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到步桥该怎么走?有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664.4公里
起点:祁东县
1.衡阳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170米,右转进入永安路
2) 沿永安路行驶220米,过左侧的金融广场约90米后,左转进入竹苑路
3) 沿竹苑路行驶120米,右转进入潇湘路
4) 沿潇湘路行驶930米,左转进入祁丰路
5) 沿祁丰路行驶1.2公里,稍向右转进入衡友线
2.沿衡友线行驶19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衡友线
3.沿衡友线行驶54.4公里,朝解放大道/南三环/华耀城/G72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770米,直行进入蔡伦大道
5.沿蔡伦大道行驶6.7公里,直行进入外环路
6.沿外环路行驶470米,稍向左转进入外环路
7.沿外环路行驶40米,直行进入南岳高速
8.沿南岳高速行驶400米,朝邵阳/炎陵/广州/S8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9.沿匝道行驶800米,过汪家桥约550米后,直行进入衡邵高速
10.沿衡邵高速行驶23.8公里,朝北京/珠海/南宁/G4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12.沿京港澳高速行驶266.7公里,在岳阳/随州/荆州/S61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
14.行驶380米,直行进入岳阳大道
15.沿岳阳大道行驶7.9公里,过上桥,朝S61/监利/天门/随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6.沿匝道行驶1.4公里,过上桥,左前方转弯进入岳临高速
17.沿岳临高速行驶23.6公里,直行进入随岳高速
18.沿随岳高速行驶374.5公里,朝驻马店/新蔡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新泌高速
19.沿新泌高速行驶14.1公里,朝舞钢/焦作/S49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0.沿匝道行驶2.4公里,直行进入焦桐高速
21.沿焦桐高速行驶92.9公里,朝平顶山/洛阳/许昌/南阳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22.沿匝道行驶840米,直行进入宁洛高速
23.沿宁洛高速行驶2.9公里,朝许昌/S83/南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4.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兰南高速
25.沿兰南高速行驶47.7公里,直行进入永登高速
26.沿永登高速行驶11.8公里,过G107立交桥,朝郑州/G4/武汉/许昌东区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7.沿匝道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28.沿京港澳高速行驶708.6公里,右前方转弯上匝道
29.沿匝道行驶25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琉陶路
30.北京市内驾车方案
1) 沿琉陶路行驶5.0公里,左转进入紫码路
2) 沿紫码路行驶670米,右转进入琉陶路
3) 沿琉陶路行驶4.7公里,过小清河2号桥,右转
4) 行驶50米,右转
5) 行驶500米,进入官渠路
6) 沿官渠路行驶1.0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三步桥官庄家具城
驾车路线:全程约253.8公里
起点:三步桥官庄家具城
1.北京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官渠路行驶1.5公里,左转
2) 行驶50米,左转进入琉陶路
3) 沿琉陶路行驶4.7公里,左转进入紫码路
4) 沿紫码路行驶670米,右转进入琉陶路
5) 沿琉陶路行驶4.9公里,朝G4/石家庄方向,直行进入琉陶路
6) 沿琉陶路行驶490米,在第4个出口,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35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京港澳高速
3.沿京港澳高速行驶189.9公里,朝机场西/太原/石家庄市区/S9902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新元高速
5.石家庄市内驾车方案
1) 沿新元高速行驶19.5公里,朝绕城/中华北大街/太原/G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石家庄绕城高速
3) 沿石家庄绕城高速行驶9.4公里,在石家庄/中华大街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 沿匝道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张石高速连接线
5) 沿张石高速连接线行驶11.2公里,直行进入张石高速连接线
6) 沿张石高速连接线行驶30米,稍向右转进入中华北大街
