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pd202瓷砖胶可以民用吗
可以民用。
1.德高瓷砖胶有20年的生产经验,不断调整优化德高瓷砖胶配方,采用国内外优质的供应商原材料,环保由十环认证,到法国A+认证,再到国家绿色三星建材认证,环保实力实测不断加码!
2、引进国外先进的瓷砖胶生产线,全自动化生产,绝非小作坊的人工搅拌配料。质量一直保持稳定,在南海的海南岛到北端黑龙江,再到地球脊梁青藏高原,还有大漠中的内蒙、新疆一带都有德高瓷砖胶店铺的身影,能适应全国各地极大反差的气候,没有稳定的质量、高标准的质量?这怎么行!
3、德高瓷砖胶还贵在快速的配送速度,全国各建材市场密集分布销售网点,线上下单线下48小时配送。目前还加上一个10年的质保,瓷砖胶有问题全额赔付。
德高瓷砖胶在中国扎根20多年,率先在中国倡导瓷砖胶薄贴法,培养了数万泥瓦工师傅用瓷砖胶贴砖,解决水泥贴砖掉砖的问题,这才是德高瓷砖胶真正的难能可贵!
德高防水好。
德高防水是一种水泥基类型的防水材料,在这方面德高防水肯定比雨虹防水强很多,而雨虹防水在防水卷材方面比较知名,在工业装修、办公、公共设施等等防水方面,雨虹防水会更好一些。
德高K11防水浆料(柔韧性)防水机理是形成具有弹性的防水膜的成膜防水机理,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延伸率,可以覆盖不大于2mm的裂缝及抵御轻微的震动。
不管是德高防水还是雨虹防水,这两种防水材料都是在装修行业用的比较多的,相对来说在装修做房屋内防水来说肯定是德高会更好,价格会更贵一些,而雨虹防水材料价格会比德高便宜一些。
德高防水有着出色的的环保性能,不含有任何的毒性成分,可以在浴池、浴池等等地方进行施工,而且诶德高防水耐候性会更强,在各种恶劣天气都不会出现异常情况,而且容易施工,使用寿命相对来说比雨虹防水也要强一些。
做家装防水,最好用德高防水,德高防水连续20年家装防水销量第一;雨虹防水主要是做卷材,做工程这块,家装防水起步比较晚,德高防水是带有渗透结晶功能的水泥基防水,可以起到双重防水作用,能和基面形成一个整体。
不但要考虑前期的防水,还要考虑是否影响以后的贴砖,有的防水与水泥面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会影响以后的贴砖,另外防水要选择环保的,德高是有中国最高环保认证的!
德高K11防水浆料(通用型)属于水性防水浆料,涂布在干燥混凝土表面上,干燥混凝土会快速吸收通K中的水份,同时向空气中蒸发,造成其配比失控,影响涂膜的物理性能。
同时,水分的蒸发,也会减少渗透结晶的形成,影响产品的防水性能;充分润湿后,涂刷施工时会更加轻松、流畅;涂刷均匀,效果好,涂刷面积大,省料。
防水材料就是使物体可以具有防水作用的材料。防水是现在生活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不管是自己家装修还是隧道、桥梁、道路等各种有建筑的地方都存在着防水材料就连我们平时使用的电器等电子产品都需要使用到防水材料来应对潮湿等的环境问题。相信大家比较了解的防水材料是德高品牌和雨虹品牌两个牌子,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析一下两者哪个品牌更好。
德高防水特点
德高系列防水材料环保,可以用在鱼池和饮水池的防水工作上面。
它属无机材料,其它(第一代:油膏类第二代:防水卷材类第三代:聚氨酯类)的都属于有机材料,而水泥基面属无机,因此德高防水材料能很好的与基面结合,互为一体。
耐候性特别地好,一年四季都不会对它造成大的影响。
使用寿命非常的长,不用担心短时间内会出现问题。
使用它综合成本很低而且施工操作非常地简单。
德高防水用在家庭装修的效果很好。
德高K11防水(通用型)是刚性防水,而德高柔韧性Ⅱ型字面已写清楚了,柔性防水。所谓刚性就是基底一变形防水也随着破坏开裂,而柔性防水在一定范围内表面可延伸,可防止轻微变形.
