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空调 > 正文

汽车空调的发展史简介

故意的大侠
寒冷的战斗机
2023-01-01 03:17:06

汽车空调的发展史简介

最佳答案
标致的鞋垫
舒适的手链
2025-08-15 23:10:54

大家对car空曲子都很熟悉,那么你知道car空曲子的历史吗?让我们了解一下car空tune的发展历史。

一、用法

自从1927年第一辆汽车空问世以来,它几乎被忽视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40年,汽车才被开发出来。随着空调制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慢慢享受到汽车空调制带来的舒适。

1962年,美国销售的所有汽车中大约有11%配备了空开关,几年之内,这个数字有了很大的提高,在90年代达到90%以上,但卡车空开关的发展相对于汽车来说相对较晚。

在欧洲,汽车空调制比美国晚十几年才开始普及,但发展速度非常快。

汽车空曲调最初是作为一种奢侈品出现的,但很快就成了必需品。现在,汽车空已经成为中国流行的汽车配件之一。二、结构

从结构上看,汽车空调制经历了三次左右。第一代可以称之为冷暖分离。其特征在于冷空气和暖空气完全是两个独立的系统。这是早期汽车安装暖风系统后安装的冷风系统。第二代可以称之为冷暖一体化。其特征在于冷空气和暖空气结合成一个系统。即送冷空气时,热水不能引入加热器;送暖风时,制冷系统不得运行。第三代称为混合加热和冷却型,也称为二次加热或再加热型。其特征在于冷空气和暖空气可以根据需要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这也是 现代 汽车的常见形式。三.冷却的

在早期空调整中使用的制冷剂主要是廉价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氨。由于二氧化碳无毒,一度是远洋船舶制冷系统的最佳选择。但其沸点为78.3℃,过低导致系统冷凝压力过高,使常温冷却介质难以满足要求,导致制冷系数较低。氨是一种非常好的制冷剂,沸点为-33.3℃,非常适合空共冷范围内的调和制冷。但人们担心其毒性和易燃性,特别是对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过于敏感,难以进入空勾兑领域。

自从20 世纪 30年代氟利昂出现后,它们就消失了。氟利昂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氟利昂的沸点很高,无色、无味、不可燃,所以是一种很好的制冷剂。随着氟利昂的诞生,空调制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飞跃。

@2019

最新回答
危机的寒风
魁梧的钥匙
2025-08-15 23:10:54

日本是全球汽车空调领域霸主

全球汽车空调是随着汽车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2012-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直到2018年才放缓。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达9560万辆,仍为全球汽车空调行业提供了充沛的需求。

同时,全球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五个阶段,为行业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区域来看,由于各国道路状况、交通法规、人均收入水平、用户购买心理等存在差别,全球各国汽车行业发展不尽相同,各国汽车空调行业也有明显差别。

目前,日本是全球汽车空调的霸主,因为日本厂家牢牢掌握了空调最关键的上游零组件——压缩机。压缩机是汽车空调系统的心脏,是制冷剂能够在系统内循环的动力源,日本电装、大金、日立、松下、东芝、三菱重工、三菱电机都在压缩机领域有一席之地。

另外,日本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如今的销售业绩也带动了日本汽车空调行业的发展。日本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2018年日本汽车销量小幅上扬,全年汽车销量总计526.4万辆,较上年同比上升0.73%。

除了日本,美国在全球汽车空调领域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早在1927年美国纽约便出现第一台汽车空调装置,当时轰动了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尽管目前美国汽车空调以进口为主,但其在大功率空调压缩机领域仍然保留强大的力量,开利(Carrier)、特灵(Trane)、谷轮(Copeland)、约克(York)等是全球知名品牌。

而且,美国同样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大国,2018年全年销量为1782.51万辆,较上年增长0.96%,其汽车空调行业市场需求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崛起,对汽车空调市场需求日趋增长,中国汽车空调行业发展也取得显著进步。根据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狭义汽车空调产量达到4043万套2018年,汽车空调产量预计在4425万套左右。

虽然我国汽车空调整体已有较大发展,但本土车用空调企业仍居劣势,大部分整车配套市场掌握在外资公司手中。未来国内汽车空调行业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培育几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的优秀本土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与日本、美国企业争夺份额。