7) 沿中华北大街行驶2.8公里,过右侧的颐宏大厦,朝北二环西路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8) 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北二环西路
9) 沿北二环西路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北二环东路
10) 沿北二环东路行驶610米,到达终点
终点:运河桥
主厅万卷堂前的砖雕门楼雕刻精致,饱经沧桑300余年后仍然古雅清新,完好无损,精美绝伦,享有“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
砖雕门楼位于门厅和大厅之间,高约6米,宽3.2米,厚1米,门楼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风火墙,古色古香。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屋檐下枋库门系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既美观大方,又牢固实用。
门楼南侧上枋嵌有砖雕家堂,供奉“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位,已有几百年历史,极其精致。门楼北为主体,滴水瓦下全用水磨青砖精制而成,既是屋顶支撑物,又是门楼的装饰物。砖细鹅头两个一组,十二对精美鹅头依次排列有序,支撑在“寿”字形镂空砖雕上,鹅头底部两翼,点缀细腻轻巧的砖细花朵,几道精美的横条砖高低井然,依次向外延伸,鹅头上昂,气势伟岸,风雅秀丽,好一幅优美的立体画。
门楼中部上枋横匾是蔓草图,蔓生植物枝繁叶茂,滋长延伸,连绵不断,象征茂盛、长久吉祥。横匾两端倒挂砖柱花篮头,刻有狮子滚绣球及双龙戏珠,飘带轻盈。横匾边缘外,挂落轻巧,整个雕刻玲珑剔透,细腻入微,令人称绝。中枋为长方形横联,雕刻“藻耀高翔”四个大字,刚健有力,清雅淡泊而庄重。“藻”乃水草总称;“藻耀”,意即文采绚丽,文采飞扬;“高翔”即展翅高飞。两侧为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祥可亲;八个文武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好不气派。郭子仪在唐肃宗时为平定安禄山、史思明之乱立了大功,被封为汾阳王,后为兵部尚书。他的年寿很高,活了84岁。他的8个儿子、7个女婿,都为朝廷命官,史书称誉郭子仪“大富贵,亦寿考”、“大贤大德”。这幅戏文图的寓意为“福寿双全”。右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姜子牙长须披胸,庄重地端坐于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这里描写周文王访得姜子牙的场景。文王备修道德,百姓爱戴,是个大德之君,而姜子牙文韬武略,隐于渭水之滨。有一次,周文王出猎之前,令人占卜,说他此次“所获非龙非罴,非虎非彪,所获霸王之辅”。文王大喜,高兴而归,立姜为军师。文王以大德著称,姜子牙以大贤闻名,“文王访贤”寓为“德贤文备”。中枋这三幅雕刻的外框前方刻有方柱,柱子间有栏杆和走廊,好似空中楼阁;刀工细腻,纹理清晰,古雅秀丽。下枋横匾三个圆形“寿”字,排列井然。“寿”字周围,淡灰色水磨青砖上刻有展翅飞翔的蝙蝠和空中飘扬的一簇一簇的云朵。“蝙蝠”两字中“蝠”与“福”同音,象征“福”。“寿”即长寿吉祥。“福”和“寿”是人类的普遍要求。整个门楼上“福”、“禄”、“寿”三星图案韵致隽永。福为五福临门;禄为高官厚禄;寿为长命百岁,寓意为三星高照,洪福齐天,寿与天高,万年永昌。
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这些砖雕图案以特有的风格丰富了景点的传统文化的内涵。雕刻艺术的神韵和历史故事的风韵,二者相互渗透,庄重而古雅,闪烁着吴地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灿烂光芒。这细腻、雅趣天成的砖雕门楼,不愧为传统砖雕艺术中的精品。
1、苏州园林
俗语说:“江南园林甲全国,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从总体上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讲求诗情画意。
二是造园注重淡雅幽静三是建园突出民族风格。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中以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著名,被誉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
2、周庄古镇
周庄古镇是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苏州城东南,位于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
周庄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旧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3、八虎丘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
4、苏州博物馆
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有着传统的苏州园林风格,高低错落,深灰色屋面与白墙相配,清新雅致。屋顶上金字塔形的玻璃天窗让博物馆内充满自然光线,馆中还有庭院、水池、石桥,既传统又现代。
