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厨房 > 正文

下厨房在哪看

平常的樱桃
帅气的金针菇
2022-12-31 04:02:52

下厨房在哪看

最佳答案
天真的耳机
诚心的汉堡
2025-08-24 21:52:35

手机上打开“下厨房”app

2

/7

首页中,点击右下角“我”

3

/7

个人中心中,点击“浏览历史”

4

/7

浏览历史中,就能看到自己看过的菜谱。

点击右上角“编辑”

5

/7

选择菜谱后(可单选,可多选),点击右下角“删除”,可以把对应的菜谱在浏览历史中删除

6

/7

删除后,点击右上角的“完成”或者返回图标即可。

7

/7

总结:

1、查看浏览历史:下厨房app中,点击右下角“我”—浏览历史,可以看到自己浏览过的菜谱

2、整理浏览历史:点击右上角编辑,可以选择部分菜谱在浏览历史中删除开好的锅,平时炒菜时只要是注意热锅凉油,保证不粘锅,但是平时最好要保养一下。所有的菜炒完之后,把锅烧热,然后用水冲洗,刷干净,重新放在炉灶上加热,滑一下油,将多出来的油控出来,然后留着下次用,这就是养锅的办法。经常这样操作,锅是越用越好用,不仅不生锈,而且不粘锅,炒出来的菜也好吃。当然,对于懒人来说,炒完菜可以不刷锅,下次用的时候再刷,锅同样不会生锈。另外,如果有时候没注意,锅出问题了,比如说生锈了之类的,不要怕,重新再开一次锅就行,效果和新开的锅是一样的。熟铁锅的价格不高,几十块钱的就能用,没必要买太贵的千滚豆腐,万滚鱼,凡是豆腐和鱼类,在烹饪的时候,尽量时间久些!时间到位了,这两类食材才会把本身的味道发挥到极致。

小火出清汤,大火出白汤,在炖肉质食材时,想要出白汤,一定要锅内温度够高,才会熬出白汤!而且不能轻揭锅盖,更不能半途加冷水!最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往白汤里加醋,否则白汤全部溶解,白搭...

蒸水蛋,想要又嫩又好看,两个重点。第1:打好的蛋液,要把浮泡撇去,第2:水和蛋液比例1.5/1 。水的比例不能超过2,否则不易凝固!蒸多久就看你的器皿深度,和你蒸多少蛋了!

腌牛肉,想要又香又嫩,要分两次腌制,第一次腌制,是上味,第二次才挂粉,中间需隔20分钟!仅供参考哦

最新回答
拉长的水池
聪明的纸鹤
2025-08-24 21:52:3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美食社区类app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美食宝典。下厨房作为美食社区行业下排名第一的app是否已经做的足够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早在PC时代就有活跃的美食社区产品,如2004年成立的美食天下,随着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疾速发展,一系列移动端美食app相继成立,目前菜谱领域内头部的app有下厨房、豆果美食、香哈菜谱等。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截止到2018年6月(本文所有来自易观千帆的数据均是截止到18年6月),美食社区类app月活跃总人数为2233.4万,全网渗透率为2.3%,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1.2分钟。

在商业模式方面,美食社区类产品的商业模式主要包含广告、电商、数据产出、知识付费四个方面。

产品排名

目前下厨房在App Store总榜(免费)排名186,美食佳饮榜排(免费)名第5,美食社区类排名第一。

截止到18年6月,月活数在1200万以上,美食社区行业下的渗透率达54.9%,为行业第一。

用户粘性

日均启动次数为2.2次,虽然日均启动次数较少,但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是行业最高,为16.9分钟,远超行业平均的11.2分钟。猜测原因是用户多在在午饭和晚饭期间启动下厨房,做饭耗时较长,而其它时刻打开的较少。

用户次月留存率为34.59%,行业排名第三。

产品趋势

在发展趋势上,下厨房月活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外,而同领域其它头部产品近来皆出现下降趋势。

产品方向

下图为下厨房的重大事件记录,可以看出下厨房以菜谱工具作为出发点,逐渐向美食社区过度,先后增加了”市集”、”厨Studio”等功能,并持续对社区功能进行优化。

小结

下厨房目前行业排名第一,用户活跃度最高,产品发展趋势良好,但是在用户粘性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下厨房是一个集菜谱查询、作品分享、在线购物、知识学习于一体的美食社区。

