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计基本原则介绍
现代社会一直追求的理念便是高效率,照明设计的理念则需要更加完美,更加节能,更加耐用,更加美观,这才符合现代产品的竞争行情,符合消费者的购物需要,下面就其原则展开介绍。
照明设计原则基本介绍
照明设计可分为室外照明设计和室内灯光设计。照明设计也是灯光设计,灯光是一个较灵活及富有趣味的设计项目,可以成为气氛的催化剂,是一室的焦点及主题所在,也能加强现有装潢的层次感。灯光编排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灯光泛指那些直射式的光线,如吊灯及射灯等,光线直接散落在指定的位置上,投射出一圈圈的光影,作照明或突出主题之用,直接、简单。
间接灯光在气氛营造上则能发挥独特的功能性,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它的光线不会直射至地面,而是被置于壁凹、天花背后,或是壁面铺饰的背后,光线被投射至墙上再反射至地面,
柔和的灯光仿佛轻轻地洗刷整个空间。
这两种灯光的适当配合,才能缔造出完美的空间意境。一些明亮活泼,一些柔和蕴藉,才能透过当中的对比表现出灯光的独有个性,散发出不凡的艺韵。
在家居灯光的运用上卧室要温馨,书房和厨房要明亮实用,客厅要丰富、有层次、有意境,餐厅要浪漫,卫生间要温暖、柔和。
照明设计原则:节能
照明主要来源于由电能转换的光能,而电能又来自于石化燃料的燃烧。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的可开采年限约为50年,煤炭的可开采年限约为300年,而且随着开采量的逐年增加,这些石化燃料的可开采年限还会进一步缩短,世界能源不容乐观。因此,积极推广照明节能是当务之急。
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在考虑和制定节能政策、法规和措施时所遵循的原则是,必须在保证足够的照明数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照明用电。照明节能主要是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提高品质、优化照明设计等手段达到受益的目的,
即节能但不牺牲品质。
照明设计原则:合理照明
照明节能首先要从设计做起,要选取合理的照度标准值,正确选用照度标准的高、中、低三档照度值;其次,要选用合适的照明方式,照度要求高的场所采用混和照明方式,少采用一般照明方式,
适当采用分区一般照明方式。
高光效:发光效率是指一个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之比,它反映了光源将电能转换为可见光的能力,为了充分利用电能,应优先选用高光效光源
高效节能:灯具效率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灯具所发射的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光通量的比值,它反映了灯具对光的利用效率。为了充分利用光源所发出的光,应优先选用效率高的灯具。
照明设计原则:健康
现代家居装饰中,人们往往在灯具的选择上,特别注重灯光效果、美观和节能,而对于灯光的照明方式和灯具带来的健康方面问题不关心。
家里灯光用得好不好,其核心是一个“光健康”的问题。所谓“光健康”,
首先是照明必须满足场所的功能性要求,就是消费者常说的亮不亮、美不美的问题;其次是照明必须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如色温、亮度对人情绪的影响,以及光影是否和谐。不合理的照明工具和不恰当的照明方式对健康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明亮的光线可以改变大脑的内部时钟,控制睡眠。长时间在灯光下工作,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强烈的光波还会使不正常的细胞增加,正常细胞死亡。
在满足功能性的要求方面,光源品质的好坏对照明的影响很大。优质的光源可以达到和日光同样的效果,而劣质光源不仅会扭曲视觉效果,而且长时间受劣质光源照射,眼睛很容易疲劳。如果灯光亮度不均衡,比如视窗或其他区域的亮度比室内亮度高得多,人们就会感到眩光,使人很不舒服,严重的还会损害视觉功能。
照明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满足发光的程度或者价格,而是关系到了非常多的方面,比如环保,健康。这是给设计人员的挑战,当然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相信科技水准的提高一定能带来更加舒适的家居生活。
人们就会感到眩光,使人很不舒服,严重的还会损害视觉功能。