东方雨虹的特点
1、东方雨虹“水立顿”通用型
特点:该防水浆料涂膜强度比较高,与基层结合很好,可在防水层上直接粘贴瓷砖,经济实用。施工方便,可直接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或刮涂,与混凝土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
环保性:无毒、无害,无污染,安全环保
2、东方雨虹“水立顿”渗透型
特点:防水浆料具有渗透结晶性能和优越的耐水性能,结合了聚合物胶粉的柔性及渗透结晶型材料的高渗透性,可以对混凝土基层起到“标本兼治”的防水效果,粘结力强、耐磨性好,固化后可直接在防水膜上进行水泥抹灰、找平、粘贴瓷砖。
3、东方雨虹“水立顿”柔韧型防水浆料
特点:具有优异的柔韧性、粘结性和抗渗性,涂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产品既保留了聚合物胶粉的柔性,而且具有:耐水、耐老化等特性。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德高防水材料和雨虹防水材料的特点。不同的品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大家在选择防水材料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加适合的产品。防水材料的质量是完工后的物体防水性能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质量不好的防水材料的防水效果差而且使用寿命不长,导致后期还要返工,所以大家在选择防水材料时应该选择好的品牌。
从高速发展步入平缓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瓷砖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瓷砖产量为45.1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8%2013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瓷砖产量达到7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4.6%。这与2012年1月预测的2012年瓷砖产量增长在5%以下,以及2013年1月预测的2013年瓷砖产量增长大约在5%左右基本相符。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瓷砖行业已经从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步入了平缓的发展时期。这一平缓发展期,可能不是一年两年,也许我国瓷砖行业以后很难再看到两位数增长的时代。
2.话说瓷砖产量过剩与表现
许多行业人士都认为年人均陶瓷砖消费6平方米是一个临界数据。目前我国年人均陶瓷砖消费大约就是6平方米[(年产量-出口)/人口],换句话说,我国瓷砖产量处于过剩边缘。
尽管如此,陶瓷砖产量的过剩并不恐怖。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必然,我国瓷砖产量近十几年来一直在“产量过剩”的包围下发展,似乎永远没有过剩,但这是不可能的。我国的陶瓷砖行业几乎是100%的民营企业,充分竞争,趋利导致过剩,市场调节提升。更何况,陶瓷砖产品属于个性化产品,几乎不太可能出现全行业产品过剩,更不会出现全行业亏损。2013年上半年产量仅增长5.8%,但喷墨印花机的增长超过50%,意味着喷墨印花产品增长将超过50%。
怎样理解正在或即将出现的陶瓷砖产量过剩?可能各有各的见解。我看来,现阶段我国陶瓷砖产量过剩更多的表现为:政策性过剩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动态性过剩相对过剩等等。
政策性过剩,主要就是国家出台影响宏观经济或房地产发展的政策,造成房地产成交大量下挫,如:全面积征收房地产税,房地产大面积限购,“国20条”等等,而造成陶瓷砖产品销售萎缩,但政策取消后,又出现井喷。最近国家限制楼堂管所建设,直接导致不少新上陶板、薄板生产线受到销售的压力。
阶段性过剩,整个行业本身比较饱和,由于特大季节性变化,如:洪涝灾害、冰冻灾害、或农忙季节,而使陶瓷砖产品出现较大面积、大量滞销,产品积压。
结构性过剩,某种、某类产品大量过剩,如:全抛釉产品、微晶石产品大行其道,大量取代传统抛光砖产品,而使抛光砖产品出现过剩,大量私抛厂倒闭地爬墙流行,而是传统瓷片出现过剩。
动态性过剩成为常态,由于我国瓷砖产量基数巨大,抛光砖、瓷片、仿古砖、大理石瓷砖、喷墨印花砖等多种品种中,今年几类产品表现过剩,明年另几类产品过剩。
相对过剩,由于陶瓷砖产品是极为个性化的产品,整个行业几乎都由民营、私有企业分散构成,市场经济主导、行业充分竞争,行业自身具有极强的应对调节能力,各时期出现的过剩多是相对过剩,容易调整度过。
历史上2005年西班牙年人均瓷砖消费量达6.7平方米。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向上的趋势来看,表明我国瓷砖产量还有一些增长空间,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经出现:产量增幅渐缓,过剩趋势渐明。
