杭 发表评论于2006-8-14 10:41:00
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政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政治运动的广泛应用;还应做到“到位不越位”,根据政治的需要,围绕政治的重点和难点,创设具有“政治韵味”的情境,体现社会发展的新文化,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开展积极的政治活动,促进政治知识建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2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洪苗 发表评论于2006-8-14 15:39:00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本身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本学科的成绩,而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对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过分地讥讽、挖苦和责骂学生,会使他们满怀茫然与恐惧,会使他们产生冷漠厌学的心理。只有创设和谐民产的教学氛围,才能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爱其道。
2、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客观依据。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设置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导,都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决定。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学内容,才能精心设计。如果对教材不吃透,教师本人都对教学内容感到拓燥无味,体会不出意境,拿什么去感染学生,激烈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呢?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围绕重点难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语言,设置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驾轻就熟,创设良好情境,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要全面了解学生
一位好教师,在上讲台之前,首先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正所谓心中装着学生,只有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智能水平,熟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科学手段、方法,以便结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更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愉快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开发智能。
4、教师要有激情
情境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情感,使其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期基指出:“只有情感的面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奔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教师激情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饱满的激情,无疑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自觉地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境界中。
5、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素质
情境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教学经验,既要有严谨的教学风,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又要有充沛的热情和民主教育,教师如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科学地结合教材,学生特点搞好情境设计,自然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技能,如音乐、美术、计算机技术等,教师可以充分租用这此艺术手段,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氛围,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3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阿宝 发表评论于2006-8-14 22:03:00
问题情景必须是新颖的和未知的。要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就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未知的东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未知东西的探索,使学生有可能掌握比在一般学习活动中获得更概括的知识。问题情景必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需要,即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4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朱朱 发表评论于2006-8-15 23:19:00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是老师创设情境教学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二要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情境,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5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木易 发表评论于2006-8-16 0:05:00
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创设情境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时,即不能游离于所要学的知识,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鸣,激发探索欲望。如果情境的创设脱离了要掌握的知识,漫无边际,牵强附会,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失去了意义,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情境的创设如果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2)在创设具体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能超出学生实际,也就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境如果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太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经历过、或体验过,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3)进行情境教学,课堂气氛往往很活跃,学生的情绪处于高昂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即不能活到难以控制,也不能过分压制而死气沉沉,要松紧得当。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6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姚珊珊 发表评论于2006-8-16 10:37:00
从许老师的文章,我领悟到了:教学的情景性即是使传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教苦学,在境界上转变为乐教乐学。“愉快教学”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活跃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完善学生独立全面的个性品格。教学的情景性应体现直观形象性;情知的对称性(即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和情感的对称统一)。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努力:努力创设课堂教学生态的交际情景;努力创设教学生态的问题情景;努力创设课堂教学生态的迁移情景。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7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陈上镱 发表评论于2006-8-16 20:07:00
有同感,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方法行之有效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8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lyylm2001 发表评论于2006-8-17 20:20:00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2.注重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化;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3.体现学科特点。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春游”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准备及分发各种食品和水果,但教学重点应该尽快地落到“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分,每份是多少”、“还有没有多余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论“春游应该准备什么食物和水果”、“春游应该注意什么”等与数学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上。[1]强调学科性,还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如利用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4.内含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5.溶入情感。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赞科夫也强调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一次,一位语文教师教《凡卡》一文时,讲到凡卡给爷爷投出求助信后,满怀希望进入了幸福的美梦之中,然而这位天真的孩子却不知爷爷是收不到这封信的,因为他连地址也没写上。即使收到了,这位穷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让凡卡跳出火坑。对于这位九岁的孩子来说,属于他的幸福只有在梦中!讲到这儿,这位教师再也控制不了自己了,眼泪涌了出来,甚至无法讲下去,全班学生竟然在寂静中伴坐了很久,连平时管不住自己的学生,也在这无意创设的情境中被无声的语言“管住了”。教师入境入情,带来了学生的心动情发,起到了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的作用。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9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施丝 发表评论于2006-8-17 21:41:00
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生学习的“启发剂”。新课程倡导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问题情境设置、激发思维、引发兴趣,是实践课程标准的最佳形式之一,应贯穿于教学始终。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0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中兴华为 发表评论于2006-8-18 12:51:00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注意创设开放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努力创设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愿望。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果能通过游戏、竞赛、设悬念等创设趣味情境,将新知识寓于其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情、有境,就会引起极大的兴趣。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情”与“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强化,使他们为求知而乐,为探索而兴奋和激动,这就为他们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1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陈淑端 发表评论于2006-8-18 13:50:00
与你正面接触是辅导你参加泉州市普通话比赛,当时的感觉是一个数学教师能有如此的语感,这个教师素质一定不错.果如其然,你是东石以至晋江市数学教学中优良品种中的一粒种子.看了你发出的讨论稿,知道你在思考.
至于情境教学,我想从大的教学观来看,应如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高文教授所言:"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情境教育聚焦于"大写的"儿童面向真实生活,开放教育空间,发掘教育资源的宝藏以情感贯之,和谐人际关系,优化儿童的学习环境走出课堂,回归自然与社会,在躬行中增长才干."
欢迎你到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群组中做客,我们提倡跨学科整合教研.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2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2202洪文龙 发表评论于2006-8-20 16:33:00
利用媒体创设情景必须依据媒体固有的特点。如:微观放大、化静为动、展示过程等。这样才能发挥媒体的特有功能。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3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陈旭燕 发表评论于2006-12-12 11:07:00
列竖式计算只是多种算法中的一种.当学生用“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等方法算出得数后,教师应对些方法进行肯定,"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算出正确的得数,你又何必苛求哪种算法?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如“用简便方法计算”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只会按运算顺序计算,可我们老师却硬逼着他“简便”,结果,“简便”不成,连运算也错了。这是谁的“错”?这不也是一种假尊重吗?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4 讨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讨论1
陈双双 发表评论于2007-9-29 11:34:00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果能通过游戏、竞赛、设悬念等创设趣味情境,将新知识寓于其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情、有境,就会引起极大的兴趣。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情”与“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强化,使他们为求知而乐,为探索而兴奋和激动,这就为他们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