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桁架有哪些优点
桁架特点:
1、轻盈
2、跨度大
3、用钢量省
4、受力体系简单
5、全部都是二力杆单元
6、施工方便、建设速度快
桁架优点:
(1)桁架的设计、制作、安装均为简便;
(2)桁架适应跨度范围很大,故其应用非常广泛。
桁架缺点:
(1)结构空间大,其跨中高度H较大,一般为(1/101/5)l0,给建筑体型带来笨重的大山头,单层建筑尤难处理;
(2)侧向刚度小,钢屋架尤甚,需要设置支撑,把各榀桁架联成整体,使之具有空间刚度,以抵抗纵向侧力,支撑按构造(长细比)要求确定截面,耗钢而未能材尽其用。
足够强度—不断裂或塑性变形;足够刚性—不发生过大的弹性变形;足够稳定性—不发生因平衡形式的突然转变而导致坍塌;良好的动力学特性—抗震、抗风性。桁架的设计要求:要有符合要求的杆件;要有良好的连接件,包括铆钉、销钉及焊缝的连接。这些就涉及到桁架的类型、杆件的尺寸和材料,但首先是静力学分析。考虑桁架各结点的平衡,结点承受汇交力系作用,逐次建立各结点的投影平衡方程,可求出所有的未知杆力,这种方法称结点法,最适用于简单桁架。求解时宜根据组成特点先判定零杆,并尽可能避免解联立方程。有时只需求少数杆件内力或者对于联合桁架和复杂桁架,结点法无法奏效时,需用截面法。有选择地截断杆件(一般不超过三杆)以桁架的局部为平衡对象,考虑其中任一部分平衡,由平衡方程即可求得所需杆件轴力。对于某些桁架(如K式桁架),联合应用结点法和截面法更有效。对于杆件很多的复杂桁架或空间桁架,最好的选择应是计算机方法。
桁架的设计要求:要有符合要求的杆件;要有良好的连接件,包括铆钉、销钉及焊缝的连接。这些就涉及到桁架的类型、杆件的尺寸和材料,但首先是静力学分析。美观,牢固,承压力强。桁架的工程要求:足够的强度—不发生断裂或塑性变形;足够的刚度—不发生过大的弹性变形;足够的稳定性—不发生因平衡形式的突然转变而导致的坍塌;良好的动力学特性—抗震性。工程中由杆件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而成的结构,称为“桁架”。
形式选择:一些参考值如:每平米造价,最大构件重量,最大跨度,结构形式,檐高等,以上这些在判断厂房是否为重钢或轻钢时可以提供经验数据。国家规范和技术文件都并没有重钢一说,很多建筑都是轻、重钢都有。为区别轻型房屋钢结构,也许称一般钢结构为“普钢”更合适。因为普通钢结构的范围很广,可以包含各种钢结构,不管荷载大小,甚至包括轻型钢结构的许多内容,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只是针对其“轻”的特点而规定了一些更具体的内容,而且范围只局限在单层门式刚架。由此可见,轻钢与重钢之分不在结构本身的轻重,而在所承受的围护材料的轻重,而在结构设计概念上还是一致的。桁架杆件主要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在跨度较大时可比实腹梁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
在一个空间三角形钢管桁架中,如果截面高度、上弦宽度以及节间长度确定,那么截面形状确定且唯一。
保持弦杆的内力不变,随着上弦宽度的变化而变化,腹杆和跨中挠度则都会随着上弦宽度的变化有显著的变化:如果上弦宽度的增加,则竖面腹杆的倾角相应增加,那么竖面腹杆的轴力也会持续增加,而传递到水平面上垂直腹杆的力也增加。
如果增加竖面腹杆轴力,杆件剪切的形变也会增加。反映到结构中,结构跨中挠度也会增加。如果保持截面弯矩不变,上下弦杆的内力只会在截面高度有变化的时候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跟其它的截面参数没有关系。另外,随着截面高度增加会使倾角减少,则腹杆的轴力表现也会持续减少,因为剪切变形及弯曲变形减少,跨中的挠度也会逐渐减小。
我们选择构件时,一定要考虑的因素是截面高度。尤其是选择弦杆时,截面高度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大的,远远大于其他的影响因素。
节间长度可以使腹杆夹角发生改变。改变节间长度以后,弦杆的内力会发生变化,这会使腹杆的轴力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节间长度增加,竖面腹杆的倾角也会相应增加,所以竖面腹杆的轴力会持续加大,那么传递到水平面上,垂直腹杆的力也会持续增加。
跨中挠度随着节间长度的增加会减少,最后保持稳定。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腹杆布置过密,对结构的刚度并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加大了跨中挠度。
很明显,节间长度不一定是越大越好的。通过以往的实践经验可知,如果要保证腹杆与弦杆的连接的可靠,倾角一般需要控制在35°~55°之间。
设计师们在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把握管桁架的受力特点,才能设计出安全可靠并且实用美观的管桁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