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买文具这一课实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更有效

沉静的蜗牛
粗心的荷花
2022-12-31 09:21:50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买文具这一课实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更有效

最佳答案
顺利的面包
秀丽的篮球
2025-07-28 01:23:11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1、小数意义的理解。

2、小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元、角、分与小数。

板书:元、角、分与小数。

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

二、讲授新课

1、认知小数。

(1)出示课本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

(4)认识这些小数。

在学生都理解了标价牌上小数的意义后,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有无数个)

观察小数,发现有什么特点?(不难发现小数都有一个点)

这个“.”是小数点。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成35.0元呢?

2、小数的读法。

(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

(2)教师范读。

板书: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

(3)学生自己读。

(4)说明小数读法的要求。

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数字顺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来读。

(5)读一读。

0.020.310.502.410.338.0520.004.135

(注意:强调小数点右边的数的读法)

3、小数的写法。

(1)如何用小数来表示物品的价格呢?

(2)尝试练习:3元5角=元2元5角5分=元15元6角=元8角=元5分=元3元5角=元。

完成后组织讨论,教师巡视,并帮助个别学生。最后提问学生同意结果。结束后请学生读一读。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找小数。

23.20.021.00505.018.010.71.11

2、填空。

2元1角=元7元5角2分=元50元5角=元2元5角1分=元51元2分=元1角5分=元

六、板书设计

买文具

元、角、分与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

3元5角=元2元5角5分=元15元6角=元

8角=元5分=元3元5角=元。

最新回答
悦耳的玉米
优美的蜻蜓
2025-07-28 01:23:11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1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筐,计算用的纸和笔。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昙缎⊙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4、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5、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6.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2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

不错的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3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习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 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习: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4

设计意图:

在数学活动《按群测数》中,小朋友学习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少的一部分的方法来数实物卡片上的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数这张卡片上的小动物,她是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来数的,也很快地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来数比较多的物品时也都会采用按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来数。让幼儿运用这种数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按群数数的能力,也能为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数比较多的物品时带来方便。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发现、讨论来比较哪种数数的办法比较快,在进行多次按数群数数的实践中获得数数经验。

活动目标:

1. 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点数统计物品

1.认识文具用品小熊新开了一个文具超市,超市里经营着许多文具用品,有剪刀、橡皮……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二.按数群数数,统计物品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习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三.线上游戏,巩固按数群数数的方法线上游戏: 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5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成就的音响
积极的菠萝
2025-07-28 01:23:11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4、学会爱护文具。

5、探索、发现生活中文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教师: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知道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

(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内容。

①教师: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

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内容。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③讨论其他内容。

④教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确,这样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活动展开: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最后一幅小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画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推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式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分享各组讨论内容。

4、活动总结: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集体制定的具体的行为规则,进行总结。

5、活动延伸:张贴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的参考范例:

(1)、使用文具时,保持坐姿端正,正确用笔。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笔尖对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画棒、水彩笔在皮肤或衣物上乱画。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齐。

(6)、写完字或画完画要把手洗干净。

(7)、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头锋利的剪刀,使用见导师咬集中将身,不能一边说笑一边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对着别人乱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复习7的组成及加减。

2、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者"还剩多少钱?"的问题。

3、在操作过程中巩固看标记记录的技能。

活动准备:

1、7的加减算式若干。

2、ppt3、师用操作材料一张,幼儿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要开店师:

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各种文具,小猴要开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开超市首先得去进文具,每种文具进多少呢,小猴请我们小朋友帮他算一算。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文具的图片,和幼儿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师:小猴子,进文具,三角尺,进几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进7箱。

二、进文具(复习分成和加减)

师:看,这就是文具市场,要答对门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场的大门才会打开。(复习7的组成)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猴吧。

师:文具市场里有一个一个的仓库,每个仓库里是一种文具,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到这种文具。(复习7的加减)三、买文具(教师示范按标记记录算式并运算)1、师:小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进到哪些文具?来看看每种文具的价格是多少?

2、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要买什么?这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师:用一道算式把购买文具的事情"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记录下来。(4+3=7)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3、师: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她手里拿的什么?要买什么?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文具后还剩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师:用一道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记录下来。(7-4=3)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4、师:这里还来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请你们也来说一说、记一记。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讲评

《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3

一、设计意图

在《啊哈!小学》的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让孩子模拟小学生活。如课桌的排放、座位的调整,并且每天早上背着小书包上学,晚上背着小书包回家,随时随地地整理小书包等。同时,孩子们带来了小书包后,通过观察、分享、交流,他们认识了各种文具用品,了解了文具用品的功能。本活动的意图是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开阔思路,通过分类、统计、交易等手段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一种实践运用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服务能力等,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在游戏中练习简单运算。

3、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三、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装有各种文具的小书包。

2、笔、记录板

3、标签纸、各种自制纸币若干

4、售货员标志

四、活动过程

1、介绍我的文具

——幼儿分小组结伴,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文具。

——代表介绍。

2、布置文具店

——每组布置一个“文具店”,讨论:怎样分类摆放。

——幼儿分组布置,并贴上自制的价格标签。

——给文具店取名,交流布置情况。

3、统计文具

——幼儿作文具店统计员,统计并记录本店的文具数量。

——同伴相互交流、检查。

4、游戏;小小文具店

——选出一个售货员,顾客自由地到各个文具店用“十元钱”“购买”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归放到自己的小书包中。

