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长城的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椭圆形:立足世界走向中国;烽火台形象: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剑刃之箭:朝气蓬勃,敢于亮剑,战无不胜;立体“1”:反应迅速,始终争取第一名。
新长城标志的基本形状保持了原长城标志的椭圆形整体结构,由相对的字母“g”构成“W”形状,“GW”是长城汽车的英文缩写。椭圆是地球的形状,象征着长城汽车的企业目标,不仅立足中国,打造坚不可摧的长城,更蕴含着长城汽车走向世界、屹立世界的工业梦想。在新标准的中间突出的形状是古老烽火台的向上看的图像。烽火台造型元素较好地保留了“长城”的基因,笔直的身姿犹如“强刃强箭”,象征着长城汽车蓬勃的生命力,象征着长城汽车敢于亮剑、战无不胜的企业精神,抢占制高点,始终争创第一。烽火台过渡部分呈90度夹角微凸,强线更具立体感,哑光材质纹理细腻,风格内敛,符合长城汽车多年来的企业风格。传承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积淀了17年长城汽车精华的新长城标志,标志着长城汽车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其中核心文化:1996年3月,“每天一点进步”被确定为长城汽车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发展和分享长城精神长城汽车狼兔精神(玩命提升品质,疯狂执行)与狼一样具有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具有争抢一切第一的主动进攻意识;具有较强的兔子般的生存意识和危机意识,有机智能和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具有不怕困难,英勇战斗的顽强作风,;具有主动、效率第一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勇于创新、质量第一的精益文化理念。团队精神珍惜公司声誉,维护生存平台;团结、合作、互助;领导者是教练;信任他人,履行责任;长城式稳重务实。
自主品牌汽车的海外出口不是在沙滩上搭建展馆,而是一步一步地进行真正的发展。因此,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道路将越来越宽。
明长城在设计上与秦代的长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最为典型的就是当时修建的国界不同,路线也不一样。并且当时修建的建筑材料也不一样。要知道明代当时与秦代已经距离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当时明代统治者的想法也与秦始皇不一样。肯定是根据当时的国情进行调整的。
秦始皇当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长城,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抵抗匈奴人的进攻。当然他的这个目的也达到了,就是因为长城的修建才能让中原这片土地不受到外族人的侵扰,让整个国家的防御能力大大增强。但是明朝的时候,当时君主也下令重新修建长城。并且明代的长城非常的坚固,有很多学家都开始把明代的长城与秦朝的长城进行比较。
其实明代和秦代的长城有着非常多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就是两个朝代,之所以修建长城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为了能够保护北边地区的安宁。秦始皇当时为了能够抵抗匈奴,命人修建长城。而明朝君主当时则是因为北元而加固了长城。所以说当时明朝修建长城的时候,一定程度也借鉴了秦朝修建的长城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明代的长城进行了创新。
首先因为当时明朝和秦朝的国界不一样,所以修建的线路也不一样。明代长城的位置明显要比秦朝修建的长城向南移了非常多。除此之外,明长城修建的建筑材料也与秦代的时候,人们修建的建筑材料不一样。秦朝当时修建长城是在2000多年前,所以大部分还是用碎石头建筑而成。并且整体的墙体的高度也不高。而明朝当时修建长城的时候,则是以条石和砖块修建的。西部的有一些长城则是用黄土进行修建的。墙体的高度也远远要高于当时的秦代长城。
关隘 关隘是长城沿线的重要驻兵据点,位置多选择在出入长城的咽喉要道上。整个关隘构造,一般由关口的方形或多边形城墙、城门、城门楼、瓮城组成。有的还有罗城和护城河。①城墙。是长城的主要工程,特别坚固,内外檐墙多用巨砖、条石等包砌,内填黄土、碎石,高度一般在10米左右。顶宽4~5米,还有上、下城墙的马道和梯道。在城墙的外檐上筑有供镃望 和射击的垛口,在内檐墙上筑有高约1米多的宇墙(或叫女墙),以保护人马不至于从墙顶跌落。②城门。是平时进出关口的通道,战时是反击敌人的出口。门洞内装有巨大双扇木门,门内侧装有门闩及锁环。③城门楼。城门上方均筑有城门楼,它是战斗的观察所和指挥所,
也是战斗据点。城门楼多为一层、二层或三层的木结构及砖木结构的建筑物
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是人间的奇迹.在遥远的二千多年以前,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谈何容易.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长城的地形,“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 、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8851.8公里,约17703.6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建筑结构:
1、墙身。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
2、烽燧。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为情报传递系统,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3、城堡。城堡按等级分为卫城、守御或干户所城和堡城,按防御体系和兵制要求配置在长城内侧,间有设于墙外者。
4、关城。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受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
扩展资料民族融合:
在文化方面,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军事意义: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