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正需要怎样的爱?日本环形幼儿园用建筑诠释爱!刷新育儿观
偶然间看了TED往期的一个演讲视频,讲者是日本的一位有名的建筑师——手冢贵晴,他向大家介绍由他设计的一所幼儿园, 一所特别可爱的幼儿园 。
为何说可爱呢?这所 环形的幼儿园很别致有趣,竟然没有门、没有墙壁、没有传统的间隔教室,孩子们可以在大大的环形屋顶活动玩耍,教室内还有三颗穿过屋顶的大树。
设计师 为什么会设计一所如此“奇怪”的幼儿园呢? 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 蕴含很多值得称赞的教育理念 ,这里更有一位 对儿童充满着无限的爱与尊重的幼儿园园长 。
建筑之所以设计成环形,是因为人类对圆形充满情结,而且喜欢绕圈跑,这也是为什么学校的跑道基本上都是环形的原因。而且,这所幼儿园的园长想把 屋顶作为孩子们的跑道、活动和玩耍的区域,这就是环形建筑物设计的初衷。
为何要让孩子在屋顶玩呢? 看似有悖常情,演讲中也没做交代,但在听完演讲后,我分析这正是 园长的教育理念:尊重天性、提供环境。儿童的天性是喜欢 探索 、充满好奇心,屋顶一般是孩子不曾去和不被允许去的地方,所以他们对屋顶充满着向往,在屋顶玩可以满足孩子的 探索 欲和好奇心。屋顶,也可以给孩子提供观察世界不同的视角, 幼儿的身高有限,在生活中绝大多数情况都需要仰视,但在屋顶就不同,他可以俯瞰这个世界(原来操场是椭圆形的、原来滑梯也没多高、原来树叶的纹路这么美丽、原来老师的头顶看上去是这样的......), 这种视觉差异,会让孩子们对身边的环境与事物有更丰满的认知,无形中更强化了他们的自信心与力量感 。而难能可贵的就是,有人愿意给孩子提供这样承载不同体验的环境。
在设计之初,园长大胆的向手冢贵晴提出, 屋顶(孩子活动区)不要安装围栏 ,是的,就意味着不要有任何防护(惊出冷汗)!但被否定后,园长又大胆的提出,如必须加防护,那就在周围加些防护网吧,如果孩子掉下去,可以用防护网接住(好刺激,想象下蹦床)!但园长又一次被否定,当地政府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允许。最后,是在环形屋顶的两周竖起围栏,但不遮挡孩子的视线。
园长为何不愿在屋顶加防护呢? 难道不怕孩子从高处摔落吗?还是日本孩子没有中国孩子娇贵?其实这是 园长的又一理念:他认为,要让孩子接触一定的危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在未来懂得如何更好的生存。 园长同时认为, 让孩子受点小伤是有好处的 。在幼儿园内一个5米高的供孩子玩耍的附属建筑,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设计师认为, 孩子接触到了一些风险后,会更加懂得相互帮助。
从中可见日本的 安全教育理念 , 他们不杜绝、不回避风险,而是与风险共生,在风险中教会孩子如何识别风险、应对风险。孩子们一旦认识到风险并掌握了应对方法,也会格外注意和小心,更好的保护自己。受点小伤,会让孩子领悟风险带来的后果,充分意识到如何玩耍才更安全, 相信这样自小的挫折教育,也会让成年人变得更加坚强,懂得如何在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吧(当然,不要死磕日本的自杀率哈)。
日本教育者对孩子如此 放手,根本原因是信任 。这种理念如同瑞吉欧幼儿园青睐使用玻璃材质的物品,如孩子们喝水的杯子,瑞吉欧的教育者充分的相信孩子有能力使用这些物品,不会轻易打碎。当然在使用前,老师教给了孩子 明确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然后就放手,充分的信任孩子,结果是每年下来,打碎杯子的孩子屈指可数,这也许就是相信孩子的力量。你敢吗?
这所幼儿园的内外没有界限,教室间无界限,而是用一些方形木箱子作为自然分隔的方式,因此上课时,随时能听到其他班老师和孩子的声音,为何这样设计?