《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4

设计意图:

在数学活动《按群测数》中,小朋友学习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少的一部分的方法来数实物卡片上的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数这张卡片上的小动物,她是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来数的,也很快地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来数比较多的物品时也都会采用按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来数。让幼儿运用这种数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按群数数的能力,也能为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数比较多的物品时带来方便。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发现、讨论来比较哪种数数的办法比较快,在进行多次按数群数数的实践中获得数数经验。

活动目标:

1. 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点数统计物品

1.认识文具用品小熊新开了一个文具超市,超市里经营着许多文具用品,有剪刀、橡皮……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二.按数群数数,统计物品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习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三.线上游戏,巩固按数群数数的方法线上游戏: 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文具盒。

2、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能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文具盒的外形和功能。

3. 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述,尝试发现讲述的不同之处。

4. 探索、发现生活中文具盒的多样性及特征。

5.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布置“文具盒”商店、实物投影仪一台、图标(形状、颜色、图案、功能)黑板,电视机布、篓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马上就要从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了,高兴吗?(高兴)上小学要准备什么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二、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文具盒)

这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什么图案呢!

文具盒有什么用呢?(装铅笔、橡皮)

2、幼儿自由参观“文具商店”,每人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文具盒回到座位。

师:“你们想不想要文具盒呢(想)。当……当……当,有这么多文具盒呀,现在我们小朋友轻轻地上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文具盒。”

三、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幼儿先与身旁的同伴自由交流自己选择的文具盒。

师:“好,每个小朋友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具盒了吧,现在我们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你手中的文具盒。

2、个别讲述。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跟大家说一说。注意哦小朋友在说的时候,我们的小观众们要认真听,尊重他们哦。

四、引入新经验。

1、从实物投影仪里观察老师选择的文具盒,听老师用句式来介绍文具盒上的图案。

师:“我的文具盒的形状是XX;颜色是XX;图案有XX、有XX、还有XX;打开里面有放……我很喜欢我的文具盒。”

师:我是怎么说的,我先讲的什么?然后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标帮幼儿获得新的讲述经验。)

2、幼儿自由练习按序讲述。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着顺序说一说你的文具盒,记住要先说形状、颜色,再说图案,最后说功能,别忘了介绍完以后说一说对他的喜爱。”

五、迁移新经验。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文具,有铅笔、橡皮、刨刀和尺子。请你们每人来选一样文具给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记住要按刚才的顺序说。”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把文具介绍的很清楚,让客人老师都知道了应该如何使用。可是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我们去给他们说一说吧。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让我觉得教学活动确实能整合各种各样的内容,需要老师时刻要有这种整合的理念。活动的选材一定要具有生活化,如果这次的铅笔盒小朋友没有实物,没有对铅笔盒的了解,孩子们是无法做到如此细致的比较的。因为所选择的'是孩子们所生活化的,运用的手段也是贴近幼儿生活方式的,所以更能让幼儿所接受。使孩子们在比比讲讲中学到各种知识。

小百科:文具包括学生文具以及办公文具、礼品文具等。 现代的释义应该指办公室内常用的一些现代文具:签字笔、水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等;以及笔筒等配套用品。其他办公用品还包括:直尺、笔记本、文件袋、文件封套、计算器、长尾夹等。

《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记录。

2、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文具,准备布置文具店及记录所需的桌椅等。

2、笔、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收集我的文具。

幼儿结伴,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文具。

教师与幼儿以集体的方式观察、认识收集来的文具。

二、小小文具店。

师幼共同讨论:大家带来的文具怎样在活动室里摆放?

布置“小小文具店”需要哪些材料?大家怎样分工合作?

分组讨论:我们组的文具怎样分?(引导幼儿商定本组的分类标准,然后进行布置)

幼儿分组布置文具店并给文具店取名。

三、小小统计员。

幼儿扮演文具店统计员,统计并记录本店的文具及不止情况。

同伴互相交流、检查。

四、交流分享。

各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文具店(品名、文具的类别和数量)。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学习其他组的不同分类方法。

《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 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2)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习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0以内的人民币、黑板画《文具超市》

活动过程

1.复习10以内的人民币。教师出示面值10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2.连一连。

(1)把幼儿用书《文具超市》画在黑板上,观察各种文具上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2)引导幼儿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

延伸:结合庆“六一”玩具义卖活动,幼儿扮顾客,教师扮售货员,幼儿拿钱买玩具,并告诉其他幼儿自己用多少钱买了什么?它有什么用?

《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逐一出示书包、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并讨论它们的用处。

——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2、观看情景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提问:表演说明了什么?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小明作业做完了,小方还没有完成?

