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有没有一个电影,女主是餐盘设计师,男主是厨神

深情的大侠
风中的嚓茶
2022-12-31 15:05:11

有没有一个电影,女主是餐盘设计师,男主是厨神

最佳答案
自信的信封
健康的发箍
2025-07-08 00:20:45

是这部

电影《分手合约》是一部中韩联手打造的爱情电影,由吴基焕执导,白百何、彭于晏、吴佩慈、蒋劲夫等主演。

本片主要讲述了由白百何饰演的餐具设计师何俏俏和由彭于晏饰演的米其林三星主厨李行达成了看似分手的一纸合约,其实心中各有苦楚的一个关于爱和守候的故事

最新回答
长情的钻石
虚心的砖头
2025-07-08 00:20:45

白百合和彭于晏演过的电影是:《分手合约》

这部电视剧是由中韩联合打造的一部爱情电影。这部电影是由白百何、彭于晏、吴佩慈、蒋劲夫等人主演的一部爱情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是由白百合饰演的一个餐具设计师何俏俏和彭于晏饰演的米其林的一个三级主厨李行。他们两个人共同达成了一个看似已经分手了的一纸合约,其实两人心中都各有苦楚,而且两人还是非常爱对方的。两人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了一个关于爱情和守候的一个美好故事。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父母双亡的何俏俏(白百何饰)和同班同学李行(彭于晏饰)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毕业前夕,李行向俏俏求婚,不料竟被她用“没有达到她想要的物质条件”为理由,狠心地拒绝了。

于是这对分手恋人豪言立下“5年后若单身就结婚”的誓言。俏俏远走上海,自尊心受挫的李行则留在北京打拼。

5年约满,当俏俏满心以为李行还在为自己守候的时候,怎料却得知李行要和自小在法国长大的白富美周蕊(吴佩慈饰)结婚的消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俏俏倍受打击,不甘心的她只有求助于“闺蜜”毛毛(蒋劲夫饰),准备将李行抢回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手合约

殷勤的滑板
奋斗的台灯
2025-07-08 00:20:45
清新通透的粉蓝色搭配高贵华美的金,娇艳欲滴的牡丹花栩栩如生,从酒杯到主餐盘,从菜单到调味瓶,每一件都透露着中国南方温婉贤淑的女子气息。9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这套餐具的设计师黄春茂,最后一件餐具竟是峰会前三天才赶制完工。

偶然提交设计方案却被一眼相中

黄春茂是江西九江人,因为爷爷写得一手好字,年幼的他渐渐爱上了毛笔字和中国传统文化。1996年,黄春茂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随后去了美国深造。回国后,他在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设计工作室任教,与瓷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4年,黄春茂参与了APEC峰会国宴的瓷器设计。这套瓷器以“如意”为元素,黄金色体现了富贵吉祥、福气安康。后来,黄春茂又参与了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战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宴瓷设计、2016年钓鱼台白地金牡丹餐具设计等。

对于45岁的黄春茂来说,为G20杭州峰会设计餐具也是“意外之喜”。今年3月,他偶然得知G20杭州峰会楼外楼宴会正在征集餐具设计方案,抱着尝试的心态,他提交了一份设计方案,没想到却被一眼相中。

灵感来源西湖表达中国式闲情与浪漫

“楼外楼的宴会是中国第一夫人宴请外国元首夫人的宴会,这意味着餐具设计不能太霸气、庄严,要更符合女性气质,注入更多轻松雅致的生活气息。”黄春茂思前想后,决定以“杭州西湖之灵气”作为这套夫人瓷的灵感。

 在黄春茂的印象里,杭州西湖淡淡的粉蓝色,传达着云水天际的通灵、宁静、清新、平和;高贵华美的金色兼具了“民俗”“清新”和“文艺”的气息;娇艳欲滴的牡丹花与“西湖蓝”相互映衬,如楼外楼那古老窗框中透出的那片蓝色格外通透,达到古老幽远与清灵生机并存。

“我希望这套餐具能够传递中国式的闲情与浪漫。”于是黄春茂花费了一周时间,确定了初步方案,几乎所有的餐具形象均来自于市井生活:仿生葫芦形、寿桃形做调料罐寓意“福禄寿”,根雕的元素做器皿的把手和壶嘴,用中国的“山水”做筷架和勺托。“这些元素极富中国生活气息,充满了中国式的热闹与顽皮。”

设计修改数次最后一件会前三天才完工

今年4月,黄春茂得知方案通过的消息,这意味着接下来的5个月,他将无数次地更改设计细节、制作餐具样品、历经重重审核。就连一份看似最普通的菜单,黄春茂也制作了十余个不同细节的款式。

 而最“惊险”的一次经历要数点心盘,因为这套仅有饭碗大小的餐具是在G20杭州峰会召开前三天才全部制作完成。

黄春茂说,点心盘的设计前后修改了三次,最终选取了第三次的款式。“最初点心盘是一个手掌大小的扇形托盘,宴会方面希望能以荷叶莲莲为主题,于是我又出了第二份设计方案,带有荷叶形盖子的小盘子,颜色选用了青瓷效果。对方认为颜色过于出挑,希望保持西湖蓝色调,”黄春茂说,最终方案是大概3cm高的小盘子带有荷叶形盖子,如同女孩首饰盒,选色是蓝金配牡丹。

黄春茂调侃说,这个点心盘是G20峰会前三天才赶制完成,他也没有看到成品,没有照片,也不知道具体是啥样。

细腻的书本
威武的鞋子
2025-07-08 00:20:45

“如果说别的国家有一种设计理论,意大利则有一套设计哲学,或者说一套设计思想体系。”———乌姆伯托·艾柯

意大利的设计既不同于美国设计,也不同于北欧设计。意大利的设计师在每一件设计品中,既注重紧随潮流,重视民族特征,也强调发挥个人才能,他们的设计是传统工艺、现代思维、个人才能、自然材料、现代工艺、新材料等等的综合体。

与 其它 国家的设计师相比,意大利的设计师更倾向于把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来操作。意大利设计师不断推陈出新,60年代即开始引导世界设计新潮流,从60年代的激进设计、反设计到80年代的后现代设计运动,意大利设计师一直走在世界设计的前沿,他们在设计领域展现的创造力,使别国的设计师眼花缭乱。

下面为你介绍了22位意大利设计师,希望你对意大利设计风格能更加了解。

1 Miriam Mirri

Miriam Mirri 的设计作品满富创意与巧思,在童趣可爱的外型上用色也格外大胆。 1964年意大利波隆那出生的 Miriam Mirri,先后毕业于 Scuola Superiore di Disegno Anatomico 与 Università del Progetto 的传播与设计系。

毕业后搬到了伦敦,并于 Nigel Coates 的建筑事务所担任设计师的职务,也担任 Stefano Giovannoni 多年的设计助理。

1993年来到米兰定居,于2000年开始了自己独立的设计工作同不少品牌合作,部份设计作品也曾出现在国际设计年鉴之中,Miriam Mirri 也在母校 Università del Progetto 教授设计的课程。

设计师官网:http://www.miriammirri.it/

2 Elio Martinelli

毕业于美术系的 Elio Martinelli,对美学的要求与鉴赏能力极高。20年代出生的他,经过了二次大战前世界性经济萧条与战后纷乱残破的时局,在如此有限的经济与资源供给下,Elio Martinelli 仍然凭著自身的努力,在50年代初期创立了 Martinelli Luce,也正式他的灯具设计之路。

Elio Martinelli 热爱他的设计工作,他一路带领着 Martnelli Luce 从无到有,并走过许多艰难的时期。 他出色的设计才华与制造上的专业知识,使品牌稳定发展至今,简约却极富深度的作品,成功地将他与品牌推上国际舞台。 Elio Martinelli 的设计收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也为意大利的灯具设计历史写下最具代表性的一页。

Martnelli Luce官网:www.martinelliluce.it

3 Bruno Rainaldi

Bruno Rainaldi 在设计的工作领域里闯荡了二十几个年头了,自称为 “Street Designer" 的他,是透过具体的工作经验和第一现场的学习来培养其丰富的设计涵养。生涯之初在 Maddalena De Padova 从事 家具 销售业务的工作,而后和 Enrico Baleri 成为合伙人,于 “Baleri &Associates" 负责市场行销策略和设计传播的工作。

Bruno Rainaldi 将对于市场和设计产品的深刻认识与良好的沟通能力加以结合,抱持着 开放的心态、清晰的远见、不受拘束、富趣味性、甚至带有煽动性的视界 ,成为了当代极具影响力的意大利设计师。

设计师官网:www.entratalibera.mi.it

4 Dodo Arslan

设计师 Dodo Arslan 是个3D构图的高手,极简与科技感都是他拿手的呈现风格。获得多项大奖的 Dodo Arslan 合作厂商相当多且广泛,包含 IKEA、Timberland、Bruni、Motorola、HP 及 Samsung 等,他出色的作品也广被世界各地所收藏,包含意大利、纽约、上海、杜拜等博物馆,同时也被收录在许多具代表性的设计书籍,例如 Taschen 出版的 Design Now! 杂志。

Dodo Arslan 发现 人们在生活中,似乎总是不停寻求新的物品去取代那些旧的物品,在汰旧换新的过程中,自然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也往往遗失物件原可能因时间累积而散发的独特意涵。