设计师认为 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下更容易紧张 ,自原始 社会 以来人类的丛林生活习性不该杜绝噪音,的确,这所幼儿园的孩子上课时表现得更加活泼、不拘谨,令人意外的是, 他们有着更好的专注力。
我想这也正是 园长智慧之处,充满噪音的教室,如果老师想让孩子们更加专注地听课,那么自己的课程一定要更加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否则孩子会跑掉,跑向更有趣的课堂(这是被允许的),这在无形中强化了课程质量;同时, 如果孩子想要跟上老师的节奏,要全情投入地聆听和积极参与互动,所以专注力也会更好。
这点教育理念给我们的 启示 如同中国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宁静致远,专注力的培养也许不该只靠提供外在幽静无扰的环境,而 内心的坚定执着和对事物浓烈的兴趣才是塑造强大的专注力的根本。
有三颗大树从屋顶穿过,生长在教室内,孩子们时常在树干上爬来爬去,也会在屋顶和树干的保护网内玩耍,这种和谐共处的景象,正是 人们对自然的尊重 ,这也会给孩子们潜移默化的传递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有些教育真的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融入日常生活,变成一种习惯!
在每个教室上方都至少会有一扇天窗,它们最大的作用不是提供自然光线,而是留给圣诞老人的“通道”。如果没有天窗,孩子们会认为圣诞老人因此进入不了教室。 这扇窗最大的作用,与其说是满足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不如说给孩子美好的童年希望插上翅膀。
尊重自然,自然才会回馈人类清澈的水、湛蓝的天、清新的空气;尊重孩子看似可笑的幻想,孩子内心才会充满爱与希望,找到被理解、被支持的力量感!尊重,是最好的 情感 连接!
运动对孩子身心 健康 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儿科协会提出幼儿户外运动的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在这所幼儿园,运动、跑步完全不需要老师的督促,有个小男孩仅在20分钟内的运动距离便达到6000米,园内其他孩子每天的平均运动距离也可达4000米,显示出了比其他地方孩子更好的运动能力。
园长说:我们从不督促户外锻炼,只要把他们放到屋顶上就行,像放羊一样,他们自己就会不停地跑。
其实,这正是说明, 在教育上与其费尽心思地用考试考核、物质激励、排名比较等方式都不能激发孩子的自驱力。首先要找到正确的激励因素,然后提供有效的环境,最后是放手信任孩子,不控制。 如果,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先去发现孩子感兴趣的领域,从兴趣领域的书籍中找到阅读的乐趣;想让孩子增强社交能力,不妨发现孩子擅长的事情,创造环境让孩子在擅长的事情上充分的与人互动,体验分享与合作的快乐。 内在驱动力的培养,父母是火种,孩子需要被点燃,而不是被强推。
任何幼儿园都不是完美的,任何教育理念都需要我们客观地看待和借鉴,环境、体制、资源配置都不同,所以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也会各不相同。
如果我们身边没有满意的幼儿园,或者我们未能让孩子就读理想中的幼儿园,都不要失落,我们完全可以将我们认可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在 家庭教育中实施 ,与现在孩子所在的 幼儿园教育形成良性的互补。
家庭教育最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主战场 ,也祝福每一位家长都能发现并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爱,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滋养,心生更多的力量,在爱与希望中自由快乐成长!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留言互动!我将为您持续分享更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环境好,师资力量强。
手冢建筑事务所(Tezuka Architects)由手冢贵晴(Takaharu Tezuka)创立于2007年。事务所在日本东京都立川市以树木为中心设计了一个宛若巨大甜甜圈的幼稚园——富士幼稚园,让游乐区由交织在一起的木梁、活动区和教室组成,成为孩子们“无限制”的学习生活空间。富士幼儿园曾被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评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建筑,由Tezuka设计。幼儿园为椭圆形状,周长183米,面积4791.69平方米,内有500名儿童。设计将其设想为一个独立的村庄,它的内部是一个综合的空间,只通过家具来分区。三棵被保存下来高25米大榉树透过屋顶板伸向天空。这样一栋“无终端”,无墙壁,无阻隔的环形建筑,孩子们天上(房顶)、地下(操场)、室内、室外可以随意蹦跳奔跑,并无“禁区”。这种自由开放的氛围,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自信心、主动精神、与人交往的能力无疑是有巨大促进作用
日本富士幼儿园的设计理念是:让人、自然、建筑和谐相处、共存。在建筑修建场地上他们将建筑围绕着4棵大树而设计,树与建筑融为一体。建筑物中心被枝权和树叶穿透,打破了室内与室外、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界限。
国外的幼儿园建筑与国内不同的是在幼儿园建筑选址上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契合,因此幼儿园通常建造在与环境有良好关系的基地上。我国的幼儿园可以借鉴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以后的建筑方向往这方面发展。
提起国内幼儿园,
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酱紫的:
整个建筑几乎是全封闭式,仿佛是对娃们保护过度。。还有这外表色彩艳丽到炸裂,却鲜有美感。。
内部大多是酱紫的:
在很多的地方,五颜六色的墙一面又一面,卡通人物、小花奖状等被无情又凌乱地怼到墙上,甚至可以用浮夸来形容。。
幼儿园的管理者认为在这样的空间内会让小朋友得到启蒙,并安全、 健康 、快乐地成长。。。
但最近听说岛国竟然有一个叫日比野拓的建筑师,竟然以设计“危险”的幼儿园而著称!