5、平江路历史街区
平江路历史街区在拙政园以南,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保存完整的古街区。它与西边的观前街仅一巷之隔,却有与其截然不同的清静古朴气息,可以说是不收门票的“古镇”,随便逛逛,边看建筑边吃点小吃,十分惬意。
泰山庙 - 市一院 - 东越河桥 - 商业大厦(鱼市口) - 陆公祠 - 旺盛食品店 - 市经贸学校 - 鹤翔公园 - 盐南新村 - 青年路口 - 解放路口 - 盐渎公园 - 市肉联厂 - 悦达汽车一厂 - 东进路 - 水街 - 海盐博物馆 - 市开发区商业街 - 市开发区建行 - 市开发区小学 - 高新技术园 - 市机床厂 - 韩一模塑 - 光明家具 - 市开发区管委会
17路
通榆路口 - 盐渎公园(南门) - 东进路美食街 - 迎宾路口 - 希望广场 - 市建设局 - 青年路口 - 盐南新村 - 鹤翔公园 - 市经贸学校 - 市人民银行 - 怡景花园城 - 盐阜宾馆 - 华泰证券 - 中医院 - 盐城工学院 - 招商场 - 海纯路口 - 东港区 - 市四院新区 - 市二院 - 盐湾停车场 - 城北小区 - 盐湾六组 - 新界 - 三步桥 - 头灶 - 头灶六组 - 红升村 - 红升四组 - 振兴路 - 交管站 - 谭尖 - 青墩镇政府 - 青墩中学 - 青墩兽医站
网师园面积仅8亩多,是一座中型府宅园林,全园可分作三大部分:东部是宅院区,为府第;中部是山水景物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这一布局,使整座园林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东部由大门阀阅门第、门厅、轿厅、大厅(正厅)“万卷堂”、江南第一门楼——砖细门楼“藻耀高翔”、内厅(女厅)“撷秀楼”、梯云室组成。中部由铁石山房、琴室、蹈和馆、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彩霞池、月到风来亭、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虚斋、小姐楼、五峰书屋、射鸭廊、引静桥(三步桥)组成。西部由露华馆、涵碧泉、冷泉亭、殿春簃组成。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以红木为主,精美多致。中部池周假山、花台、池岸用黄石,其他庭院用湖石,不相混杂,较为合理。植物配置亦少而精,有青枫、桂、白皮松、黑松、紫藤、玉兰等树种,露华馆内植以牡丹、芍药花卉,尤其是以园子第一位主人史正志亲手种植的近千年古柏,见证了整个网师园的悠久历史变迁。网师园以它精致的造园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作为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成为“小园极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距离上海虹桥机场约120公里。为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是我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年),原为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筑的一座府宅园林,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号“渔隐”。清乾隆年间(1765年前后),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筑园其地,有楼、阁、台、亭等,号称12景,取名“网师小筑”。乾隆末年(1795年),太仓富商瞿远村买下此园,添筑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蹈和馆、月到风来亭、云冈、竹外一枝轩、集虚斋等建筑,遂成现在布局的基础,仍沿用“网师”旧名,由于园主瞿姓,故又称“瞿园”,亦称“蘧园”。同治年间,网师园为江苏按察使李鸿裔所有,更园名为“苏邻小筑”。李鸿裔死后,嗣子少眉继有其园,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增建撷秀楼。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园归清光绪朝将军达桂。辛亥革命后,东北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民国6年(1917年),赠于其师张锡銮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又称“张家花园”,筑琳琅馆、道古轩、殿春簃、箩月亭诸胜。抗日战争前,国画大师张大千和张善孖借寓网师园内,同时居住园中的还有近代金石书画家叶恭绰等人,张氏昆仲的画室大风堂,就是现在的殿春簃。1940年,书画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何亚农买下这座园林,复用“网师园”旧名。1950年,何亚农后人将网师园捐献给国家。1958年,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对网师园进行全面整修,扩建了梯云室,增修了涵碧泉、冷泉亭,使住宅园林修葺一新。1958年10月,网师园正式对外开放。
