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铸件壁厚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含糊的月光
优秀的航空
2022-12-31 10:33:46

铸件壁厚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最佳答案
勤奋的黑裤
清爽的水池
2025-07-19 11:26:04

铸件壁厚设计的最基本原则就是整个铸件的壁厚尽可能相似,至少壁厚变化不要发生突然的改变。原因就是防止铸件在冷却过程中不要产生过大的热应力,以避免产生裂纹。

其次铸件的壁厚只要强度够就行,不是厚一些更好。设计厚壁的铸件比薄壁的更容易发生缩孔。

最新回答
单薄的硬币
傲娇的鸡翅
2025-07-19 11:26:04

1 由于铸件在金属型中冷却凝固得比砂型中快,金属型又无容让性,因此在金属型铸造时,铸件中产生的铸造应力比砂型铸件要大裂纹倾向性也大,还容易产生浇不足、冷隔、白口(对于铸铸件)等缺陷。通常:

(1) 在防止金属型铸造铸件产生裂纹方面应注意以下结构问题:

A 在壁厚均匀、壁间过渡与连接要缓和、较角处圆角适当等各方面的要求应比砂型铸造铸件更严格一些;

B 应将垂直相连的壁改为倾斜相连;

C 对于结构上比较薄弱的部分应设肋、凸台等予以加强,以防铸造裂纹;

D 应尽量减少有阻碍铸件自由收缩的凸台、肋、凸缘等突出部分;

E 在铸件上布置加强肋时,还应考虑到它对铸件收缩的影响。

(2) 在防止金属型铸造铸件产生浇不足、冷隔等方面应注意以下结构问题:

A 铸件壁厚要适当不能过薄,特别是当铸件轮廓尺寸较大时更不能过薄;

B 应避免大的水平面,因为它使得铸件在浇注时,金属液上升得很慢,与空气接触的面大,易氧化,同时由于金属型散热快,金属液很快失去流动性,易造成浇不足、冷隔、夹渣等缺陷;

C 铸件的外形应尽量具有流线形避免尖棱角与急剧变化的连接等结构形状,以利于金属液的流动。

2 在设计形状较复杂的金属型铸件时,如果生产工艺有较大的困难,应在不影响铸件使用条件下,尽量使铸件外形简单,强构改变,以便于从金属型中取出铸件。

3 在设计金属型铸造铸件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参数选定时,通常还应注意:

(1)由于金属型散热快,因此金属型铸造铸件的最小壁厚应比砂型铸造铸件的要大一些;

(2)铸件内壁和内肋的厚度一般应取相连外壁厚度的 0.6~0.7 ,否则由于内壁(肋)冷得慢,在铸件收缩时易在内外壁交接处产生裂纹;

(3)为防止灰铸铁件产生白口,除从工艺上采取措施外,必须使其壁厚不能过薄(有些资料指出,壁厚在 15mm 以上时,用金属型铸造铸件的转角处都必须采用圆角,对于铝合金、镁合金金属型铸造铸件的铸造圆角不应小于 3~4m;

(4)由于金属型和芯无让性,为便于取出铸件和抽出型,金属型铸造铸件的铸造斜度应比砂型铸造件的适当大一些,一般应大 30%~50% ,应该指出:铸造斜度大小除与合金种类、壁的高度有关外,还与铸件表面的位置有关,凡在铸件冷却收缩时与金属型表面有脱离倾向的铸件表面可设计较小的斜度,而在铸件收缩时趋向于压紧在金属型上的铸件表面应给予较大的斜度。

大胆的音响
霸气的果汁
2025-07-19 11:26:04
塑料制件的壁厚过小时,流动阻力大,大型复杂的制品就难以充满型腔。制件壁厚的最小尺寸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⒈具有足够满足结构功能要求的强度和刚度;

⒉脱模时能经受脱模机构的冲击和震动;

壁厚过大不仅浪费原料,增加了冷却时间(根据经验推算,制品厚度增加一倍,冷却时间将增加四倍),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比如容易产生气泡、缩孔、翘曲等缺陷。

高贵的刺猬
愤怒的芹菜
2025-07-19 11:26:04

设计厚度=计算厚度+腐蚀余量+圆整。

腐蚀余量=设备整个寿命期间,设备可能被腐蚀的深度。

厚度负偏差=钢板或者管子在扎制以后允许其实际测量厚度与其公称厚度之间的差值。

有效厚度=名义厚度-腐蚀余量-负偏差-成型减薄量。

简介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名义厚度不包括加工减薄量,元件的加工减薄量由制造单位根据各自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能力自行选取,只要保证产品的实际厚度不小于名义厚度减去钢材厚度负偏差就可以。这样可以使制造单位根据自身条件调节加工减薄量,从而更能主动地保证产品强度所要求的厚度,更切合实际地符合制造要求。

