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设计中的减法设计是什么设计手法

感动的学姐
冷艳的小鸽子
2022-12-31 07:14:04

设计中的减法设计是什么设计手法

最佳答案
整齐的小丸子
美丽的战斗机
2025-08-09 05:07:03

泊恩凯尔解释减法设计的本质意思就是一切从简。少去过多的装饰品的冰释,让空间回归开放,回归自然。

一直以来的装修都是将空间布置的华丽丽,用很多精美的装饰品来装饰空间达到某种效果。减法设计的思想就是舍去这些装饰品,将空间留白。凸显其空间的本质、质朴,装饰跟简单。

与此同时,还有加发设计。加法设计是与减法设计相对的。

最新回答
发嗲的大门
灵巧的手套
2025-08-09 05:07:03

上一期中,保障网我为大家介绍了客厅装修四大误区坚决避免!下面,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客厅的减法设计客厅的减法设计的运用。

什么是客厅的减法设计,客厅的减法设计的运用

客厅的减法设计是什么呢?装修中的“加减法”,对许多业主来说可能比较新鲜。但在家装设计中,却是贯穿始终的法则。“加法”是最直接的装修手法,因为功能的需要或视觉的美观而增加的吊顶、造型、隔断、屏风等都属于“加法”的运用。

恰当合理的运用“加法”,可以增加房间的装饰性、弥补空间结构的不足。但在“加法”思维中,我们有时会堆砌太多的元素而失去分寸,平添了多余的结构和装饰。于是我们逐渐有了“减法”意识,对装饰装修有所取舍:减掉零碎的空间,删减多余的颜色和摆设,拆解拥堵的结构,并且严格筛选自己的物品。减负之后的家,是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家,

和谐的视觉设计,最终使人精神愉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客厅的减法设计。(室内装修中的客厅装修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从加法思维到减法思维并不难,却要克服几个常见的心理定式。

一是“我喜欢就适合我”。其实对于不和谐的部分,即使再喜欢的陈设也要忍痛割爱,毕竟好东西要放在最合适的环境

二是“怕空”的心理,一看到空的地方就想填补或者加以利用,忽略了空白的用途, 就像一幅画,画满了并不好看,应该善待空白

三是“一步到位”,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会在没想好或者没选中的时候,做了匆忙的加法

四是“半途而废”,有时在装修时注意了减法的运用,可是在日后的生活里,却随意购置了很多东西,

于是舒朗的空间慢慢变了味道。如果你认为客厅装修设计中以上这些心理都不难控制,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更深入的减法法则吧。(客厅装修设计的几个注意事项)

一:结构减法

一个家的结构并不算复杂,结构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功能。墙用来分割空间,吊顶用来隐藏管道或灯槽。所以如果没有功能要求,结构减法里,不提倡增加过多的结构或者烦琐的装饰。

二:线条减法

结构和家俱的线条也是一种语言,如果这种语言不一致,或者太过花哨都容易产生疲倦感。线条减法并非一定要保持直线的造型,而是要减少那些没有相互关系的造型。比如有人看到酒店或餐厅中的月亮门造型很好看,就在自己家的通道中做类似的设计,

却与整体意境不相协调搭配家俱时,将新古典的客厅与新中式的卧室混搭,却忽略了面积不大的家更应该是统一协调的装饰。总之,造型特征不宜多,尤其是在小面积的空间,否则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客厅装修 三步轻松打造魅力客厅)

三:色彩减法

在家居设计中,过多的色彩往往显得纷杂,色彩减法可以减去突兀的旁色或者分散注意力的杂色。遵循无彩色系、单色系或者协调色系,就能够把握住简约而贴近生活的色调。简单来说,对于专注于黑白的无彩色系,可以用灰色和自然的材质来调和黑白的强烈对比如果单色系显得过于安静,可以使用小面积的对比色来增加跳跃感。

