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央视纪录片——《为中国设计》系列建筑大师作品都有那几期

端庄的高跟鞋
坚定的世界
2022-12-31 23:09:40

央视纪录片——《为中国设计》系列建筑大师作品都有那几期?分别是哪些建筑?

最佳答案
踏实的冰淇淋
畅快的钢笔
2025-08-09 23:36:31

9位世界顶尖的建筑大师!9座震撼世界的建筑奇观!18集大型纪录片《为中国而设计——西方建筑大师与中国当代建筑》讲述从国家大剧院到央视新大楼,从水立方、鸟巢,到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它们是怎样从纸上草图演变为建筑奇迹?贝聿铭、安德鲁、库哈斯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大师们又是如何在中国完成了自己的艺术梦想?

·保罗·安德鲁与国家大剧院

保罗·安德鲁30岁时就获得国家建筑师文凭,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国:与人合作的法国巴黎“新凯旋门”德方斯的大拱门、日本大阪海洋博物馆、英法海底隧道法方终点站、中国广州新体育馆……当然,最多的还是飞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机场、埃及开罗机场、日本大阪关西机场、文莱机场、中国三亚机场、以及上海浦东新机场等等。他的精湛技艺让这些陌生的名字变成了世界性的新地标,安德鲁以其充满活力的设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被评价为一位世界著名的未来派风格设计师。

·赫尔佐格、德默隆与鸟巢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1950年同年出生在瑞士巴塞尔城,并于1978年合作开办了建筑设计事务所。2001年,他们获普利茨建筑奖。对于足球的热爱使他们偏爱于体育场馆的设计,曾设计瑞士巴塞尔体育场和2006年德国慕尼黑世界杯足球赛体育场。安联体育场的看台被赫尔佐格与德默隆独特设计成三层体系结构,这样可以使所有在场的六万多名观众都能已相对自己座位最近的距离观看精彩的足球赛事。他们的这一设计完全来自于自己对于体育的理解。三层看台的这一理论同样被赫尔佐格与德默隆运用到中国鸟巢的设计中。起初他们最关心的是这个能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应该设计怎样的看台,而并非是结构复杂的外观。

福斯特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

和以往的航站楼千篇一律的灰白色调不同,这次的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在天花板的色彩上大胆选择了红色和金色,两种颜色呈现出渐变的色调。实际上,像这样强调自身设计与中国文化的紧密关系,正是福斯特在这次机场航站楼的设计中特意打出的一张王牌。从外观上看,航站楼外部的屋顶同样是金黄色,四周则由巨大的红色的柱子所支撑,从空中俯视,仿佛一条金色的巨龙。在福斯特以往的设计中,他总喜欢在建筑中体现让人心动的曲线美感,即使是在一些加入了严格职能要求的建筑里,我们依然可以轻易捕捉到福斯特用建筑表达美感的影子,比如伦敦市政厅和赛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这一次,他在设计机场航站楼的时候,同样注重了这点。

PTW与水立方

在奥林匹克公园内极具阳刚之气的鸟巢对面,坐落着一个蓝色方形建筑,远远看去,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蓝色水晶。这就是中国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它的外立面没有任何钢筋混凝土结构,而由一种名叫ETFE的材料结构而成的3065个大小不一的蓝色气枕组成,因此“水立方”也获得了包括著名的“威尼斯国际建筑主题奖”在内的多个世界奖项。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认为它们是2006年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类发明。那么,这个令世界震惊的新型建筑是怎样诞生的?它将成为2008年奥运会上亮丽的风景还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这位曾经为巴黎卢浮宫设计了金字塔的大师,又一次引发了世人的强烈关注与期待。他将在苏州的三个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85岁的贝老,祖籍正是苏州,狮子林,原本就是他家的园林。他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故乡也有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同时,几十年来,贝老在世界各地也设计过诸多风貌各异的博物馆建筑。对这一类的公共建筑,可谓得心应手。因此,请贝老来为苏州博物馆做设计,可谓是最好的选择。但对85岁高龄的贝聿铭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SOM与上海金茂大厦

