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隋朝只维持了37年,在家具方面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也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就出现了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长时间的战乱和流离失所在江山统一后,人们的生活热情得以迸发。尤其是“贞观之治”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上的空前繁荣。
唐代的家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显现出它的浑厚、丰满、宽大、稳重之特点,体重和气势都比较博大,但在工艺技术和品种上都缺少变化。
豪门贵族们所使用的家具比较丰富,尤其在装饰上更加华丽,唐画中多有写实体现。这一时期的家具出现复杂的雕花,并以大漆彩绘,画以花卉图案为主。
从唐代敦煌壁画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莲花座、藤编墩等,还可以见到形制较为简单的板足案、曲足案、翘头案等。文人士大夫们多追求素雅洁净,所以这一时期的立屏、围屏多是素面没有装饰的。床榻类也没有太多变化,因袭上代形制,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独立榻为主。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隋唐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唐文化是当时(7世纪一9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泽被深远,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隋朝(581-618)结束了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长期混乱,但它所取得的稳定局面只持续了37年,家具方面没有留下太多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唐王朝的建立。
唐朝(618-907)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当时长安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世界各国人民向往。
唐代家具的造型和装饰风格与博大旺盛的大唐国风一脉相承。唐家具的造型浑圆、丰满,装饰清新、华丽,一改前朝的古朴之风,呈现出一代华贵气派。
唐代家具的另一特点是新兴的月牙凳和承袭前代的腰鼓形墩倍受青睐。随着城市经济的兴旺,洛阳、长安等大城市的兴建,土木工程相当发达,因而刺激了手工业高速发展。城市独立的手工业作坊的兴起和官府作坊的“劳役制”渐变为“工役制”,这是手工业和工艺在唐代发生的重大变化。唐朝的螺锢镶嵌、木画、漆绘是唐代工艺的优秀成就。
唐末至五代(907-960)是中国家具形式变革的过渡时期。人们的起居习惯仍然是席地跪坐、伸足平坐、侧身斜坐、盘足迭坐和垂足而坐同时并存,但垂足而坐的方式由上层阶级开始逐渐遍及全国,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存的局面,一直到两宋才完全改变了商、周以来的跪坐习惯及其相关家具,从而建立垂足而坐的9居古式及相应的高型家具。
唐代家具产生于隋唐五代时期,由于垂足而坐成为一种趋势,高型家具迅速发展,并出现了新式高型家具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具,如椅、凳、桌等,在上层社会中非常流行。此时的唐代家具,具有高挑,细腻,温雅的特点,以木质家具居多。
几案随宜设,诗书逐便拈 。元稹《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
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崔颢《结定襄郡狱效陶体》
诗人写诗的时候要静静冥思苦想,闲而独品寂寞滋味要默默出神,这时都需要一种舒适的姿势,倚着几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皮日休诗“静里改诗空凭几,寒中注易不开帘”,从这句诗看,几的确可以代替案的功能,用来写字或抚琴,因此有“琴几”的叫法。杜甫的《白露》:“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写的是人在船上,船上有个小几,供他逍遥观鱼,可见几是比较小巧的,可以携带上船。王维《春园即事》说:“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几可以用手“持”,可见是很轻便的,体积自然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体积更大的是燕几,“燕”通“宴”,所谓燕几,是专用来宴请宾客的几,特点是可以随宾客人数多少而任意分合。这在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见到。据说,七巧板游戏就是从唐朝的燕几逐渐发展而来的。
案的使用频率相对于几而言更大一些,作为念书写字和批阅公文的书案则更为常见: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韦应物《寄冯著》
早蝉声寂寞,新竹气清凉。闲对临书案,看移晒药床。张籍《夏日闲居》
案的平整和宽大方便人们进行阅读书写,对诗人来说,闲坐书案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杜荀鹤《题弟侄书堂》),书案也和今天的书桌一样,多放在窗户底下,这样能享受窗外的风景,竹影摇曳投射在书案上,真是一种诗意之境。有些人还爱在书案旁品着茗茶,这就更惬意了。比如白居易《偶眠》诗中说到:“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案既有用作读书写字的雅,也有用作进餐这样的俗,可谓雅俗皆宜: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韦应物《出还》)用来吃饭的这种案大小不一,但总的来说不会太大,这样可以端起随意放置。还有一种香案,是放置香炉烛台所用的,在宫廷贵族或平民百姓家里以及寺庙里,香案总是必备的。案的材质,一般都是木质,唐诗里还常出现的“青玉案”之说: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李白诗)李白眼中跟美酒佳肴匹配的食案,就是用青玉装饰的。
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绳床十,注:内四椅子。”(文见《金石萃编》卷103),这是椅子名称早期出现的正式文献记载,由此可知在唐代贞元年间已有椅子的称法。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其中可分为带靠背与不带靠背两种类型:带靠背的称为椅子,不带靠背的则仍称为床。这时尽管有了椅子的名称,但并未广泛应用,把椅子称床的依然很多。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在《少年行•七绝》中写道:“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这首诗描写一个贵族子弟骑着马走在街上,随意走进素不相识的人家,坐在人家客厅的椅凳上,强索人家的酒喝。这里所说的床,虽没有反映出是否带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不会是供睡觉用的卧具。
二、 高型桌案的应运而生
高型桌案的出现是这一时期家具的特点之一。
由于垂足而坐的习惯渐渐形成,几案由床上移至地上,高度也相应的有所增加。桌由几案演变而来,在敦煌85窟的唐代壁画《屠房图》中,有屠夫在高型方桌上处理刚宰过的肉渣形象。这里的方桌桌面正达到屠夫的腰上部,正合适站立工作。高桌形式简洁,桌腿粗壮,桌腿之间没有横撑,没有任何的装饰工艺。
三、 屏风的逐渐“长高”
据《唐书》载,宪宗曾将“前代君臣事迹写于六屏”,“宣宗书贞观政要于屏风,每正色拱手而读之”。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设屏风于内宫,屏上记载着为创建唐王朝立下功勋的忠臣名将之姓名,以及群臣的进谏之言。所以这些屏风又具有座右铭的功效。 杜甫诗曰“屏风金孔雀”,李贺诗曰“金鹅屏风蜀山梦”,反映出当时屏风之制作精致、华美,不惜工本。故白居易有诗云:“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缀珠陷钿怙云母,五金七宝玉女相玲珑。”当然,唐屏风也有不作任何装饰以示高雅古朴的。白居易曾大赞素屏,作有《素屏谣》:“素屏素屏孰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素屏素屏,物各有所官,用各有所施尔今木为骨兮纸为面,舍我草堂欲何之?”这些画屏、试屏和咏屏,都是文人抒发情感的天地.