设计师官网:http://www.arslan.it/

5 Luca Trazzi

1962年意大利 Verona 出生的 Luca Trazzi,1987年于 University of Venice 取得建筑学位后担任大学助教的工作。获得 Carlo Scarpa Award 之后搬到了米兰于意大利知名建筑师 Aldo Rossi 的门下工作。同 Aldo Rossi 密切合作长达近15年的协作关系,开发了许多知名的建筑:米兰国会、吉隆坡新城镇中心…等等。在 Aldo Rossi 过世之后 Luca Trazzi 也接下了‘ca’ di cozzi’的计划案。

Luca Trazzi 于1993年开立了自己的设计和建筑工作室,2000年成为了 designboom 的 co-CEO。Luca Trazzi 和许多制造商共同合作,如 Kreon、Swatch Suisse、Viceversa、Guzzini、WMF、Illy、Chicco 等等。 Luca Trazzi 的设计追求历久不衰的经典与优雅,摆脱风尚的潮流捕捉具有永恒性的设计形式。

设计师官网:http://www.lucatrazzi.com/

6 Fabio Novembre

火速窜红世界设计圈的意大利建筑师 Fabio Novembre,深受巴洛克风格的刺激。Fabio Novembre 只为欢愉和美丽做设计,设计主题往往以爱的各种表现为对象。

1966年意大利南部的 Leece 出生,1984年移到了米兰 Politecnico 学校修习四年的建筑,而后到了纽约大学学习电影。2000-2003年接下了 Bisazza 的艺术总监一职,马赛克磁砖制造商 Bisazza 背后的重要推手,大胆创新的室内空间设计,将 Bisazza 推向了国际,也重塑了该公司的国际品牌形象。

Fabio Novembre 自己形容作品为现代、当代的设计风格。 将属于当代时空背景下的设计文化,充分的反应在其具有冲击性的迷人设计之中,彰显了他勇于创新且话题性十足的自我风格。

设计师官网:http://www.novembre.it/

7 Andrea Branzi

Andrea Branzi 为意大利建筑师暨设计师,是 60 年代时 Alessandro Mendini 带领的后现代主义支持者之一。他专长于建筑、都市规划、工业设计、与文化推广,配合的客户包括 Alessi、Cassina、Poltronova、Vitra、Zanotta 等国际知名品牌。

设计商品之外,他在各大国际展览中极为活跃,曾为意大利设计博物馆策展,也出版过数本讨论米兰建筑设计的书,担任杂志编辑等。1983 年他成为米兰设计学院 Domus Academy 创办人之一,设立当时第一个国际性的设计研究所。1987 年荣获 Compasso D’oro,特别感谢他在设计与理论上的贡献。

设计师官网:www.andreabranzi.it

8 Bruno Munari

Bruno Munari 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蜒绵好几十年,从 30 年至 90 年代,包括绘画、工业设计、视觉设计、教育等。但若称他是位“大师”级的人物,低调的他可能会以贯有的讽刺与批判态度,要人先定义“大师”这个词。

投身于未来主义,晚期开创“抽象主义运动”(Movimento Arte Concreta) 的 Bruno Munari,讲求 纯粹的创造,与简单、明了、和谐的艺术作品,常带有诗意与深奥的人生涵义 。例如 “无用的机器”(Useless Machines),用绳子吊挂好几个几何图形在空中,唯一会的反应是随风晃动,来反讽不是万物皆须具备特定功能、提供极高工作效率。

设计师官网:www.brunomunari.it

9 Vico Magistretti

被誉为当代意大利的真正的设计大师,设计的领域从建筑、家具到日常用品都有。1920年米兰出生,1945毕业于米兰的 Polytechnico。 Vico Magistretti 对于现代主义的理想有着很深厚的期待,致力于创造简单、功能性、理性、优雅、无名的新设计 。

“概念设计”的创作观念,由功能而非造型出发的设计影响了几世代的设计思维。Vico Magistretti 从一个精确的功能性概念开始发想,因着它简易和直接的脉络思考,自然而然的赋予物件独具的个性。自传式的设计作品,记录了他私人世界里的内在意识。Vico Magistretti 拥有丰富想像力的内在生活,创造了崭新而原创的产品。

设计师官网:www.vicomagistretti.it

10 Stefano Giovannoni

国人熟知的 Alessi 与国立故宫博物院共同合作推出的“清宫系列”(一只一只的可爱清朝餐具小公仔),由 Magis 推出的一系列常见于大街小巷橱窗里的 Bombo 高脚椅和餐桌椅;都来自于意大利设计师 Stefano Giovannoni 的巧思。

1954年出生于意大利 La Spezia,Stefano Giovannoni 1978年毕业于建筑学系后,于佛罗伦斯当地的大学教书。1985年和Guido Venturini 共同创立了 King-Kong 工作室,从事建筑、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家具的设计,于1989年成功的为Alessi设计出非常受欢迎的卡通人物 Girotondo 系列。

相较于几何形式和冷冽理性的色调,Stefano Giovannoni 有着幽默风趣、色彩鲜艳的设计。然而, 他的作品绝不只是虚有其表的玩味外型,而是在趣味的外表装饰下,巧妙的融入直觉好用的强大功能性本质。 多项作品获得国际性大奖的肯定,并被国际知名的博物馆永久珍藏。

设计师官网:www.stefanogiovannoni.it

11 Piero Lissoni

Piero Lissoni是当代意大利家具设计的领先人物。他的作品中往往新旧并陈、自然与人文、科技与手工皆能达到完美接合,如同裁缝师一般,缝接了意大利设计的前身和今世。

Piero Lissoni 的家具有着简朴的线条、端庄的用料和灰色的阴影,偶而也会用点橘色提味。毕业于 Polytechnico of Milan 建筑系,Piero Lissoni 和合伙人 Nicoletta Canesi 于1986年成立了 Studio Lissoni。

工作室官网:www.lissoniassociati.com

12 Paolo Lomazzi

1966年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后,即于米兰开始合作的设计三人组。Jonathan De Pas 与 Donato D’Urbino 和 Paolo Lomazzi 合组设计的工作室,从事建筑、家具、室内设计、产品设计。Paolo Lomazzi回忆道创建初期:“那时年轻的我们,充满活力,尝试从固有的传统中解放。”

1967 年为 Zanotta 设计的扶手椅“Blow”,正如其名,一推出便一炮而红。运用PVC材质、丰富鲜艳的色彩及实惠的价格,迅速成为流行指标。70 年代夸大的棒球手套“Joe”更是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概念。

此后,他们也参与 其他 很大的家具品牌设计,例如 ALESSI、Poltronova 等知名品牌。于 1979 年获颁 “Compasso d’Oro” 贡献奖。三人共创的设计工作室在Jonathan De Pas(1991年)离开人世后,依然实践著设计的初衷 “create nice, happy and useful objects” 。

工作室官网:www.durbinolomazzi.it

13 Mario Bellini

Mario Bellini 是意大利建筑师、家具设计师,与工业设计师。1935 年出生,1959 年于米兰工艺技术学校 (Milan Polytechinc) 获得建筑博士学位。1955 年至 1965 年间,他是意大利设计当红于国际市场的第一把交椅,他以自己的机械设计语言从事创作,成为战后设计的一股风潮。他负责包含电信终端设备、电打印机、与打字机等的设计。

他的设计特征,在于创造融合建筑的与拟人特质的产品,如他创造一个无接缝的、弹性的、橡皮按键的 Divisummal 计算机,备受市场欢迎。Bellini 的大量作品,起源于来自经典之作的启发,经过市场性、大量制造之可能性评估,以及获利率的多种考量而成。因此, 他的作品并未倾向于拘谨古板,企图创造与技术及文化意义相等的良好意大利设计。

设计师官网:www.bellini.it

14 Marco Maran

1963年意大利山城 Siena 出生,于 Siena 和 Florence 修习艺术以及建筑的 Marco Maran,打自一开始就成功地和许多设计大厂合作,并陆续于1994到1998年间屡以最佳年轻设计师之姿获得许多设计大奖,特别是以办公会议家俱设计知名。

擅长塑料单椅的 Marco Maran,设计产品有着弹性多功能的用途和雀跃的设计精神。Marco 受意大利大厂 Parri 之邀出任其公司的艺术总监,成功打造出许多广受欢迎的经典佳作!