感动的枕头
精明的乌龟
2025-07-19 11:26:04
楼承板顶面以上的水泥厚度不应小于5CM。

如果你的楼承板波高为50mm那你的水泥厚度就必须大于等于50MM+50MM=100mm=10cm 现在据我所知你这个设计只能满足几个板型YXB50-200-600 和YX35-125-750 等波高小于50的,现在正常的楼承板波高都在51MM ,75MM, 76MM,

比如常用楼承板 YX51-305-915 YX76-305-915

YX75-230-690

所以你的这个设计还需在往大的考虑

欢呼的小蚂蚁
合适的电源
2025-07-19 11:26:04
首先介绍一个概念:体形系数。按照建筑热工设计要求,建筑体形设计应力求规整,其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规定的限值。以北方寒冷地区为例,大于等于14层体形系数取值0.26。但请注意,是“力求”不是“必须”,于是好多建筑就超了体形系数,说白了就是外表面积太大了,所以保温厚度就得增加。同样道理,窗墙比也会影响墙体的保温厚度。

那么,厚度是怎么计算的呢?这个因素较多,单纯的墙体热阻就由主体墙、保温层、抹灰层、抹面层等组成。但是,我们门外汉可以这样粗略的估算保温厚度:厚度/导热系数=热阻,取倒数1/热阻=传热系数。再拿寒冷地区为例,9层以上建筑外墙传热系数应小于等于0.45.也就是说,寒冷地区热阻应大于等于2.222,近似估算保温厚度=导热系数×2.222,即:XPS0.03×2.222=0.067≈7公分,EPS0.039×2.222=0.087≈9公分,HF板0.045×2.222=0.100≈10公分,岩棉板0.048×2.222=0.107≈11公分,等等。当然这里还要考虑一定的修正系数。

执着的紫菜
傻傻的蛋挞
2025-07-19 11:26:04

瞎扯蛋哪有那么厚,航空母舰是一座海上移动机场,还是一座海上移动成市,航母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100来年的历史,现在的航母设计非常的复杂,远非过去那么简单,现在的航母要适应现代化的作战体现,所以和二战时期的航母看起来相似,其实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然说夹板厚度五米,那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航空母舰的钢材不是普通的钢材,而是使用特种钢材建造的,而且一艘航空母舰其实有大致三类钢板组成,舰体本身使用的是耐压型钢材,水面部分比较薄,大约是二三十毫米的厚度,而水下部位比较厚,大约厚度在150到200毫米的厚度,有的是双层甚至三层叠加,为了应付外部受损内部仍然起到作用。

舰岛指挥部位,这些属于中枢部位,也是敌方重点攻击破坏的目标,所以装甲是比较厚的,厚度超过300毫米,这种属于装甲类钢材,跟舰体本身的钢材是有区别的,和夹板跑到使用的钢材也不一样,这种属于防护型装甲厚度高,主要用于舰岛以及弹药库和其他一些重要位置。

第三就是夹板类型的钢材,这种钢材的厚度大约是50到60毫米厚,宽度长度整体性越大越好,尽量减少那些组合拼接缝隙的存在,以免造成影响飞机起降,这种钢材的要求是抗压能力在200到300mpa之间,平整度要求比较高,当然每个国家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夹板的类型厚度也是不一样的。

夹板太厚就会增加了航母的整体重量,会让航母变得特别的笨重,影响机动性能和航行的速度,一般都只是五厘米左右的厚度,而题目说的五米的厚度的夹板,重量得多重,整个航母肯定会直接沉到海底变成海底航母而不是水面航空机场,五米的厚度根本就完全不科学。

军用机场起降各种大型军机,机场跑到的厚度都没有五米厚度,甚至连零头都没有,五米夹板厚度的航母怎么能漂浮在水面上,除非这个夹板是泡沫做的,航母夹板太厚其实没有什么用,一般情况下只要跑道表面不平就很难起降战机,五米的厚度纯属多余。

酷炫的豆芽
发嗲的蓝天
2025-07-19 11:26:04
建筑板厚设计120mm,实际施工为131mm,属于尺寸偏差超标。规范要求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故需视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是否要处理;即板厚超标是否影响房屋层高(特别是商品房)、规划要求建筑物控制的总高度等。

个性的季节
冷静的红酒
2025-07-19 11:26:04
高压容器的筒体壁厚设计与中低压容器壁厚设计不同的是承受的轴向应力不同。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高压容器的筒体壁厚设计的轴向力是中低压容器壁厚设计的2倍,并且中低压容器壁厚设计的壁薄,而高压容器的筒体壁厚设计的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