——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如何将书包望的用品摆放整齐呢?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请一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

——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活动反思

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开展数学学习是我自课改实验以来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为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在课前我积极地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1、让生活走进课堂。

现实生活中的数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阔,是我这节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数一数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见过和用过的数字、玩一玩平时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游戏以及课后找一找等活动,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数一数、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玩一玩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3、开放教学,让数学教学解放学生的大脑。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找朋友”的连线,顺序是开放的;数文具的方法、数数的思维过程是开放多样的,有一个一个地数,有多个多个地数;“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字”,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感知,得到多种的结果,还可以开放式想像校园里、家里数字的存在与价值;此处,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开放的,教师没有限制学生表达的方式与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品质得到逐步培养。

4、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如何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讨论、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矫正和评价,敢想、敢说的氛围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10

活动名称: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活动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有魅力的寒风
专一的诺言
2025-07-28 01:23:11
第1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10元人民币八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归纳。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同学们来到文具店准备购买一些文具送给灾区小朋

友,文具店里的文具琳琅满目。同学们的捐款共计80元,如果用这些钱买书包,可以买多少个呢?

二、探索计算方法

1.算一算,经历交流竖式计算的算法。

(1)学生列式,说清理由。

(2)学生先自行计算。讲解计算过程,方法多样。

(3)重点讨论竖式计算,讲清“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2.估一估,算一算。

(1)如果有140元钱,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学生独立解答。

(2)先估一估,大概可以买几个,再与实结果比较,得到答案。

教师尽量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现实的估算背景之下,经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及估算与精算的区别,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商的定位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组讨论“商7为什么与个位对齐”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3题。

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五 除法

买文具

第2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

一、复习引入

学生板演,说明算理。

150÷30= 130÷13= 342÷40=600÷20=

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综合练习

1.括号里最大填几?

30×()<220 50×()<85 40×()<140

60×()<306 60×()<200 80×()<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性。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在情境中运用估算、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本课内容, 独立思考、解答。

培养了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迅速的魔镜
等待的草莓
2025-07-28 01:23:1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买文具说课稿

(16人评价)|2087人阅读|372次下载|举报文档

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说课稿

庙沟门中心小学

朱巧莲

今天我上课的课题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下面把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及处理教学内容时采用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说一说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

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

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数计算

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

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

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

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

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也是一位数,

归纳计算方法。

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

解决

80

元可

以买几个书包?给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

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

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

的除法的算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

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

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情感与态度:

2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

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

,是可“变化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

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单元后面要

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基础。

因此,理解算法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

法学法上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

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

本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把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尊重差异,交流互动。如在讨

80/20

为什么等于

4

时,因为学生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就不

同,这样的差异为数学提供了资源,

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不同方法

的交流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思维上发生交往,促使参与数学

活动的每个人都有所思。

2

把机会留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如在理解算理上,

在教师的引

导下通过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去感受体验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师直接的

告诉怎样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孩子们自己尝试着总结计算方法,这样有助于

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

乐。

3

给学生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

这里的给问题不是老师提出

问题学生答,而是教师很巧妙的设计一个冲突,让学生主动思考。如在教

学竖式的必要性时,我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口算简单为什么还要学习笔算

呢?

(五)学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

人”

,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首先会倾听,注意提醒学生要

倾听他人的发言:你听懂了吗?能重复吗?其次,会合作会交流。如在讨

80/20

为什么等于

4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在交流多种

方法中互补、反思自己的方法。再有,学会用动手操作摆一摆来解决问题

的学习方式。

大胆的发卡
感动的便当
2025-07-28 01:23:11
《文 具 店》

教材分析:教材创设文具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块橡皮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是没有问题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交流。具体的教学过程可参考前面的教学设计片段。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突出体现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和借助直观模型得出了结果。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意义(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重难点:

结合乘法的意义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法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仪、方形图、学生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你们开学为自己买了哪些文具?

二、文具店

老师也想买一些文具,我邀请你们陪我一起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展示主题图,板书:文具店。)

你从文具店的这个柜台获取了哪些信息?

每支0.3元,也就是多少钱一支?

0.4元、0.6元呢?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即时评价)

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来帮我解决:我想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板书: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请在练习本上列式,写完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列式?

你怎样列式?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4

0.2×4表示什么?

4个0.2得多少?(板书:=)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表达好了,再思考一下,4个0.2得多少还可以怎么想?

OK了就跟4人小组交流一下想法。

0.2×4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谁想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书上38页也展示了3位小朋友的想法,看一看,有没有跟你的想法一样的?有就请在旁边画“√”,没有的话就在空白处加上你的想法。

以后我们可以从这些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都应该一样。请把这题的计算结果填在书上38页空白处。

三、 试一试

请看到39页试一试,这一题是什么意思?(先列式,再涂色,最后根据涂的结果把得数写上。)

请独立完成。 巡视指导。

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要求“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你是怎么做的?

对的给自己画一个“”。

第2题,谁来说?

对的给自己画一个“”。

四、 练一练

第1题:你能计算4×0.3吗?跟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第2题:涂一涂,填一填。

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每个正方形代表“1”,这里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每小格就代表(0.01),0.01×10表示什么?就是要我们涂出什么?(让我们涂出10个0.01)

0.01×50呢?0.01×100呢?(涂出50个0.01和100个0.01。)

请动手涂一涂,然后再填空。

0.01×10你是怎么涂的?