设计师官网:www.marandesign.it

15 Lucidi Pevere

1974年出生的 Paolo Lucidi 和 1977年出生的 Luca Pevere 两人在米兰的工艺学校就读时相识。

Paulo 曾短暂任职于 Piero Lissoni 的工作室,之后多年与 Marc Sadler 共事,案件的委托对象包含 American Standard Europe 以及 Salvatore Ferragamo 等。这段时间里他学到相当多设计新思维,并懂得如何将设计性与市场的销售可能共同提升。

两人于2006年一起离开米兰,回到两人的家乡 Udine 开设 LucidiPevere 工作室,作品遍及欧洲各大品牌。所设计的商品总类包括家具,灯具,餐具,浴室用品等等。

设计师官网:http://www.lucidipevere.com/

16 Luca Nichetto

1976年意大利威尼斯出生的设计师 Luca Nichetto。于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of Venice 修习工业设计,1999年为 Salviati 设计玻璃产品而开始了设计生涯,随后也在意大利灯具大厂 Foscarini 担任研发和设计顾问的工作。

2006年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 Nichetto&Partners,从事工业设计和设计顾问的服务。曾获许多设计大奖的 Luca Nichetto,如 EDIDA 年度设计师、IF等,也在大学担任讲师的教育职。

Luca Nichetto 对于形式和功能的拿捏有着独特的风格。家乡高超玻璃工艺技术的传统,深植在 Luca Nichetto 的设计中。如同当地玻璃工作坊的制作精随,在于研发、直觉、持续的尝试。研究的发想和过程,在 Luca Nichetto 的设计中也占有很重要的比例。 将完整独具的设计概念,准确的透过材质和生产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演绎产品独一的个性和文化内涵。

设计师官网:www.lucanichetto.com

17 Harry Bertoia

意大利艺术家与家具设计师 Harry Bertoia,他在1952年正值37岁时,为 Knoll 设计了举世著名且具有专利权的 Diamond 椅子。这是一张美丽至极的家具典范,外表有力且优美,并在上市推出之时获得极大的成功。因为这张椅子,Bertoia 在现代设计史写下一个注脚,并将工业用的金属丝线,引进家具设计的世界。

Bertoia 所有的作品,皆有高度精巧工艺的特征 ,身为一个具有想像力的雕塑家,与具有发明力的设计师,Bertoia 的作品将形式与空间的关系,成功地加以连结。

设计师官网:www.harrybertoia.org

18 Enzo Mari

1932 年出生的意大利设计师 Enzo Mari,是当今最受敬重的设计师之一,设计界的重要良知。

国立米兰艺术学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e di Brera)文学和艺术系毕业的 Enzo Mari,没有接受过设计传统的专业训练。二十四岁时,在米兰开了一间工作室,继续钻研他对于心理学、各种感知系统和设计方法的研究。

Enzo Mari 的设计都来自他对艺术和生命的好奇,每一件事物都值得停下脚步反复思量。设计不为创新而创新,而是要满足最根本的需求而去创造。

Enzo Mari 曾说道自己的每一件做品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去酝酿,对于成功生产的结果也会不断的以反思性的眼光去重新评估和批判(常常怀疑自己那些热销的产品,还是有许多改进之处)。Enzo Mari 实事求是的特质,设计要从问题的最本质开始思考,坚持要设计出可以大量生产的美丽实用产品。

19 Cini Boeri

才华洋溢的 Cini Boeri 自米兰理工大学毕业后,就在声望极高的建筑暨设计师 Gio Ponti 身边工作。简洁明亮、大块状、极富现代感的设计风格,为她赢得许多国际设计大奖。

她擅长于运用心理学,找出人们最终的需求,并结合工业设计,让生活更简便满足。 喜好实验不同材质的她,所设计的家俱与灯饰,皆尝试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组合,例如不规则形状的泡绵组合,呈现不同的感官经验。除了设计,她也在世界各地知名学院任教,包括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柏克莱大学、巴西圣保罗理工学院、里约热内卢建筑学院等,可谓是意大利设计史上重要的女性设计师之一。

20 Carlo Alessi

意大利出生的 Carlo Alessi,就读工业设计,并于毕业后加入父亲的铁工坊 Alessi,推出许多经典的厨具如 八角 形水壶 Ottagonale、 最畅销的茶与咖啡组 Bombé 等。1980年,Carlo Alessi 掌管公司经营权,开始力邀外界知名设计师跨刀设计,Alessandro Mendini、Ettore Sottsass、Richard Sapper、Achille Castiglioni 等。

最出名的可谓是 Richard Sapper 所设计有两种汽笛音调的热水壶,与 Michael Graves 所设计壶口站着一只可爱蓝色小鸟的热水壶。Carlo Alessi 掌管 Alessi 至 2009 年逝世为止。

Alessi官网:www.alessi.com

21 Angelo Mangiarotti

Angelo Mangiarotti :“ 快乐来自于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

出生于意大利的他,对于建筑学界有重要的影响力。在米兰读完建筑科系后,Angelo Mangiarotti 在美国做研究访问两年,结识了当时的建筑大师 Frank Lloyd Wright、Walter Gropius、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与 Konrad Wachsmann 等人,对他的冲击与影响深远。

回到意大利后,他相继在米兰与东京设立建筑事务所,完成许多公家机关的基础建设案、商业或私人住宅案件、及雕刻艺品。另外,对于家具及工业设计也多产的他,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材质,例如玻璃、塑料、金属、陶瓷、水晶来做设计,作品充满意大利的浪漫与感性,例如雕刻品般的玻璃花瓶、有机型态的手吹玻璃灯罩等。

设计师官网:www.studiomangiarotti.com

22 Andries Van Onck

荷兰出生的 Andries Van Onck 在德国主修工业设计,毕业后则定居意大利,设立工作室。他的设计作品涵盖广大的领域,包括通讯设备、电子设备、厨具、餐具、家具、消费品、机械工具、街灯、汽机车等。

Andries Van Onck 所设计的东西偏重机能与实用性,例如可收纳的梯子、装滑轮的收纳箱等,许多为各国设计博物馆之收藏。Andries Van Onck 也致力于学术研究,多次出书以及经营网站讨论工业设计的理论与应用。

设计师官网:www.andriesvanonck.com

其他国家设计师风采集(请点以下链接):

18位日本工业设计师风采篇

......

更多国家设计师风采集正在收集中

「设计疯语」:意大利刮起的是一种大胆无畏、勇敢向前的设计风。

终わる ↑

若谷设计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设计师介绍图文来自于Design A-Z官网:http://www.daz.com.tw/)

微信公共平台搜索: RuoguDesign

主编微信号: liluli10

新浪微博搜索: 若谷设计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往期精彩」

壮观的鞋垫
悦耳的灰狼
2025-07-08 00:20:45
简约,实用,美观和民主–北欧设计是家具和室内装饰的主要特色,并且已有数十年历史。北欧的这个角落充斥着中世纪的设计传奇人物,例如Arne Jacobsen,Verner Panton,Alvar Aalto和Bruno Mathsson。但是,这个笼统的术语并没有辜负它的名字。就人口而言,挪威人口540万,与芬兰和丹麦的人口规模大致相同,而这三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仅为瑞典(1000万)的一半。尽管如此,挪威的设计仍在不断努力。把这个富裕的国家称为贫穷的关系似乎有点牵强。但是,在设计方面,它有一个真理。在其邻国中,挪威民族刻板印象是穿着针织毛衣的未受教育的乡下混蛋,附近有一条鱼。然而,这种过时的陈词滥调及其在Scandi设计啄食顺序中的地位低下,赋予了挪威创造力自己的风味和潜在优势。

当地人把他们相对低调的原因归结为多种因素,从石油和贫困的高低到国家的气质。挪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毁,其家具工厂被摧毁。农村拉长的西海岸的家庭手工业取代了他们的位置。在峡湾和山脉之间,一直为自己制作家具并能接触林业的农民开始了生意。这样的企业家就是拉斯·卡尔·赫耶尔(Lars Karl Hjelle),而第三代品牌LK赫耶尔(LK Hjelle)仍在Sykkylven村生产。

挪威年轻的家具品牌Eikund的Morten Hippe说:“当时与手工艺无关,而在于生产可以快速交付的简单设计”。

随着国家在1950年代恢复,这些基本的家具需要升级。一群刚从大学毕业的有才华的设计毕业生领导了这项工作。他们接受了挪威国家工艺美术学院家具和室内装饰负责人Arne Korsmo的培训。科尔斯莫(Korsmo)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极富影响力的建筑师,以他的别墅设计而闻名,其中有些像1930年代的别墅Stenersen(Villa Stenersen)一样被视为挪威实用主义的杰作。

他和他的妻子格里特·普瑞兹·基特尔森(Grete Prytz Kittelsen)是一位同样才华横溢的餐具设计师,他前往美国会见了现代主义者,包括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Wright),路德维希·密斯·范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和查尔斯和雷·埃姆斯(Ray Eames)。“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夫妇,他们与建筑和设计领域的知名人士建立了联系,”一年一度的当代设计展览“挪威存在”的策展人Benedicte Sunde说。

奥斯陆国家艺术,建筑与设计博物馆的设计和装饰艺术总监WidarHalén博士说,回到家后,科尔斯莫的经历意味着他的毕业生“与邻居们相提并论”。许多人,例如Fredrik A Kayser,TorbjørnAfdal和TorbjørnBekken,为那些西海岸的作坊制作了时尚的作品。他们和他们的同伴一路走来,参加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巡回展览并赢得了国际大奖。

业务蒸蒸日上,直到1960年代挪威发现石油为止。国家的收获是设计的损失。“技术人员离开了这个行业,现在我们有钱进口家具。我们在这里损失了很多产量,”希普说。

我们不想吹牛或脱颖而出,我们是一个害羞的国家-Morten Hippe

桑德阐述道:“石油袭击时,政府的注意力和金钱进入了北海,对出口设计的关注就消失了。小型制造商跟不上。” 就在挪威政府将视线移开设计之球之际,其邻国(只能梦见挪威的自然资源)正以国家资金支持其家具制造商,并大力推广海外设计师。