照明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满足发光的程度或者价格,而是关系到了非常多的方面,比如环保,健康。这是给设计人员的挑战,当然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相信科技水准的提高一定能带来更加舒适的家居生活。
照明设计(lighting design)分为室外照明设计和室内灯光设计,又是灯光设计,灯光是一个较灵活及富有趣味的设计元素,可以成为气氛的催化剂,是一室的焦点及主题所在,也能加强现有装潢的层次感。
一、光的语言:色温、光通亮、照度、演色性、规格
色温(K): 灯光的颜色称为色温,数值越低光的颜色越黄。数值越高,光的颜色越白。灯泡色偏黄光,色温约3000K;昼光色偏白光,色温5000K~7000K。多数人在购买光源时只考虑照度,很少考虑色温。一般在室内照明中,不同房间的颜色和色温应该协调统一,主光源应为冷色调,辅助光源宜为暖色调。偏黄色的暖色光可以带来温馨舒适的环境,偏蓝色的冷色光可以让人集中精神,提高注意力。从房间用途来看,书房、客厅、厨房等宜用中性白的光色,卧室、卫生间、阳台等宜用暖色光源。
光通量/流明(lm):光通量是指光源,所释放出光的能量,流明值越高,灯泡亮度越大。
照度: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简称照度[1],单位勒克斯(Lux或Lx)。用于指示光照的强弱和物体表面积被照明程度的量。1LUX=1流米/平方米
演色性指数(Ra/CRI):演性指数越高,表示物体在该照明光源下显示的颜色与在太阳光照射下的颜色越接近,色彩失真度小。
坐灯规格(E):以灯泡头螺纹测量出直径,就是所需要的灯座规格,常见的规格有E10、E12、E14、 E17、E27、E40、例如直径为14mm,就属于E14的灯座。
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灯泡产品,无论是外包装还是产品介绍的页面往往罗列出庞大的资讯,其实只要掌握6大重点,就能挑到适用的灯泡。
依照不同的设计手法。可初步分为直接照明与间接照明,但在应用上又可细分成半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直接间接照明以及漫射型照明。一个空间中可以运用不同照明方式来交错设计出自己需要的光线氛围。
间接照明在家居环境中有哪几种常见的实际应用方式?运用灯槽设计,或以灯罩遮蔽光体。再将光源导向墙面即可完成间接照明。间接照明提供的光源在感受上较柔和,是适合家居中广泛使用的光源设计,在实际的家居运用上可分为下列几种不同做法。
一个家的空间构成,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为功能性空间+使用空间。
客厅(少主灯,间接光源+情境灯):不管是吸顶灯吊灯或是半吊灯都要以家中最高的人。手伸直碰不到的距离,为所选灯最低的高度。若无法实地测量,可以地面与天花板的距离为选购标准。距离超过3m,可选购吊灯;2.7m~3m可选半吊灯;2.7m以下选择吸顶灯。一般客厅总会有一盏大而明亮的主灯,并搭配多种辅助灯饰。然而,这样的设置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尤其在小户型。灯光的设置简洁实用即可。
餐厅:一般人都喜欢在餐厅用吊灯。但并非所有的餐厅都可以使用,吊灯在餐厅的位置必须要固定。吊灯距离餐桌的高度,必须控制在70~80cm。选择低矮的吊灯最为适宜,且色温不宜太高,太自然的光线对食物原本的色调要求太高。而色温较低的暖黄色灯光能够使食物看起来更加诱人,一般色温设置在2500-2800之间即可。
卧室(散光源+床头灯带+床头灯):建议使用吸顶灯或半吊灯,因为床头有高度。即使人躺在床上,灯太低还是有压迫感,最好不要使用吊灯。卧室是休息的地方,光线不要太亮,色温最好在2800K左右为最佳。不仅能照明,还能营造温馨的气氛,让一天的疲劳得到放松。
卫浴及厨房,多半都做天花板,最好选用吸顶灯。主照明+功能区照明是最佳的方式,很多人因为做饭切到手,洗菜洗不干净都是因为功能区照明没有做好。
温馨提示:清楚最长开灯的空间,LED所节省的电费是白炽灯泡的85%,要省电最好选择省电灯泡或是LED灯泡。像客厅或卧室等,都是开灯时间较长的空间,视情况选用省电灯泡或 LED灯泡,能省下不少钱。
2、景观照明的设置应表现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特征,并应显示出建筑艺术立体感。
3、对于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政治文化意义的构筑物,宜作为区域景观照明设计方案的重点对象加以突出。
4、城市繁华商业街区的景观照明宜结合店牌与广告照明、橱窗照明等进行整体设计。
5、城市景观照明宜与城市街区照明结合设置,应满足道路照明要求并注意避免对行人、行车视线的干扰以及对正常灯光标志的干扰。
路灯照明安装高度
