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无聊的树叶
自觉的缘分
2022-12-31 03:55:46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最佳答案
失眠的酒窝
傻傻的猫咪
2025-08-25 09:39:21

可以采用软件测试常用的基该方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逻辑覆盖法等设计测试用例。视软件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何灵活运用各种基该方法来设计完整的测试用例,并最终实现暴露隐藏的缺陷,全凭测试设计人员的丰富经验和精心设计。

编写测试用例文档应有文档模板,须符合内部的规范要求。测试用例文档将受制于测试用例管理软件的约束。 软件产品或软件开发项目的测试用例一般以该产品的软件模块或子系统为单位,形成一个测试用例文档,但并不是绝对的。

测试用例文档由简介和测试用例两部分组成。简介部分编制了测试目的、测试范围、定义术语、参考文档、概述等。测试用例部分逐一列示各测试用例。每个具体测试用例都将包括下列详细信息:版本号、模块名称、用例编号、用例名称、用例级别、预知条件、验证步骤、期望结果(含判断标准)、测试结果、测试时间、测试人员等。

扩展资料

测试用例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正确性。输入用户实际数据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测试用例中的测试点应首先保证要至少覆盖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功能,并且正常。

(2)全面性。覆盖所有的需求功能项;设计的用例除对测试点本身的测试外,还需考虑用户实际使用的情况、与其他部分关联使用的情况、非正常情况(不合理、非法、越界以及极限输入数据)操作和环境设置等。

(3)连贯性。用例组织有条理、主次分明,尤其体现在业务测试用例上;用例执行粒度尽量保持每个用例都有测点,不能同时覆盖很多功能点,否则执行起来牵连太大,所以每个用例间保持连贯性很重要。

(4)可判定性。测试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是可判定的,每一个测试用例都有相应的期望结果

(5)可操作性。测试用例中要写清楚测试的操作步骤,以及与不同的操作步骤相对应的测试结果。

最新回答
傻傻的自行车
勤奋的指甲油
2025-08-25 09:39:21

根据输入条件、输入值或输入个数等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在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输入构成测试用例,避免测试效果相同的冗余用例。

通常和边界值法结合使用。

1、按照每个输入条件确定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不同的输入条件的等价类不需要组合,即不需要所有组合遍历一遍。只需要每一种等价类都被覆盖即可。

1、输入条件明确了值的范围

2、输入条件明确了值的个数

3、输入条件明确了是一个有序的集合

1、除了考虑边界值,还要考虑边界值附近的值

2、同一范围内取一个有效值即可

针对不同逻辑条件的组合值,分别执行不同的操作

条件桩(问题的所有条件)                            条件项(所有可能条件下的真假值)

动作桩(问题规定可能采取的动作)              动作项(在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

对多种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和切换路径的测试

1、绘制状态迁移图,包括迁移方向和迁移条件

2、设计用例覆盖所有路径

知性的手机
直率的酸奶
2025-08-25 09:39:21
什么是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也叫测试案例,是在执行测试之前由测试人员编写的指导测试过程的重要文档,主要包括:用例编号、测试目的、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

注意:不同公司使用的用例模板可能存在差异,但都大同小异

为什么要写测试用例

1、防止测试点的遗漏,让测试覆盖的更全面

2、方便做版本的回归测试

3、监督测试过程,评估结果

4、提高测试效率,避免盲目测试

5、缩短周期,比如当版本更新或升级时,只需修正少部分测试用例即可,用例资源可以做到重复使用

测试用例编写依据

1、业务需求文档或需求规格说明书

2、开发文档,比如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

3、参考已开发出来的程序,即一边对照程序+需求文档,一边写测试用例

4、与开发人员、需求人员、客户进行沟通确认

什么是好的测试用例

1、用例覆盖率最大化:好的测试用例是完整的用例集合,能够完全覆盖测试需求

2、测试数据的准确性:等价类划分准确,每个等价类范围的数据,测试效果一致

3、测试数据的全面性:保证所有可能的边界值和边界条件涵盖在内,且正确识别

设计测试用例的常见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

2、边界值分析法

3、错误推测法

4、因果图法

5、判定表法

6、正交排列法

7、功能图分析法

8、场景法等

其中,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错误推测法是平时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设计好一个测试用例的装备武器,本节课主讲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