但是,无论如何,希普(Hippe)不相信这样的方法对挪威人会有用。他认为自我推广的想法不会与他们配合得很好。他说:“我们不想吹牛或脱颖而出,我们是一个害羞的国家。” 从历史上看,挪威人一直以保守而遥远着称,这几乎不适合吹牛。

因此,尽管挪威最好的本世纪中叶家具停产,但其竞争对手却通过不懈地重新发行来保持旗帜飘扬。从Finn Juhl的45型安乐椅,Hans Wegner的叉骨椅到Aalto的60号凳,Jacobsen的Egg椅和Swan椅,这些零件都被提升为Scandi设计的标志。

如今,即使是在挪威,当代创意人士也很难吸引那些来自太平绅士时代的挪威设计师。伦敦的丹麦设计师Nina Tolstrup对此直言不讳:“从1900年到1990年,挪威在设计界是隐形的。” 她只有一个世纪中期的大师才想到:Skandia椅子的设计师Hans Brattrud。

但是,这些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丢失或被遗忘了,这一事实在当代人的手中。Halén博士说,在那些1950年代从未消失的国家中,“当代设计师将其视为一种负担-他们无法提出新的想法,因为复制是如此占主导地位。” “这阻碍了他们。”

作为丹麦人,托尔斯鲁普(Tolstrup)感到:“上一代挪威新设计师的好处是没有悠久的设计历史,这对丹麦的设计师来说是多年的负担,因为很难超越这一标准。悠久的历史设计遗产。”

根基不那么显眼,给了挪威人更多的自由。挪威设计师Hallgeir Homstvedt告诉BBC Designed:“过去十年来,挪威的设计领域确实蓬勃发展。” 他引用了拉斯·托尔尼(LarsTornøe)的圆点,这些圆点是一系列大型的翻木衣帽钩。“已经售出了数百万个点,它们激发了雕塑挂衣钩的全新产品类别,” Homstvedt说。

这种自由已转化为某种古怪。LK Hjelle的出口经理伊丽莎白·赫伦(Elizabeth Hurlen)说:“许多[挪威设计师]被认为在他们设计的产品中有着热情的玩味,”挪威开拓性设计工作室挪威人说,这家公司生产机灵的Boy Poufs。

Hjelle是为数不多的本土品牌之一,由该国一些最著名的现居设计师创作作品,包括Homstvedt,Andreas Engesvik,Anderssen&Voll以及Norway Says。相比之下,其邻居可以拥有更多世界知名品牌,例如丹麦的Hay,瑞典的Hem和芬兰品牌Muuto。

他们并没有追求人们期望的美丽,所以这使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来思考美丽– Benedicte Sunde

这种古怪和坚固的外观在今年的挪威风采秀上得到了体现,在那里对原材料的大量实验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石切边和废铝。阿里·加勒弗索斯(Ali Gallefoss)用石头铸铝,而维尔德·哈格隆德(Vilde Hagelund)和尼尔斯·斯滕斯德(Nils Stensrud)用桦木制作。Sunde将这种方法描述为对魅力的反应。她说:“这给了他们一种原始的美学,并具有自己的美感。它看起来不那么甜美或高雅,高端人们会买得到。这是新潮和前卫。他们并没有追求人们期望的美丽,所以这使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美丽。”

Norwegian Presence的11位设计师的作品与Fjørdfjesta和Vestre等7家本地制造商并驾齐驱。但是,由于很少有本土品牌可以设计,因此大量的设计人才已经出口。“挪威主要是在培养设计师,他们继续为国际品牌工作,” Homstvedt说。除了Tornøe为Muuto所做的工作外,他还引用了Engesvik的Foll的Bollo椅子,Daniel Rybakken的Luce Plan的平衡重灯,Anderssen&Voll的Tibu的Magis以及他与Jonah Takagi共同为Roll&Hill设计的Half&Half。

同时,对于那些“迷失”的设计师来说,这是追赶时间。对于像Fjordfiesta,Eikund和Hjelle这样的挪威品牌来说,重新发行其本国中期的作品是一个呼声。“现在,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出售鱼和抽油;而是 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传承。”埃库德大学的希普说。

Halén博士认为,下一步是要适应复古的怀旧情调,同时还需要新的才能。“我们希望优秀的新设计师蓬勃发展,但我们也想购买图标。需要平衡。”

也许在挪威,当代设计可以蓬勃发展,而经典可以复兴–这是一种有趣的两管齐下的方法,可以帮助该国在Scandi设计的桌子上占据应有的地位。

合适的大白
土豪的身影
2025-07-08 00:20:45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必然拥有悠久的工业设计历史,也是现代设计最早发生的地方。然而,英国却从工艺美术运动发生之初,就陷入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的争论,缺少设计实践的探索;随着世界的艺术和工业生产中心逐渐由欧洲转移到美国,英国的工业逐渐落后于美国、德国。

正因如此,英国现代工业设计在相当长的时期落后于国际水平。即使如此,英国的前卫设计行业依然是先进的。20世纪60年代,与正统的国际主义、现代主义设计分庭抗礼并代表了前卫设计的一个流派——波普设计运动就起步于英国。

英国政府对于设计是重视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英国政府就成立了旨在促进设计水平的英国设计协会。这个政府机构组织各种设计展览、会议,同时出版世界最重要的设计杂志《设计》 ,这些对提高英国设计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设计在英国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拿破仑曾经说过:“每个英国人都是个小店东” 。这个说法,说明英国零售业发达,这让服务于零售业的店面设计、橱窗设计、平面设计变得发达。由于具有促销的传统,英国的广告行业非常发达,大量广告公司使英国具有一支庞大的广告设计队伍。因此,平面设计一直都是英国最具有竞争力的设计门类。与意大利人不同,英国对于凡是与“文化”这个字眼联系的设计问题都非常怀疑,他们不喜欢把设计当作文化来看,因为“文化”这个词近来已经成为商业化的代名词了。

下面为你介绍18位英国知名设计师风采。

1 Shay Alkalay

Shay Alkalay 是以色列裔英国籍设计师,近年英国本土颇受瞩目的设计师之一。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产品设计系毕业后,随即与伙伴 Yael Mer 于伦敦成立了 Raw-Edges Studio。

Shay 的设计中有许多的灵感来自于卡通动画, 作品都极具趣味性,却又兼有符合使用需求的高功能 ,他的作品已在世界各大城市如纽约、米兰、东京、上海等地展览与贩售。

设计师官网:www.raw-edges.com

2 David Trubridge

David 毕业于英国 Newcastle University 造船系,接下来的十年间,他开始钻研家俱方面的设计,作品曾展览于 V&A 等知名博物馆。

1981年,他和太太卖掉所有的东西,带着两个儿子,驾着一艘名为“Hornpipe”的游艇,一场无默认终点的环游世界之旅,1985年,他们到达新西兰,并决定在此发展新生活。

David 非常关心 环保 议题, 他认为,当今世界已拥有许多足以满足生活便利性的新设计,他的理想不再钻研如何更创新,而是善用资源,制造出回归设计本质的事物 ,而他传达出的讯息,的确引起相当大的共鸣,除了各大媒体给予专题议论外,David 也经常受邀分享他热爱大自然的创作理念。

设计师官网:www.davidtrubridge.com

3 Jake Phipps

英国 家具 设计师 Jake Phipps 1999年毕业于 John Makepeace 的家具设计学院,随即投入了家具设计的工作,生涯之初的家具设计作品主要以订制的单品家具为主。2005年于伦敦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转而专注于量产的设计产品。

年轻的 Jake Phipps 是近几年英国备受瞩目的设计师,新作品的发表总能引起广大的回响和讨论。 Jake Phipps 的作品融合了艺术、设计、幽默感和创新的元素。将形式和功能完 美的 结合,创造了许多激励人心且具有感情的叙事性物件。 Jake Phipps 的第一件商业设计产品为 ISIS 折叠椅,是世界最薄的三厘米折叠椅。这款椅子由德高望重的 Gebrüder Thonet Vienna 家具公司发表,是该公司创立150年以来所推出唯二的一张折叠椅。

设计师官网:www.jakephipps.com

4 Anthony Dickens

1975年英国 Dorset 出生的 Anthony Dickens,毕业于 Buckinghamshire and Chilterns University College 的家具和产品设计学系。1998年 Anthony Dickens 创立了个人位于伦敦的产品和家具设计工作室。 Anthony Dickens 的设计核心动力来自创造简单、实用、创新且引人发想的物件,透过颠覆既有的形式重新思考生活周遭的物件。 工作范围非常广泛的他,时常游移于设计和传播之间。

Anthony Dickens 本身也是 Together Creative 的共同创办人之一,一个由设计师、建筑师、导演、插画家、作家共同组成的团队,专门提供客制化的品牌传播服务给个别的客户群。

较具带表性的设计作品有:Origami 桌、Anglepoise® Fifty 灯、Around Clock 时钟、Scoot 比萨切刀…等等。

设计师官网:www.anthonydickens.com

5 Tom Raffield

Tom Raffield 生长在风景非常美丽、宁静的英国乡村小城 Exmoor,这个大自然的美景刺激了他无限的想像力,也带给他在设计上有更多自由与冒险精神。

Tom Raffield 是个非常出色的木制家具家饰设计师,他专研木材的结构和特性,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他的作品活泼的线条与细腻的手工颇受好评。 他与 其他 伙伴共同创立了 Sixixis 工作室,为许多客户打造出超越一般木制的作品,极具创意与生命力。