全球汽车空调行业迎来新机遇

全球汽车空调未来不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舒适性的车用配置,节能减排形势所迫及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予较大技术挑战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更多的提升空间和机遇。最近几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风起云涌,汽车空调行业出现新机会。在汽车空调领域,传统空调不再满足新能源汽车制冷、制热要求,配备电动压缩机的热泵空调成为新时期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将带来部分部件价值量的提升,如:传统压缩机价值量在400-600元左右,而电动压缩机价值量在1500元左右对于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热管理、热泵空调的应用中对冷媒调节范围、精度等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相对传统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可实现对新型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的冷媒流量控制要求,传统膨胀阀价格在25元左右,而电子膨胀阀价值量可达到200元。此外,未来热泵空调的普及和CO2新冷媒的应用,也将带来汽车空调行业的变革。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空调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曾经的汉堡
害怕的月饼
2025-08-15 23:10:54
随着此前几年汽车业尤其是轿车的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汽车空调作为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的一种重要部件已被广大汽车制造企业及消费者所认可,至2013年8月止,在国内,国产轿车空调装置率已接近100%,在其它车型上的装置率也在逐年提高,汽车空调汽装置已成为汽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部件。

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空气压缩机生产基地,近几年来,受益于国民经济和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空调行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门类齐全,大、中、小配套的汽车空调生产体系,具备了年产轿车空调500-600万套,中、重型汽车空调40万套,大客车空调20万套的生产能力,不仅能完全满足我国汽车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部分企业已具备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

尽管中国汽车空调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原料价格上涨给行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在产品方面,货车及一些专用车的空调生产较少,市场需求还不能满足在技术方面,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给行业提出新的挑战。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未来消费者将更多地注重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娱乐性、辅助性和节能减排性,一些更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型汽车空调产品将更受欢迎在技术发展趋势方面,汽车空调将会向环保空调、绿色空调,小型节能化、舒适、自动化方向发展。

空调类型

1、按驱动方式分为:独立式(专用一台发动机驱动压缩机,制冷量大,工作稳定,但成本高,体积及重量大,多用于大、中型客车)和非独立式(空调压缩机由汽车发动机驱动,制冷性能受发动机工作影响较大,稳定性差,多用于小型客车和轿车)。

2、按空调性能分为:单一功能型(将制冷、供暖、通风系统各自安装,单独操作,互不干涉,多用于大型客车和载货汽车上)和冷暖一体式(制冷、供暖、通风共用鼓风机和风道,在同一控制板上进行控制,工作时可分为冷暖风分别工作的组合式和冷暖风可同时工作的混合调温式。轿车多用混合调温式)。

3、按控制方式分为:手动式(拨动控制板上的功能键对温度、风速、风向进行控制)和电控气动调节(利用真空控制机构,当选好空调功能键时,就能在预定温度内自动控制温度和风量)。

4、按调节方式分为:全自动调节(利用计算比较电路,通过传感器信号及预调信号控制调节机构工作,自动调节温度和风量)和微机控制的全自动调节

迷路的白云
陶醉的鱼
2025-08-15 23:10:54
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发展趋势

汽车空调制冷压缩机目前全部采用容积型制冷压缩机,所谓容积型压缩机是指制冷剂在

压缩机的压缩腔内的原有容积被强制缩小

(压缩)

来提高制冷剂的压力。

按照压缩腔容积变

化的形式可以把压缩机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式两大类。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是依靠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来压缩制冷剂气体,

又可以细分为曲

轴连杆式、

径向活塞式和轴向活塞式,

而轴向活塞式又可分为摇板式和斜盘式两类。

曲轴连

杆式是最早出现的空调压缩机由于其结构不紧凑、

惯性力大、

转速低等缺陷,

在轿车空调领

域已被淘汰,

目前仅在大客车空调上还有应用。

现在轿车空调领域应用最多的是摇板式和斜

盘式压缩机,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汽缸沿轴向布置且主轴上都带有一个与轴向成一定角度的斜

