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生地震要躲在卫生间?
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地震一旦发生,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扩展资料地震自救原则:
1、因地制宜,正确选择。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2、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3、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自救注意事项
原因如下:
1、厨房或厕所多为建筑物主构架支柱所在,比较牢靠。
2、空间小.不容易坍塌。
3、东西较少.减少砸伤..
4、有水,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生命。
地震自救方法:
保持冷静。在以往的地震中,有的人由于惊慌把本该往下拉的门往外推,找不到门,不顾一切的跳楼等,增加许多本应该避免的死亡,由此可见,在地震发生时,不能惊慌失措,沉着逃生。
地震发生时,若在平房住宅里,应迅速钻到桌子下、床下或墙根下,不可靠近窗口。或者头顶被褥、枕头、棉衣等。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也可减少伤亡。地震发生时,若在楼房里,那除了钻到桌子下、床下以外,也可躲到厨房、厕所中去,因厨房、厕所开间小,支撑作用较大一些。
地震发生时,若在公共场所,如距离大门口较近,可迅速离开房屋,到空旷处躲避。如离大门口远,可躲到近处的大柱子或大商品旁边,或者朝没有任何东西的通道奔去,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在发生混乱、恐慌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朝楼梯和自动扶梯拥去,这时要注意不要卷入到人流中去,以免踩伤踏死。
如果无法脱险,要保存体力,不要盲目的呼救及运动。静观外面动静,发现有人经过,用呼救或敲打东西的方法引起他们的注意。
扩展资料:
地震注意事项:
发生地震时在家中,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的住户,应在12秒钟内冲出门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开间小的空间避震,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不要跳楼。
发生地震时在学校、写字楼里。不要马上往外跑,应在各自的桌子、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躲避。待地震过后,再向室外转移。
发生地震时在户外。应选择开阔地点蹲下或趴下,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楼房、水塔、立交桥等建筑物;远离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危险物、悬挂物。如果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等,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
发生地震时在行车过程中。应迅速找到空旷的地方停车,不要冒险穿越长桥、堤坝、隧道等危险地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地震时应注意“多场景”逃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地震了,躲在哪里最安全?(家里先往厕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