他共设计过520所幼儿园,每个都不拘一格甚至是大尺度,而且这些作品还屡屡获奖!
他说,好的幼儿园,就是要“危险”一点。。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这是日比野拓在长崎设计的一所幼儿园~
这座幼儿园直接就坐落在海边,从颜色到结构的设计都让幼稚园显得辽阔通透。
孩子们每天都在这个大落地窗的空间里成长,不仅对大海十分亲近,也会在幼时就留下对故乡的记忆~真让人很羡慕的说。。
但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日比野拓还在屋顶上设计了。。 游戏 区!娃们可以在上面蹦蹦跳跳、尽情撒欢,还能顺便看海~
emmm~孩子玩的开心,但家长应该会看得提心吊胆吧。。然而据了解这里的小盆友的父母反馈却都很好~
游戏 区在这里随处可见,娃们更是玩得不亦乐乎~
这种看似危险的 游戏 网其实在设计时也兼顾了安全,小设计为孩子带来大趣味。
据统计,这座幼儿园孩子的运动量明显要高于同区其他幼儿园,这也是为啥这里的很多家长都反馈小孩的肥胖问题得到好转,食欲变好了~~
国内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把安全放在首位,拼了命也要把幼儿园设计得没一个尖角,就怕孩子磕了碰了。但日比野拓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觉得过度保护并不是真正为孩子考虑。。所以他就设计了一个有“危险楼梯”的幼儿园。
这个幼儿园内部以木制结构和家具为主,直线条和直角尖角随处可见~日比野拓认为每人小时候磕碰和跌撞都再正常不过了。摔倒了,下一次动脑子,让自己避免受伤才是成长的过程。
“即使孩子们在幼儿园是安全的,可毕业之后呢?安全就不是一个建筑物能保证的了”
他说作为建筑师,当然知道用软材料把墙角包裹起来,可他更觉得每个人都受过伤,但下一次却不会再出现类似情况了,孩子也是一样,受过一些小伤,小挫折,才能学会成长。
再来看看他在熊本县设计的这个“漏雨”的幼儿园。日比野拓做了大胆的设计,把幼儿园的天花板设计成电动顶棚。目的是想让空间的机能尽量从大自然引进~
说开就开,这个操作着实让人惊喜满满。一瞬间,温暖的阳光就铺满整个空间!
然而,除了阳光外,大雨也会下进来。。
这个顶棚是为雨天设计的,日比野拓希望每到下雨天都打开这个顶棚,待雨水填满地面洼地,娃们就可以。。愉快地踩水了~
平时孩子去踩水玩,家长应该不会同意吧。。万一发烧感冒,摔到磕碰怎么办?再说衣服都弄脏了,回家还要费力地洗。。而设计师却说:
“幼儿园不是为了迎合大人而设计的,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去出发”
娃们可以肆意地撒欢,夏天踩水,冬天溜冰,平时可以出来晒晒太阳,多活动活动~
那些被钢筋水泥遮挡的自然元素,虽然是免费的,却又是无价的。而那些本不该被扼制抹杀掉的天性,在这幼儿园里都被找回来了。
“对大人和孩子来说,好的幼儿园可能并不一样。”
日比野拓还设计了个边玩边锻炼和连厕所都能玩的幼儿园~
这是日比野拓为了让孩子们不受限制,和在丢掉手机平板电脑后多动动所设计,毕竟多运动才会 健康 嘛~~
楼梯的两侧,娃们一边可以玩攀岩,一边可以玩爬网,全身各个部位都能得到锻炼~
你还会在幼儿园里看到这样的场景~
这些都是让家长们常常大呼小叫和担心的设施啊~
但它们却是孩子们的乐园~
很多时候大人都希望娃们都能乖乖的,不要到处乱跑,不要藏起来,在自己眼皮底下才是最安全。但其实往往这个时候,会抹杀掉他们的天性~
日比野拓反倒希望他们能够摸爬滚打起来,希望他们能藏起来,还为此设计了很多玩耍与锻炼结合的设施和迷藏角。
日比野拓一共设计了14个 游戏 场所,幼儿期需要学习的36个动作,在这些地方都能锻炼一遍。
就连在厕所都能玩躲猫猫~
你看出来这是个卫生间吗?