一个多世纪以来,SOM一直是高层建筑的拥护者。据说世界上每五座摩天楼中,就会有一座是SOM事务的工程师们所设计的。成功建造了芝加哥西尔斯和汉考克大厦等同时期诸多著名办公建筑之后,SOM获得了多项普立兹奖的殊荣。从此事务所在建筑界声名远播。世纪之交的上海,已经是中国的门户城市和最重要的经贸中心。而此时的中国,还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超高层建筑。在芝加哥,建筑师们完成了金茂大厦外观和结构的设计。他们将“8”这样的特殊形式,巧妙地运用到结构和建筑外观的设计上。1994年5月10日,金茂大厦破土动工……

矶崎新与喜玛拉雅中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矶崎新凭借自己的经典作品水户艺术馆和筑波中心,稳居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地位。他被称为日本建筑界的切.格瓦拉。在60岁以后更加追求自由的建筑大师矶崎新。在2002年上海双年展上,矶崎新直率地批评上海有建筑但没有艺术,在造型设计方面,上海只是个胆小的巨人。他认为中国的现状是大家对曼哈顿和拉斯维加斯非常钟爱,因为有这样的趣味,所以造成中国目前以固定的几种模式建造城市,只有除去这些趣味,中国才有希望。2004年10月,矶崎新在上海成立了他在国外的第4个工作室。目前已经完工并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由矶崎新设计的九间堂和十乐会所。

扎哈与广州歌剧院

广州歌剧院外部地形设计成跌宕起伏的“沙漠”形状,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形象构成鲜明的对比。主体建筑——造型自然、粗野,为灰黑色调的“双砾”,它隐喻由珠江河畔的流水冲来两块漂亮的石头,这两块原始的、非几何形体的建筑物就像砾石一般置于开敞的场地之上。设计既融合了勒·柯布西耶的粗犷主义风格和后现代建筑的隐喻理论又发挥了自己的动态构成设计手法。虽然扎哈把歌剧院比做两块宁静的石头,但极具动感的流线造型仍然可以让人们联想到石头被冲刷的过程和流动的珠江。广州歌剧院设计师扎哈是一位来自伊拉克的女人。

库哈斯与中央电视台新台址

这是一个界乎于水平与竖直、动态与静态的新颖建筑,从模型上看,这是一个对地球引力发起挑战的设计,整个建筑看上去,是两个镂空的巨大的“Z”交缠在一起的门字的三维立体形状,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洞,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向这个奇怪的建筑,人们都能窥见楼后面的建筑以及蓝天白云。它的设计者就是荷兰人、著名设计师库哈斯。2000年,曾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建筑奖“的库哈斯,是集幻想家和实用主义者于一身的设计师。参与 CCTV 竞标之前,他曾面临另一个选择:纽约世贸大厦重建工程。在库哈斯看来,CCTV 的意义是未来性的,2008 年奥运会将使北京成为这个星球上崛起最快的城市。于是,库哈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

最新回答
威武的高跟鞋
怕孤独的仙人掌
2025-08-09 23:36:31

下文仅供参考:

首先说这是一部伟大的纪录片,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拍摄如此完美,本身这就是一种成功。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用充满主观镜头的摄像机拍摄了《喜马拉雅》,用画面和声音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或者准确地说是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部落的顽强信仰,进而折射出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势下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伟大精神,全片拍摄下来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史诗性的气质,其中人性的美好与缺憾、群体文化的信仰与传承、人对自然的依赖和畏惧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生活在尼泊尔边境的一个部落在冬天来临之前必须用牦牛载着他们的盐去远处的市场换取粮食,否则他们的生活将无法维持。而在此时老少两代头人之间发生矛盾,于是在两人各带一群族人去交换粮食,途中遭遇重重困难,但危机关头两代头人终于和解,老头人天尼将象征头人位置的头巾传给卡玛。线索明晰简单,而影片撼动人心的地方不在于故事,而是在途中及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部影片,有很多值得我们玩味的东西,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思考。