产品slogan: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3.2用户分析

性别分析

下厨房用户绝大多数为女性,占比达88.19%,符合我国女性做饭人数比较多的国情。

年龄分析

下厨房的用户年龄24到30岁之间的比较多,这是因为下厨房app以菜谱为核心功能,24到30岁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是刚毕业进入社会没多久,有做饭需求但做饭经验又少,所以需要菜谱工具的帮助。这个年龄段之前的用户大多还在校园中,做饭需求少,这个年龄段之后的用户积累了一定的做饭经验,对菜谱工具的需求较少,所以这两个年龄段的用户相对较少。

消费能力分析

下厨房的用户多为中等消费能力的用户,这是因为这类用户对生活品质追求较高,有时间和精力做饭,且乐于分享和学习,其需求和下厨房的功能契合度高。低消费者相对来说对生活品质要求低,不愿付出时间精力去做美食,高消费者多是成功人士,很少自己做饭。

地域分布

下厨房主要用户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华北等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年轻人较多,且大都有一定消费能力。

小结

综上,下厨房的主要用户为发达地区具有中等消费能力的青年女性。

根据下厨房的先用功能,可讲用户场景分为以下几类

做饭场景。通过下图可以看出用户在中午和晚饭间活跃度最高,所以做饭场景是最主要的场景。用户通过搜索功能搜索某道菜或者某种食材的做法,或者当自己不知道吃什么时通过app的推荐来做饭。

社交场景。用户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到社区分享给别人,或者欣赏别人发布的作品,并进行评论、点赞、关注等社交互动。

学习场景。用户通过学习下厨房中的课程,来达到提升厨艺、拓展知识等目的。

购物场景。用户看完某到菜谱后直接通过app购买自己做饭所需的食材或器具,或是购买一些速食来满足自己无暇做饭时的吃饭需求。

下厨房app功能结构分为五大模块:①下厨房②市集③课堂④收藏⑤我

五大模块均可通过底部的Tag进入,其中①下厨房是首页,展示的是关注和系统推荐的内容,②市集是app的商城页,③课堂是在线课程,④收藏用户的收藏和浏览历史,⑤我是用户个人管理页。具体的功能结构图如下:

因为查看菜谱和学习课程流程较简单,文本只梳理较为复杂的购物流程

下厨房的功能可分为 菜谱 、 市集 、 课堂 三个方面,本文针对每个功能各拿出一个典型页面进行分析。

菜谱页面展示

菜谱的核心页面如下两图所示

菜谱需求分析

针对菜谱功能主要场景的需求分析如下:

实际使用过程中需求⑤⑥没有很好的满足,下面分开来说。

对于需求⑤,用户在做饭之前肯定需要了解自己做这顿饭所需的大概时间,以此来决定要不要做这顿饭,以及根据时间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本文给出的解决方案如下,将『用时』和『用料』一样放在菜谱靠前位置,在用户做饭前能对菜谱有个整体认知。

对于需求⑥,菜谱的平均步骤在5个以上,大多数用户不能一口气记住,而做饭时双手沾油、沾水不方便操作手机,所以需要专门的功能来解决这一痛点,下图是本文提供的一种最简单的解决方案,用户只需在准备做饭前点击进入『下厨模式』即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更复杂方案如加入语音交互等。

市集页面展示

市集的商城页面如下图

市集需求分析

针对市集功能主要场景的需求分析如下:

由表格可以看出,下厨房并没有为场景⑵提供解决方案,用户有这种需求时只能线下购物或者去其它能即时配送的app内购物,如每日优鲜。所以下厨房可以优化产品,让用户只用下厨房就能买到立刻需要的商品,既提升用户体验,也可以保住自己的用户流量。

下面是本文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案,下厨房开设线下自营店,或者与已有商店合作,用户既可以线下去下厨房商店购物,也可以线上下单,由线下商店配送。

本小节简单介绍下”课堂”功能的首页,然后分析课程详情页的实际体验感受。

课程首页页面展示

首先看下”课堂客户的整体页面”,采用了搜索+分类+feed的方式,搜索和分类满足了用户目标明确时的学习需求,feed以推荐的形式满足了用户目标不明确时的学习需求。

课程详情页面展示

课程分为图文、直播和视频的形式,本文分析最普遍的视频形式的课程。

课程详情需求分析

针对课程详情的需求分析如下:

实际使用过程中需求①⑥没有很好的满足,下面分开来说。

对于需求①,用户只有试看后才能对课程收获有更好的预期,也可以淘汰掉一些不好的课程,良币驱逐劣币,长期来说对下厨房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所以可以如下所示加入试看功能。

关于需求⑥,若在下厨房内增加群聊功能,对于用户来说不用再去第三方app交流,产品体验会更好,对于下厨房自身来说,群聊功能的增加可以巩固用户在下厨房内的社交关系链,能有效提升用户粘性。

基于上文的分析,现将下厨房所处的形式总结如下:

优势

规模领先。下厨房的活跃用户数和用户增长趋势都处于行业第一位。

劣势

1)用户粘性不足。作为一个用户数行业第一的app,留存率仅为行业第三。

2)部分功能有待完善。针对菜谱、市集、课堂这三个主要功能,均有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具体已在第5小节描述。

机遇

1)新零售模式的行业空白。本文5.2.2小节提到的线下商店线上配送的模式,在美食社区行业下还无先例,下厨房开设此业务会有行业内的先发优势,并且京东到家、苏宁小店、盒马生鲜等巨头的布局表明了这种模式地良好前景。

2)社区电商的风口。小红书地崛起证明了社区电商的可行性,下厨房自身也是集社区和电商于一体的产品,所以下厨房可以参考小红书,在UGC方面不仅让用户分享菜品,也让用户分享美食类商品,培养一批美食类KOL用户,为自己的电商平台带量。

挑战

1)内部挑战。在美食社区头部产品都采用菜谱+电商+付费内容的情景下,下厨房应该思考如何形成自己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建立自己的核心壁垒。

2)外部挑战。做为重要商业收入的电商业务如何同淘宝、京东、每日优鲜等竞争,建立自己的优势。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在现有的菜谱、电商、课程等”梅”无法给下厨房带来核心优势时,下厨房应如何找到自己的”蟹”,巩固自己行业霸主地地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沉默的小猫咪
机灵的小海豚
2025-08-24 21:52:35
十几个赞我觉得很正常吧,是少的了,多的好几百。有的人给别人多点赞也是为了别人能回赞他。我刚进不久,每次也就十几个赞的样子,算少的,偶尔图好看些能得20几个赞。我看别人的菜有食欲就会给赞,有时会发现给别人点过赞后,会有人来我这把我的全部菜都点一遍赞,呵呵

忧虑的小熊猫
无语的咖啡
2025-08-24 21:52:35
本次体验了美食中排名靠前的APP:美食杰、下厨房、豆果美食

三个都是给爱好美食的同学提供的,之前只听说过下厨房,在PC版看过,本次体验的是3个产品的APP。这里只谈交互上的感受,下面分别按下方流程来说说:

通常用户找美食的路径是浏览美食——》找到感兴趣的美食——》加入购物清单——》到市场中采购——》跟着菜谱上学做——》晒图写感受

浏览美食又分有目的和无目的二种,有目的通常从搜索开始,无目的通常从首页开始,下面开始啦~

一、美食杰的使用感受是信息结构不清晰,栏目划分了10个,需要左右滑动才可以看完,但后面5个就是“我的”的二级栏目,前面的“分类”、“排行”、“菜单”,差不多都是分类选择,几个栏目在做同一件事实在有些可惜。

二、有目的浏览美食——搜索

1、在搜索界面既有搜索历史又有热门搜索,分标签展示,搜索的目的是让用户更快的搜索到想要的结果,这里不分标签更好,比如第一次搜索时展示热门搜索,有搜索历史可以一起展示

2、搜索结果列表页,第一个标签上写的是食材,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加上这个,点击后的界面仍是与关键词相关的菜谱,这样与列表页有何不同,难道为了告诉用户这个菜的营养价值就要在这里再多一个界面

3、搜索结果列表页上,如果能加上有多少人学做、多少人点赞之类的数据就更好了

二、无目的浏览——从首页开始

首页第一屏有5个轮播,分早餐、中餐、下午茶、晚餐、夜宵5个时间点的餐饮,很用心,但用户是否能理解其中的用心?不一定。一次看到3张图,焦点不唯一,餐饮讲究色、香、味,第一眼的色很重要,一次看三张不同的图并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建议图片可以再大点,一次只有一张,可以轮播,也就是只轮播5张