真的好想去玩的说~
再来看看他设计的这个用草坪做阶梯,从地面通向屋顶的幼儿园。
大阪这种城市寸土寸金,幼儿园的占地一般都较小,小朋友日常的活动量都没办法保证。日比野拓又不走寻常路,采用了立体空间设计设计了一个幼儿园——阶梯和屋顶全部是绿植,在运动时小盆友可以认识大自然~
在室内他设计了更多阶梯来制造高低差,自然明亮。
食堂和外界也是完全相连的,让人感觉不到压抑和封闭。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流行,现在的小盆友少了很多野外“探险”的机会。而日比野拓不喜欢假山假树,他坚持把大自然搬进幼儿园。
把幼儿园挪到山坡,把大树搬到房间里,玻璃棚顶,一整天都能晒着阳光。
日比拓野认为很多幼儿园都是五颜六色,画着各种卡通人物,但幼儿园是教育场所,不是游乐园。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为了得到 健康 成长,如果真那么喜欢颜色,为啥不把大自然的颜色搬进来呢?
他觉得把假花放到房间里会对小孩子产生极大的误导。孩子会认为植物不浇水也不会死,大自然每天都在变化,应该让小朋友正确地认识世界。
爬坡的小朋友,有的只有2岁,有些孩子爬上去了下不来,老师也不会帮助,让他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在幼儿园里,儿童最需要的不是玩耍,而是体验。看着事物的变化,培养感知表达能力”
日比野拓经过研究还发现:卫生间,是小朋友印象最差的空间。它们往往被设计在最暗最脏的地方,有些孩子甚至害怕上厕所,导致不能正常如厕,产生不 健康 的恐惧心理。于是他设计了这么个厕所:
这个一反常态的厕所,宽敞开阔明亮,四面都是落地窗,让人瞠目结舌,简直干净得像办公区一样啊。。孩子还能安心上厕所?这也太不私密了
日比野拓设计的这个卫生间采用了新型小便池,下水管不从地面走,而是和墙壁贴合在一块,这样地面就容易打理干净,滋生的细菌也会更少。女娃们的厕所被围绕起来,仔细看会发现,落地窗的下半部分的玻璃也并不是完全透明的。
好的幼儿园一定是绝对安全吗?
好的幼儿园一定是五彩斑斓吗?