设计师官网:www.tomraffield.com

6 Sebastian Wrong

Sebastian Wrong 1971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于 BA Hons 学习雕塑,1993年毕业于 Camberwell School 的艺术学院。3D艺术应用的学科背景,为他在往后的工业设计领域打了很好的基础。1995年创立了自己的制造公司,2005年和 Alasdhair Willis、Angad Paul 共创了 Established &Sons。拥有丰富设计经验的 Sebastian Wrong 则担任 Established &Sons 的创意总监。

Sebastian Wrong 的设计重视: 平衡功能、美学、细致作工这三项要素。着重材料的可塑性、存粹的形式和诚实的表现。 于制造部门累积的十年经验造,造就了他对于技术作工的可观能力。

设计师官网:www.thewrongshop.co.uk

7 Sam Hecht

Sam Hecht 1993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之后在英国知名设计公司 IDEO 任职。2002年他与 Kim Colin 一同成立了 Industrial Facility 设计公司,合作的厂商包含 Droog、Issey Miyake、Mattiazzi、Muji、Panasonic、Epson、Yamaha、Established &Sons 等,他担任 Muji 2004 – 2007年的欧洲创意总监,目前还是美国家具大厂 Herman Miller 的创意顾问。

Sam Hecht 坚持的信念是透过设计来简化人们的生活,可见到他的设计风格简约而富美感,并擅长多功能的结合,所设计出的商品细腻精致,总能深植人心。

至目前为止,Sam Hecht 的工作室已经获得超过40个国际设计大奖,也为纽约、巴黎等地的博物馆收藏与展览,2008年受封英国王室艺术协会(Royal Designer for Industry)成员,2009年 Sam Hecht 和 Kim Colin 同时被评为 英国最佳设计师 。

设计师官网:www.industrialfacility.co.uk

8 Ross Lovegrove

1958出生于英国威尔斯。Ross Lovegrove 是当代最重要的产品设计师之一。

全方位的设计人才,从大自然中取得许多形式上的美学体验。 Ross Lovegrove 是坚信自然演化的发明家,将设计的形式(form)拉回到最初的根本,唤起人们对于自然形式最根深蒂固的感受。 让自然形式本身所蕴含的强大沟通能力和下意识的直觉认知自由作用。

Ross Lovegrove 的产品创作与家具设计充满流线、动态的优雅气质。Ross Lovegrove 善于以流畅的造型、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色彩、以及美好的材质来设计产品,成功吸引大众的目光。他的设计以各种工艺的技术制造,源于大自然启发的灵感,结合了人体功学和感性的吸引力,创造了满足使用者真正需求的产品。Ross Lovegrove 用设计改变了人的生活!

设计师官网:www.rosslovegrove.com

9 Robin Day

Robin Day 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家具设计师之一。最著名的设计作品是1962年的聚丙烯塑胶椅,至今已卖出超过一千四百万张。Robin Day 的设计观点影响了战后英国的现代主义设计取向。

Robin Day 设计的转捩点发生在 Moma 所举办的低价家具竞赛的得奖作品和1951的 Festival of Britain。自此 Robin Day 被英国家具制造商 Hille 相中,成为 Hille 的首席设计师。当时 Hille 急着要摆脱旧时代的羁绊朝向现代家具的制造商前进,而交由 Robin Hill 主导的设计事物则成功达到这样子的目标。Robin Day 的设计常以钢制的椅脚搭配合板、木材、塑料等材质制造,而钢制的椅脚常常给人一种跃动、弹性的动感。

Robin Day 的设计哲学有着战后设计师的乐观期望在其中,希望能够透过家具最直接的设计来改善并美化人们的生活品质。终其一生不断追求技术和材质上的突破,把精简扎实且实用的设计带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10 Robert Dudley Best

Robert Dudley Best 至今被推崇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伦设计师之一,而他的经典代表作 Bestlite 系列灯具从第一次制造生产至今已有超过70年的历史,Bestlite 灯具优雅现代的设计历经时代的考验,依旧与人沉着稳重的设计感,也更加稳固了他在设计界的经典地位 堪称北欧 Scandinavian 的 must have 设计作品。

Bestlite 灯具于1930年 由英国设计师 Robert Dudley Best (1892-1984)所设计,以英国早期包浩斯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让 Bestlite 甫一发表在短时间内便受到相当大的回响与注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他官邸下方的防空洞中,以一盏 Bestlite 桌灯让 Bestlite 跃上国际版面成为英国当代的经典代表设计。

设计师官网:www.bestlite.nl

11 Pearson Lloyd

Pearson Lloyd 成立于1997年,是由两位设计师 Tom Lloyd 和 Luke Pearson 所组成的工作室团队,设计领域横跨家具、商业产品、交通工具等。Tom 和 Luke 早在学生时期即相识的,除了有深厚的友谊,两人的创作理念亦是相辅相成,多元化风格和文化融合的作品为两人带来许多例如 iF、FX、Reddot 等国际大奖的肯定。

与 Pearson Lloyd 合作的知名品牌包括了 Artemide、Knoll、Magis、Martinez Otero、Modus、The Body Shop…。

设计师官网:www.pearsonlloyd.com

12 Michael Young

说到 Michael Young 这位来自英国的设计师,对我们来说似乎已颇为熟悉,之前与橙果设计的合作期间,所推出的商品亦在台湾市场掀起一股“创意设计潮”。

多才多艺的 Michael Young 的作品可不只家具灯具,凡是与生活有关的用品都在他的专业范围,包含机车、脚踏车、手机、宠物用品、室内空间规划、服装、mp3、手表、首饰…等,可谓为一位全方位的设计鬼才。

设计师官网:www.michael-young.com

13 Jasper Morrison

在80年代盛行的拥挤喧闹中,Jasper Morrison 以简洁的理性主义,反其道脱颖而出。行事风格低调的他,以简约的作品构成一套平凡隽永的设计。

Jasper Morrison 每一件作品都蕴含了简约而优雅的品味质感,没有过于夸饰的外表去吸引你的一时注目,却总是能以其独特魅力让人停下脚步,回味再三。 他的设计品横跨家俱、餐具、家电等等,专注于那些能够影响日常生活中实用性与品味度的产品,他总将设计回归到物件的本质,堪称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师之一。

设计师官网:www.jaspermorrison.com

14 James Irvine

195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 James Irvine 是一位历练与作品都相当丰富的资深设计师,他与和他皆同时期就读于英国工业设计学校 Kingston University 以及皇家艺术学院 the Royal College of Art 的 Jasper Morrison 是相当好的朋友与研究伙伴。

James Irvine 于1992年离开 Ettore Sottsass 之后,他才真正开始发展属于自己的设计,创作范围并不受限于家具类产品,举凡家电、汽车、 餐具,都难不倒这位多才多艺的设计师,他并与众多知名品牌合作,如 Artemide, Asplund, B&B Italia, Canon, Cappellini, Danese, Magis, Swedese 等。

2009年家具大厂 THONET 与日本无印良品 Muji 合作,将 THONET 经典的曲木椅以及20世纪初包浩斯的钢管家具重新诠释,这新商品的发表就是由 James Irvine 以及德籍设计师 Konstantin Grcic 担纲设计,这个将经典的椅子设计重新运用和开发,为设计界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和活力。

设计师官网:www.james-irvine.com

15 Dylan Freeth

伦敦为基地的家具和产品设计师 Dylan Freeth,以自由接案的方式为公司做顾问和设计的工作,合作的厂商有 Habitat、Landor Associates、Robert Allen Ltd 等。

Dylan Freeth 专注于用简单的概念,设计出实际且适合工业生产的产品。这些实用且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为居家和办公空间带来便利的趣味生活。于2006年 Abitare 杂志中的 The Sky Of Young Design 文章选为最受注目的 20 位新锐设计师之一。

设计师官网:www.dylanfreeth.com

16 Barber Osgerby

Edward Barber 与 Jay Osgerby 这两位年轻的英国设计师都出生于1969年,两人是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同学,自 1996 年成立了 Barber Osgerby 工作室,成为彼此最佳的设计伙伴。

1997年的 Loop Table 得到意大利名厂 Cappellini 的青睐并开启了 Barber Osgerby 与世界各大家具品牌的发展关系。简单而有力的线条是建筑系毕业的他们最鲜明的风格特色,结构的美感与机能的平衡则是优越的关键。

Barber Osgerby 的作品不仅是在家具设计领域上,也曾与家饰品牌 Authentics 、知名食品商 Coca Cola 、 Lewis 等合作,目前有许多的设计被伦敦 Victoria &Albert 博物馆与纽约 MOMA 博物馆所收藏。

设计师官网:www.barberosgerby.com

17 Benjamin Hubert

生于1984年的英国设计师Benjamin Hubert自从2006年于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的工业设计系取得学士学位后便忙得不可开交,成功的毕业展使各个品牌的设计邀请纷至沓来,而他的设计公司亦理所当然的于2007年成立。

2009年Benjamin Hubert于伦敦百分百设计展中举办了名为“A Year in the Making”的展览,展出过去一年中他为7个品牌设计的作品,当中包括灯饰、椅子、桌子以及挂衣架等。展览中的作品虽然并没有格外夺目的外形,然而Benjamin Hubert对物料及材质的敏感,为每件作品增添独树一帜的色彩。

