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厨房一般称为什么?
关于古代厨房的称呼一般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 厨,庖屋也。根据成语“庖丁解牛”一词可以看出,庖丁就是厨师的意思,那么庖屋就是厨房的意思。
二.古代贫困人家只在堂屋烧饭,没有专门的厨房,所以只把灶台称之为“堂前”,富裕家庭的厨房称为“居灶君”,在军营里则称为“伙房”。
三.古代,人们多把办食事的 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在《当来 时大难》诗中说:“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不仅活着的时候,居宅是如此安排的,死后的墓室也是如此设计的,甚至连祭祀死者的祠堂中的庖厨图也是处在东壁的位置。
庖。
庖拼音:páo,注音:ㄆㄠˊ,部首:广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四角:00212
结构:左上包围,电码:1647,区位:6650,统一码:5E96
笔顺:丶一ノノフフ一フ
释义:
1、厨房:庖厨。
2、厨师:庖人(厨师)。庖丁。名庖。庖代(替人处理或担任事情。亦称“代庖”)。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庖代[páo dài]
替别人做他分内的事。
2、山庖[shān páo]
即山厨。
3、远庖[yuǎn páo]
远离厨房。
4、庖子[páo zǐ]
厨子。
5、庖正[páo zhèng]
掌管饮食之官。
《孟子》始有厨字,是周初名庖, 周末名厨也。――《说文句读》 厨主食者也。――《苍颉篇》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饰厨传,俗字误作厨。――《汉书・宣帝纪》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张籍《新嫁娘》 厨冷难留乌止屋。――白居易《酬梦得贫居咏怀》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达。――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厨下(厨房)厨头(厨房)厨仓(厨房与粮仓)厨帐(账幕式厨房) (4) 主持烹饪的人 [head of cooking]。如:厨下儿(炊事工)厨人(厨师。又称:厨户,厨司,厨子,厨下儿)厨娘(烹调食物的妇女) (5) 操办官食的官 [official in charge of mess] 贤母病,长安厨给祠食。――《汉书・王嘉传》 (6) 又如:厨吏(厨宰。主持炊事的小吏)厨兵(炊事兵)厨役(担任炊事的仆役) (7) 菜肴 [dishs] 夫人设厨。――班固《汉武帝内传》 (8) 又如:厨膳(厨馔,饭菜)厨珍(珍贵美味的食品)厨车(运食物的车)
问题二:古代厨房就叫厨房吗还是有其他名字 穷人家的厨房叫做“堂前”,富裕家庭的厨房称为“居灶君”,在军营里则称为“伙房”,皇宫里叫“膳堂”。
东北方言还有“外屋地”一说,亦指厨房。
问题三:古代皇宫的厨房叫什么 御膳房
问题四:古代的厨房叫什么 膳堂
问题五:古代称厨房为什么 厨房 kitchen一词,来源于拉丁词coquo,即“cook(厨师)”。古代称厨房为“火房”或“火灶”,皇宫内称“御厨”。其主要功能就是做饭及用餐。
问题六:古代的厨房叫什么? 古时叫柴房、灶屋等
问题七:古代厨房碗筷放置的地方叫什么名字 桌案
问题八:古代的皇宫中东宫的厨房一般叫什么 御膳房
问题九:古代厨房名称 一. 厨,庖屋也。
二.古代贫困人家只在堂屋烧饭,没有专门的厨房,所以只把灶台称之为“堂前”,富裕家庭的厨房称为“居灶君”,在军营里则称为“伙房”。
三.古代,人们多把办食事的 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
问题十:古代一般人家(农村)的厨房叫什么? 古代贫困人家只在堂屋烧饭,没有专门的厨房,所以只把灶台称之为“堂前”,富裕家庭的厨耿称为“居灶君”,在军营里则称为“伙房”。
二.古代贫困人家只在堂屋烧饭,没有专门的厨房,所以只把灶台称之为“堂前”,富裕家庭的厨房称为“居灶君”,在军营里则称为“伙房”。
三.古代,人们多把办食事的 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
古代皇宫的厨房叫御膳房。
御膳房是清朝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机构,隶属内务府。
清朝,在内务府下设专门机构,管理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员的饮食及典礼筵宴等事宜。顺治初年,分别称为“茶房”、“膳房”。乾隆十三年(1748年),茶房、膳房合并为“御茶膳房”,其长官为管理事务大臣,由皇帝在王、大臣中特简。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御茶膳房下设档案房,管理御茶膳房的题奏本章、文书档案事宜,其中的文书档案包括“膳底档”等。
御茶膳房的下属机构有膳房、茶房、肉房、干肉房,其中膳房、茶房各设有银器库。御茶膳房设总理事务大臣,无定员,下属人员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主事、笔帖式等。
扩展资料从“养心殿御膳房”可知,仅仅“养心殿”一个御膳房,为皇帝食用服务的人就有几百人之多。据史料记载,“养心殿御膳房”设有:庖长2人,副庖长2人,庖人27人,领班拜唐阿2人,拜唐阿20人,承应长20人,承应人44人,催长2人,领催6人,三旗厨役57人,招募厨役10人,夫役30人,这部分人为“承应膳差人”。
还有众多“司膳太监”,其名目和数额也十分可观;七品执守侍总管太监100人,抬水差使太监10人,专司上用膳馐,各官馔品及各处供献、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
“天子”最怕死。所用的御厨、太监,虽经再三挑选,还是信之不过。为了防备在食物中下毒,皇帝经常采取“赏膳”、“尝膳”等办法,即在皇帝未吃之前,先赏给后妃一部分,或者让贴身太监先尝尝,然后再吃,吃时,也要用银盘子,象牙筷子检验一下是否有毒,方敢入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御膳房
《孟子》始有厨字,是周初名庖,
周末名厨也。——《说文句读》
厨主食者也——《苍颉篇》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饰厨传,俗字误作厨——《汉书·宣帝纪》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张籍《新嫁娘》
厨冷难留乌止屋——白居易《酬梦得贫居咏怀;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达——归有光《项脊轩志》
大户人家一般在正厅用餐,如果是夫妻,也有在厢房用餐的,小姐除节日外都是在闺房用餐;小户人家在非正式场合都是就在厨房(古时叫柴房、灶屋等)用餐。
皇帝用餐也是在办公声所即用(如清代皇帝多在乾清宫用餐),如果有大宴的话就选一间大的厅堂摆上桌子凳子一起聚餐。
客厅叫中堂
书房叫书房
厨房古称居灶君 【伙房】
膳:主要是各种节令食品,月饼、粽子、年糕、元宵及各种喜庆食品,如寿桃、喜饼、状元饼和各种宫廷小吃。
房:经营帝后养生的各种滋补产品如八旗护元汤、青藏虫草王、极品燕窝等。
卫生间叫茅房,东厕,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