网师园面积仅8亩多,是一座中型府宅园林,全园可分作三大部分:东部是宅院区,为府第;中部是山水景物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这一布局,使整座园林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东部由大门阀阅门第、门厅、轿厅、大厅(正厅)“万卷堂”、江南第一门楼——砖细门楼“藻耀高翔”、内厅(女厅)“撷秀楼”、梯云室组成。中部由铁石山房、琴室、蹈和馆、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彩霞池、月到风来亭、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虚斋、小姐楼、五峰书屋、射鸭廊、引静桥(三步桥)组成。西部由露华馆、涵碧泉、冷泉亭、殿春簃组成。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以红木为主,精美多致。中部池周假山、花台、池岸用黄石,其他庭院用湖石,不相混杂,较为合理。植物配置亦少而精,有青枫、桂、白皮松、黑松、紫藤、玉兰等树种,露华馆内植以牡丹、芍药花卉,尤其是以园子第一位主人史正志亲手种植的近千年古柏,见证了整个网师园的悠久历史变迁。网师园以它精致的造园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作为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成为“小园极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网师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为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是我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年),原为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筑的一座府宅园林,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号“渔隐”。清乾隆年间(1765年前后),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筑园其地,有楼、阁、台、亭等,号称12景,取名“网师小筑”。乾隆末年(1795年),太仓富商瞿远村买下此园,添筑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蹈和馆、月到风来亭、云冈、竹外一枝轩、集虚斋等建筑,遂成现在布局的基础,仍沿用“网师”旧名,由于园主瞿姓,故又称“瞿园”,亦称“蘧园”。同治年间,网师园为江苏按察使李鸿裔所有,更园名为“苏邻小筑”。李鸿裔死后,嗣子少眉继有其园,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增建撷秀楼。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园归清光绪朝将军达桂。辛亥革命后,东北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民国6年(1917年),赠于其师张锡銮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又称“张家花园”,筑琳琅馆、道古轩、殿春簃、箩月亭诸胜。抗日战争前,国画大师张大千和张善孖借寓网师园内,同时居住园中的还有近代金石书画家叶恭绰等人,张氏昆仲的画室大风堂,就是现在的殿春簃。1940年,书画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何亚农买下这座园林,复用“网师园”旧名。1950年,何亚农后人将网师园捐献给国家。1958年,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对网师园进行全面整修,扩建了梯云室,增修了涵碧泉、冷泉亭,使住宅园林修葺一新。1958年10月,网师园正式对外开放。
网师园面积仅8亩多,是一座中型府宅园林,全园可分作三大部分:东部是宅院区,为府第;中部是山水景物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这一布局,使整座园林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东部由大门阀阅门第、门厅、轿厅、大厅(正厅)“万卷堂”、江南第一门楼——砖细门楼“藻耀高翔”、内厅(女厅)“撷秀楼”、梯云室组成。中部由铁石山房、琴室、蹈和馆、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彩霞池、月到风来亭、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虚斋、小姐楼、五峰书屋、射鸭廊、引静桥(三步桥)组成。西部由露华馆、涵碧泉、冷泉亭、殿春簃组成。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以红木为主,精美多致。中部池周假山、花台、池岸用黄石,其他庭院用湖石,不相混杂,较为合理。植物配置亦少而精,有青枫、桂、白皮松、黑松、紫藤、玉兰等树种,露华馆内植以牡丹、芍药花卉,尤其是以园子第一位主人史正志亲手种植的近千年古柏,见证了整个网师园的悠久历史变迁。网师园以它精致的造园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作为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成为“小园极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