0.01×50表示什么?10个0.01涂1个竖条,那么50个0.01就应该涂……

(展示)是这样吗?这个图用小数表示就是(0.5)。

0.01×100你怎么涂?

根据刚才涂色的结果,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不涂色,看你能不能快速抢答?0.01×1000=?0.01×10000呢?

你发现什么规律?跟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你发现什么规律?

还有谁想说?(即时评价。)

这题做得全对的,给自己加一颗“☆”,发现了规律的给自己画一个“”。

得“☆”的举手;得“”的举手;。

五、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伴分享一下吧!

今天同学们都很棒!想出了很多方法来计算小数与整数的乘法,在这些方法中,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细心!

潇洒的高跟鞋
纯真的万宝路
2025-07-28 01:23:11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39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8 10:21:37 六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1、比例2、圆柱和圆锥3、统计4、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及应用题5、比例应用题6、四则运算7、计量单位复习8、平面图形及周长面积计算9、立体图形的认识及表面积和体积计算10、统计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总序第个编写时间:月日执教时间:月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教学...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8 09:45:11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教案(全)[六年数学教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六下教案全集1负数2圆柱与圆锥3比例自行车里的数学4统计5数学广角节约用水6整理与复习(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综合应用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认识负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4-09 09:49:43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2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数学与环境二单元数学与社区第三单元数学与体育第四单元数学与科技第五单元总复习课题一:数与代数课题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整理和复习课题三:数的整除整理和复习课题四:比和比例的复习课题五:代数式初步知识整理和复习课题六: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课题七:综合计算整理复习课题八: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题九:一般应用题复习课题...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7 16:24:39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一、导入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3 15:15:38 浙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浙教版第十二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计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例1;练一练;《作业本》第1页。教学目标:认识圆柱,知道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知道圆柱底面是...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3 14:51:14 浙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六年数学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3页的内容,完成“练一练”的第1~7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2、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能把成数、折扣改写成百分数。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1)7米是10米的。(2)51千克是100千克的。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3 14:47:09 小学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全集教学内容:一)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是本节重点,算理是难点。它是本册内容的基础,要求开始讲解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利用线段图进行分析的方法。本章包括六节内容:1、分数乘以整数。2、一个数乘以分数。3、带分数乘法。4、连乘。5、倒数的认识。6、复习。二)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及法则是重点,它与分数乘法有...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3 14:37:37 现代数学六年级上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现代数学第十一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 比和百分比的教学一、整体感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和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百分比和百分率应用题。1、比的认识。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2、比的应用。从实际问题抽取出按比例分配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使学生掌握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步骤。3、...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2 12:15:11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一.圆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练习一机动二,百分数应用百分数应用(一)百分数应用(二)百分数应用(三)百分数应用(四)练习二、机动三.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数学欣赏机动数学与体育比赛场次、起跑线、营养配餐四.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练习三和机动五.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2 12:08:42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数学与饮食单元设计意图:本单元涉及的问题题材比较广泛,所选的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兴趣,问题解决体现不同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技能的运用,并具有思维发展价值。问题的编排不以所学知识为线索,也不以问题类型加以分类,各个问题之间相对独立。因此,学生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他们已有有知识和经验、经历阅读、理解模式识别,求...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02 13:59:58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全册备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2)会填写统计表,绘制作比较简单的或局部的统计表,会依据统计表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一些问题;会制作比较简单的或局部的统计图,会依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回答或提出一些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2-23 14:05:17 苏教版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苏教版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期初复习(一)复习计算和比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期初复习第1-6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教育处能力。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有关知识,能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并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学期,我们钭要学习第十二册的数学知识。为了学...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0 09:48:01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8 10:08:45 人教版《认识负数》单元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内容:1、认识负数: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1 15:16:20 小学数学“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六年数学教案]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改教材11册64页工程问题教材分析:工程问题应用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特例。它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整数工程应用题基本相同。本节教学,主要是用整数工程应用题引入,让学生根据具体数量解答,然后把工作总量抽象成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掌握它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02 16:31:47 折线统计图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折线统计图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已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认识另一种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然后运用知识间的联系,针对不同的两种统计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会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并能预测...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02 16:30:40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六年数学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与结构,能正确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2、了解折线统计图在认识现实生活、作出决策中的作用;3、能结合具体情境,对统计图的有关数字信息从环保、能源等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会用语言或图表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变化情况;4、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及周围的人和事,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激发学生...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02 16:29:09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十二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图准确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2、掌握当统计数据的时间不连续的时候,水平射线表示的距离要根据实际时间多少来确定的方法,并知道这样做的道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德育目标:理想教育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两张数据...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02 16:27:29 《统计》教案[六年数学教案]

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述,提高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和合情推理的能力。3、在学习、合作过程中,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4、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物的调查与统计,体会统计在实际生...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33

『小学数学教案』新世纪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一、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7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1、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735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与反思

·第二册教材分析和教学总体思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分为“生活中的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实践活动”四大内容。 (二)教学要求: 1、结合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599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全)

