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厨房 > 正文

厨房粘板胡萝卜料头花切法有哪些

雪白的发卡
糟糕的鼠标
2022-12-31 10:52:14

厨房粘板胡萝卜料头花切法有哪些?

最佳答案
酷炫的发带
有魅力的香氛
2025-07-19 10:44:39

常用装饰的材料有:

胡萝卜

心里美

白萝卜

南瓜

等等

而精美的姜花一般只出现在名贵的菜式之中,如:油泡响螺青龙、碧玉海斑球

切改的料头花是否精美,会影响食肆菜式出品的总体档次,

可很好地判断一个厨师的刀工实力,这也是特级厨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当然,传承中华美食文化,不只限于厨师

好消息是,只要跟随松林的镜头学习

这小小的料头花,各位在家里也可以做出来的,让你在宴请宾客时小露一手喔~

工具:

薄身、比较锋利的菜刀就可。今天给大家示范的就是一把普通菜刀。

有条件的朋友也可用刻花刀,刻花刀的话,那就雕龙刻凤都可以了,呵~

材料:

新学习的朋友可以先从白萝卜开始,白萝卜易切、便宜,学会切改几个花样也就一会儿的功夫。

刀法:

就两种

1.双角度直切法

2.带弧度的弯切法

初学者只需学直切就能变化出100多个花式,会带弧度的话,切出过千种花样也不是问题,这是后话

双角度直切法技巧:

直切只需要练习两个角度下刀

一刀45度

另一刀30度

两个角度重合后,就是一个切口了,

很简单。

最新回答
超帅的白云
雪白的信封
2025-07-19 10:44:39

胡萝卜料头花切法

1、选胡萝卜一只,红长些。

2、把胡萝卜切去四面,成方形。

3、用水果刀在棱边上削下来。剥薄一些。

4、用同样方法削其他的三边。

5、全部削好四个花边之后,最后小心把里面切断。

6、得到一朵小花。

7、摆盘了。配香菜更好看。

切料头花5技巧

1.选料技巧。宜选择如胡萝卜、心里美萝卜、南瓜、莴苣等脆嫩、鲜艳的烹饪原料,不宜选择山药、莲藕、土豆等容易变色的浅色原料。

2.选刀技巧。常用的刀具是桑刀(片刀)或水果刀,要求刀口薄而锋利。

3.切割技巧。下刀前要做到胸有成竹,了解所切图案的尺寸和比例,这样才能保证下刀又快又准,干净利落。

4.省料技巧。切料头花的原料应做到物尽其用。如切燕子时要先将胡萝卜切成长方体,切下来的4个半圆体可以用来切体积较小的老鼠形料头花,也可以切成半圆片,用于围边。

5.运用技巧。料头花可以用作菜肴的配料;也可以用于菜肴的盘饰。

辛勤的板凳
英勇的黄蜂
2025-07-19 10:44:39
1.张小泉

明崇祯年间,安徽黔县人张小泉率子张近高来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由于采用浙江龙泉的好钢作原料,又经过精心制作,打出来的剪子锋快耐用,与众不同。取牌名张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张小泉”剪刀。张小泉去世后,其子张近高继承父业,为保护本身利益,在“张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记”两字,视为正宗。乾隆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已列为贡品。清宣统三年,张小泉以“海云浴日”注册。至解放前夕,张小泉剪刀店濒于停业,1956年张小泉等32家剪刀店实行公私合营,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1958年6月,改名张小泉近记剪刀厂。张小泉剪刀以选料讲究,镶钢均匀,磨工精细,锋利异常,式样精美,经久耐用而著称,名扬海内外。

“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

张小泉的剪刀的传说

传说有个张铁匠,因为母亲生下他时,“扑通”一声掉进了泉水里,所以取名“张小泉”。因为在家乡得罪了一个恶霸,就带着三个儿子来到杭州谋生,爷儿四个在杭州大井巷里开铁铺。

城隍山脚下的大井巷,那个时候是商业区,很热闹。张小泉的手艺不错,对顾客又很殷勤,卖的铁器式样也蛮好,所以人们都喜欢来光顾。但是张小泉还有一手出色的水底功夫,就很少有人晓得。 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

离铁匠铺不远有一口一眼井。井水清冽甘甜,附近的人家都靠这口井的水生活。可是有一天,这口井的水却忽然浑浊起来,翻着泡沫,还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张小泉的大儿子抢头吊起一桶水,一看,又黑又浑,还有股腥臭味,倒掉,再吊一桶,还是这样。人们都很惊慌,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纷纷在井边祷告。

住在这里的一位百岁老公公这个时候说话了。他捋捋胡须说:“小时候我听老辈人讲过,这口井是通钱塘江的,江里有两条乌蛇,每隔一千年下来一次,总喜欢钻到这口井里来生小乌蛇。现在井水变坏了,说不定就是它们来了。”这可怎么办?人们一听是这样,都发了愁。

