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公共卫生间换气次数
主要有两个方法,具体细节如下:
通风换气设计方法:1.常见的设计方法为在卫生间的吊顶、墙壁、窗户上安装排气扇,将污浊空气直接排到通风管道或室外以达到卫生间通风换气的目的2.对于建筑上没有通风口的住宅,可自行安装一套通风管道通室外最好是在装排气扇的同时,还保留自然通风(即卫生间的外窗,或开向楼梯间的高窗,被作为排风口,卫生间由门下方的百叶则被作为室内空气进入卫生间的补风口模式)的渠道。
卫生间通风量也可按照卫生器具的个数确定,每个卫生器具所需的排风量基本一致,大便器所需排风量取40立方米每小时,小便器排风量取20立方米每小时,根据卫生器具个数计算卫生间所需排风量。公共卫生间换气次数可适当增大,可取15-20次计算。
卫生间排风量计算方式:送风量=房间体积×送风换气次数。有些地方要保持负压,如厕所,厨房等;如果住宅的卫生间内设有空调系统,那么排风量一般以房间新风量的80%-90%计算没有空调系统的卫生间,如果按照平均容积为9立方米来算,排风量一般在每小时45-108立方米。
通风补风主要常见的两种方法是:在合适的地方设置百叶风口,方便进风还有一种情况是是排风系统突然停止运行,如果有送风装置就可以通过送风装置将卫生间内的污浊空气散发。
按新风占总送风的百分比计算:Q新风量=Q总送量 ×10 ~30%(适用于面积比较大的区域),新风量取总送风量的10%至30%。同时总送风量就是承载空调区域冷(热)负荷的多台空调器的送风量之和。
扩展资料:
根据局部排风管道系统的设计原理,列气流到达汇流三通汇合点的剩余静压等于该支管的计算静压的定量吸风方程。通过解方程确定干管实际汇流速度和直径。或者不断改变实际汇流速度进行迭代计算,使气流到达汇合点的剩余静压、逐步逼近该支管的计算静压。
管道系统总阻力:干管输送段未端:静压:-343Pa,动压175 Pa,管道系统总阻力168Pa,输送管段的动压取平均吸风量的计算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排风系统
如果要使用换气功能就必须要打孔通到户外,这样卫生间的臭气才能顺利抽排到室外。否则,这换气功能就只是摆设。
卫生间换气就是排风扇,也就是往外排气。国家标准卫生间换气次数为每小时7次,如果你的卫生间面积为7平米,高度为2,5米,则卫生间容积为17,5立方米,每小时换气7次,则选择的排气扇风量则应≥122,5立方米(17,5×7)。
扩展资料
卫生间是现在每一个家里面不该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家里面一般面积最小的一个场所,但是由于卫生间具有很多管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水不可缺少的一个地方。所以需要我们将它进行装修吊顶。通常卫生间进行干湿分离,将其分别进行设计。这样的话可以最大化提高生活我们的生活质量。下面简单说一下卫生间干区吊顶要注意的问题。
卫生间干区吊顶的3大优势
一,卫生间干区吊顶因为下水管道外露的情况很多,装吊顶能美化家居。
二,厨房卫生间干区吊顶不仅可以起到弥补空间过孔的遗憾,还能很好的提升空间的美观,也可以将我们日常需要的各种线路巧妙的隐藏在天花板上。
三,一般卫生间干区吊顶防护处理,要做到防水防火和防潮,在装修材料的选择就要特别注意,比较普遍选择的是铝扣板。
卫生间干区吊顶施工注意事项
一,卫生间一般都是需要进行吊顶的。卫生间不吊顶容易起皮,建议情况允许的话,好吊顶,要是觉的高度不够的话,可以紧贴顶子吊,然后把下水管包个箱子,这样空间相对高些。不做的话,现在下水管都是PVC材质的,时间久了容易污染的,冲水声响较大。
二,卫生间吊顶主要是为了美观,若不是下沉式卫生间,可以遮住楼上的排污管可以将灯装平吊顶也便于安装集成浴霸。
三,卫生间用铝扣板为合适,方便耐用,价格也不贵,注意铝扣板和与之配套的龙骨配件,好能一起购买,防止型号不匹配卫生间吊顶尽量选择镂空型可以更好的做到水分的蒸发大型灯具,排气扇等物应单独做龙骨固定,不应直接搁置在铝扣板上,否则容易使铝扣板脱落,预留好浴霸等的位置,预留检查口。
四,当然如果你不介意露卫生间里在外面的管子,那就完全可以不吊顶铁管道的不吊顶,处理好还蛮漂亮的,前提是你要处理好防水。
五,不装集成吊顶则必须刮外墙腻子,刷外墙漆,以保证外墙防水防潮如果刷上乳胶漆,不能与墙砖很好地吻合,外表上很不美观,留出来的一部分空间,吊顶来弥补,隐藏电线等隐蔽管线,也便于日后卫生的清理。