水松木、混凝土、陶泥、不透明玻璃等等,Benjamin Hubert将各种物料的特色融入设计之中,成为其重要的设计风格之一。而这系列作品更替他于伦敦百分百设计展及British Design Awards中分别夺得了“最佳新产品”及“最佳英国设计”等奖项。

设计师网站:http://www.benjaminhubert.co.uk/

18 Thomas Heatherwick

Thomas Heatherwick带着他尺度、类型各异的作品,在短短四、五年间被全世界所熟知,人们称他为“当代的达∙芬奇”,他甚至成为了英国当代创意产业的标志之一。

出生于1971年,Thomas Heatherwick在英国曼彻斯特工艺学校学习三维设计后进入皇家艺术学院,1994年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尽管在儿时曾经立志想要成为一位医生,后来还是回归万事自己动手的兴趣爱好选择了三维设计专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一个非常无趣的人,这么多年始终一成不变,一直在三维设计这个领域中探寻,对设计我只想继续保持这一份孩童般的真实。”

设计师官网:http://www.heatherwick.com/

终わる ↑

若谷设计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文章最前文出自中国艺术报「英国现代设计特点」;设计师介绍图文来自于Design A-Z官网:http://www.daz.com.tw/)

微信公共平台搜索: RuoguDesign

主编微信号: liluli10

新浪微博搜索: 若谷设计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往期精彩」

眯眯眼的流沙
自然的小甜瓜
2025-07-08 00:20:45
20世纪50名著名设计师

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这些设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贝伦斯在AEG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

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1907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

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1925年,由于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迁往德骚,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优秀的教员,完善了教学计划和设施,并设计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1928年,格罗披乌斯迫于各种压力,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1937年,格罗披乌斯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并创立了协和设计事务所。

格罗披乌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二十世纪现代设计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米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米斯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1907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1928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1929年,米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其空畅的内部空间,优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家。

1930年米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但之后政治气氛日益恶化,1933年纳粹政府上台,其文化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关闭包豪斯,至此结束了其14年的办学历程。

1938年,米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这并不夸张,反映出了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纳吉(Laszlo Moholy-Nagy, 1895-1946)

纳吉出生于匈牙利,早年以绘画和平面设计为主。纳吉于1921年来到包豪斯, 1923年接替伊顿的职务,负责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教学。纳吉强调形式和色彩的理性认识,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的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就为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与此同时,纳吉也在金属制品车间担任导师,致力于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办法教育学生从事实习,为灯具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这里出现了许多包豪斯最有影响的作品。他努力把学生从个人艺术表现的立场转变到比较理性的,科学地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媒介,他指导学生制作的金属制品都具有非常简单的几何造型,同时也具有明确、恰当的功能特征和性能。

包豪斯解散后,纳吉于1937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作为原包豪斯的延续,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了美国的创造性教育,但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被聘为艺术家,手工艺人和教师,而非工业设计师。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

布劳耶(Marcel Breuer, 1902-1981)

布劳耶出生于匈牙利,1920年曾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后成为包豪斯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任包豪斯家具部门的教师,主持家具车间。在那里,布劳耶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了一系列简洁、轻巧、功能化并适于批量生产的钢管椅,造型轻巧优雅,结构简单,成为他对20世纪现代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

1932-1934年,他主要在瑞士工作,从事家具的设计。1935年开始致力于胶合板成型家具、标准化模数单元家具、室内设计以及标准化模数的单元住宅等的研究。1937-1946年布劳耶任教于哈佛大学建筑学院。1947年,布劳耶设计了自己在康乃狄克州的住宅;并于1953-1958年设计了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1963-1966年,他还设计了位于纽约的惠特尼博物馆。布劳耶巧妙的在自然关系中处理木,石材料,形成独特的风格。

布劳耶相信工业化大生产,努力于家具与建筑部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一位真正的功能主义者和现代设计的先驱。

华根菲尔德(Wilhelm Wagenfeld, 1900-1990)

华根菲尔德出生于德国不来梅,早年曾在银具厂工作,并接受过艺术教育,1923年开始在包豪斯就学、任教。在包豪斯的金属车间,华根菲尔德设计了著名的镀铬钢管台灯,迄今仍有生产。华根菲尔德反对自我中心的设计观念,他声称工业中的设计是一种协作的活动,与艺术家的工作毫无共同之处。他否认把功能作为形式的决定性因素,认为功能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良好设计的先决条件。这种观念的改变和他适应工业生产的能力,使他得以作为一位主要的设计师在第三帝国期间继续工作,这在他先前的包豪斯同仁中是少见的。

1929年,他开始从家具,陶瓷,玻璃等工业中获得设计委托,1931-1935年,他被委任为柏林的国立美术学院的教授。1935年被聘为劳西兹玻璃公司的艺术指导。由于改善了产品质量,他设计的特制精美玻璃制品使他获得了国际声誉。他主要的作品都是模压成型的玻璃器皿,如供餐馆、酒家所用的酒杯,商业上使用的瓶、罐,及采用模数化的厨房容器和盘子等。所有这些产品都没有装饰,而是强调简洁的线条和微妙的体型变化,有克制的探索了玻璃可塑的特征。

战后,华根菲尔德一面在德国科学院和国立美术学院任职,继续从事设计教育,一面积极从事设计活动。1954年,华根菲尔德成了独立开业的设计师,设计了不少优秀的灯具,在这些设计中,灯泡刻板的几何形态被较为有机形态的塑料灯罩所缓和。

华根菲尔德作为参与批量生产最有名的德国设计师之一,使工业设计的潜力在更加专业化的生产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布兰德(Marianne Brandt, 1893-1983)

布兰德1911年进入皇家撒克逊学院学习绘画、雕塑,1917年建立了个人的工作室。1923年,布兰德进入包豪斯的金属制品车间学习。受到纳吉的影响,她将新兴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革新性与功能性并重的产品,其中包括她1924年设计的著名的茶壶。她的设计采用几何形式,运用简洁抽象的要素组合传达自身的实用功能。布兰德也十分关注批量化生产问题,1927年她设计了著名的有康登台灯,具有可弯曲的灯颈,稳健的基座,造型简洁优美,功能效果好,并且适于批量生产,成了经典的设计,也标志着包豪斯在工业设计上趋于成熟。

离开包豪斯后,布兰德仍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金属制品设计,但后来布兰德主要从事绘画,雕塑,并担任一些院校的教学工作,再也没有重现在包豪斯时的辉煌。

布兰德是现代设计史中的重要人物,不仅因为她创造了许多20世纪最美观耐用的金属制品,还因为她在男性主导的金属制品设计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后来布兰德曾回忆就学包豪斯时,在她受到广泛肯定和接受之前,只能被分配做一些沉闷重复的工作的情况。最终布兰德成为了包豪斯培养的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并且是仅有的几个并非出自织物车间的女设计师之一,直至今天,她的有些设计仍在生产。

波尔舍(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 1875-1951)

波尔舍生于波希米亚(Bohemia),多年从事汽车设计工作,1910年时,他已在空气动力学与汽车造型的关系研究上有所造诣,成为流线型理论与实践的专家。

20世纪30年代,德国新兴的高速公路刺激了对流线型的极大热情,诸如梅桑德斯和巴戈利亚公司都生产了适于高速公路的优良车型,将流线型与严格的欧洲车身设计传统结合起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波尔舍为大众所设计的一款小型廉价车,其原型是1936-1937年间设计的,也是大众公司最早的汽车之一,因为体积小,采取简洁的流线型风格,外型酷似甲壳虫,因而被戏称为甲壳虫小汽车。与现代主义刻板的几何形式语言相比,其有机形态更富于生趣,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希特勒本人参加了1937年大众甲壳虫小汽车的生产开幕式,并且乘坐了汽车,表示赞赏。然而1939年战争爆发,该汽车的批量生产被迫中断,超过30万的定单无法兑现,汽车厂在战争期间只能生产军用车辆,直至1945年英国占领军首先在德国恢复了该车的批量生产,大众公司紧随其后。到20世纪50年代,甲壳虫汽车作为新兴中产阶级的首选交通工具成为德国复兴的标志。

科拉尼(Luigi Colani, 1926- )

科拉尼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1953年在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这样的经历使他的设计具有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当时的德国设计界努力推进以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为基础的理性设计,而科拉尼则试图跳出功能主义圈子,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被称为设计怪杰。

早在50年代,他就为多家公司设计跑车和汽艇,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辆单体构造的跑车BMW700(1959)。60年代他又在家具设计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之后,科拉尼用他极富想象力的创作手法设计了大量的运输工具、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虽然它们并非百分之百都是优良设计,但确实有极高的造型质量,受到舆论和公众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他也遭到来自坚持现代主义的设计机构的激烈批评。科拉尼说:地球是圆的,所有的星际物体都是圆的,而且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轨道上运动......甚至连我们自身也是从圆形的物种细胞中繁衍出来的,我又为什么要加入把一切都变的有棱有角的人们的行列呢?我将追随伽利略的信条:我的世界也是圆的。