·北师大版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 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53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一数教学内容:p2 ~ p5 教学目标: 1,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419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有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68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 数一数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5453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测 量第 一 课 时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888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测 量第 一 课 时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1239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全册)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能把它们改写成百分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071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2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参赛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参赛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P17~19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12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人民币兑换”教案

·课题 人民币兑换 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重......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60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观摩课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山东省教材培训会观摩课教案《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教学书第21页的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44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观摩课教案 8加几的进位加法(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教学重点:8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能较清楚地说出“8加几”的思考过......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9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

·第一单元 数学与环境 绿 化 环 境 ——植树方案 [教学提示]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页内容。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47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册)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076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1、买文具教学内容: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景,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438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小学五下数学教案

·第10册教案一、教学进度表周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教 时 执行情况 1 2.26——03.......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046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教案全册

·全册备课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2) 会填写统计表,绘制作比较简单的或局部的统计表,会依据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756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数学 学科( 五 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年 月 日单元 第一单元......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473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新课程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课程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912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国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课题:认识负数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76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 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78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第四册数学教案总的教学目标一、 数与代数 1.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27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题,试一试......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045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第六册教学计划

·内容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含地图上的)简单路线图(四个方向)练习一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练习二机动单元练习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220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教案全册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圆锥体积 单元检测统计的初步知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检测、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按比例分配比例......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917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955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196 推荐程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鲤鱼煎蛋
大意的月亮
2025-07-28 01:23:11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案 篇1

美术活动——漂亮的彩带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十指协调性、灵活性,发展幼儿思维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让幼儿了解曲线,画曲线,初步形成色的概念。

活动准备:皱纹纸,各色粉笔,白纸,奖励品。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问早问好互动小游戏

2、引入

“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想不想看?”老师表演魔术,变出由皱纹纸做成的各色彩条在手中挥动。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象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老师适当加以提示。

2、老师变换挥动方向,上下、左右、前后,让幼儿回答象什么,如水草、波浪、丝巾、绳子等等,每说一个可让幼儿复述。

3、老师根据幼儿说的在纸上画,一边画,一边教幼儿念水草、波浪……

4、让幼儿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画,强调手的动作,要进行曲线运动。可多做几遍。

5、将幼儿分成几块,拿好粉笔,到白纸处画。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作画时,家长可参与进来,最后可分给幼儿彩条玩耍。

幼儿园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堂礼仪

教学目标:

1、课前入厕洗手,听到上课铃声主动回到座位并且安静不说话。

2、学会正确的坐姿,头抬起 眼平视 背挺直 腿靠拢 脚并齐 两小手 轻抚膝.

3、课堂上专心听,多动脑,不说话,不乱跑。

4、举手礼仪,养成课堂上有任何问题举手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演示示范法 故事启迪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倾听,得到允许说话,知道尊重他人。

教学准备:

教案、椅子、邀请其他老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课前入厕洗手,听到上课铃声主动回到座位并且安静不说话。

2、学会正确的坐姿。

教学重点:

保持课堂秩序

活动过程:

一、课堂导入

导入语:“现在我要介绍的是如何坐,请小朋友仔细地看”。

二、学习坐姿

1、 示范“坐”的姿势。

(1) 双手握椅子背,将椅子的前腿翘起并轻轻地拉出来。

(2) 在椅子前站好,上身前倾,臀部坐于椅子前三分之二处,上身挺直,双脚并拢,脚尖朝前方,双手放于膝上,双眼平视。

2、 介绍没有桌子的坐法。

(1) 摆放椅子:四条腿平稳地放在地上。

(2) 示范坐姿:身体轻轻地坐到椅子上分步示范上身、腿、手和头的体姿。

三、示范后和幼儿一起讨论:

(1) 身体为什么要坐正,为什么身体要朝前面的方向坐?

(2) 为什么坐时双腿要并拢?

四、家园互动:

1、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坐姿,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

2、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坐姿,为幼儿树立榜样。

注意事项:

1、 脚要着地并放于桌子底下。

2、 在教室里只要离开座位就要将椅子放回桌子底下。

3、 坐下后,手可以放在膝盖上,也可以放在桌子上。活动延伸:

1、 通过讲故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坐姿礼仪教育。

2、 把幼儿在平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坐姿(包括进餐、看书、绘画等)拍摄下来,或洗成照片张贴在主题板报中,或制作成VD,让幼儿观赏。

活动反思:

1、 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 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

3、 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附:故事《照镜子》

幼儿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掌握跑的快、慢变化,提高幼儿对快跑、慢跑、停的控制能力。

2、培养幼儿对变化跑的运动兴趣。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教学准备:

梅花桩,风车,红、黄、绿三色彩球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准备活动《动一动》

2、引出课题

小朋友,刚才我们做的准备活动中,你最感兴趣什么动作?(跑的动作)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练一练跑。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明白跑有快慢变化,并区别其动作的不同。