经过以上内容的简单介绍,大家对于卫生间干区吊顶应该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在使用卫生间干区吊顶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它的安全性,以及它的防潮性。而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在实用性方面更加是要与相应的配件进行相匹配,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一般在干区吊顶时使用石膏板进行吊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我们节省成本,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查表公共卫生间风量:每平方米每小时30立方米。
84×30=2520m3/h
管道直径:243mm;风速:15m/s。
风机风量:≥2520×1.1
风机型号:T35-3.15;风量:3418m3/h;压力:189.2Pa;功率:370W;转速:2900r/min。
2. 地下车库设有机械排风系统、排烟系统,换气次数为 6次
3. 厨房排风量换气次数:中餐厨房,40~60次 ;西餐厨房,30~40次;职工餐厅厨房25~35次 。
4. 采用燃气灶具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液化石油气除外)或地上密闭厨房应设 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通风量: 正常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事故通风时,不小于12 次;不工作时,不小于3次
5. 地下车库送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0%~90%
6. 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应设机械通风,风量应按大于等于5次
7. 锅炉间、直燃机房及配套用房的通风量(采用防爆型事故排风机) 在首层时,燃油锅炉间及燃油直燃机房正常通风量应大于等于3次;事故通风量 应大于等于6次;燃气锅炉间及燃气锅炉机房正常通风量应大于等于6次,事故通风量应大于等于12次在半地下或半地下室,锅炉房及直燃机房的通风量应大于等于6次,事故通风量应大于等于12次,在地下或地下室,锅炉房直燃机房的通风量应大于等于12次 油库的通风量应大于等于6次;油泵间的通风量应大于等于12次;换气高度一般 取4米,地下日用油箱间的通风量应大于等于3次 , 燃气调压和计量间应设置连续排风系统,通风量应大于等于3次,事故通风量应大于等于12次 。
8. 洗衣房换气次数:生产用房采用20~30次,当用局部通风设施时,全面排风 取5次,补风2~3次,辅助用房换气次数为15次
9. 卫生间的通风:公共卫生间10~15次;住宅卫生间5~10次;设置有空调的酒店卫生间,排风量取所在房间新风量的80%~90%;
10. 吸烟室应设机械排风,排风量为10~15次
11. 电梯机房机械通风风量取5~10次
12. 地下库房通风量6次
13. 更衣室通风量5次
14. 地下自行车库通风量按60m3/h
15. 变配电室的通风换气次数:变电室10次,配电室10次,排风温度应小 于40度
ISPE指南中经验法则的典型数值为:D级6-20次/小时,C级20-40次/小时,B级40-60次/小时,A级风速0.36-0.54m/s。
洁净室是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之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之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之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所给予特别设计之房间。
主要优势:
室内均能俱有维持原先所设定要求之洁净度、温湿度及压力等性能之特性。
洁净室最主要之作用在于控制产品(如硅芯片等)所接触之大气的洁净度日及温湿度,使产品能在一个良好之环境空间中生产、制造,此空间我们称之为洁净室。
按照国际惯例,无尘净化级别主要是根据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子直径大于划分标准的粒子数量来规定。
按照“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GB/T18204.19-2000》有关要求,关闭门窗在室内均匀地释放示踪气体二氧化碳(CO2),使室内空气二氧化碳(CO2)浓度为2-4g/m3,同时用风扇扰动空气使其充分混合。第一次测定二氧化碳含量后,间隔一个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测定。一个小时内进入室内的空气量由下式计算:
Ma=2.30257×M×lg(c1-ca)/(c2-ca)-----(1)
式中:Ma为1小时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h-1);M为室内的空气量(m3);c1为第一次测定二氧化碳含量(%);c2为1小时后测定二氧化碳含量(%);ca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取值0.04%。
E=Ma/M×100%-----(2)
式中:E为小时换气次数
(%),也即换气率; Ma 为1小时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h-1);M为室内的空气量(m3)。
可见,由公式(1)(2)得出换气次数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关系是:换气次数越大,室内二氧化碳每小时排出室外的量也就越大,也就是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趋于最低值的速度越快。
换气次数=房间送风量/房间体积,单位是次/小时。换气次数的大小不仅与空调房间的性质有关,也与房间的体积、高度、位置、送风方式以及室内空气变差的程度等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经验系数。
1、换气1次,表示在1个小时之内,将所需要服务空间内的空气完全置换。换气次数,通常我们说指的是1个小时的换气次数。
2、换气次数=房间送风量/房间体积,单位是次/小时。换气次数的大小不仅与空调房间的性质有关,也与房间的体积、高度、位置、送风方式以及室内空气变差的程度等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经验系数。
举例:一个房间,长3米,宽2米,高4米。那么换气一小时一次就指的是空气的换气量为:
3×2×4×1=24立方米/小时,那么你配置24立方米/小时的风机,就可以做到每小时换气一次了。但是这个是理论值,还要根据你的送、排风管路段进行设计和校核计算。
扩展资料:
一般使用两种示踪气体方法来测量换气次数:上升法和下降法。
上升法
在上升法中,根据质量平衡可得到风量Q和示踪气体释放速率、出口浓度的关系。
因此在已知示踪气体释放速率的情况下,通过测量出口浓度可以得出房间的通风量,而由换气次数的定义可知,对于确定的房间,体积一定,测出房间通风量后即可求得换气次数。
下降法
在下降法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已知房间初始浓度,测出τ时刻排风口的浓度,通过上式即可求出名义时间常数,进而得到换气次数。若未知,可以测出、两个时刻的排风口浓度,通过比例关系消除,进而得到换气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适用于室内混合比较均匀的情形。当室内混合较差或存在非常显著的分布特征时,不同的测点位置和不同的时间段选取,可能会导致较大的结果差异。
按照“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GB/T18204.19-2000》有关要求,关闭门窗在室内均匀地释放示踪气体二氧化碳(CO2),使室内空气二氧化碳(CO2)浓度为2-4g/m3,同时用风扇扰动空气使其充分混合。第一次测定二氧化碳含量后,间隔一个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测定。一个小时内进入室内的空气量由下式计算:
Ma=2.30257×M×lg(c1-ca)/(c2-ca)-----(1)
式中:Ma为1小时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h-1);M为室内的空气量(m3);c1为第一次测定二氧化碳含量(%);c2为1小时后测定二氧化碳含量(%);ca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取值0.04%。
某计算机房面积S=60(m2),净高h=3(米),人员n=10(人)
1.若按每人所需新风量计算,则新风量Q1=n.q=10*70=700(m3/h)。(取每人所需新风量q=70(m3/h));
2.若按房间新风换气次数计算,取房间新风换气次数p=5(次/h),则新风量Q2=q.n=5*60*3=900(m3/h)。
由于Q2>Q1,故取Q2作为设备选型的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换气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