3.瓷砖出口量增、价涨、平均单价升
2012年全球瓷砖产品贸易总量约22亿平方米,中国瓷砖出口约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一半,2012年陶瓷砖产品的出口平均价格持续上扬,达到5.85美元/平方米(增长1.16美元/平方米),均价同比增长24.73%其中:地砖(包括瓷质砖、细炻砖、炻瓷砖、炻质砖)平均提高86美分,增长
15.25%釉面砖(陶质砖)提高1.37美元,增长33.74%。2013年上半年陶瓷砖出口平均单价继续大幅度提升,达到6.93美元/平方米,增长1.08美元/平方米。表2的数据也同时表明: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我国瓷砖出口量的增长幅度较前几年大幅减缓,仅个位数增长。
出口额与平均单价大幅增长,可能是政府与业内人士多年所期盼的结果,特别是2012年与2013年上半年,提升幅度每平方米都超过1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都是我国陶瓷砖产品质量与品牌提升的贡献,可能更多是因为近年人民币汇率与价值的变化。也就是说这两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最近两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仅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接近2%。对内人民币贬值具体体现在:原材料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同时政府还增加了国内对制造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提高,增加了陶企的生产制造成本。
4.我国瓷砖出口不断遭遇发倾销
2001年,印度对中国陶瓷企业立案反倾销调查,拉开踉中国陶瓷砖反倾销的序幕。2003年2月4日,印度对中国企业征收8.28美元/平方米的反倾销税,为其他国家对中国陶瓷砖反倾销树立了一个“榜样”。
2005年,韩国对华陶瓷展开立案调查。2006年4月对中国陶瓷砖产品仲裁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应诉或主动应诉企业,最低税率为2.76%,最高为
7.49%,其他非抽样企业则享受13.3%的加权平均税率。2011年5月,韩国宣布延长征收针对中国产陶瓷砖的反倾销关税,延长期限为3年,征收的反倾销税在9.14—29.41%之间。
2006年6月,巴基斯坦对我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征收14.85%—23.65%税率不等的反倾销税,期限为五年。
2009年12月,泰国对华陶瓷反倾销正式立案,对所有中国出口至泰国的釉面和未上釉瓷砖均进行反倾销调查。2011年5月,泰国对华陶瓷砖反倾销案终裁前的税率确定:其中48家未抽样出口制造商获得的反倾销税率为4.58%。
2010年6月16日欧盟27国对中国瓷砖启动反倾销调查,2011年9月17日欧盟27国的终裁:对部分中国陶企实行26.3%—36.5%的进口关税,其他实行普遍税率69.7%的惩罚性关税。
2011年7月25日阿根廷工业部通告我国,称其已收到国内业界的书面申请,要求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未上釉地砖和饰面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2012年8
月28日,决定对我瓷砖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4.62美元/平方米,有效期6个月。2011年8月16日,另一个南美国家秘鲁也相继提出要求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但最后决定停止对中国陶瓷砖(小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
2011年9月6日,巴西外贸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的瓷砖关税从15%提高至35%。2013年7月8日,巴西对中国瓷砖展开为期40天的反倾销调查。
5.我国瓷砖出口与反倾销的一些思考
我国瓷砖最具竞争力,拥有最好的性价比。世界广泛需要中国的瓷砖。十多年以来,我国陶瓷砖出口一直是:量增、价涨、平均单价上升,但近两年出口的增幅也在下滑。目前我国瓷砖行业,仍是一个非出口依赖的行业。到目前为止,产品出口比例仅12%,出口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中国人均瓷砖消费接近或超过6平方米时,随着产量的增加,扩大出口或到国外办厂可能是中国瓷砖行业继续扩张发展的方向。中国陶瓷砖出口的最大障碍是国内陶企间的恶性竞争和国外陶瓷行业的反倾销。反倾销将常态化,应做出各种应对预案。
韩国几乎没有抛光砖产业。2006年对中国所有陶瓷砖提出反倾销调查,为什么不提出:其调查诉讼对象不精确,而推翻其立案?2011年日落复审,延长三年,凭什么征收的反倾销税进一步加重?仅仅是怀疑反倾销五年间我国陶瓷砖都是以最低税率的出口厂家出货?但我们自己有没有严格控制?