在家里等儿子挑水回家的张小泉,等了一个时辰也没等到儿子回家。听说了这桩事体,他就自告奋勇要去井底看看。张小泉叫人买来了老酒和雄黄,把雄黄倒进老酒里,顺手捧起一坛,“咕咚咕咚”一口气喝进肚子里,然后系上绳子,拿上大锤,想也不想就跳进了大井。

因为喝了雄黄酒,张小泉一点也不怕乌蛇,他四下寻找,终于在暗角发现了这两条黑得发亮的乌蛇,有手臂那么粗,紧紧盘绕在那里。张小泉眼明手快,不等两条乌蛇分开就挥起大锤,朝着蛇的七寸敲去,“铛,铛,铛”一连三记,锤锤都中乌蛇的要害,竟把两蛇的颈脖砸得扁扁的,粘在一起。

张小泉砸死了乌蛇,就一手提着大锤,一手拎着蛇尾爬出了井圈。他把两条乌蛇往地上一摔,只听得清脆的一声巨响,把人们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两条乌蛇修炼了几千年,早已炼成钢筋铁骨了,要不是盘在一起,张小泉恐怕一下子还不好收拾它们。除掉了乌蛇,大井里的水又恢复了原样。

爷儿四人后来把死蛇拖回家,张小泉是个有心思的人,见蛇尾弯曲,就蹲在地上想看看,不由灵光一现。他一面看一面想,在泥地上画出一个图样来。后来按图样,在蛇颈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钉子,把蛇尾弯过来的地方做成把手,又把蛇颈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飞快飞快。这就成了张小泉造出的第一把大剪刀。

在这之前,人们是不知道用剪刀的,裁衣得用刀子划,断线要拿刀子割。自从张小泉制造出了剪刀以后,大家要裁就裁,要剪就剪,可方便了。因此,用剪刀的人便越来越多,张小泉连儿子四个人,生活哪里来得及做呢,他索性将那把大剪刀挂在铺门前当货幌,又仿照着造成许多小剪刀当作货样,不卖别的铁器,专卖剪刀。

在民间传说里,张小泉剪刀的来历就是如此神奇。没有这个传说,谁能想到剪刀与乌蛇的关系。剪刀的握手处,确实像蜷曲的蛇尾,是它启发了人们的大胆想像。杭州地处钱塘,自古以来多传龙蛇之事,蛇物结合,状物寓情,便用故事的形式来反映剪刀的特征,歌颂与赞美剪刀业的代表者张小泉的勇敢与多能。

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

2.王麻子

"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这是近代在剪刀行业中出现的两名"状元"。

老北京的王麻子刀剪铺原是宣武门外菜市口附近的一家卖火镰、剪刀的杂货铺,铺名"刀顺号"。开设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掌柜的姓王,因脸上有麻子,故同行人及顾客直呼其"王麻子"。他的柜上并不制作剪刀,全靠从民间剪刀作坊趸购。为保征质量,掌柜的亲自下去选货,坚持以"三看"、"两试"进行验收。三看是:看外观、看刃口、看剪轴;两试是:试剪刃、试手感。凡经不起三看、两试的一律不收。只有头流的上品才能拿到门市柜台上去卖,所以这个杂货铺的剪刀以质量好而四远闻名,不论本市和外地的都慕名而来选购。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称这个货铺为"王麻子刀剪铺"。

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王麻子后代接办杂货铺,正式挂出"三代王麻子"的招牌,改以经营剪刀为主,并在所销售的剪刀上均镌有"王麻子"三字作标志。为了作宣传,闯牌子,王麻子剪刀铺不光在门市上售货,还要派人走街串巷、赴庙会、下农村,以扩大销路。王麻子剪刀铺卖出的剪刀都装在一个印有"王麻子"字样的纸袋里,上边印着如在一年之内,发生某种损坏情况,包换包退字样。它说到做到,即使有超过一年损坏而要求退换的也照样办理。民国后,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北京很多地方出现了"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等招牌,企图用以假乱真的办法争取顾客,但都没有能够立足。宣武门菜市口这家挂着"三代王麻子"招牌的老字号始终在商品质量上领先。50年代初期,东便门至天坛一带仍有 20余家手工业刀剪作坊继续为王麻子刀剪铺加工,进货仍按过去的标准进行验收。195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成立王麻子刀剪厂,后又在北郊沙河建起了新厂房,充实了设备,进一步改进工艺,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因此,更加受到用户的欢迎,并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国。1979年,王麻子刀剪厂的产品被轻工部评为优质产品; 1980年荣获国家银质奖;1984年,经全国评比,王麻子"黑老虎"剪刀名列全国第一。

