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铁塔的设计师是谁?
喻皓
:北宋人,他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长期从事建筑实践。在这长期的实践中,他勤于思索、并善于向别人学习,因而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
开封铁塔的前身就是他设计建造的,著有《木经》一书。后人根据这本书编撰了,著名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
埃菲尔铁塔于1887年1月破土动工。设计这座铁塔的埃菲尔曾是一位化学工程师,他年轻时曾多次参加过巴黎一所有名的工程学校的入学考试,因成绩不佳木被录取。但他后来继续自学,终于成为一名铁路桥梁方面的“万能工程师”。铁塔的建造曾遭到一些文化艺术界名流的反对,如莫泊桑、小仲马和夏尔伦等人。他们认为,建造铁塔有碍法兰西的大雅,是对法国历史与艺术的伤害。但埃菲尔信念坚定,力排众议,精心设计施工。在铁塔初建时期,因为本地居民害怕他们的生命财产有危险,有段时间不得不停工。一位数学家扬言该塔在达到229米高之前将要坍塌。幸亏当时已经负担工程大部分费用的埃菲尔签字同意由他承担风险,才使铁塔工程得以继续。铁塔于1889年建成,全部工程历时约两年,花费比预算的要少几十万法郎。
世界最著名铁塔最出名的,应该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别称巴黎铁塔,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该塔由法国政府投资,建筑造价745万7千法郎,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为钢架镂空结构,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1887年1月27日开工,1889年3月31日竣工,1889年5月15日开放。该塔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亚历山大·居斯塔夫·埃菲尔。
埃菲尔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1.2万个金属部件,用铆钉250万个。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共用去熟铁7300吨。塔分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
扩展资料:
埃菲尔铁塔是由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古斯塔夫·埃菲尔出生于1832年法国东部的第戎城。20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培养工程师的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在那里他租用了单身宿舍,经常挤在桌子和火炉中间通宵达旦埋头读书。不久,他以良好的成绩领到了工程师的毕业文凭。毕业后,埃菲尔经朋友介绍进入西部铁路局研究室任工程师。从此,埃菲尔踏上了一个建筑结构工程师的工作道路,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贡献自己的杰出才华。
1860年,埃菲尔完成了当时法国著名的波尔多大桥工程,将长达500米的钢铁构件,架设在跨越吉隆河中的6个桥墩上。这项巨大工程的完成,使埃菲尔在整个工程界的名声大振。埃菲尔肯钻研,敢革新,大胆使用钢材和混凝土,使土木建筑从“土”和“木”中解脱出来。他为设计铁塔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仅设计图纸就有5000多张。这些宝贵的资料,作为埃菲尔劳动的结晶,至今仍被人们妥善地保存在巴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埃菲尔铁塔
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时,夏季每天工作13小时,终于,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尔铁塔的金属制件有1.8万多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
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高300米,直到1930年它始终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如今,铁塔上增设了广播和电视天线,它的总高已达320米。站在塔上,整个巴黎都在脚下。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到1988年,“铁娘子”已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游客1.23亿人次。