2010年欧盟27国启动反倾销。实际上,超过20个欧盟国家几乎没有陶瓷砖产业,为什么我们不游说这些国家的政府、进口商、商会反对欧盟反倾销立案?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而现在正在进行的日用瓷欧盟反倾销,瑞典等一些欧盟国家的商会组织就公开提出了反对意见。
2011年巴西已经将来自中国的陶瓷砖关税从15%提高到35%,我国海关有没有监管对巴西的陶瓷砖出口单价变化,有没有陶企与出口商进行桌底交易,压低单价逃避高额关税?
2012年泰国突然成为成为我国陶瓷砖第三大出口国,达到4311万平方米,而2009年中国对泰国的出口仅1942万平方米,是否有陶企借泰国出口(暗箱操作)欧盟?几年后的日落复审准备如何对待?
对反倾销我们有多少预知?为什么每次都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政府、协会等有关部门应该监控什么?有可能做出具体应对预案?又怎样对待日落复审?日落复审是有准确日期的,有应对预案吗?
面对我国瓷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的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诉讼将常态化,我们应该寻找系统的应对措施。
6.营销新动向
渠道下沉:三四线市场全面发展,经销商扁平化扩大,县、镇级的分销商纷纷独立扁平,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进一步繁荣了三、四线市场的瓷砖产品销售。
工程比例上升:精装房比例不断加大,如:万科地产现在是100%的经装修房现在广州、深圳超过50%的新建住宅都是经装修房沈阳已经出台二环内不允许毛坯房的政策。经济适用房大量增加,档次也不断提升。
品牌集中度增加:尽管陶瓷砖行业由于产品的品种花色众多,消费层次从高到低差异极大,不太可能像水泥、玻璃行业形成寡头。但近年来的发展,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鼓励了品牌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方向。
多产品、多品牌、多店面经营:经销商为了更好地占有市场,逐步扩充自己的经营品牌,从单一产品向多个产品,从单一的品牌向多个品牌,从单一店面向多个点面发展。如:杭州东箭建材旗下代理了TOTO、箭牌、东鹏、金意陶、法恩莎、安华、美加华、高宝、万斯敦品牌,在杭州辖区内有加盟店60余家,经营面积达到50000平方,同时还拥有分销商150余家。而总部在北京的远东神华目前经营的品牌有法恩莎、安蒙、欧神诺、L&D、冠珠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跨地域连锁经营模式:华耐集团是国内最早实现陶瓷建材连锁化经营的企业。华耐集团旗下最大的体系——华耐立家建材连锁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瓷砖零售企业,也是国内最为成功的建材流通企业之一。2010-2011年度,华耐立家建材连锁得到迅猛发展,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山东、江苏、山西、河北、安徽、云南等地建起246家自营店、103家加盟店、176家分销商,成为集家居建材流通、卫浴制造、整体家装为一体的现代化大企业。2012年华耐立家陶瓷方面的销售超过20亿元,如果作为单一陶企规模可以进入前十的水平。类似的还有广东惠泉美居北京远东神华。
混合营销体系组合:混合营销体系组合,主要是部分陶企调整一贯的区域代理体系而融入部分地区的分公司制。随着精装修房的比例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销售不断增加,分公司溶于区域经销代理制的营销体系开始出现。陶瓷砖产品营销整体战略的调整与各种方法的尝试主要是围绕着品牌、渠道、终端的建设。这几年不少陶企都作了这方面的尝试,虽然有些开始是因为对一些地区经销商的业绩不满意而作出的调整。比较典型的东鹏陶瓷,目前在上海、广州、深圳、西安、萨索罗等地设立分公司,近几年并取得不菲的业绩。一些大型陶企的产品营销将可能集区域经销、分公司体系、建材超市、电子商务于一身,寻求最大利益化。
7.瓷砖产业新格局
在经历了多次建陶产业转移之后,我国瓷砖产业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原有的佛山陶瓷引领四大产区的基本产业格局已经正在被打破。广东、福建、山东、四川四大产区建陶产量在2008年之前一直占有全国产量的80%以上,现在四省瓷砖产量占全国产量份额由2008年的84.37%下降到2012年的