板,

活塞的连杆通过滚动摩擦的形式与斜板相连,

主轴旋转时活塞就做往复运动,

所以结构

紧凑,

惯性力小,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摇板式的活塞全在斜板的一侧,

而斜盘式的活塞对称

的分布在斜板的两侧。活塞式压缩机必须设置吸气阀和排气阀,不可避免地存在余隙容积,

所以容积效率较低,有逐渐被旋转式压缩机替代的趋势。

旋转式压缩机又可分为旋叶式、

滚动活塞式、

三角转子式、螺杆式和涡旋式几种,

其共

同的特点是不再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运动,

压缩体的运动始终是单方向的,

因此都取消了

吸气阀,

容积效率比往复活塞式有所提高,

尤其是涡旋式压缩机还取消了排气阀,

因而吸排

气连续、气流脉动小,运转平稳,容积效率比其他旋转式压缩机还要高出

10%

左右,是今

后汽车空调压缩机发展的主流方向。

其他旋转式压缩机如旋叶式、

滚动活塞式和三角转子式

也都在轿车上实现了商品化并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但由于不是主流厂家开发的产品,

因此产

量一直很小,

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后期改进困难,

尤其是更具有优势的涡旋压缩机的出现已

使它们不再有发展的潜力。

冷凝器的发展趋势

冷凝器是空调中的主要换热部件,

空调系统吸收的热量和压缩机做功产生的热量全要靠

它散发到外界空气中去。

到目前为止冷凝器已发展到第三代。

第一代是管片式,

其结构为铜

管穿铝翅片;带二代为管带式,

是将挤压铝扁管弯成蛇形,再在中间焊上带状铝翅片,

由于

取消了铜全部采用铝结构,

且优化了制冷剂的通道结构,

散热效率得到了提高,

所以重量大

大减轻;

第三代是平行流结构,

它是在管带式的基础上做的重大改进,

将铝扁管的水力半径

进一步缩小,

强化制冷剂侧的传热并在冷凝器的两边配上集流管,

按照制冷剂从气态到液态

体积不断缩小的规律设计制冷剂通道,

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这样可以把冷凝器设计的很薄,

风阻大大减小,重量也减轻了。

平行流冷凝器技术水平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整体结构上很难再有重大突

破,改进重点只有在如何更好地分配制冷剂的通道上。

蒸发器的发展趋势

蒸发器是空调制冷系统另外一个重要的换热器,

对它的要求也是占用最小的体积,

拥有

最小的重量。

同样蒸发器的发展也经过了三代,

前两代与冷凝器相同,

也是管片式和管带式,

第三代为板翅式。

板翅式蒸发器的换热密度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能够满足整车和空调系统

对它的要求,短期之内也不会再有大的发展。

节流结构的发展趋势

节流结构的作用是将中温高压的制冷剂减压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

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

调节制冷剂流量的作用。在汽车空调上曾经用过的节流孔管和热力膨胀阀两大类节流结构,

其中节流孔管只具有节流作用不具备调节流量的功能,

因此需消耗较多的机械能,

经济性较

差,多用在早期的美国产豪华轿车上,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在新车型的使用中越来越少,

目前基本都采用热力膨胀阀。

笨笨的母鸡
犹豫的电话
2025-08-15 23:10:54
早期的电动汽车由于受到蓄电池的能力,为了增加续行,大部分电动汽车都没有安装空调。现阶段,国内汽车厂家就从传统燃油汽车空调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替换设计,将燃油发动机带动的压缩机替换成直流电机直接驱动的压缩机,控制上相应改变,来完成空调制冷的功能,目前替换设计效果基本能解决电动汽车空调的制冷问题,但制冷效率有待提高,。由于没有燃油发动机产生的余热,制热功能国内厂家目前主要采用PTC加热和电热管加热,这些加热模式虽能满足制热效果,但这些加热模式都是硬消耗电动汽车上的蓄电池电能,制热效率相对较低,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行里程。在空调的主要零部件选用上,目前国内的电动汽车除了压缩机和控制模式,其他主要零部件还是沿用燃油汽车空调的零部件,冷凝设备主要用的是平行流冷凝器,蒸发设备主要用的是层叠式蒸发器,节流装置仍然是热力膨胀阀,制冷剂仍然是R134a。

国外电动汽车空调发展相对国内来说较成熟,热泵型空调系统,其在热泵系统的风道中采用了车内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结构。(日本电装公司也为电动车开发了一套CO2热泵空调系统,系统也采用了在风道内设置2个换热器的方案,与R134a系统不同的是当系统为制冷模式时,制冷剂同时流经内部冷凝器和外部冷凝器。为了减少空调对蓄电池的电能消耗,美国Amerigon公司开发了空调座椅,这种空调座椅上装有热电热泵,热电热泵的作用就是通过需要调温的空间之外的水箱转移热量,从而实现需要调温的空间制冷或制热。这种空调座椅除了节能还可以改善驾驶、乘坐的舒适性,在电动汽车上配套使用比较适合)。