19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整整100岁。为此巴黎铁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纪念活动,重现了百年前埃菲尔率众登顶的历史场景: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宽边礼帽、手持国旗的“埃菲尔”和30名“知名人士”、“建筑工人”,在隆重的鼓乐声中拾级而上。当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顶时,21响礼炮齐鸣,群鸽绕塔飞翔,彩色气球飘上蓝天。在铁塔2层平台的围栏上悬挂着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的“庆祝铁塔100岁”的彩色条幅。无数游客翘首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
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但在经过本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
埃菲尔铁塔的结构体系既直观又简洁:底部是分布在每边128m长底座上的4个巨型倾斜柱墩,倾角54°,由57.63m高度处的第一层平台联系支承第一层平台和115.73m高度处的第二层平台之间是4个微曲的立柱 ;再向上4个立柱转化为几乎垂直的、刚度很大的方尖塔,其间在276.13m高度处设有第三层平台在300.65m高度处是塔顶平台,布置有电视天线。铁塔总重10000t,承担这些重量的是4个坚固的直伸至下卧持力土层的沉箱基础。在1884年6月的时候,埃菲尔设计事务所的两位主要工程师EmileNouguier和MauriceKoechlin就有了设计一座超高塔的思想。初步的设计像一个巨大的塔架,有四个由格构梁架构成的支腿,分立支撑在基础上并在塔顶收在一起,其间布置等间距横梁联系。为了更加合意公众的评价,Nouguier和Koechlin邀请建筑师StephenSauvestre对结构的表现形式作进一步处理。Sauvestre提议用石砌台座整饰塔脚,用具有纪念性的拱结构连接四个塔柱与第一层平台,每层平台设大型玻璃墙大厅,顶部采用球状造型等装饰手法来亮化结构。在其后的设计中工程师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像巨型拱之类的一些设计思想得到保留,并给铁塔以极富性格的表现。另外,横梁的设置得到简化并与塔柱优化以后的线形相协调,使铁塔结构受力更加简捷,形式更加优美,高扬的动势更加强烈。
第一平台底部4个连接倾斜柱墩的大拱起初是为装饰用的,有人认为这4个拱破坏了塔结构的直线性、简洁性和“诚实”性,也损害了塔身的美观,但事实上这个“伪拱”已被公认为塔身外形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如果说是横梁将四个塔柱简单联系在一起,那么,巨型拱的设置则把塔柱统一到铁塔这一整体中来。而且装饰拱的曲线线形与塔柱的曲线线形也很协调。从图上也可以看出,部斜塔柱与水平横梁的装饰拱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功能,虽然拱不承担塔柱向下传递的竖向荷载,但却使塔柱与横梁的连接加强,并使水平荷载作用下横梁与斜塔柱间的力流更加顺畅。从铁塔的初步设想图中可以看出,下横梁和塔柱的联结也表现出接头处曲线过渡的想法,只是在建筑师的建议下,通过不断的优化,使结构表现的更加充分,整体形式更加统一。 埃菲尔铁塔是由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古斯塔夫·埃菲尔出生于1832年法国东部的第戎城。20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培养工程师的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在那里他租用了单身宿舍,经常挤在桌子和火炉中间通宵达旦埋头读书。不久,他以良好的成绩领到了工程师的毕业文凭。毕业后,埃菲尔经朋友介绍进入西部铁路局研究室任工程师。从此,埃菲尔踏上了一个建筑结构工程师的工作道路,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贡献自己的杰出才华。
1860年,埃菲尔完成了当时法国著名的波尔多大桥工程,将长达500米的钢铁构件,架设在跨越吉隆河中的6个桥墩上。这项巨大工程的完成,使埃菲尔在整个工程界的名声大振。埃菲尔肯钻研,敢革新,大胆使用钢材和混凝土,使土木建筑从“土”和“木”中解脱出来。他为设计铁塔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仅设计图纸就有5000多张。这些宝贵的资料,作为埃菲尔劳动的结晶,至今仍被人们妥善地保存在巴黎。
埃菲尔铁塔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塔分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9万只铆钉。