方法一:等价类划分法

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子集,从每一个子集中,挑选任意输入数据,测试效果是一样的。那么这样的子集就是一个等价类。

比如有一个需求是:某输入框只能输入-99(含)至99(含)之间的整数,且不能为空

有效等价类(有效数据)可划分为:

-99至0之间的任意整数

0至99之间的任意整数

无效等价类(无效数据)可划分为:

小于-99的整数

大于99的整数

为空的情况

非整数的情况(浮点数、字母、特殊字符、中文字符)

如下图:

方法二:边界值分析法

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即选取边界值进行测试。因为测试数据的边界值在程序中最容易出错,所以边界值应该重点测试。

还是以上面需求为例:某输入框只能输入-99(含)至99(含)之间的整数,且不能为空

有效边界值包括:

-99(最小边界值)

-98(有效最小次边界值)

-1(边界值)

0(边界值)

1(边界值)

98(有效最大次边界值)

99(最大边界值)

无效边界值包括:

-100(无效最小次边界值)

100(无效最大次边界值)

备注:测试过程中,只要是需要输入数据的地方,就可以使用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这两个方法一般是搭配使用的。

方法三:错误推测法

基于对被测软件系统的理解、过往经验以及个人直觉,推测出软件可能存在的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即错误的操作,比如输入输出数据为0或空格等容易错误的情况。将其作为测试用例来执行。

陶醉的紫菜
生动的大叔
2025-08-25 09:39:21
一,等价类法。

      此方法多适用于输入的参数存在有效规则和无效规则;

其运用步骤1,罗列有效无效规则,绘制有效无效规则表;如下图注册用户时用户名的有效无效规则表:

第2步,构造数据,根据有效无效规则构造一些测试数据;

其中构造数据需遵从两个规则:

1,一条有效数据尽可能多的包含有效规则,目的是为了减少用例的冗余;

2,一条无效数据只能包含一条无效规则,目的是精确定位问题。

第3步,编写测试用例。

用到等价类法通常考虑:长度、组成(数字字母符号等)、是否区分大小写、是否含有空格、是否为空、是否重复、是否检验空格、全角半角输入。

二,边界值法

    此种方法适用范围是输入的参数存在边界;比如密码规定长度6到18位;

在这应注意三个点:上点、内点和离点。

上点指边界上的点(比如6或者18);

内点指范围内的点(比如9就在6到18这个范围内);

离点指离边界最近的点(比如5或者7)。

其中取点规则是闭外开内;也就是说闭区间取外面的点,开区间取里面的点。

三,判定表法

适用范围输入的参数存在约束关系,不同的逻辑组合形成不同的结果;比如注册时密码与确认密码之间。

步骤1,将输入的参数转化为条件桩,

    2,将输出的结果转化为动作桩,

    3,会形成2的n次方个条件项(n指条件桩的个数),

    4,其中表格中的每一列就是一条测试用例。

四,正交试验法

适用范围:1,输入的参数之间不存在约束关系,

            2,输入的参数全部都是正确有效的,

            3,不同的逻辑组合形成不同的结果,

其运用步骤,1,将输入的参数转化为因子状态表:

2,用字母替换因子状态表中的状态:

3,在allpairs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新的文本文档xxx.txt;

4.把步骤2中生成字母的因子状态表拷贝到xxx.txt中保存;

5,Ctrl(Windows)/command(Mac本)+R ☞输入cmd回车打开doc窗口;

6,进去allpairs所在路径(cd allpairs的路径 回车);

7,执行allpairs.exe(allpairs xxx.txt>xxx01.txt);

8,打开xxx01.txt把其中Test case的内容拷贝到Excel中;

9,用文字把字母替换回去:

10,其中每一行就是一条用例。

五,流程分析法

这类方法先把流程图画出来,然后根据里面的判定框编写测试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