开篇的大远景镜头宏观上就交代了这一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一片皑皑扫过,让人不寒而栗。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也许有人会问了: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选择离开另觅新的好一点的环境去生活?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多少年来那古老的民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艰苦的环境以及在这里征服大自然的喜悦,以致形成了亘古不变的乡土情结,他们热爱这片广阔的土地,尽管它贫瘠、险恶、处处充满了死神的阴谋,但是顽强的族人一代代地生存了下来,在这里生息繁衍,品味这里的酸甜苦辣,生活得悲喜让他们的心变得厚重,这是一种很难解释的情感。他们就这样在日复一日地适应着自然征服着死神,创造出这里独有的文化。

独特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标志。这里的人长期聚守在此,他们很少到远处去,远方只是有时为了生存的需要才去交换物资的地方,于是相对封闭的人群里形成了单纯的信仰和很原始的文化。他们敬畏这头顶的天空和星辰,就像老头人天尼那样,他们毫无条件地相信夜里的星空会指引他们的方向,会于是风云的变幻,这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尽管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这里的文化,有人可能会毫不留情地批评说这是愚昧落后的文化,但是我觉得每个民族和地区有他自己发展的轨迹,他们自己的选择外人无可厚非。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社原指祭神的地方,会为聚集之意,在尼泊尔的边境的这个小部落,他们就是靠这样简单的宗教信仰紧紧地聚居在一起,并为之战斗。原始的宗教信仰在这里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它维系着这里的秩序,调节着这里的人际关系,人们朴素地认为神会给他们庇佑,违背神的意志将受到上天和群山的惩罚,于是他们相信仰望夜空来寻找神的指示,甚至用盐粒来测试天气变化的准确性他们都深信不疑,在这里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经验让这个古老的部落得以延续至今。

天尼的小儿子诺布所代表的是这个部落另一种文化,在这里不仅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而且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诺布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也是一个潜心研究宗教文化的艺术家,他毕生的心愿就是将这里发生的故事用笔和刀记录下来。而且他们的衣饰和装束上已经可以看出这里里人特有的审美取向。按照摩尔根的划分,这一地区或许还处于野蛮和文明之间的某个阶段,但是这里的文化样式确实已经比较成熟。

然而在这样简单的部落族群里也并不是没有纷争,老少头人之间的矛盾就很尖锐,老天尼怀疑卡玛害死自己的儿子是为了争夺头人的位置决定自己带领族人去换粮食,而卡玛则想担负起带领族人的使命,他有很强烈的叛逆心理,一开始不肯相信所谓神的指令,凭着年轻人的血气和果敢他带领一拨年轻的族人出发了,于是影片从这里开始用两条线索分别交代两人的心理变化,途中的不可预料的危机让两人终于在生死关头化干戈为玉帛。卡玛臣服于天尼的经验,而天尼也看到卡玛身上的领袖气质。所以即使在这种很小的群体中同样存在文化的差异和排斥,表现出来就是部落内部的矛盾,激化的甚至是生与死的杀伐。

综观全片,不难发现简单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才是导演所要表达和探讨的,影片是有着故事片外表的纪录片,它真实地再现了那边远的喜马拉雅山上,在神的意志和群山之中生存的一群少数民族的人顽强生命力。导演用纪录性的语言不仅展示了那里特有的自然风貌,而且探讨了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在这里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雅克贝汉的《喜玛拉雅》,我们很难想像世界上至今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部族这样一群人,然而这正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都还真实地在世界不同的角落起着维系自己群体生存的作用。

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震撼不只是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看完电影后耳边似乎还回荡着群山的声音,有一种心境澄澈的感觉,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最后两代头领间意味深长的对话,卡马告诉天尼,梦里面,天尼是卡玛的父亲,“我多么希望你能是我的父亲啊!”而天尼也觉得,卡马就象是自己的儿子,他和自己一样倔强一样坚强,又一样反叛。在险恶环境中顽强生存的人是值得我们敬畏的,影片的深层文化内涵也值得我们细细玩味。这就是《喜玛拉雅》,一部让人感动又受益颇丰的纪录片,天才的雅克贝汉像我们诠释了生命的可敬与可畏,谱写了一曲史诗般的生命赞歌!

