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马鞍山当涂县暴雨强度公式

会撒娇的招牌
聪慧的橘子
2022-12-31 06:55:17

马鞍山当涂县暴雨强度公式

最佳答案
粗犷的水壶
从容的苗条
2025-08-09 17:31:44

q=3255.057(1+0.672lgP)/(t+13.105)0.808。根据查询马鞍市政府公告得知,马鞍山当涂县暴雨强度公式:q=3255.057(1+0.672lgP)/(t+13.105)0.808。式中:q为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升/秒/公顷);t为降雨历时(分钟);p为重现期(年)。本公式适用范围为马鞍山市中心城区,三县可比照使用。

最新回答
伶俐的星星
伶俐的康乃馨
2025-08-09 17:31:44

您好,

Qy=Ψ·q·F计算

式中:

Qy—设计雨水流量(L/s)

Ψ—径流系数取0.9

q—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其中

式中:

P—设计重现期,取2年

t—降雨历时(min)取5min

则q5=414L/(s·ha)(p=2、t=5min)

望采纳,谢谢,亲

朴素的小松鼠
细腻的乌龟
2025-08-09 17:31:44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第15条规定,在计算雨水管渠设计降雨历时t时,管道内雨水流行时间t_2的系数m值为2。这一规定只能适用于i=A/t~n型公式,并且n=0.67,在第13条又规定各地区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一般采用i=A/(t+b)~n型式。

因此,该问题就有认真讨论的必要。 本文以我国普遍采用的"推理法"为基础,对雨水管道中出现空隙容量及其利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提出适用于i=A/(t+b)~n型公式的m值计算方法。

扩展资料:

雨水管渠的设计降雨历时t,由地面集水时间t1和雨水在计算管段中流行的时间t2组成。

t=t1+t2 ,式中 t——设计降雨历时,min;

t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5min~15min;

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

地面集水时间t1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设计降雨历时

美满的大碗
伶俐的朋友
2025-08-09 17:31:44

重现期通俗的说就是“多少年一遇”,所以当然是重现期越大,雨水量越大。

比如一百年一遇是指一百年左右出现一次或几次的雨量,五十年一遇就是五十年左右出现一次或几次的雨量,P=100当然要大于P=50了,当然以此计算出暴雨量强度也是100年大于50年了。

“重现期越大不是表明出现大于等于这个降雨量的时间越长”的观点是错误的,重现期越大说明此量级出现的几率越小,暴雨量等级越高,降雨量越大。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暴雨强度

纯真的橘子
羞涩的小土豆
2025-08-09 17:31:44
雨水的强度分类是有规定的,在气象学上,降水等级的划分是根据降水量确定的,一般在24小时内,降水小于10毫米为小雨,10-24.9毫米为中雨,25-49.9毫米为大雨,50-100毫米才为暴雨,大于100毫米的就是大暴雨了.

不知道你想算那方面的事,单位是什么,是mm/h,还是别的什么

第一次见到这个公式,能说明白一些么?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舒心的诺言
个性的发夹
2025-08-09 17:31:44
我国规定降雨等级

12小时降雨量

暴雨31.0—70.0

大暴雨 70.1—140.0

特大暴雨 大于140.0

24小时降雨量

暴雨50.1—100.0

大暴雨 100.1—200.0

特大暴雨 大于200.0

优雅的奇异果
可靠的黑夜
2025-08-09 17:31:44
Qy=Ψ·q·F。暴雨强度公式:Qy=Ψ·q·F。计算 式中:Qy—设计雨水流量(L/s),Ψ—径流系数取0.9q—暴雨强度(L/s·ha),F—汇水面积(ha)。暴雨强度指的是降雨的集中程度。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其计量单位通常以 mm/min或L/(s.万m2)表示。

外向的夏天
刻苦的老虎
2025-08-09 17:31:44
为什么降雨历时越短,重现期越长,暴雨强度越大?

重现期通俗的说就是“多少年一遇”,所以当然是重现期越大,雨水量越大。比如一百年一遇是指一百年左右出现一次或几次的雨量,五十年一遇就是五十年左右出现一次或几次的雨量,P=100当然要大于P=50了,当然以此计算出暴雨量强度也是100年大于50年了。

“重现期越大不是表明出现大于等于这个降雨量的时间越长”的观点是错误的,重现期越大说明此量级出现的机率越小,暴雨量等级越高,降雨量越大。

关键的两个概念是

1、这里的暴雨强度,是最大时段平均雨强,所以历时越短,强度越大

2、通俗地说,对于暴雨这种极端事件,重现期越长,越稀遇,就越大

请教一下:相同暴雨重现期,不同降雨历时的总降雨量相等吗?

我个人感觉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暴雨重现期一般是指X年一遇的24小时降雨量。也可以是X年一遇的60min降雨量,或者是x年一遇的120min降雨量。

问题中“相同的暴雨重现期”是否已经默认了,X——年份,T——降雨历时等限制条件。所以降雨历时60min和120min,没有可比性。(?????)

楼主是否同意我的见解?如果已经找到更好的解释,请楼主指教!

个人见解,供参考!

重现期跟雨水量的关系,是重现期越大,雨水量就越大吗?为什么?

重现期通俗的说就是“多少年一遇”,所以当然是重现期越大,雨水量越大。比如一百年一遇是指一百年左右出现一次或几次的雨量,五十年一遇就是五十年左右出现一次或几次的雨量,P=100当然要大于P=50了,当然以此计算出暴雨量强度也是100年大于50年了。

“重现期越大不是表明出现大于等于这个降雨量的时间越长”的观点是错误的,重现期越大说明此量级出现的机率越小,暴雨量等级越高,降雨量越大。

流量,应采用与哪个降雨历时t相应的暴雨强度q

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 mm/min或L/(s.万m2)表示。

我国气象局规定,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至99.9毫米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为什么降雨强度q和降雨历时成反比

雨水设计流量是按Qs=qΨF 公式计算的,而雨水管是一段一段按上述公式计算的,由于每段设计暴雨强度计算中t值不同,是逐段增大的,所以每段设计暴雨强度q值也不同,是逐段递减的,因此每段暴雨强度值不是恒定不变的。但是由于每段汇水面积是逐段递增的,所以每段雨水设计流量也是逐段递增的。

沧州降雨重现期几年

这个概念需要说明一下:

重现期:某一量级的事件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

例如:A地区年降雨量大于1000mm的事件平均100年发生一次,

那么就是1000mm降雨的重现期是100年。

为什么洪水重现期越大 设计标准越高

重现期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引数

要抵御重现期越高的洪水,当然设计标准越高。

什么叫降雨频率和重现期啊?

降雨是一种偶然事件,某一大小的暴雨强度出现的可能性一般不是预知的。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发生的频率,推论今后发生的可能性。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频率是指等于或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与观测资料总项数之比的百分数。频率小的暴雨强度出现的可能性小,反之则大。 在实际中常用重现期代替频率一词。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重现期是指等于或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可能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单位用年(a)表示。重现期与频率互为倒数。

知道降雨总量和降雨历时如何计算降雨强度

降雨总量除以降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