四:高度减法

高度减法对保持空间的舒畅很有必要。应该尽量减少头顶以上的物品,过高的书柜、衣柜都会产生沉重感如果出现高的柜子,可以给这个区域分配较大的面积来削弱其压抑感。对于复式公寓或别墅中出现的共用空间,不要用复杂的吊顶削弱其通畅的优势,可以选用不妨碍视线的垂吊装饰或灯具来呼应地面。在有些创新的设计中,还可应用低姿的家俱组合来达到降低高度的作用,比如:有的矮桌高度介于茶几和餐桌之间,配合低姿的坐墩或休闲椅,可以融合就餐、娱乐、学习等多种功能,既不妨碍空间的利用,又能保证通透的空间感。(挑高客厅装修设计要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带来的什么是客厅的减法设计,

客厅的减法设计运用的介绍了。在客厅装修时多多运用这中设计方法不仅可以帮您省钱,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你的客厅看起来更为简洁又不失美观哦。

机智的缘分
单身的金鱼
2025-08-09 05:07:03

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恰到好处的格局破解,佐以艺术性的软装布置及实用的机能规划,让拥有无敌海景的度假别墅,得以拥抱蓝天碧海的绝美景致,变成解压忘忧的最佳居所。

设计风格:休闲风;

房屋状况:新房;

空间面积:240㎡;

空间格局:2+1房2厅 楼下:玄关、客、餐厅、品茗室、客用卫浴、司机房 楼上:主卧+主浴、长亲房、次浴;

主要建材:铁件、玻璃、木皮、石材等。

当设计师亲自前往坐拥大片海景的别墅之后,被壮观的自然景致震慑,然而房屋格局,却让人无法尽情观海,于是,他在脑中反复推敲改造大计,决定实践现代设计 Less Is More 的空间美学,透过减法设计,创造最佳空间利用。

首先改变的,就是玄关。入门拐个弯就可看到刻意拉高的门框,碧海蓝天,在前景家俱的铺陈下,如一幅浑然天成的画作,拉开海景序幕。其次,将餐厨区隔间拆除,把结构柱修圆,融入空间,并增设机能丰富的轻食吧台,

满足度假所需的餐饮需求。

公共空间唯一的隔间,在于客厅尽头的品茗区。为了让海景绵延而不被阻绝,客厅与品茗区的隔间墙刻意与窗断开,形成回字动线,让人行走于其间,可感受到流畅的动线安排。

家俱配置则以不阻断赏景视线的低台度沙发、桌、椅、床组为优先,其中最让人赞叹的,是主卧房量身订制的床组,结合书桌、上网及让升降电视隐藏于基座,满足视听娱乐等多元复合机能。 此外,更在可观海的偌大阳台,放置了适合赏景的户外家俱, 搭配现代感十足的棒球灯,在夜幕低垂之际, 随变化万千的落日余晖,变换色彩,让繁琐的尘嚣得以抛诸脑后。

让艺术与生活紧密交织

以突显海景优势为主轴的减法设计,不仅让空间格局符合实际需求,生活动线流畅,实用机能也被充分满足。更进一步,就是试图让艺术融入生活。因此,设计师也特别邀请了艺术家,创造呼应空间条件,创造出与碧海、青山呼应的雕塑,置于区隔客、餐厅的低矮柜上方。

客厅、长亲房及品茗室,也分别以水墨挂画彰显艺术气息,为空间增色不少。

生活器皿的选择也毫不马虎,不仅餐具选用柳宗理设计款,品茗区更搭配国内陶艺家章格铭的茶道具,提升生活质感,让人充分感受艺术与生活紧密交织的设计概念,经由设计师专业的减法设计,让空间豁然开朗,突显无敌海景的优势。再结合精心挑选、量身订制的家俱,及艺术性的软装布置,让这间度假屋,成为人人欣羡的梦幻宅。

设计师解读屋主需求:

1、希望空间设计发挥海景住宅优势。

2、餐厨规划满足度假轻食机能。

3、公共区增设品茗室。

4、卧房结合上网、看电视等复合机能。

5、善用户外阳台,满足休憩、赏景需求。

01 家俱 因应赏景需求的家俱配置

客厅、品茗区、卧房或阳台上的户外家俱,都以适合欣赏海景为挑选依据,不论日升、日落,在家就能自在观海。其中主卧量身订制的低台度床组,更结合书桌、上网、看电视的多元复合机能。

