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什么是企业顶层设计

虚幻的钢笔
淡定的小鸽子
2022-12-31 06:21:47

什么是企业顶层设计?

最佳答案
凶狠的诺言
谨慎的紫菜
2025-08-16 14:04:24

顶层设计,工程学术语,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

扩展资料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在中国,“顶层设计”现已成为一个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的名词,对其概念的理解略有不同。

主要特征

一是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二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实际可操作性,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表述简洁明确,设计成果具备实践可行性,因此顶层设计成果应是可实施、可操作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顶层设计

最新回答
怡然的蚂蚁
专一的羽毛
2025-08-16 14:04:24

应该包括:

1、是要做什么。

2、是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3、是要实现什么目的。

“顶层设计”基于对目标市场的理解,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对竞争格局的认知,通过系统的分析把经营管理目标设定好,把用户心目中理想的完整产品描述清楚,把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素和主要挑战罗列出来,把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预见到,从而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缺什么,补什么,真正的让企业发展的战略落地。

扩展资料:

《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可谓大数据产业的顶层设计方案。随着“十三五”的脚步渐近,我国经济也步入了新常态发展轨道。如果说,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那么这其中大数据产业则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自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政府层面一直在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建设,相应的配套政策也相继出炉。下发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所涉及的11项重点行动几乎全部提到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从根本上肯定了大数据在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顶层设计”是国内企业转型与升级的突破口

风趣的朋友
忧虑的御姐
2025-08-16 14:04:24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同时也是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

扩展资料:

顶层设计原则:

1、顶层设计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现在的问题是,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一些突出矛盾摆在我们面前,严重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因此,今天讲改革顶层设计不是进行一般的理论讨论,而是要解决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体制机制矛盾,解决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需求减弱、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后有可能暴露的风险问题,解决收入差距拉大及其导致的经济社会问题。顶层设计应从这些重大问题切入,列出若干个关键问题,拿出对策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2、顶层设计应抓住重大问题。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包括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既然是顶层设计,就必须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重大问题出发,抓住现象背后的体制机制原因,不回避、敢碰硬、求突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具有“顶层”的意义。

有些问题属于日常的改革工作,属于短期问题,不具有全局意义上的“关键性”,对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不必列入顶层设计的内容。顶层设计主要是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抓长期以来导致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核心问题,抓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纲举目张,为解决其他问题铺平道路。

3、顶层设计不应设思想框框。在改革开放30多年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需要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不能就经济谈经济。特别是搞顶层设计,就应从国家稳定发展的顶层和最高利益出发,实事求是,不设思想框框,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4、顶层设计应有全球视野。中国现在是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问题。顶层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密切关系世界经济发展的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问题,是会影响世界投资、消费与贸易的问题。

同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与策略,也须考虑国际利益、国际博弈以及国际环境的可能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顶层设计

幸福的鞋垫
老迟到的钥匙
2025-08-16 14:04:24
企业的顶层设计包含几方面:

1、企业法律构架的顶层设计,从现有的法律构架出发,来设计符合上市和未来公司发展的一个股权构架和公司的管理构架。

2、企业财务的顶层设计,当企业想跟资本市场对接的时候,必须解决企业财务构架的问题,财务构架如何为企业服务,如果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只有一个老板看得懂,甚至一个企业有几套报表,那这个企业很难跟资本对接,很难引进投资者,做再好也引不进投资者,因为企业的财务系统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的。

3、企业业务的顶层架构设计,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王老吉和加多宝现在面临的名字之争?我相信王老吉和加多宝的问题就是顶层设计出现问题,因为企业从来没想过未来能做大,后面做大了以后发现方向错了,我们用一个不好听的比喻做例子,就像你去领养一个小孩,手续都没办,你把他抱回来,把他养大了,没想到自己把小孩培养成一个知名人士,或者具有了特殊技能,现在他的亲身父母要认回孩子,就要面临着这种名誉之争,所以这就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问题,你未来没规划好。用别人的品牌,实际上是帮别人养孩子。不管你现在花了多少精力都是别人的,因为你最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顶层设计的问题没有解决。

希望能帮到你;)

饱满的猎豹
干净的小蘑菇
2025-08-16 14:04:24

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一定要有一个做强做大的模式。很多企业做到一定阶段就做不大了,为什么?因为一开始就错了,一开始的模式就注定做不到。所以企业需要顶层设计。

也许你有一个很好的产品,但你未必有一个好的企业:很多企业是产品、技术很厉害,但是企业市场却做得一塌糊涂。企业要想做强做大,有一点很关键,就是要让产品及服务709%6以上能够标准化。