艾菲尔铁塔
巴黎艾菲尔铁塔举世闻名。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是人们留影最多的建筑。自1889年以来,已有1.85亿人登上了艾菲尔铁塔,游客最多时达一天1.7万人。
然而谁又能想到:这座举世无双的铁塔是在一片抨击、谩骂和反对声中建起来的。
一开始,它独特的用材、奇异的造型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反对。反对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派是守旧的文学家、艺术家;一派是材料建筑行家。自1886年铁塔设计图纸公布之日起,攻击、反对的呼声就接连不断,他们掀起了一场“反对300米(高)的运动”。特别是1887年2月14日,工程正式开工后的第19天,巴黎《时代报》发表了由一批艺术大师和建筑师联合签名的抗议书《反对修建艾菲尔铁塔》。
抗议书里写道:“我们——深爱巴黎之美,珍惜巴黎形象的作家、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们,以法国特色被蔑视、以法国历史受威胁的名义,满腔义愤地抗议在我们首都的心脏位置修建一座毫无意义的怪物——艾菲尔铁塔……人们去设想吧,巴黎美丽的建筑怎么能与一个使人目眩的、可笑的、黑色怪异的大烟囱相融合呢?黑铁塔以它野蛮的格调破坏了整个巴黎建筑的氛围,使巴黎传统建筑变得丑陋了,著名建筑随之掉价了,美丽的巴黎将在一场恶梦中消失。在今后的20年中,我们都将看到世纪怪物——那个用螺栓固定的铁皮柱子在城中央颤抖着晃来晃去,如同一滴墨水洒在一张白纸上一样,给巴黎脸上涂上了可憎的污点。”
在抗议书上签名的有:
作曲家古诺德,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小说家兼剧作家小仲马,抒情诗人科佩,诗人勒孔特,诗人、工程师、科学院士波吕多莫,画家、雕塑家布格鲁,画家、雕塑家麦索尼,悲剧作家萨乐杜,建筑大师克尔尼,作家布洛伊,作家魏尔兰,作家胡斯曼。
在抗议书发表前后,这些名人还单独发表言论和文章抨击艾菲尔铁塔。胡斯曼骂铁塔是一个“空壳蜡烛台”;布洛伊咒铁塔是一个“可悲的高脚灯台柱”;科佩称铁塔是“变了形、未完工的铁桅杆”;魏尔兰发誓“宁愿绕道走,也不愿看它一眼”;莫泊桑也扬言“铁塔建成之日,是我出走巴黎之时,我要远离法国”。
面对反对和抗议,铁塔的设计者,著名建筑家艾菲尔先生进行了回敬。《时代报》在同一天登载了艾菲尔先生的答记者问,他阐述了自己的建筑艺术理论:“我认为,对我来讲,铁塔将有它自身独特的魅力。这是因为,我们是工程师,难道我们搞建筑的工程师就不注重建筑物的美感吗?难道我们只关注牢固性和永久性而不尽心尽力去追求它的美感吗?难道力的因素与美的因素真的不能和谐与统一吗……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所设计的、经过精确测算过的弦形基座与平台连接的曲线造型将既牢固又美观,达到力与美的和谐与统一,打消人们对铁塔安全感的种种忧虑,从而显现出整体设计的大胆及魄力。”
攻击、责难和反对都未能动摇铁塔建造者的信心和决心,铁塔以其新型用材、大胆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889年3月31日下午1时30分,伟大的时刻来到了。当时世界第一高度的艾菲尔铁塔正式落成剪彩。艾菲尔先生手举法国国旗走了1710个台阶登上塔顶,在21响礼炮声中,把国旗插到了铁塔顶上。正如后来他在一位贵夫人的扇子上看到的,“法兰西国旗是世界上唯一一面有300米高旗杆的国旗”,为此,他感到无比自豪。
各种非议随着铁塔的建成而慢慢消失了。巨大A形钢筋铁骨不但不觉笨重,反而显得优美轻盈,它高大耸峙、势压全城,逐渐与巴黎建筑景致相适应,最终成为了巴黎的象征。它的现代美征服了各界人士,在1889年国际博览会期间,就有200万人参观了铁塔。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参观了铁塔之后,把自己制作的演示型双镜双声筒留声机献给了艾菲尔,并亲笔题词:“献给建造如此巨大、如此现代化建筑典范的勇敢建设者——艾菲尔”。
一百多年来,在艾菲尔铁塔上发生了许多趣事和奇事。1912年2月4日8点半,巴黎的一位裁缝弗郎·赫什特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伞”从一层平台上跳下来,试图成为飞人,但他未能成功,摔死在塔下。1923年6月2日,《小巴黎人报》记者皮埃尔·拉比克骑着自行车从塔顶骑到塔底。1963年9月23日,世界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登上了铁塔。1984年4月18日11时,一对英国恋人阿芒达·杜卡和米克·麦克卡迪从三层平台跳伞而下,用时45秒钟,成功降落在塔下的战神广场上。1984年3月31日11时30分,美国27岁的飞行员罗伯尔·姆基亚迪驾滑翔机从铁塔搭形底座下穿过。
2000年到来之际,铁塔换了新装。20个工人用了3个月时间在塔上安装了20000个闪烁灯。每当夜幕降临,被照得通明的艾菲尔如同一座金塔,在巴黎夜空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