02 格局 让海景绵延的开放式设计

客、餐厨皆采开放式设计,仅以家俱做出空间界定,唯一的隔间墙位于客厅尽头的品茗室,刻意与窗断开的设计,让海景绵延不绝。

03 机能 让餐厨结合的机能性吧台设计

将封闭隔间拆除,把结构柱修饰成圆柱体,与空间融合,再增设一个机能充足的轻食吧台,满足备餐、收纳需求,让餐厨区机能更充足。

04 家饰 艺术性装饰,提升空间质感

把艺术与空间设计结合是这间度假屋最大的特色之一,设计师不仅邀请艺术家应空间特质创作与山、海呼应的雕塑,家中水墨挂画也巧妙呼应自然景观,连生活器具的选择,也充满艺术性,不仅餐厅使用柳宗理刀叉,品茗区茶道具则是国内陶艺家的杰作。

设计理念:

用减法设计发挥空间优势,以俐落的线条突显现代风格,透过艺术性软装布置为空间增色。

02 格局 让海景绵延的开放式设计

客、餐厨皆采开放式设计,仅以家俱做出空间界定,唯一的隔间墙位于客厅尽头的品茗室,刻意与窗断开的设计,让海景绵延不绝。

03 机能 让餐厨结合的机能性吧台设计

将封闭隔间拆除,把结构柱修饰成圆柱体,与空间融合,再增设一个机能充足的轻食吧台,满足备餐、收纳需求,让餐厨区机能更充足。

04 家饰 艺术性装饰,提升空间质感

把艺术与空间设计结合是这间度假屋最大的特色之一,设计师不仅邀请艺术家应空间特质创作与山、海呼应的雕塑,家中水墨挂画也巧妙呼应自然景观,连生活器具的选择,也充满艺术性,不仅餐厅使用柳宗理刀叉,品茗区茶道具则是国内陶艺家的杰作。

设计理念:

用减法设计发挥空间优势,以俐落的线条突显现代风格,透过艺术性软装布置为空间增色。

靓丽的柜子
犹豫的航空
2025-08-09 05:07:03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内容: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7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口算能明白一图四式的关系,初步认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操作、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书写、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具学具:小棒,计数器,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说出下面各数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1113171820。

探究新知:

1.教材第78页的例4。

(1)出示1捆和3根小棒(多媒体)。

①看图说图意。

②列式。

10+3=13(随学生列式,电脑演示)。

③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根据它们的关系你能试着列减法算式吗?

学生答,老师板书,配以电脑显示:13-3=10,13-10=3。

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从13里去掉3这部分就得10那部分,去掉10那部分就得3这部分)。

(2)利用刚才的知识你能试着完成这道题吗?出示教材第78页“做一做”的第1题。

2.教材第78页的例5。

(1)学生操作计数器:先拨出11,再添上2个一。

①说出这个过程。

②列式表达这个过程。(11+2=13)。

(老师板书时与例4的加法对齐)。

明确:加号两边的数分别叫“加数”,结果叫“和”。

(2)操作计数器:从13中拨去2个一。

①说出这个过程。

②列式表达这个过程。(13-2=11)。

(老师板书13-2时与例4的减法对齐)。

看减法算式明确:减号前边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边的数叫“减数”,结果叫“差”。

鳗鱼小伙
迷人的小懒猪
2025-08-09 05:07:03

2007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真题论述题第1题

试述PET技术利用减法实验设计方案研究人类的言语感知、运动和联想功能的方法,及其研究发现。

   答: 1. PET技术,采用减法的实验设计方案,研究了正常人言语感知、运动和联想功能时,脑区域性血流量的变化规律。

减法实验设计就是让被试完成复杂程度不同的言语功能,将其区域性脑血流量根据认知任务复杂程度依次相减。

2.最简单的是言语知觉,让被试听或看某个词,并不要求他们做任何反应;其次,让被试读出所见或听到的单词,这不仅含有单词感知功能,还包括言语运动功能。

最复杂的是联想功能,要求被试看到或听到一个目标词,联想并说出达到目标词的动作。

3.被试完成言语感知任务时,得到的区域性血流量减去安静时的基础值;完成语言运动任务时的脑区域性血流量减去感觉任务时的脑血流量;完成联想任务时脑血流量再减去语言运动任务的脑血流量。