三、购物清单界面

我觉得好的地方是这些食材按大类综合了,选购时一目了然,选购过的,轻点即会划掉,另外还有食材的选购技巧,非常贴心;觉得不太好的地方是购物清单最上面有一个“添加食材”,我相信产品经理很用心,考虑到用户可能顺便要加点自己想买的东西,也就是这个功能是一个辅助性的小功能,现在占据最上面一大条,第一眼以为是搜索,正是因为这个大条阻断了上面的TAB,在想找这些食材对应的菜谱时,还得找找,的确这个是红色的,但对于标题的位置,一般用户都会忽略,所以建议把添加食材做得更弱一些,购物清单和相关菜谱不要放在标题的位置,放在下一行用图标来表示

四、开始学做菜啦

详情页查看制作步骤,可查看大图模式,同时还可以使用播音功能

点击大图模式不太明显;播音功能挺新颖,对于我这样的菜鸟,还不习惯使用这个功能,主要是觉得读得没有我看得快~

五、上传作品

上传作品的标题就叫分享,有点歧义,我上传一张随便拍的图片,应该是没审核通过,在图片展示时没有图片但有我的描述,算不算BUG呢?到我的作品看到果然是图片审核中。。

六、上传菜谱(暂不支持)

一、信息结构上简洁,分为:下厨房(首页)、市集、社区、我

二、有目的找美食——搜索

搜索界面中的推荐搜索前面的搜索图标太多,过度强调,以至于会有些忽略关键词

搜索结果面中展示了多少人做过,挺好,便于后来的用户参考,但我选择一个最多人做过的菜谱进去看时,很多人评论这个菜谱不靠谱,在展示多少人做过的同时,建议加上多少人评价好,结果页对于用户来说,做菜原料不是关注的重点,更关注这个菜的步骤及时间

三、无目的找美食——从首页开始

本周受欢迎菜谱图片较小,与添加厨友的比重一样大,下方是一张图,仔细看会发现分别是早、中、晚三餐的推荐;添加厨友在首页展现出来,进入后的确能发现推荐的厨友,问题是看到名字就会关注么,喜欢一个人做的菜再加为好友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呢

四、购物清单

以菜为单位罗列原料,这样不便于用户在菜场购买原料,合并清单的图标较隐晦,找到合并后的原料清单,但分类较乱,应该与上传菜谱时不规范有关

五、学做美食

美食详情页很重视上传人的宣传,做菜步骤可以横屏看,但横屏效果并不好,仅仅字体大了点,图片没有变大,排版也不好;

六、上传图片

上传图片时有滤镜,很赞;评价入口很弱,也没有展示其他用户的评价;另外下面的“加入菜单”不太明白

七、创建食谱

我觉得下厨房最赞的交互部分要属这个了~

整个步骤清晰明了,操作简单,值得学习,稍有不一致的地方是添加用料和添加步骤的“增加”、“调整”表现形式有些不一致;

一、信息结构上简洁,分为:食谱(首页)、圈圈、优食汇、我的

二、有目的浏览——搜索

热门与历史搜索相结合,搜索结果展示的也很清晰

三、无目的浏览——从首页开始

图片大且聚焦

四、购物清单

提供二种方式的的展示,很明确

五、学做菜

1、这里有二个细节交互,收藏、清单、分享在往下滑到准备材料时,会浮在最上面;“说几句”在一进入这个页面时,一直浮在最下面,用户在刚看到这个菜谱,会有话说么,是看完制作过程,或真的做完菜后才会有话说,建议说几句不需要一直存在下面;

2、步骤写完了,再写多说几句,应该是小贴士的意思,在这里没问题,但点开步骤后的大图模式,下面会有红色的“多说几句”,一开始还不知道什么意思,谁多说几句,标红是要强调么?

建议改为小贴士更好理解,而且不要标红,这几个APP的大图模式,只有这个真正做到了,但肿么就感觉没有小图好看呢,肉肉图片太大渗得慌?

六、创建菜谱

1、赞的地方是写用料、用量时,都会有提示,点击用量时,键盘也会切换到数字键盘,很贴心。

2、个人觉得不太好的是写步骤,和写用料的风格相差太远,以至于第一次操作时不太适应

小结:三个都是做美食的但使用感觉却很不同,为什么?我到APP介绍里看了看,与三个产品的定位不一样有关~摘一点介绍:

美食杰做出来的感觉果然很工具,用户交流少;下厨房的定位太泛,广告太多,在互动上有些急;豆果美食从产品的生态来说与下厨房相似,但界面的表现上我更看好豆果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