65.74%。这个数据未来还将继续下降。
全国瓷砖产业广东、福建、山东、四川四大产区的概念已经被彻底推翻,2011年年底发布的《全国瓷砖产能报告》显示:江西省陶企每天生产制造瓷砖的产能达到331.61万平方米,超过四川省250.95万平方米,瓷砖生产制造产能全国第四大
从统计数据来可,2008年江西省建筑陶瓷产量仅一亿平方米,全国第七,2009年增长134.4%(产量达2.43亿平方米,全国第六)2010年增长98.65%(产量达4.84亿平方米,全国第五)2011年增长23.75%(产量5.93亿平方米,全国第五)。2012年增长6.9%,产量
6.39亿平方米,超过四川成为全国建陶产量第四。
在建筑陶瓷产业转移重新布局的过程中,佛山地区的陶瓷厂大量减少,近几年来,广东陶瓷砖产量几度下降。但是由于转移到内地的陶瓷砖生产制造企业,普遍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综合发展条件远不如在广东地区,在产业转移的后期,更多陶企选择了在广东省内转移扩张(如:恩平、开平、云浮、英德等),或选择与广东人文地理比较接近的广西地区发展,广东省的陶瓷砖产量又有所增长。根据2011年的《全国瓷砖产能报告》,广东省仍然是我国瓷砖的最大生产制造产地,生产线总量、总产能达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尽管近年来佛山地区的瓷砖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但在肇庆、清远、恩平等地大量增加了陶瓷砖生产线。以佛山陶瓷为中心的广东陶瓷砖在全国的龙头地位仍然存在。
目前全国陶瓷砖产区第一梯队广东(2012年产量:22.27亿平方米)、福建(产量:21.71亿平方米)、山东(产量:9.32亿平方米)、江西(产量:6.39亿平方米)、四川(产量:5.82亿平方米)。2012年年产量之和65.51亿平方米,占全国总产量72.85%。目前全国陶瓷砖产区第二梯队(1~5亿平方米产量)有:辽宁、湖北、河南、广西、陕西、河北、重庆、湖南八个省市地区,2012年年产量之和20.58亿平方米占全国产量22.89%。
高速发展、扩张的同时,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旧的产业格局正在开始打破,新的产业格局雏形正在逐步形成,然而新的产业体系尚未全面构成,换句话说就是发展的新产业格局打破了旧的产业格局,显露了建陶产业新格局的一些发展方向,但距稳定的建陶产业新格局的形成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此新形势、新格局下的建陶产业与产区发展已经受到行业、政府与陶企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我国建陶产业的发展明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是扩张,“十一五”期间产量成倍增长,连续八年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二是产业转移,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是我国建陶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产业转移,佛山陶企在全国各地建厂圈地4万多亩其三是整治提升,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实质的整治提升,使佛山地区关停转的陶企达70%,山东淄博产区陶企关停转近50%,福建晋江产区已经明显感到这方面的压力,夹江产区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甚至高安产区政府也有所动作其四是再布局,从表像上看几乎就是遍地开花,新兴建陶产区如雨后春笋,广东的河源、恩平、云浮,江西的高安、景德镇、丰城,广西的藤县,湖北的当阳、蕲春,湖南的岳阳、临湘、衡阳、茶陵,辽宁的法库、建平,陕西的咸阳、宝鸡,安徽的淮北、萧县,河北的高邑、内蒙的鄂尔多斯、山西的阳城、河南的鹤壁,内黄,云南的易门,新疆的米泉等等。前几年(2009~2011年)每年建陶产品产量增长超过50%的省份平均有8个,其中大部分都是超过100%。