糟糕的朋友
现实的夏天
2025-08-09 23:36:31

当讲到赫尔佐格,必然要讲到德梅隆,,他们是一对黄金搭档。他们一同设计了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

中国国家体育场工程耗资38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可容纳10万观众。它能满足体育、展览、演出等多功能使用的需要。

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瑞士、墨西哥、加拿大等9个国家的设计团队参加了这场角逐。评委中一半是当代国际著名建筑师,一半是国内建筑师、结构师和政府官员,甄选出3个优秀作品参与公众投票。最终“鸟巢”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定案。

他们在设计中坚持的本源就是人文关怀。没有太多的隐喻暗示,给每个观众以最好的竞赛观感才是体育场所的本质。而这个看起来前卫新潮的形式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下形成的。

由于竞赛任务书里要求体育场有一个可开启的屋顶,所以建筑师们都将目光聚焦在屋顶上,扇形开启的,气体动力上下开合的等等。只有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认为这背弃了体育建筑的本质。于是他们只是设计了由两条平行滑轨承载的一个最简单的像推拉窗一样的结构。

体育场编织构架之间的空隙使用膜来填充。使得纷乱的网格无法投影在场地上,在场内形成了漫射光。这是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常用手法,运用材料处理光和空间的关系,达到一种非限定的界面效果。

为中国而设计—“鸟巢”。国人所认为的代表东方皮肤的编织表皮不过是设计师们随手拈来的神奇一笔。而真正的为中国而设计是贴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室里满布的中国瓷器图片。那样美妙的碗型曲线恰恰符合了他们设计思路。

这正是所谓皮像与骨像。世人所见乃是皮像。而也许是评委们看到了它的骨像,最终这个设计才得以实现。

现代的蜜粉
娇气的大神
2025-08-09 23:36:31
第4段写香山饭店的设计和效果。“谢绝”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表明了贝聿铭对北京古城区建筑总体规划的观点。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既表现了贝聿铭一贯“认真、细致的作风”,也说明他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设计的布局是不规则的院落方式,其效果是“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给人的感觉是“内秀”,“初看似乎貌不惊人”,“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第5段写贝聿铭对中国建筑物设计的思想:“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关于“根”的观点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悟到:中国建筑的“根”、历史的“根”是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的比喻正是贝聿铭对中国建筑物设计思想的生动而形象的说明。

第6段写贝聿铭对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设计。除了说这座大厦是70层以外,作者没有具体描写设计的过程、大厦的外观,但引用了贝聿铭强调的话:“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之心。

这几段从贝聿铭的生活,对建筑的设计观点、思想和具体设计中表现了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美满的期待
纯真的钢笔
2025-08-09 23:36:31
中国第一条小铁路——展览铁路。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沿着护城河修建了一条一里长“展览铁路”德小铁路,这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一条铁路。不久,清统治者以:“观者骇怪”为由,勒令把它拆掉。严格地说,这还不能算作实质意义上的铁路。此事,在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有记:“同治四年七月,英人杜兰德,以小铁路一条,长可里许,敷於京师永定门外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至大变。旋经步军统领衙门饬令拆卸,群疑始息。此事更在凇沪行车以前,可为铁路输入吾国之权舆。”