为什么全世界最大的餐厅,都没有厨师,因为没有厨师才能标准化世界上量大的餐厅是麦当劳,因为麦当劳没有厨师。中国最大的是小把,因为它也没有厨师。所以在餐饮行业,好吃的往往做不能做大的餐饮企业,往往不好吃,好吃的程度最多70分如果要好吃的程度从70分达到90分,成本至少增加1倍:如果要让好吃的程度从90分达到10分,成本还要增加1倍。

这完全没有必要。世界上最好汽车是劳斯菜斯,可是劳斯菜斯亏钱,因为它太完美了。全世界最大的企业是立顿,而立顿的茶,扪心自问,好喝吗?不好,但也不难喝。中国有很多好喝的茶,铁观音、大红袍,但是往往做不大,这就是规律。

为什么中国能够上市的服装公司,几乎都是男装,而不是女装为女装意味着流行,而流行就难以标准化。中餐如何标准化,如果不能在菜系上标准化,就得在管理上标准在度上标准化,把一部分菜标准化。企业标准化管理是需要标准化新的,来来能在标准化上创新,谁就能迅速地颠覆整个行业。

各行业如何标准化?北大纵横、和君创业算是中国较大的管理各公司,但是它们水远做不大,因为难以标准化。类似的咨询企业,也有上市的,比如色光标、华谊嘉信,因为它们把咨询最前端的产品服务标准化了。还有一家公司就是通路快件,他们把人才也标准化,了。用三流的人オ造了一流的业绩,像麦当劳一样。所以未来的争也是标准化创新的竞争。

哭泣的金毛
可靠的发夹
2025-08-16 14:04:24
顶层设计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转折点。广州中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认为,顶层设计的原则主要有:顶层设计应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顶层设计应抓住重大问题;顶层设计不应设思想框框;顶层设计应有全球视野;顶层设计应“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优秀的蚂蚁
凶狠的白昼
2025-08-16 14:04:24

顶层设计原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的概念,后作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在中央文件中出现,首见于“十二五”规划。

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

顶层战略设计对企业意义:

到了商业领域,“顶层设计”被企业战略规划赋予了全新的含义,由此,“企业顶层战略设计”应运而生,并被诸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纳入到服务项目中。

简单来说,“企业顶层战略设计”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论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系统性的规划,即按照“以终为始”的金字塔原理,基于对目标市场的理解,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对竞争格局的认知,通过系统的分析把经营管理目标设定好,把用户心目中理想的产品描述清楚,把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素和主要挑战罗列出来,把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预见到,从而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

虚幻的大神
美丽的凉面
2025-08-16 14:04:24
给你说说我前两天在睿融的G·SSC听课的一些结论:公司要发展壮大,开放股权是必然的趋势,这是时代的潮流。开放股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思维僵化。开放股权,关键是要有顶层思维,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

创始人想要在不控股的情况下实现对企业的控制,驾驭资本而非被资本驾驭,首先在引入资本或股权激励之前,需要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做好企业股权的顶层设计(控制权设计)。通常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小股掌大权”:

1、股份比例和表决权比例分离

《公司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有限责任公司可以通过公司章程约定“同股不同权”,创始人可以要求投资者或者股权激励对象让渡其所持股份的全部或者部分表决权,实现表决权和分红权分离,从而既满足资本逐利本性,又能够继续实现创始人对企业的控制,从而通过较少的股份争取获得更大的投票权。

2、通过一致行动人计划提高创始人的控制能力

“一致行动人”即通过协议约定,某些股东就特定事项投票表决采取一致行动。意见不一致时,某些股东跟随一致行动人投票。比如,创始股东之间、创始股东和投资人可以通过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加大创始股东的投票权权重。

3、有限合伙持股平台的引入(杠杆持股,以小搏大)

有限合伙通过让核心创始人担任普通合伙人,从而控制整个有限合伙公司,然后通过有限合伙公司控制公司股权。其他股东只能是有限合伙的有限合伙人,不参与有限合伙管理,也就不能通过有限合伙控制公司。

4、AB股(牛卡计划)

所谓AB股,即将企业股票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创始股东与投资人持有不同类型的股票。比如,我们将创始股东持有的股票称为“B类股票”,投资人持有的为“A类股票”。A类股票与B类股票的基本权利一致,但在以下三方面有区别:

(1)持有主体:A类股票主要由投资人与公众股东持有,B类股票主要由创业团队持有。

(2)投票权:设定不同的投票权。比如,每股A类股票可以设定为1个投票权,每股B类股票设定为10个投票权(1:10的投票权比例是美股比较常见的)

(3)转换权:A类股票无法转换为B类股票。B类股票一经转让即自动转换成A类股票。

通过上述制度安排,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出让股权对接利用外部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两级分化的投票权设计,实现创业者对公司实行有效控制,亦可以防止恶意收购。

以上是我在睿融的G·SSC顶层设计培训课堂上面学到的一些东西,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