作为20世纪最著名,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设计师之一,有人认为他离经叛道,也有人把他当作天才和圣人一样崇拜。然而科拉尼认为他的灵感都来自于自然:我所做的无非是模仿自然界向我们揭示的种种真实。

拉姆斯(Dieter Rams, 1932- )

拉姆斯早年在德国威斯巴登的实用艺术学校学习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后作为职业工业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拉姆斯等一批年轻设计师受聘于当时尚默默无闻的博朗公司,组建设计部,并与乌尔姆造型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该院的产品设计系主任古戈洛特发展出一套系统设计的方法,而拉姆斯则成为该理论的积极实践者。1956年,拉姆斯与古戈洛特共同设计了一种收音机和唱机的组合装置,该产品有一个全封闭的白色金属外壳,加上一个有机玻璃的盖子,被称为白色公主之匣。1959年,他们将系统设计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设计了袖珍型电唱机与收音机组合,与先前的音响组合不同的是,其电唱机和收音机是可分可合的标准部件,使用十分方便,这种积木式的设计是以后高保真音响设备设计的开端,到了70年代,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采用这种积木式的组合体系。

拉姆斯将系统设计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并推广到家具乃至建筑设计,使整个空间有条不紊,严格单纯,成为德国的设计特征之一。

系统设计形成的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征,被称为减约风格,色彩上主张采取中性色彩:黑,白,灰。拉姆斯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供最大的效率并清除社会的混乱,他说:最好的设计是最少的设计,因此被设计理论界成为新功能主义者。

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1944- )

艾斯林格早年在斯图加特的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后在一所设计院校学习工业设计,这样的经历使他能完满的将技术与美学结合在一起。1969年,艾斯林格在德国黑森州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1982年,他为维佳公司设计了一种亮绿色的电视机,命名为青蛙,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艾斯林格将青蛙作为自己的设计公司的标志和名称。

青蛙公司的设计既保持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博朗公司的严谨和简练,又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新奇,怪诞,艳丽,其设计哲学是形式追随激情,有时甚至带有嬉戏的特色,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末的设计潮流。艾斯林格曾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我的目标一直是将主流产品作为艺术来设计。青蛙设计公司的出色表现大大提升了工业设计职业的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工业设计师是产业界的基本成员以及当代文化生活的创造者之一。艾斯林格1990年荣登商业周刊封面,这是自罗维1947年以来设计师仅有的殊荣。

艾斯林格无疑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和最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以其突破性的设计重新定义了现代消费美学观念。1992年他获得了罗维终身成就奖,许多设计作为经典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他所领导的青蛙设计公司以其前卫,甚至未来派的风格不断创造出新颖,奇特,充满情趣的产品,尤其在高科技产品方面极具有影响力。

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 1888-1964)

里特维尔德生于乌特勒支市,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荷兰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偏爱单纯的线条、颜色,以便大量制造,这种简洁的设计概念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设计界。

里特维尔德1917年设计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经典作品红/蓝椅,以一种实用产品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他1934年设计了曲折椅,椅子的脚、座椅部分及靠背都摆脱了传统椅子的造型,非常节省空间。这张椅子是这位大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925年,里特维尔德设计了位于乌特勒列支市的什罗德住宅和住宅内的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此建筑的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化体现。

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它的简单的几何形式,以中性色(白、黑、灰)为主的色彩计划,以及立体主义造型和理性主义的结构特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

提革(Walter Darwin Teaque,1883-1960)

提格美国最早的职业工业设计师之一,并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平面设计家。他的设计生涯与世界最大的摄影器材公司--柯达公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927年为柯达公司设计照相机包装,1936年设计了柯达公司的班腾相机,这是最早的便携式相机,相机的基本部件压缩到基本的地步,为现代35毫米相机提供了一个原型与发展基础。他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善于利用外型设计的美学方式来解决功能与技术上的难点,这是美国工业设计师的一个重要特点。提格发展了一套设计体系,为企业开发整个产品系列的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使他成为早期美国最为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

1955年,提格的设计公司与波音公司设计组合作,共同完成了波音707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设计,使波音飞机不仅有很简练、极富现代感的外形,而且创造了现代客机经典的室内设计。

罗维(Raymond Loeway, 1889-1986)

罗维出生于法国巴黎,后移居美国。他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特别是企业形象设计),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从可口可乐的瓶子直到美国宇航局的空中实验室计划,从香烟盒到协和式飞机的内舱,所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罗维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设计火车头、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引发了流线风格。他把设计高度专业化和商业化,使他的设计公司成为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他不仅对工业技术感兴趣,对于人的视觉敏感性也有很深的认识和追求,他的设计既具有工业化特征,又具有人情味。他的一生,是美国的工业设计开始、发展,到达顶峰和逐渐衰退的整个过程的缩影和写照。

罗维一生有无数殊荣,他是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的设计师。罗维对于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他漫长的工作生涯,他的敬业精神,他对于设计界的形象,特别是他自己公司的形象和他个人形象锲而不舍的推动,都立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1903-1972)

德雷夫斯的职业背景是舞台设计,1929年改变专业,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事务所。德雷夫斯的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有密切的关系,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格雷夫斯1930年开始为贝尔设计电话机,1937年提出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在与贝尔的长期合作中,他设计出一百多种电话机。德雷夫斯的电话机因此走入了美国和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设施。

格雷夫斯的一个强烈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他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他多年潜心研究有关人体的数据以及人体的比例及功能,这些研究工作总结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人体度量》一书中,从而帮助设计界奠定了人机学这门学科。他的研究成果体现于他为约翰.迪尔公司1955年以来开发的一系列农用机械之中,这些设计围绕建立舒适的、以人机学计算为基础的驾驶工作条件这一中心,创造了一种亲切而高效的形象。

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

沙里宁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生于芬兰的克柯鲁米,早年便显露出设计天才,1922年获瑞典火柴盒设计第一名, 1923年4月随父移民美国,定居底特律,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1940年和伊姆斯设计的椅子获得了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际现代家具设计比赛大奖。

20世纪40年代沙里宁与诺尔公司合作从事家具设计,代表作有71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压椅、胎椅、耶金香椅等,这些作品都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的代表作,成了工业设计史上的典范,至今仍广为流传和使用。

沙里宁在建筑上的代表作有杰佛逊纪念碑,耶鲁大学溜冰场、莫斯与斯泰尔学院、美国驻英大使馆、美国驻挪威大使馆、密尔沃基战争纪念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大楼、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等。

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1934 - )

美国建筑家格雷夫斯是奠定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重要人物之一。格雷夫斯生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首府印地安那波利斯市,1958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1959年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获硕士生学位。而后,他进入意大利罗马美利坚学院深造,获得罗马大奖和布鲁诺奖学金。他的设计讲究装饰的丰富、色彩的丰富以及历史风格的折衷表现,许多设计都被视为后现代主义代表性的作品,综合了画家和建筑师的双重技艺。

他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设计是1980-1982年设计的波特兰市的公共服务中心,这个方形大楼表面具有简单而色彩丰富的不同材料装饰。后现代建筑大师菲力普.约翰逊高度赞扬这个设计大胆采用各种古典装饰动机,特别是广泛采用古典主义基本设计语汇,使设计得以摆脱国际主义的一元化限制,走向多元、装饰主义的新发展。

格雷夫斯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设计了一系列的建筑,如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人文大厦,加利福尼亚州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诺的公共图书馆等,都是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格雷夫斯还为意大利阿勒西公司设计了一系列极富后现代特色的金属餐具,名噪一时。

伊姆斯(Charles Eames,1907-1978)

伊姆斯是美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少数几个家具与室内设计大师之一,他曾在圣路易的华盛顿大学学习建筑学,1936年起在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之一匡溪学院任教。1940年他与沙里宁一道设计的胶合板椅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设计竞赛中获得大奖。

伊姆斯的设计具有合乎科学与工业设计原则的结构、功能与外型,这一特征成为了他与之合作的米勒公司的设计特征,使米勒公司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1946年,他采用多层夹板热压成型工艺设计的大众化廉价椅子是米勒公司在现代设计上的一次大转折,走向轻便化、大众化,并关注新材料及其制作工艺。他是一个设计上的多面手,除从事产品设计外,还从事平面设计、展示设计与摄影等工作,他在自己的设计中设法把这些学科联系在一起,组成一种边缘学科式的工业设计。伊姆斯设计的室内、座椅等在整个世界都有相当影响,不少作品到目前还在继续生产和流行。他在1956年设计的躺椅,堪称躺椅设计中最杰出的代表。他设计的飞机场候机厅公用椅,简单而牢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迄今仍为大多数美国机场使用,是美国设计在20世纪70年代的杰出代表。

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 )

美国建筑设计家文丘里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1943-1950年文丘里就读于普林斯顿建筑系,后来在沙里宁和路易斯.康的事务所中工作过。1969年,他提出少就是乏味的原则,向少就是多的现代主义提出了挑战。文丘里并不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他的努力是在于改变现代主义单调的形式特点。他的设计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建筑特征,比如拱券,三角门楣等,但是从总体处理来看,他的设计依然是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简单而明确的。