这种相减的结果分别是,语言感知、运动和联想过程所需要的区域性脑血流量。

4.结果:首先,完成语词被动感知任务时,依单词呈现方式(视觉或听觉)不同,被试两侧大脑的视觉或听觉初级和次级皮层脑血流量迅速增加,且视、听皮层的血流量增加没有重叠现象。这说明语词感知过程在相应感觉通路的初级和次级皮层区内独立完成,与其他感觉通道不 *** 。

其次,在语词读出任务中,两侧大脑的面部感觉与运动区皮层和辅助语言运动区皮层的脑血流量增加。

最后,在语言联想功能中大脑额叶皮层,特别是左额下回和两半球前扣带回血流量增加。

5.这些事实表明:

(1)言语感觉、运动功能不仅限于经典的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视、听皮层、面部感觉和运动区皮层,乃至扣带回皮层都与语言过程有关。

(2)而且语言信息加工过程的初级阶段并没有明显的半球一侧化现象,在复杂联想功能中,左额皮层的优势效应才较为显著。

 

缥缈的豌豆
悲凉的薯片
2025-08-09 05:07:03
布尔运算

设计方法有很多种 看在什么阶段适合使用什么方法 减法设计就是在原来基础上 减去不必要的 达到简介的效果 正反设计类似 比如颜色的对比色运用 点线面的结合

友好的外套
魁梧的香氛
2025-08-09 05:07:03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例10的简单动画课件、口算卡片、小棒等。

教学设计

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做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2.做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做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做后由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小结

专家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是:本节课选取的教材是一节常规的数学课堂内容。它体现了平凡的教学中的不同一般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习,是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4.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特别是,教师参与活动能力弱的小组活动,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角色。

5.练习中,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过程,体现了重视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鼓励会用数学式表示的同学列出算式,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历年融入了常规教学,让学生在事实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中,相关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优雅的金毛
难过的太阳
2025-08-09 05:07:03

《少则多 以密斯·凡德罗的哲学做减法设计》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DQVjtm8r05ggjE4-hGR0w

提取码:k9ar

书名:少则多 以密斯·凡德罗的哲学做减法设计

豆瓣评分:7.2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6-1

内容简介:

“少则多”是很多设计师推崇的设计法则。看似设计元素少,但出来的成品好,这就是“少则多”的魔力。《少则多 以密斯·凡 的哲学 减法设计》收录了外多位设计师对于“少则多”的解读,以及 量“减法设计”作品,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在设计中应该如何去掉多 的元素,留下核心的 华,以更少的元素打造更好的设计效果。《少则多 以密斯·凡 的哲学 减法设计》适合设计专业的学*及专业设计师阅读。

隐形的云朵
舒适的小虾米
2025-08-09 05:07:03
教学加法和减法,首先要教学运算的意义。计算的 方法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都离不开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的:

1、亲历整理知识的过程,感受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2、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3、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出示

10-34+410-62+55+3

10-58-77-49-09-8

6-69-28-24+63+6

9-02+39-50+74+2

二、整理知识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计算题?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观察

A出示10以内加法题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加法题,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成这个样子,你能看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B练习,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

C照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减法表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3、除了加减法式题,我们还学了图画式应用题

师出示P79熊猫图和书包图。

你能说出图意吗?大括号里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1、看图写出两个加法和减法

2、图画式应用题

3、填括号

4、口算计时完成

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二

一、联系生活 经验 以及分与合的思想,初步认识加、减法。

第44~47页是教学加、减法意义的第一阶段。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分与合的思想,有意义地接受加法和减法,知道加、减法的一些知识。

① 通过例题讲解运算的意义。在例1的情境图里,3个小朋友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学生立即会想到“合起来一共5个小朋友”。这里的“合”是加法概念的生长点,也是加法意义的核心成分。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3“加”2计算,很自然地引出了加法运算,也表达了加法在这里的具体含义。

例2设计了两幅内容连续的画面,呈现原来有5个小朋友浇花,走了2人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和具体数量关系感知减法的意义。

② 变换情境与素材,让学生看图写算式,内化运算意义。从例题里接受的运算意义需要及时巩固,两次“想想做做”的第1题分别是看图写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让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里继续感受运算的意义。每题都是两幅图(两小题),左边一幅图的算式已经写出,要求学生联系图意体会算式的意思,并填写得数。右边图的算式让学生独立写或补充缺少的被减数。可见,教科书让学生内化运算意义是逐渐提高要求,逐步深入的。