目前电动汽车空调可采用热电(偶)空调系统和电动热泵型空调系统。

至于效果,你就得在实物上试试才知道了。

自觉的小白菜
靓丽的汽车
2025-08-15 23:10:54
汽车的"空调家族"--汽车空调的发展史

--------------------------------------------------------------------------------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7月20日 15:28 新闻午报

在炎热的夏季里,您出行会想到乘坐舒适有空调的轿车和公交空调大巴士。但是否了解空调车的发展历史呢

早在1886年,德国的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来,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世界汽车工业经过几次的革命和飞跃发展,使汽车成为今天人们的重要交通代步工具,并成为各国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而汽车空调的问世,却比汽车发展整整迟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1927年,在美国纽约市场上出现了第一台汽车空调装置,当时轰动了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实际上这种装置只能称之为“加热器” ,只是在汽车车厢内增加了热量,在欧洲寒冷的季节里,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到了1938年,美国人帕尔德发明了汽车空调,他根据电冰箱“冷气”的原理,在一辆老爷车上进行了试验。又于1939年,将改进后的冷气机,安装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制造的林肯V12型轿车中,效果很好。

1940年,美国Packard公司第一次将机械制冷用于车用空调,为世界汽车空调市场开辟了发展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阻碍了汽车空调的发展。二战结束后,汽车空调的实用化、普及化开始逐渐恢复发展起来。

1953年,美国的一些汽车制造厂商,将空调正式开始在普通的轿车上使用,接着便进行大批量生产汽车空调。当地装有冷气的汽车已达车辆总数的10%,计5万套。

1954年,第一台冷暖一体化整体式汽车空调设备,安装在美国Nash牌小客车上。

1957年,日本参考美国的汽车空调也开始试制生产,然后欧洲的汽车制造厂商也相继开始生产轿车用空调。

1960年,冷气装置的汽车空调开始普及于世界。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截止1962年,世界上轿车装有空调设备的已达75万套。

1964年,第一台自动控温的汽车空调,装置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凯迪拉克名牌豪华轿车中。

1967年,世界上装置汽车空调的轿车已达354万辆。

1971年之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世纪、皇冠;英国的劳斯莱斯;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等豪华高级轿车中,都分别安装了自动汽车空调设备装置。

1979年,美国和日本共同推出用电脑自动控制的汽车空调设备系统,并用数字显示,达到最佳控制。此时,汽车空调已进入第四代产品。

198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大量生产的初期产品,主要有专用循环空气进口的“突进型”汽车空调。由于其对空气循环、外部空气的选择、出气位置的确定,以及除湿和温度控制等都较难实现,因而将主流改为空气混合型空调。

我国于70年代,最早的汽车空调装置使用在长春一汽红旗轿车上。1976年,由原上海内燃机油泵厂今上海汽车空调机厂制造汽车空调,配套在上海牌轿车SH760A轿车中。

明理的睫毛
直率的墨镜
2025-08-15 23:10:54
第一阶段,单一取暖。1925年首先在美国出现了利用汽车冷却水通过加热取暖的方法。到1927年发展到具有加热器、风机和空气滤清其的比较完整的供热系统。这种供热系统直到1948年才在欧洲出现。而日本到1954年才开始使用加热器取暖。目前,在寒冷的北欧、亚欧北部地区,汽车空调仍然使用单一供热系统。

第二阶段,单一冷气。1939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帕克公司首先在轿车上安装由机械制冷的空调器。这项技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而停止了发展。战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因1950年美国石油产地的炎热天气,急需大量的冷气车,而使单一降温的空调汽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欧洲、日本到1957年才加装这种单一 冷气轿车。单一降温的方法目前仍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使用。

第三阶段,冷暖一体化。1954年,通用汽车公司首先在纳什牌轿车上安装了冷暖一体化的空调器,汽车空调才基本上具有调节控制车内温度、湿度的功能。随着汽车空调技术的改进,目前的冷热一体空调基本上具有降温、除湿、通风、过滤、除霜等功能。这种方式目前仍在大量经济汽车上是使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