这在我们看来太多不可能实现的设计,
却在日本被好好地运行着。
有人可能会说,
它们只适合出现在日本。
可是你造么,
一二十年前,
日本幼儿园和中国目前的情况一模一样
这是日比野拓说的。。
看了这些日本幼儿园的细节后,
相信我们都会感悟颇深,
太安全的和大人们喜欢的,
未必就最合适的~
好的幼儿园应该
尊重小朋友,导入行为和美学的设计,
而不是为了一味地迎合大人~
帮他们更好地成长。
好的幼儿园应该让孩子得到好的启蒙教育,
对世界保持好奇的同时,
也会开始慢慢地清楚认识这个世界。
最重要的是—— 健康 快乐的成长~
最后想要告诉大家的是,
日比野拓在中国设计的几个幼儿园
很快要建成了。
相信到时这些幼儿园的落成,
会给很多人以启发
。。。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国之大计,教育为本,说的是一个国家任重道远的事业里,重视和发展教育首当其冲。
从现在的胎教班、早教班、托儿所、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未来的硕士博士学业,一个人的人生中,接受教育这件事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以前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介绍日本幼儿园教育的新闻,比如:孩子拎包大人空手、大小萌娃混班玩耍、给0岁的宝宝举办运动会、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冬天穿短裤提高抗寒能力,等等。
然而,除了以上种种,在日本还有这样一所“网红”幼儿园,更是突破了我们对幼儿教育机构的固有印象——
这所幼儿园名叫 “Fuji” ,2007年落成,位于日本东京都的立川区,出自设计师拍档手冢贵晴、手冢由比夫妇二人之手,就是下面穿着简洁的两位~
那么这所幼儿园的名头有多大呢?它曾被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评为 “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建筑” ,还获得过“森山RAIC国际奖”、日本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日本建筑学会奖”以及“日本建筑协会奖”。
Fuji幼儿园最吸引人的地方,当属这个庞大的椭圆形外观了,圆环底部是一间间教室,中心是铺着沙土的活动场地,而屋顶则成为了孩子们另一个可以自由奔跑的操场。
最重要的是,这所幼儿园几乎是全部开放的,甚至没有做过多的隔音处理。原因很简单:合理释放日常因素,避免有些孩子处在安静的封闭空间时会感到不安和紧张。
幼儿园的装修风格是日本公认的简单自然,温柔的原木色贯穿了整个校园。教室里没有墙,老师会指导孩子们用木箱搭建出一些临时区域,以便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校长表示:“如果有谁不喜欢待在这里,我们可以让他出去走走,反正学校是个圆圈,怎么都能走回来的。”
而幼儿园屋顶也是“极简”风格的,除了必不可少的护栏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幼儿园常见的 娱乐 设施,更不存在什么花花绿绿的玩具乐园。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随意地嬉笑奔跑,还能沿着护栏坐下来,双腿伸出去,看看楼下的风景~
对大人而言,绕圈乱跑是个相当没劲的事,不过有专门的研究人员介绍说,小孩子们反而普遍喜欢这项活动。
研究人员还追踪计算过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运动轨迹,发现他们的平均运动长度竟然达到了4000米!
说实话,这样的锻炼强度让我们这些整天嚷嚷着要健身的大人都有些汗颜……
同时设计师保留了几棵大树的“生存权利”,让它们自由地从地面长到屋顶,还在缝隙处细心地放置安全网兜,孩子们常常往里面跳着玩呢。
Fuji幼儿园的学生数量大概有600名,环境开放,各种声音的杂乱程度可以想象。
但是两位设计师认为,孩子们不该被过度呵护,这种自然的“白噪音”并非是个坏事。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成长,反而有利于对孩子们专注力的培养。
不刻意营造保护,而是允许危险的存在,Fuji幼儿园的一切仿佛模仿了孩子们未来所处的环境——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有战胜难关的把握。
同时,置身于这所神奇的幼儿园,随处可见的是花草树木、泥土、水源,充分为“回归自然”的命题提供了实践的可能。
孩子们的饮食也极尽天然,幼儿园开辟了一个“微笑农场”,孩子们可以自己种植庄稼、蔬菜和水果,他们不仅可以品尝到无污染的食物,还能在种植、照料、收获的过程中体验完整的农民日常。
如此看来,能在Fuji幼儿园读书生活的小朋友们好像真的“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而这个“赢”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学习。
怎么样,看完这个日本网红幼儿园,想不想拥抱自然、重来一次童年呢?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今川日语(jinchuan-riyu)”
点击 “阅读原文” ,0元免费学日语~
日本藤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如下:
从加藤园长的介绍可以看出,藤幼儿园从孩子未来幸福人生的角度对幼儿园课程内容进行整体思考,其办园理念和实践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和以孩子为主体的活动各有一半,这是基于对孩子的相信,相信孩子有游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处理了自由游戏和集体活动之间的关系;
第二,强调教师掌握仔细观察幼儿成长的能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多样“支架”,如活动区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帮助教师了解孩子在不同活动区的常见表现;
第三;幼儿园的环境较好地体现了教育机构的拓展功能,如通过微笑农场等活动拓展城市孩子的原有生活经验,让他们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第四,处理好幼儿园为儿童发展以及为家长服务的关系,比如为祖辈家长考虑提供纸质学习资料,为提前接送孩子的家长提供快速通道等。
正如加藤园长所介绍的,藤幼儿园的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让孩子去思考、去行动、去体验。他们在幼儿园中为孩子设计各种有问题和困难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在体验中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