学生能否正确写出算式,理解图意是关键。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帮助他们把图意说清楚。特别是减法的右边一幅图,必须想到荷叶上原来是4只青蛙,这是算式的一个数据,也是写减法算式的难点。

通过画图体验运算意义。两次“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变换认知角度,通过画图表达算式的意思,反馈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教学时要注意三点:先让学生 说说 算式的意思。如“2+1”是2个和1个合起来,“4-3”是从4个里面去掉3个。再让学生体会左边第1小题的图为什么这样画,并完成另两题。最后组织学生议论:还可以怎样表示算式的意思?画别的图形、摆学具、操作实物可以吗?从而对运算意义形成较概括的体验。

二、通过“一图两式”发展对加法和减法的认识。

第52~56页是教学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第二阶段。根据一幅图中“合起来”的数量关系写两道加法算式根据一幅图里总数的构成,从中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的数量关系,写两道减法算式,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不只是算式数量的变化,更是对运算意义认识的发展。

例题让学生体会两个算式是怎样根据一幅图写出来的。例5的情境图里,5个小孩拿着工具准备植树,1个小孩推着车也去植树,算式5+1=6与1+5=6都是求一共几个小孩去植树,都是把5人与1人合起来,结果是相同的。

例6的情境图里,一共有6个小孩在植树,减去4个男孩,剩下2个女孩减去2个女孩,剩下4个男孩。图画里一共6棵树,减去正在种的2棵,还剩4棵没有种减去地上的4棵,2棵正在种着。

这两道例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现象,了解图画的意思,列出不同的算式。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两道加法算式都是把5和1合起来两道减法算式都是从6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这样,他们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认识就发展了一步。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帮助学生掌握“一图两式”,教材充分考虑了“一图两式”是教学难点,经常“扶”学生一把。

第52页在辣椒图下面列出4+3=7,这道算式是顺着图意列的,算式里的“4”和“3”分别与图中的4个红辣椒和3个青辣椒上下对应。让学生补充另一道算式,体会只要把两种颜色的辣椒个数相加,都能得到辣椒的总数。同样,第54页在萝卜图下面顺着图意,对应着两部分萝卜已经有算式7-2=。让学生填写另一道算式的减数和差,再次体会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剩下的是另一部分。顺着图意思考的算式比较容易,两个“试一试”已经写出,让学生写另一道算式,着重体会这道算式的意思以及和图的关系,从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一图两式的思考。

三、通过“一图四式”感受加、减法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第58~67页是教学加、减法意义的第三阶段,在“一图两式”的基础上继续提出“一图四式”的要求。四道算式中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分别在第二阶段教了,现在只是把两个“一图两式”组合成“一图四式”。通过组合,感受加法与减法间的内在联系。“一图四式”清楚地表示了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的运算,蕴含了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尽管本单元不给加法和减法下定义,更不讲“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学生还是能在现实情境和具体的算式里 “有所感觉”。这种“感觉”,使他们对减法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

教学有关8、9、10的加、减法的三道例题都是“一图四式”,三次“试一试”也都是“一图四式”。另外,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和练习八第1题也是“一图四式”。教材提供这么多机会,让学生反复经历“一图四式”的过程,其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

“一图四式”的教学着重安排在第58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三个层次。

例7在情境图下面已经列出四道算式,让学生写出得数。这是他们首次接触一图四式。教学要注意三点:一是仔细看图,收集有用的信息。学生对情境图会有兴趣,往往关注救生圈的图案、颜色、形状,这些与下面的算式无关。要把学生的观察点引到“池里有5人,池边有3人”(或“男孩有5人,女孩有3人”)上。二是让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先一道一道地进行然后两道加法算式为一组,两道减法算式为一组,一组一组地进行最后沟通两组(四道)算式的联系。三是让学生看一看,根据一幅图写出了几道算式,其中几道加法、几道减法, 反思 四道算式的写法,从而知道“一图四式”。

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三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重点难点

1、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 毕业 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 贺卡 、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猜你还感兴趣的:

1. 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案

2. 一年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3. 一年级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4. 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