第四阶段,自动控制。冷热一体汽车空调需要人工操纵,这显然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量,同时控制质量也不大理想。自从冷暖一体化出现后,通用公司就着手研究自动控制的汽车空调,并于1964年首先安装在卡迪拉克牌轿车上,紧接着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竞相在各自的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日本、欧洲直到1972年才在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

自动空调装置只要预先调好温度,就能自动地在调定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机器根据传感器检测车内、车外环境的温度信息,自动地指挥空调器各部件工作,达到控制车内温度和其他功能地目的。

1/3页

第五阶段,微机控制。1973年美国通用公司和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一起联合研究由微型计算机控制汽车空调系统,1977年同时安装在各自地汽车上,将汽车空调技术推到一个新高度。微机控制的汽车空调系统由微机按车内外地环境,实现微调化。该系统具备数字化显示、冷暖通风三位一体化、自我诊断系统、执行器自检、数据流传输等功能。通过微机控制,实现了空调运行与汽车运行的相关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制冷效果、节约了燃料,从而提高了汽车的整体性和舒适性。

愉快的草丛
甜甜的绿茶
2025-08-15 23:10:54
汽车空调是整车系统的最大耗能附件,其能耗约占发动机输出功率的10%~30%(随车速、发动机负荷和环境因素变化)。以往研究和法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和舒适性等要求上,但随着整车能耗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空调能耗也同样被重视起来。

专一的御姐
俭朴的小蝴蝶
2025-08-15 23:10:54

汽车空调原来用R12制冷剂,后来为了响应蒙特利尔协议的要求,现在已经全部改为R134a制冷剂。两个系统的差异不大,主要是压缩机冷冻油由原来的矿物油改为酯类或醇类油,而该种油对橡胶件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橡胶密封圈和橡胶软管的材料有新的要求。

2.汽车空调上用的绝大多数都是热力膨胀阀(TXV),它的原理是用温包或温度传感器感应蒸发器过热度来控制系统内制冷剂流量。另有小部分是用节流导管(CCOT),主要用在变排量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系统内制冷剂的流量是靠压缩机调节排量来实现,美国汽车上用的比较多。

3.汽车空调上的压缩机分为定排量压缩机、变排量压缩机两大类。目前最新的是带电控阀的变排量压缩机。另外还有电动新能源汽车上用的电动压缩机。

4.压缩机的结构也有很多种类,下面说一下主要类型:

4.1空调压缩机的种类、作用和原理

汽车空调是依靠制冷剂的循环流动实现制冷的:在发动机舱内,制冷剂由气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中制冷剂要放出热量;而在车内,制冷剂由液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中制冷剂吸收热量,从而降低车内的温度。而这制冷剂这个循环由空调压缩机提供!

汽车空调的核心部件是空调的压缩机,它负责将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吸入,加压为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排出,为制冷剂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因为正是制冷剂的循环流动过程中,在发动机舱内,制冷剂由气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中制冷剂要放出热量;而在车内,制冷剂由液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中制冷剂吸收热量,从而降低车内的温度。

在空调压缩机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多种形式的压缩机,主要有曲轴连杆式压缩机、轴向活塞式、叶片式、涡旋式等。通过本站对各种压缩机结构和原理的介绍,会发现压缩机的发展是向着积体更小(利于在车内安装)、效率更高(降低开空调时动力损失,也即意味着降低了发动机的油耗)、低振低噪!

1 曲轴连杆式压缩机

曲柄连杆式压缩机结构与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基本相同,曲轴旋转时,通过连杆带动活塞往复运动,由气缸内壁、缸盖和活塞顶面构成的工作容积便会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在制冷系统中起到压缩和输送制冷剂的作用。

在缸盖上部设有两个单向阀片,活塞下行时,活塞顶部的空腔增大,进气阀片打开,将低压制冷剂吸入;当活塞上行时,活塞顶部空间减小,排气阀片打开,制冷剂被加压后排出。

曲轴连杆式压缩机是第1代压缩机,它应用比较广泛,制造技术成熟,结构简单,而且对加工材料和加工工艺要求较低,造价比较低。适应性强,能适应广阔的压力范围和制冷量要求,可维修性强。