我们在跑步时,有时会快,有时会慢。当快时,手臂怎样,腿脚又怎样?(手臂在两旁摆得快,腿脚动得快)反过来呢?跑步时我们应该尽量用鼻子呼吸,注意不要开小差和打闹。

2、听教师指令,原地练习快跑、慢跑的动作。

3、教师带领幼儿慢跑。

那我们什么时候要慢慢跑呢?那好,老师现在就带领小朋友到梅花桩里练习慢跑。注意跑的时候慢慢绕过梅花桩,这样才不会碰到障碍。

4、训练幼儿快跑。

刚才小朋友体验了慢跑,现在我们来练练快跑。这是什么?(风车)怎样才能让风车转起来呢?(跑)那怎样才能让风车转得快呢?(跑得快)好,现在小朋友站好,手拿风车,跑起来,看谁的风车转得快。

5、训练幼儿快跑、慢跑、停。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你们知道路上的车遇见绿灯就怎样?(快跑)黄灯呢?(慢跑)红灯呢?(停)现在老师手里有红黄绿三个彩球分别表示红黄绿信号灯,老师举起哪个颜色的信号灯,你们就按信号灯指示跑。

(三)结束部分

1、小结,今天小朋友练习了快慢跑,感觉有意思吗?下次,我们还要学习其它形式的跑步。

2、整理放松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一、 通过游戏、讨论等活动,让幼儿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名称及材料。

二、 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口袋的功用,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一、 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口袋(塑料袋、网袋、布袋、纸袋、蛇皮袋、麻袋等)。

二、 操作材料:米、水、小金鱼、球、玩具、水果等,毛巾若干条。

三、 知识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菜场、垃圾场、医院、马路,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

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玩口袋,认识了解各种口袋的名称及材料。

1. 幼儿游戏玩各种口袋。

2. 幼儿认识各种口袋。

3. 幼儿根据材料的不同为口袋分类。

二、 操作活动:尝试了解口袋的用处,并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1. 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讨论口袋的用处。

2. 幼儿尝试用各种各样的口袋装物品,并记录自己的尝试结果。

3. 师生共同小结口袋的功用。

4. 找出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袋:塑料袋。

5. 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结束活动:把装的物品运回教室。

总体评价意见:

优点:

1、在丰富的材料面前展示了幼儿活动的多样性,在不同材质口袋的对比中,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幼儿感受并理解了不同材质的口袋的特性。

2、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认识、感知、分类、操作、讨论、记录等活动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

3、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4、教师能注重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不断提高幼儿的活动情趣。

5、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较高,幼儿始终在玩中学,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建议: 如果能让幼儿分组记录,就不会太拥挤,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些。

幼儿园教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花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它装扮了我们生活中的景色,让我们欣赏到了更多的美,但是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花更像是一种玩具,很多小朋友都没有保护花朵的一个概念,通过这个教案我们要让小朋友们拥有保护花的意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

1、课件:雨中红色玫瑰,山茶花, 菊花。

2、彩色笔,画纸等。

四、活动过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内容: 我走散了

活动目标:

1、能让幼儿说出与家人走散时的应变方式。

2、会使用记录表。

3、会参与抢答会,并遵守其纪律。

活动材料: 教材、铅笔、记录表、小卡纸

活动流程 :

一、导入老师拿奇瓦迪的手偶扮演奇瓦迪迷路的情景说:我和妈妈走散了,我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呢?

二、导入教材的学习让幼儿看教材说说奇瓦迪为什么会走散?他又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找妈妈的呢?

三、抢答赛:

A 、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走失?

1、让幼儿在记录表上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走失”的结论。

2、当幼儿完成后再以抢答赛的形式开展。

规则:将幼儿分成两队:蓝队与红队,请两队轮流抢答问题,老师给予记录,看哪一队最终会获胜。

B 、我走失了会用什么的办法解决?(方法同上)

C 、当你看见有小朋友走失后你会想什么样的办法去帮助他呢?(方法同上)

四、自制信息卡。

请幼儿自制一张信息卡:

姓 名:

爸爸电话:

妈妈电话:

学校电话:

紧急电话:

家庭住址:

幼儿园教案 篇7

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在玩中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0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图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生: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买文具》。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观察片刻)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

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这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傲娇的乌冬面
害羞的羽毛
2025-07-28 01:23:11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情境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中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够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在前面的“买文具”,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一步认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买衣服、找钱、换钱等一系列学生相当熟悉的场景,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动中,使学生不仅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而且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我区中心地带的一所普通学校的一年级执教的。人民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加之前面一节课“买文具”中学生已经更进一步认识了小面额的人民币,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不陌生,并且也具备了一些参加活动的经验。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大面额的人民币相对生疏一些,这种经验的积累正是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的。购物的活动学生非常熟悉,学起来会有一种亲切感,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去。

〖课堂实录〗

(一)引入

师: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学生一听,一下子高兴起来,一个个睁大眼睛,跃跃欲试。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评析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师: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教师的话音刚落,眼前已经是小手林立,几位“小售货员”介绍之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开始了。)

(二)活动一:认一认

师: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

生:(异口同声)付钱!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

生:行是行,可是太麻烦了!

师:那么,大家还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呢?