佛山陶瓷的概念正在向全国各地渗透,原先佛山陶瓷一枝独秀的概念正在扩大、变化,没有出现像很多人担忧的逐步淡化。随着佛山陶瓷的大规模转移,佛山陶瓷的概念越来越宽,越来越模糊,目前没有逐渐淡化的迹象,随着其范围的扩大,将来是否会被淡化,值得注意。全国建陶产区进入了群雄纷争的后佛山陶瓷时代。由于物流成本的比重增加,建陶产品市场区域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并直接导致了生产制造区域化。由于建陶产业集群性的特征,但过于集群又易导致环保与能耗的压力,新的建陶产业格局将全面表现出大范围的相对分散,小区域的有限集中,(也许一地集中100-150条生产线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在建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建陶产区彼此将在原材料优势、能源优势、相关区域优势等方面的竞争中逐步完善新的建陶产业格局与产业体系,各个建陶产区将完成自身的产业定位,我国建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正在形成的瓷砖产业新格局将对老牌瓷砖产业基地(如:淄博、夹江、闽清、晋江、佛山等)的产能、销售、品牌等各方面都将形成冲击。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淄博陶瓷,其次是福建陶瓷与四川陶瓷。佛山陶瓷由于其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名闻遐迩的区域品牌特征,佛山陶瓷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使佛山当地聚集着更多的陶企总部及机械装备、色釉料配套企业,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的实际效益仍在不断强化,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引起了佛山陶瓷概念的变化而没有淡化。2010年、
2011年大量佛山陶企将战略的重点放回到广东(恩平、开平、清远等地)、广西,泛佛山陶瓷的概念与广东陶瓷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及我国瓷砖产业新格局的构建已经进入尾声,我国瓷砖产业新体系正在形成,后佛山陶瓷时代开始来临,我国瓷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8.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法规,直接影响我国瓷砖产业的发展。如:《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等。
2010年福建晋江政府发文《晋江市陶瓷行业污染深化整治工作方案》(晋政文〔2010〕442号),下达了晋江市陶瓷行业限期淘汰煤气发生炉使用天然气的工作计划。下属乡镇纷纷发文承诺2013年9月底之前完成全部“煤改气”工作计划。2012年10月广东清远市政府就也出台了《推进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实施方案》,类似的还有江西高安市政府、广东肇庆、辽宁法库、山东淄博。事实上,强制所有陶企使用天然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全国仍有不少产区可以使用煤制气,就意味着政府在正面制造行业的不公平竞争如果大家都完成“煤改气”,天然气的供应是否能够保证(当年夹江产区就是无法保证天然气的供应,而有不少陶企转用煤制气),建陶产业是一个连续性生产的产业,如果因为断气(无法持续供应充足的天然气)而造成的损失由谁来承担负责
天然气是被垄断的,以后它的价格波动是依据什么机制,谁来监督。
2013年4月工信部发布JC/T2195-2013《薄型陶瓷砖》行业标准发布。最近工信部最近在其官网公开征求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2013年10月8日截止)。《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正式发布开始实行,势必对行业的下一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东方雨虹: 工程防水全国最牛,主攻防水卷材,家庭防水属一线品牌;
德高:主攻干砂浆,是国内最早做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的企业之一,防水涂料知名品牌;
还有雷邦仕: 国内防水涂料知名品牌,中国家庭防水领军品牌,专注家庭防水。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防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