曲轴连杆式压缩机主要缺点有三点:一是压缩机体积大而重;二是因为只有一个或两个活塞,排气另一个是排气不连续,排气气流易波动,且工作时有较大的振动;第三个无法适用于高速;所在在小型汽车中很少应用曲轴连杆式压缩机。目前大多应用在客车和卡车的大排量空调系统中。

2 轴向活塞压缩机

轴向活塞式压缩机可以称为第2代压缩机,常见的有摇板式和斜板式两种压缩机这是汽车空调压缩机中的主流产品。这两种压缩机的气缸均以主轴为中心布置,活塞运动方向与压缩机的主轴平行。如下图所示,这也正是称为轴向活塞式压缩机的原因

斜板式压缩机称为双向活塞式压缩机,主要部件有主轴、斜板、活塞、进排气阀片等。当主轴驱动斜板旋转时,活塞槽与斜板边缘通过钢球轴承支承,斜板的旋转带动活塞做轴向移动,活塞前后两端与壳体组成两个空腔。活塞轴向移动时,一个空腔容积增大,可以吸入低压的制冷剂;相反,活塞另一头的空腔容积减小,制冷剂被高压排出。

斜板式压缩机比较容易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而且可以实现高转速工作。它的结构紧凑,效率高,性能可靠,在实现了可变排量控制之后,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

摇板式压缩机为单向活塞式压缩机,在这里摇板在压缩机内也是斜向布置,所以也有人称为斜盘。但是活塞是单向的。

注:摇板式压缩机改变摇板的角度,可以改变活塞的行程,从而可以必变压缩机的排量,现在多数可变排量压缩机匀是基于摇板式压缩机。

3 旋转叶片式压缩机

如果你拆过空调维修设备-真空泵,分发现多数真空泵采用的是旋转叶片式!

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气缸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2种。在圆形气缸中,转子的主轴与气缸的圆心有一个偏心距,使转子紧贴在气缸内表面的吸、排气孔之间。在椭圆形气缸中,转子的主轴和椭圆中心重合。

转子上的叶片将气缸分成几个空间,当主轴带动转子旋转一周时,这些空间的容积不断发生变化,制冷剂蒸气在这些空间内也发生体积和温度上的变化。旋转叶式压缩机没有吸气阀,因为叶片能完成吸入和压缩制冷剂的任务。如果有2个叶片,则主轴旋转一周有2次排气过程。叶片越多,压缩机的排气波动就越小。

作为第3代压缩机,由于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体积和重量可以做到很小,易于在狭小的发动机舱内进行布置,加之噪声和振动小以及容积效率高等优点,在汽车空调系统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制造成本较高。

4 旋涡式压缩机

旋涡式压缩机机工作原理

旋涡式压缩机

旋涡式压缩机可以称为第4代压缩机。旋涡压缩机结构主要分为动静式和双公转式两种。目前动静式应用最为普遍,它的工作部件主要由动涡轮与静涡轮组成,动、静 涡轮的结构十分相似,都是由端板和由端板上伸出的渐开线型涡旋齿组成,两者偏心配置且相差180度,静涡轮静止不动,而动涡轮在专门的防转机构的约束下, 由曲柄轴带动作偏心回转平动,即无自转,只有公转。

互错开180度的涡旋叶片圈组合一对啮合,动圈2以回旋半径的圆作不旋转的回运动。如(A)所示,在吸气完了时,一对涡旋圈共形成两对月牙形容积。最大的月牙容积11即将开始压缩。动圈涡旋中心绕定圈涡旋中心连续公转,原最大的月牙容积实现a—b—c的压缩,达到预定压力,由排气口9排出。在月牙11压缩的同时,在动圈和定圈的外周义形成吸气容积4、8,连续回转运动过程中,也实现了相同的压缩,如此周而复始完成吸气、压缩、排气过程。

旋涡式压缩机具有很多优点。例如 压缩机体积小、重量轻,驱动动涡轮运动的偏心轴可以高速旋转。因为没有了吸气阀和排气阀,涡旋压缩机运转可靠,而且容易实现变转速运动和变排量技术。多个 压缩腔同时工作,相邻压缩腔之间的气体压差小,气体泄漏量少,容积效率高。涡旋式压缩机以其结构紧凑、高效节能、微振低噪以及工作可靠性等优点,在小型制 冷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因此成为压缩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点亮采纳哦,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