为了避免眩光,可以选用漫反射灯中(d)(e)(f)、路灯的安装高度不宜小于4.5m。路灯杆间距离可为25~30m,进入弯道处的灯杆间距应适当减少。当道路宽度为A时,庭院灯的高度可按0.6A(单侧布灯)~1.2A(双侧对称布灯)选取,但不宜高于3.5m。庭院灯杆间距可为15~20m。
路灯伸出路崖宜为0.6~1m,路灯的水平线上的仰角宜为5度,路面亮度不宜低于1cd/m2。室外照明宜在每灯杆处设置单独的短路保护。最小照度与最大照度之比,宜为1:10~1:15之间。
室外照明宜在值班室或变电室进行遥控,并在深夜可关掉部分灯光。室外照明采用三相配电时应在不同控灯方式中保持三相负荷平衡。室外停车广场灯杆的配置位置不得影响交通。停车广场照明可采用显色性高、寿命长的光源。
高杆照明应采用轴对称配光灯具,灯具安装高度H可由下式确定: H≥0.5R
R为被照明范围的半径,单位为m。高杆照明宜采用可升降式灯盘。
a,路灯的平面布局路灯的平面布局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要考虑许多的因素,这些因素又互相影响、彼此制约。诸如道路的等级、交通流量、速度、路宽、路面结构、灯具的功率、安装高度及交叉路口等条件不同则平面布局各异。
1.一般道路的布灯方式(路灯的排列方式)。当道路的宽度不超过15m时,通常采用单侧布灯方式。
(a)单侧布灯(b)中心线布灯(c)两侧交叉布灯(d)两侧对称布灯
1-灯杆2-路灯3-钢索4-隔离带
当道路两侧有商店或橱窗照明度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中心布灯的方式。在比较宽的高速公路上或有上、下分车道时,也可以采用中心布灯的方式。如果道路两侧都有电杆,可以拉钢索,把灯具吊装在道路的中心线上方。也可以在隔离带上拉钢索布灯。道路的宽度在12~15m的二、三级公路,常采用中心线布灯。优点是照度比较均匀。缺点是灯具在道路中心维修不太方便。当路面的宽度大于15m时,而且车辆及行人比较多,又强调美观时,则可以采用两侧交错布灯或两侧对称布灯。
在实际作设计时,往往会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路面较宽而有只能单侧布灯时,可以增大灯具的仰角,一般可以增大到15度角。如果仰角过大则灯具的发光效率降低,而且容易产生眩光。
2.交叉路口的布灯如果是丁字路口,最好将灯具设在道路尽端的对面,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照亮路面,而且有利于司机识别道路的尽头。
交叉路口的布灯
(a)丁字路口布灯(b)十字路口布灯
在十字交叉路口布灯间距宜减小,路灯最好设置在汽车前进方向司机视线的右侧,这样容易使司机看清横穿交叉路口的行人或车辆。在交叉路口的各个灯具都有相应的主要功能,是由道路①向右转弯的汽车和由道路④向左转弯的汽车而设置的。同理可以分析乙灯、丙灯、丁灯的功能。
在交叉路口中心悬挂的灯具往往用红色的灯罩,以引起司机的注意。在复杂的交通路口,为了引起司机提早注意,在附近路段改变灯具的种类或光源的种类(即改变灯具的光通量)也有良好的效果。交叉路口设计照度标准要求高一些,一般不低于几条相交道路照度标准之和。
如果相交道路的照度标准相差比较大时,司机从亮区驶入暗区会由于人的眼睛有“暗适应时间”关系而使人的视觉功能骤然下降。为此,需要在比较暗的路口设置过度地段,过度段的长度一般不少于100m。
亮度相差较大时道路照明的过度段
(a)无照明过度段(b)有照明过度段
3.人行横道的布灯——人行横道的布灯对司机安全行车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道路狭窄的地方司机看不清楚想要横过马路的人。一旦看清楚了,行人已经走到马路上了,这就增加了危险性,因此需要增加人行横道外面下部空间的亮度。在行人穿过比较多的地方宜种高杆的树种,并及时剪枝。为了避免眩光,不宜把灯具设置在人行横道的正前方,我国规定车辆靠右边行驶,因此灯光宜从左方照射。人行横道附近的照度也要加强,一般人行横道前后50m之间的平均照度大于30lx为宜。
4.弯道的照明布局当弯道半径小于1000m时,照明就要按照曲线处理,一般在弯道侧布灯。这样从远处就能以灯光的亮点辨别出路线是弯道,越靠近弯道中心部分的灯具距离越密。如果弯道的半径比较小时,应减少灯具的纵向间距,以增大路面的照度。
弯道布灯
5.坡道的照明布局当车辆通过陡坡变坡点时,车辆前灯的照明效果变差,因此应该提高路面的照度,即减少灯具的间距。
6.与铁路平交路口的布灯为了能够清楚地识别道杆和铁路,就要选择能同时照射到道杆和铁路口两个方向的配光的照明点,灯具不宜设在司机行进方向的正前方,以免产生眩光。路灯距离活动栏杆的水平距离l为3.5~4m。道杆外侧的照度宜大于5lx,铁道路口的照度宜大于10lx。
铁道路口的布灯
总之,路灯平面布局首先要考虑到功能的需要,既要有足够的照度,又要避免眩光。为了确保安全往往要从技术和经济指标反复比较才能确定出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