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淞沪铁路。1876年,上海怡和洋行英商在未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采取欺骗手段在上海擅筑,擅自修建了淞沪铁路(从吴凇到上海),于1876年7月建成通车,全长15公里,经营了一年多时间,这是中国最早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第一条铁路。后来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全部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中国人自修第一条的铁路——台湾基隆矿区铁路。1877年,洋务派大员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基隆煤矿的老寮坑矿地至滨海泊船处,自行修建台湾基隆矿区铁路,开创了我国自行修筑铁路先河。唐廷枢云:“若煤铁并运,即须自筑铁路,方可大见利益。是台北矿务,煤井未开,铁路先已筑成,正此之谓”。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1881年中国人建成自己修筑的另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该铁路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丰南县)止,全长9.7公里。采用1.435毫米的轨距和每米15公斤的钢轨。这条铁路是为了开发开平煤矿,在清政府洋务派主持下,由开平矿务局负责集资修建。1886年,成立开平铁路公司,收买唐胥铁路后开始展筑,并独立经营铁路业务。开平铁路公司是中国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1887年,唐胥铁路展筑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1894年天津至山海关间通车,改称津榆铁路。

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运客的铁路——台湾基新铁路。刘铭传于1887年奏准修建台湾省铁路。线路以台北为中心,向东到基隆港,向西南到新竹,分别于1891年和1893年建成,两段共长约107公里,轨距 1,067毫米,轨重每米18公斤。这是中国第一条官办且运客的铁路。

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开始修建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真正成功并保存下来加以实际应用的第一条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京张铁路(丰台柳村--张家口)。京张铁路总设计师: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1906年开工建设,1909年建成通车。1923年平绥铁路/京包铁路(北京(北平)--张家口--包头(绥远))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条华侨出资兴办的铁路。是1905年修筑的潮(州)汕(头)铁路。

新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成渝铁路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自四川成都至重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干线铁路,全长505公里,1950年6月开工,1952年6月通车,1953年7月交付运营。1952年6月13日成渝铁路全线竣工,举行通车典礼,滕代远(曾任铁道部部长)为通车剪彩。这条铁路的建成,使四川人民四十多年来的愿望得以实现。

中国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铁路——包兰铁路。包兰(包头至兰州)铁路穿越茫茫腾格里沙漠的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1954年10月动工,1958年8月1日全线通车,全长990公里。它横贯内蒙、宁夏、甘肃三省区,几十年间,沙漠科研人员和固沙工人在铁路沿线的沙丘上共铺设草障67000多亩,种植树木1亿4千多株,形成了一条长55公里、宽500米的绿色长廊,使包兰线的通车至今,从没有因沙害引起任何行车事故,被国外专家誉为“中国人创造的奇迹”。这一治沙工程被誉为“世界奇迹”,并荣获联合国“全球500佳环境保护奖”。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四川与全国沟通的第一条铁路,又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北起陕西宝鸡,过略阳、阳平关入四川,再经广元到达成都,全长669公里,四川境内374公里。

中国第一条复线电气化铁路——石太线。全长235公里,电气化改造总投资5.1亿元。第一期工程石家庄一阳泉段117公里于1975年开工,1980年9月通车。第二期工程阳泉一太原段118公里,1982年9月通车。

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粤海铁路2003年1月7日正式开通。总投资45亿元,由“两线一渡”工程组成,即广东省境内的湛江至海安铁路139公里、琼州海峡铁路轮渡24公里、海南省境内的海口至叉河西环铁路182公里。

中国第一条高速磁浮铁路——上海浦东高速磁浮铁路。全长30公里,平均运行速度达到每秒60-70米。除启动加速和减速停车两个阶段外,列车大部分时间时速为300多公里,达到最高设计时速430公里的时间有20多秒。

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由西宁至格尔木段和格尔木至拉萨段合成,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青藏铁路格拉段标高全部在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高度4000米的地段有965公里。历经4年2005年10月15日,全线贯通。

我国首条四线铁路——广深四线建成通车,2007年04月13日3点,广深四线最后一场大封锁施工在布吉火车站北头顺利结束,宣告我国首条四线铁路全线正式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