唐代插花家居陈设有哪些特征。
特征一:随家具的设置变化而变化。
唐代家具陈设不固定,随场合的不同而临时设置。以床榻、茵席等陈设于室内的中心位置,周围施以屏具。家具的临时设置导致插花陈设也随机性较强。从现有图像资料看,唐代插花陈设大部分与佛教供花相关,瓶花以莲花、莲叶和莲蓬及相互的组合为主,寓意三世。盘花以植物的花朵堆集,如牡丹和莲花,呈现花朵盛开之美,主要用于散花。瓶花和盘花的陈设图像极少,多见菩萨手捧瓶花或肋侍手捧瓶花或天女手捧盘花,或供养人手持花瓶。少量摆放于台座,如敦煌331窟的初唐壁画,牡丹和莲花插瓶,置于方形的台上,显得十分庄重;
特征二:唐代瓶花生活陈设主要见于宫廷。
如在陕西省礼泉县唐代(贞观时期)长乐公主墓葬画的群侍图中,左边的侍女捧一细颈圆。陶毂《清异录》中记载,五代后晋诗人胡峤诗“瓶里数枝焚尾春”,指瓶里插着几枝芍药,是较早诗人描述瓶花的诗句,开启了瓶花新的应用。
特征三:盘花主要用于宴席装饰。
如王维的《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是重阳时的果实插花。唐《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诗中“岁炬常然桂,春盘预折梅”,写的是较为生活化、具有祝福意味的插花春盘。
特征四:唐代出现观赏瓶。
唐代周舫《演乐图》中桌上置一玉壶春瓶。五代南唐周文矩《合乐图》画中亦有桌上长颈圆腹瓶中插珊瑚枝的图像。在河北曲阳唐末王处直(北平王)墓东耳室和西耳室正室有两幅壁画中,观赏瓶与其他展示性物品一同出现在一个典型的反映男女墓主的礼仪空间中,表明从唐代开始以观赏为目的的瓶器展示以经出现。
特征五:唐代书斋文化已兴起。
在诗歌中已见吟咏,从唐诗中看唐代书房陈设,有书、画、熏香、书灯、棋等物品,但瓶花尚未见踪迹。
综上,唐代低座家具对插花的陈设应用限制较大,瓶花、盘花、缸花大部分与宗教或者仪式性活动关联;插花或是摆放在佛教供案,组合形式有瓶花、盘花单独摆放或与香炉一起,或是瓶花、假山盆景、香炉,或直接摆放于台座,推测有部分插花摆放在高几等家具上。厅堂和书斋家居陈设功能的插花尚未形成。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家具制作在继承和吸引过去的和外来文化艺术营养基础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唐代家具在工艺制作上和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格调。从而使得唐代家具制作的艺术风格,摆脱了商周、汉、六朝以来的古拙特色,取而代之是华丽润妍、丰满端庄的风格。
家具源流(高低型家具同时并存)
桌:桌子逐渐增多并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代出名的家具式样:
逍遥椅:从三国的胡床上设靠背,演变而来,逐渐出现在世俗的社会里,不再是僧侣所独有。
腰鼓形座墩:在魏晋南北朝出现的菩萨坐具,到了唐代更为精美和流行,而且形式明显增多。
宋元时,中国起居方式正式进入垂足坐阶段,以榫卯结构为主的框架结构家具正式确立,大量的装饰性线脚,极大丰富了家具的造型,桌案家具对我束腰造型也在这一时期兴起;这一时期的家具形体基本成熟,无论尺度、结构、造型还是装饰等,对对明清家具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家具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髹漆。
明清时期,中国家具艺术的最高峰,这一时期的硬木家具是世界家具艺术的无冕之王。这一时期的家具用材考究,着重突出硬木的天然纹理不加修饰,家具表面主要以蜡饰或生漆为主。明式家具造型优美、造型多样、种类完善、做工精细、结构严谨,王世襄先生曾用十六品来形容,明式家具的没,可谓字字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