(几个学生马上回答说:我见过100元的;我见过20元的;我见过50元的……)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人民币。

(教师在教具中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评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

(学生各自选一张教具,翻过来掉过去地看着,时而和组里的伙伴交头接耳,一起分享着他们的发现。)

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生1:每张上都有数字,你只要看数字就知道了。

(这倒提醒了大家,几个学生马上在纸币上找到了数字。)

生2:这些钱的颜色不一样,100元是红色的,50元是绿色的,20元是棕色的,10元是蓝色的。

师: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3:咦,他们都有一个毛主席像。

(这时,教师拿出了一张旧版的100元。)

师:我这里有一张人民币,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

生:(异口同声)100元!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那有一个数——100。

师: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

(教师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师: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

生1:打车用10元钱。

生2:10元钱可以买一个汉堡。

生3:我的文具盒用10元钱。

师:10元钱如果合理使用的话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大家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可以干什么。

(由于学生年龄所限,对于50元这样大面额的人民币使用机会不多,因此把它留在课下。)

(评析 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

(三)活动二:买衣服

师: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学生有的睁大眼睛在精挑细选自己喜爱的衣服,有的若有所思。)

生1:我想买一条裤子41元,我拿4张10元,一张1元的。

师:(不失时机地)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另一个男孩子灵机一动说:可以拿两张20元的,一张1元的。

(评析 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生2:我想买一条裙子36元,可以拿一张20元、一张10元、一张5元和一张1元的。

她刚要坐下,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马上接着说:还可以拿3张10元的,3张2元的,然后满意地坐下了。

生3:我想买一件上衣59元,拿一张50元的和一张10元的,再让售货员找回1元。

(这个想法得到了老师和同学赞同的掌声。)

师: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

钱呢?

生4:100元够,还得找回20元,因为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共80元。

(许多学生也满意地点点头。)

师: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学生一下子高兴起来,一边指指划划,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师: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

(这里教师有意安排了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师:遇到困难了吗?

(学生都争着说没有零钱。)

师: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实刚才那位同学已经帮我们找到了办法。

(这个暗示很有效,学生立刻想到了找钱。)

师: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两人一组,有说有笑。)

生1:我想买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给你80元。

生2:一共是73元,找你7元。

……

(教室里喧闹了一会儿,渐渐安静下来,学生带着微笑回到座位上。)

(评析 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动中练习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四)活动三:换钱

师: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

(这个问题立刻得到回应。)

生:10张10元的。

师:如果不只是换成10元的,还有别的换法吗?

(这下学生的热情被点燃了。)

生1:换成2张50元的。

生2:换成5张20元的。

生3:换成1张50元的和5张10元的。

生4:换成4张20元的和2张10元的。

……

师: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不一会,多种答案出现了:5张10元;2张20元和1张10元;1张20元和3张10元……)

师:为了方便,把10元的也换一换吧。

(有了前面的基础,加之上节课的基础,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

(评析 换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里不仅加深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且帮助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下课铃响了。)

师:请大家把本节课的收获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下次再去购物时,你可以帮着算钱,而且记在日记中。

〖教学反思〗

1.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教师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活动丰富,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两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钱、换钱的问题,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最后,学生在经过大量的活动经验积累之后,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把活动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记录购物的钱数,使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点评〗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在这节课中,教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适合学生的购物活动,没有把人民币的认识单纯作为知识来进行传授。课上教师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们所提倡的。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生认知的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仁爱的枕头
自然的毛衣
2025-07-28 01:23:11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的知识点,这一节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揭示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8页例4以及练习九。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这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揭示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在“变与不变”中,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看天平,比反应。

1.师出题,生猜。

师:看天平你知道了哪些资讯?如果4只鸡会和几只鸭一样重?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6鸭和几只鸡一样重?为什么?

……

2.生出题,生猜。

教学过程:

一、计算面积,初步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玩了鸡鸭变化的游戏,大家的反应可真快!在乘法算式里,也有这样的秘密。今天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计算长方形面积开始。请大家直介面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6× 4=24 6× 5=30  6× 8=48  6×16=96

师:在刚才的面积口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长不变,宽增大,面积也增大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我们从上往下观察这些算式,果然如此!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大,积也变大。

师:如果从下往上观察,你能发现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吗?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也变小

师:刚才通过口算长方形面积,我们发现积与因数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观察算式,再次探索

一探索“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乘几,积也就乘几”的规律。

1.观察

师:要揭开积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从几个特殊的算式入手观察发现。好,这选择这三个算式来研究吧!

师:比较这三个算式,什么不变因数6,课件提示,什么变了?另一因数与积

师:以6× 4=24为标准板书,第二个算式6× 8=48与6× 4=24相比,你发现因数与积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板画图示,影象辅助

师:第三个算式6× 16=96板书与第一算式相比,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板画图示,影象辅助

2.猜想

师:谁能大胆猜一猜,两个因数相乘,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3.验证

学生反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可以举例验证,如老师先来举一例。因数× 4,积是多少?就是等于原来积24× 4吗?果然正确。好,大家自己举个例子验证一下,然后同桌交流。反馈,这样的算式能举例完吗?板书:……6×4×a=24×a

4.概括

通过举例验证,你确信了什么?课件出示概念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乘几,积也就乘几

师生分角色顺、返读。

5.练习

根据8× 5=40,判断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

8×5×2=40×2[  ]  8×5×6=40×7[  ]

8×3×5=40×3[  ]  8×10×5=40×5[  ]

8×5+1=40+1[  ]

二探索“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的规律。

1.讨论

师:如果从下往上观察这些算式,以6× 4=24为标准,因数与积之间又有什么变化规律呢?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然后举例加以验证。

学生反馈,能写出几个这样算式?无数多,我们可以用……6× 16÷a=96÷a表示,这里a不能等于0,为什么?