根据相关审计资料,截至2002年5月31日,北京王麻子剪刀厂资产总额12836689.71元,负债总额为27799845.90元,所有者权益为-14963156.19元,资产负债率为216.6%。

20世纪80年代末的“王麻子”每年上缴利润200万元,但进入90年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王麻子”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销售业绩不断下降,陷入了尴尬境地。其间,相关政府部门和王麻子剪刀厂自身都做了种种努力,1995年,王麻子剪刀厂与北京市文教器材厂等10多个不相干的工厂合作成立王麻子工贸集团公司,重新注册了“王麻子”商标。但此次重组并没有挽救这个老企业,当年即亏损100多万元,此后更是连年亏损。1999在北京市政府的安排下,王麻子工贸集团中的王麻子剪刀厂等划归为北京昌平区区属单位,并取名为北京栋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

糊涂的跳跳糖
平淡的蜜粉
2025-07-19 10:44:39

中式厨刀

多年来,中国餐饮界一直流传着“中餐厨房一把刀”的说法。这大概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些关系。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中庸,反映在菜刀上就是一刀多用,刀跟、刀背、刀面、刀尖、刀柄,都各有用途,剁、切、拍、剖、剔,一把刀就能全部搞定。但也正因为如此,让人们觉得中餐不讲究器具,全靠厨师刀工,甚至有许多专业厨师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了适应中餐厨房的不同用途,中式厨刀里面,片刀、桑刀、文武刀、砍刀、拍皮刀、片皮刀、斩骨刀、剔骨刀、猪肉刀、烧腊刀,各种类型,应有尽有。

片刀

片刀是烹饪中餐时的主刀,主要用于切菜。中式料理中要用到大量的瓜果蔬菜,要想将它们快速切成薄片、细丝,需要特别的刀,所以才产生独有的中式片刀。 其特点是刀面积大,拥有适当的重量,落刀时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可以大幅提升精准的剁切能力。高手能以此完成所有的切工和拍工,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家用。

文武刀

既能切肉,又能斩骨,可谓文武双全,故称“文武刀”。刀刃前约60%会稍微尖锐些、薄一点,也比较锋利,适宜切菜、切肉;后段的刀刃约40%稍微厚一点,适宜斩骨头。江湖中传言的中国厨师一刀已走天下,正是中式的文武刀,此刀可剁、可切、可刮皮,宽宽的刀身可以磨几十年。所以很多家庭中会常备一柄文武刀,前批后斩,利索痛快,唯无法处理大型对象,是为一憾。

斩骨刀

斩骨刀,顾名思义,用途为斩骨。斩骨刀比片刀更加厚重,开刃角度也大,为了保证不崩溃硬度不会太高,适合砍骨头和硬物,不求锋利但求坚固。不过重刀无锋,切忌砍手!挑选时要选结实的刀柄类型,刀柄一旦松动决不可再使用剁砍的时候要保证骨头放平稳,运力的方向一定要与刀的平面重合。斩刀又分骨刀和九江刀两种。

食品雕刻刀

食品雕刻刀的配备应以实用为主,不必求多求繁,常见的有大刀(也称分料刀)、手刀、V型戳刀、U型戳刀、刻线刀、瓜灯挑环刀、圆孔戳刀、挖球刀以及各种模型刀(如凤尾模型、寿桃模型、福字模型、喜字模型)等等。

大刀算是必备的刀具之一,它在雕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刀的作用是切出作品的大形坯子,或是将大的原料分割成小块,或削皮打圆等。无论雕哪类作品(瓜灯除外),最先动用的刀具就是大刀。大刀长度在15~18厘米之间为宜,宽度在3~4厘米之间,过长过大不便携带,过小又不便使用,材质要硬些,刀口须锋利,刀背可略微厚些。

手刀是所有雕刻刀当中最重要,也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它的用途是雕花瓣,剔废料,切削外形,修理细节,平常雕刻工作量的90%都是靠它来完成的。有些雕刻师喜欢用一把手刀来完成所有的雕刻工作,因为这样雕出来的作品非常细致、精准、整洁、光滑,但所需要的时间很长。

U型戳刀主要用于戳花瓣、鱼鳞、龙鳞、鸟的羽毛和翅膀等,V型戳刀则主要用于戳尖形的花瓣,人物的衣纹、发须,鸟儿颈部尾部的羽毛,瓜盅表面上的图案、动物的毛等。

刻线刀的用途是,能非常方便地在作品表面戳出各种条纹,比如寿星的胡须、马的鬃毛等。当要戳的线条处在一个凹面上,或是不方便使用V型戳刀时,改用刻线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在工作时可以像毛笔一样与原料表面呈垂直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