文丘里非常注重理论研究,他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家中比较重要的理论家之一。1966年出版《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72年发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原则。他认为设计家不应忽视漠视当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文化特征,而应该充分吸收当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特点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文丘里的代表作有1978年设计的德拉华住宅,伦敦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圣斯布里厅,普林斯顿大学的戈顿.吴大楼等。文丘里在产品设计领域内的最大成就是他为诺尔公司设计的一系列椅子、1983年为意大利阿勒西公司设计的一套带乌木把手的镀银咖啡具、1984至1986年间为斯威德.鲍威尔公司设计的一组瓷器、1986年为阿莱西公司设计的布谷鸟钟表及为克莱托.穆纳里设计的一些情趣盎然的珠宝首饰等等。这些设计都带有强烈的后现代特色。

赖特(Frank Lioyd Wright, 1869-1959)

赖特1885-1887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887-1893年师承著名建筑师沙里文。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1893年后的10年中,赖特在美国中西部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形成了 草原式住宅的风格,代表作有1902年威立茨住宅、罗伯茨住宅,1908年的罗比住宅等。这些住宅既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适合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1904年设计拉金公司大楼,1915年设计日本东京帝国饭店,使他获得国际声誉。1936年赖特了设计流水别墅,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人建筑景象,成了他有机建筑思想的典范。

美国建筑百科全书评价:必须承认赖特是他那个时代或许也是任何时代的最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之一。他极不寻常的生活和哲学说明他是富有诗意的幻想家和艺术家,是注重实效的工程师,自由思想的个性主义者,是一位改革者和传播福音的教士。在他全部的倾向中贯穿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积极回报。这样的态度和信念曾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在他的建筑中。但架于这一切之上的自然是:他是一位艺术家,他所偏爱的表达工具正是建筑。

厄尔(Harley Earl,1893-1969)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大学学习工业技术与设计。1926年被通用公司董事长斯隆看中,成为通用公司造型设计师。1940年出任通用公司副总裁,通用汽车公司艺术与色彩部主任,负责汽车外型设计,设计风格奔放、富于创新,开创了战后汽车设计中的高尾鳍风格。他对汽车设计的影响力达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而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部门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设计中心。他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与总裁斯隆一起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型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按照他们的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不断

雪白的面包
称心的星月
2025-07-08 00:20:45

餐具不仅是用来盛放食物,伴随着我们的一日三餐,也有可能是四餐,五餐,N餐(好吧,这不是重点。。。),也从细节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从生活的种种方面,你会发现90后似乎是个特别喜欢标新立异的群体。这一现象,我们在往期的“90后系列”专题已经不止一次地说过。

崇尚个性,追求与众不同,成为90后最具代表性的标签。

在餐具的选择上,90后当然不会满足那种传统单调的风格。花纹繁复的“伪欧式宫廷风”,传统老气的牡丹加碎花,设计呆板的青花瓷,这些统统不会是90后的菜!

90后喜欢展现个性,因此缺乏创意和老气过时的餐具并不会吸引他们的目光,反而是一些融入创意元素的风格更容易得到他们的青睐。比如说,手绘风格、现代简约风、新中式、小清新风格,甚至一些搞怪另类的风格,这些相对小众和新颖的设计才是他们的最爱。

浪漫手绘风

手绘给人以一种纯然的艺术气质。比起传统的餐具花纹,手绘图案最大的特色就是图案的风格鲜明突出,它可以很好地展现出餐具本身索要传达的艺术理念。手绘风格的“随意性”很好地契合了当下90后年轻人追求自由和不羁的心理。手绘餐具色彩鲜艳、图案新颖别致,这种时尚与个性结合的风格中透露着热情和浪漫,正是表达90后张扬率性的最好方式。

植物花卉餐具

动物图案餐具

现代简约风

传统的欧式餐具图案繁复,并且缺乏新意,总是给人一种“伪贵族”和浓厚的暴发户气息。当“性冷淡”和“北欧极简风”这样的字眼频繁出现在90后的口中,你就知道他们有多讨厌这样年代久远的欧式奢华。90后追求的简约是一种精心设计过的简约,抛弃复杂繁琐毫无创意的图案对他们来说是迟早的事。

Wedgwood Arris系列餐具

1759年成立的英国国宝级品牌Wedgwood,以精致骨瓷闻名世界。为了打造一种全新的现代简约餐具风格,Wedgwood推出了艾瑞思系列餐具(The Arris collection),融和纯熟工艺与前卫设计,运用暖色调金属风格与质感素材,将为现代风格餐具注入新意。

Arris系列餐具细腻的菱形装饰效果是一大亮点,除映衬主题样式之外,更低调的加强了铜质及银质素材的质感。这种饶富趣味的对比在本系列中时时可见,如在透明高脚玻璃杯上饰以暗光铜质装饰、或在洁白的瓷器中加入铜质装饰的柔软线条等,均为此概念之体现。

L’OBJET系列餐具

设计师品牌L’OBJET,所有的产品都来自于创始人兼设计师Elad Yifrach的原创设计。对于Elad来说,品质的定义就是完美。它来自于材质本身,只有最优秀的手工艺人才能将工艺发挥到极致。

相对其他的陶瓷的工艺来说,L‘OBJET追求的是独特的质感。L’OBJET的金属产品都是采用最好的珠宝和生产技术。在手工的焊接的部位,采用的是标准的纯银。在装饰细节上,L’OBJET所用的是施华洛世奇的水晶,运用特定制的工具在细小的部位完成手工编排。每一步都是相连的。每件商品上都有自己的商品编号,在材质、创新、和工艺上都是属于最高的标准。将独特的稀有的材料转变成为功能性的艺术品,“质感”是吸引人的秘密武器。

新中式

传统的中式风格比如像大红大紫的艳丽牡丹,金灿灿的祥云图案,总是透露着一股陈腐和老旧的味道。那种是爷爷奶奶辈喜欢的餐具风格,如今只会被90后嫌弃。缺乏新意,图案传统陈旧,一点也不符合年轻人追求新意和个性的审美标准。新中式在提炼传统中式元素后,进行再次创造,去除繁复,去除呆板,结合现代工艺展示出新潮和时尚的风格。

Royal Copenhagen

来自于哥本哈根的Royal Copenhagen, 以传统手工绘制出名,在北欧手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了东方瓷绘风格,与中国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演绎出一种新中式风格。至今Royal Copenhagen仍坚持着传统的手工艺原则,每件瓷器都由陶瓷艺术家手工绘制而成,笔触栩栩如生,是餐具,同样也是艺术品。

HERMES“异域魅蓝”陶瓷系列

醒目的蓝白主色调灵感来源于多姿多彩的东方遗产,在这一组瓷器身上,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中国青花瓷的影子,从中国明朝到16世纪欧洲宫廷,从撒马尔罕的清真寺到伊斯法罕的光塔,充满着神秘感。

时尚日用陶瓷JOYEE

JOYEE是由中国人在欧洲创立的一个时尚日用陶瓷品牌,旗下的“鸟之赞歌”系列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大面积留白的艺术手法,用简约的黑白线条勾勒出鸟和笼子的轮廓,虽寥寥几笔,但是造型生动有趣,意境丰富。

法国皇家定制陶瓷GIEN

首创于1821年法国,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皇室家族、宫廷卫队、亲王世家、名门望族奢华餐具的供应商,是名副其实的瓷器类顶级奢侈品牌。

“传统”和“时尚”这两个很难相融的元素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上现代的视觉设计,“传承”与“创新”是新中式的精髓所在。

活力小清新

当世界还没有完全成为零零后的天下,90后还抓得住青春的尾巴,洋溢着活力与清新的气息。当然,看见“小清新”这个字眼,男生们就可以靠边站了,这是女孩子的专属称号。小清新风格的餐具当然也是文艺女青年们的首选对象。不管是清新的绿色植物、糖果色的泡泡团,或者是简约小碎花都可以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它展示的是一种轻松慵懒没有压力的风格特色。

小清新风格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不过分追求设计感,不过分追求工艺感,而对第一眼的要求会特别高。低饱和度高明度的色彩,简约可爱的图案都是打造小清新风格的必备要素。

此外,清新可爱的日系风餐具中融入浪漫粉嫩的樱花元素,总是能虏获大批90后女孩的少女心。没有什么颜色能比粉色更能体现女孩儿的可爱和清新,而樱花本身所蕴含的浪漫气息更是让人爱得无法自拔。

怪诞创意风

“NO ZUO NO DIE”这句话可能是对90后猎奇心理的最佳诠释。普遍来讲,追求与众不同是年轻人共同的心理特征。为什么我们不喜欢拥有和别人一样的东西?甚至还有这么一句话: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这一现象也足够说明人在潜意识里都是喜欢与众不同的。

▲ Seletti & Diesel Living

去年,意大利的设计品牌Seletti与Diesel Living联合推出了以星球为主题的Cosmic Diner系列餐具,这组产品获得了2016年米兰设计周的年度设计大奖。该系列餐具几乎包含进了整个银河系,包含太阳、月亮、金星、冥王星和天王星等多款餐盘。每一块的色彩与水润的观感都让人眼前一亮,制作的十分仿真。

▲ Piero Fornasetti 人像餐具

意大利全才艺术家皮耶罗‧佛纳塞缇(Piero Fornasetti)用意大利歌剧家Lina Cavalieri 的脸作为设计灵感,推出了一套别出心裁的女伶形象系列餐具。大胆的人像图案挑战着人的视觉,黑白色彩的对比更加强烈,这样的餐具虽然另类却又创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