2.概括

通过举例验证,你又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概念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除几,积也就除几。正反读。

3.深化

根据60×8=480,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60×8÷2=480○□  60×8÷8=480○□ 60×8○□=480÷4

60÷5×8=480○□  60÷30×8=480○□ 60-30×8=480○□

4.阅读

通过再次阅读课本,你又有什么发现?你能把两个发现概括成一句话吗?

两个因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全班学生齐读。

四.总结全课

设计理念及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基于儿童积的变化规律比较抽象,而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引入学生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经验,通过数形结合,以期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提高教学效查。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主要有以下几思路:

1课前活动,铺垫孕伏。

课前通过“看天平,比比谁反应快”的游戏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唤起同时乘几除几的变化的规律,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为进一步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2数形结合,直观感悟

本节课乘法算式的呈现,不再如同教材仅以纯算式的方式出现,而是以计算直观的长方形的面积为依托,让学生在观察算式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后,及时地回归到直观的图示中加以印证、强化。同时在练习中,还利于图形结合鲜明了帮助学生认识了“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加上几,另一因数不变,积也是加上几”的错误所在,突破了教学难点。这样,通过数形结合,进行探究发现,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枯燥性,构建了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3扶放结合,倡导探索

本节课教学中,我将原例题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并通过扶收结合,以扶促放,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在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比较、概括等“扶”的策略进行“从上往下”的探索,发现“因数乘几,积也乘几”的变化规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下往上” 地观察、举例、验证,自行发现“因数除几,积也除几”的变化规律,实现了以教促学,以学引教的初衷。

4学以致用,实践提升

在本课练习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摆脱口算的束缚,真正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推理,我化明为隐,设计了“根据‘20×甲数=160’,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的练习,从而真正让学生灵活运用规律。然后,我变换情境,引入路程问题、购物问题等情境,让学生在变式练习中深化规律运用。最后,我又呼应课始,创设了长方形面积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逆用、推理,进而明白“ 两数相乘,积若不变,两个因数变化应刚好相反”,拓展积的变化规律,深化了认识,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提升教学目标。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它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

一、说教材

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等知识铺平了道路,在本节课中,学生要学习积的变化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弱,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理解其探究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并且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能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表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运用。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会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的方法,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献爱心的好品质。

二、说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我将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注重:

1.注重探究过程的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这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注重变与不变思想的渗透:通过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为了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我们班与希望小学四1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请你计算一下,一盒水彩笔6元,如果买2盒要花多少元?买20盒,买200盒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列式计算一下,学生会列出算式:6×2=12元6×20=120元6×200=1200元。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买文具”的具体情境,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提供素材,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理解规律

第一层次:感知规律。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先独立思考一下,有了想法之后四人一小组相互讨论,之后教师巡视,全班反馈。我会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进行观察,学生会发现从①式到②式,从②式到③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学生也会发现从①式到③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那如果从下往上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从式③到②式,从②式到①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也除以10学生也会发现从③式到①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0,积也除以100。那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先独立说一说,再同桌之间相互说,从而由学生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第二层次: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我们需要再举一些例子来验证一下,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如果有一个例子出现不同的情况,我们就不能把发现当成规律。

第三层次:验证规律。请每个同学写出3个算式,同桌相互检查,并交流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在别人的算式后面接着写一些。学生会写出7×12=84、7×6=42、7×3=21或者6×150=900、6×30=180、6×6=36等等。

第四层次:归纳结论。同学们,黑板上这么多算式,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变化规律?先独立地说一说,再同桌两人相互说,最后我会指名学生说,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这里除以的数可以为0吗?不能为0,因为0不能作除数。

第五层次:拓展延伸。刚刚大家已经知道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那么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加或减几,积是不是也加或减几呢?学生会发现这是不成立的,例如7×12+1≠84+1。

第六层次:解释应用。我会出示一个神奇缺八数。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 =

通过这个神奇缺八数的应用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奥秘。

有效地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在本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体会,加深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学以致用,分层练习

我会将做一做作为基础练,以巩固新知识,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我会将“一所小学扩建校园,准备将长方形操场的宽度从8变成24米,长不变,扩建前的面积是560平方米,问扩建后的操场面积是多少?”作为综合练,通过这道题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我会将这道题作为拓展练,通过计算这几道题目,让学生发现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他们的积是不变的,从而进行拓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四课堂回眸,内化提升

第四环节:课堂回眸,内化提升。此时,我会请学生来说说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吗?从而结束本节课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