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术语
导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1年7月1日颁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根据最年来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规范进行了协调和进一步的发展。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混凝土的结构设计的规范有哪些。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术语
《混凝土就够设计规范》的修订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的要求开展各项研究之后制定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主要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术语和符号做了一些规范。比如说混凝土结构的英文名称是CONCRETE STRUCTURE,它是一种通过混凝土作为它的主要的结构材料,比如说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者是素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英文名称是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钢筋混凝土结构包含有噗哟的钢筋作为受力点,并且还包含有钢筋骨架和钢筋网。预应力筋的英文名称是PRESTRESSING TENDON,这是用来对混凝土结构施加一些预应力的重要部件,不要包括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英文名称是PRESTRESSED CONERETE STRUCTURE,顾名思义,这是一种通过预应力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拉伸或者是其他的形变,需要和预应力筋配套使用。普通钢筋的英文名称是STEEL BAR,这是一种非预应力的钢筋的总称。素混凝土结构的英文名称是PLAIN CONCRETE STRUCTURE,这是一种不含有受力的钢筋或者是没有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叠合式构件的英文名称是SUPERPOSED MEMBER,这是一种由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和之后浇灌的混凝土相互受力而合成的一种混凝土的受力部件。深受弯构件的英文名称是DEEP FLEXURAL MEMBER,这也是一种受弯部件,它的跨高比是不超过5的。
通过这篇文章,大家是否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术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的话,就多多登录土巴兔吧!
1、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施工缝(包括沉降缝、膨胀加强带、后浇带、分段施工缝及其他需要设置的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3、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位,严禁出现蜂窝、孔洞、露筋、疏松、夹渣、烂根以及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裂缝、软弱层等现象。
4、结构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 50010——2002)第3、4条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规定。
5、由混凝土工程施工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氨的浓度限量:I类民用建筑工程不大于0.2mg/m3,Ⅱ类民用建筑工程不大于0.5mg/m3。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下面介绍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点,不了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点
1 引言
19世纪下半期开始,钢筋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在工业文明的潮流下广泛得到应用,由于其本身的材料特性比其他结构材料更优越,因此在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中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然后相继在材料、设计方法、制作工艺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也大显身手。因此,建筑结构设计逐渐成为结构工程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要求进行了探讨。
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结构设计的目的是要保证结构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具体要求有下面3个方面:
(1)安全性。指结构要能承受正常使用、正常施工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在出现预定的偶然荷载时,主体结构要保持稳定、坚固。例如: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以及温度的变化、支座沉陷、撞击、地震击等偶然事件,当发生这些作用时,以及在发生之后,建筑结构要保持整体的稳定性。
(2)适用性。指结构在正常作用时要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和过宽的裂缝而影响正常使用。裂缝的宽度不能超过允许值。
(3)耐久性。指结构在正常维护下要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必须满足结构的使用时间。
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被统称为结构的可靠性,也称为结构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在结构设计中,一定要学会正确处理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之间的矛盾,使结构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3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裂纹问题
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裂纹,这种现象在固体材料中是普遍存在的。有关混凝土的实验也证实了在没有受荷载的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会存在一些微裂纹,包括骨料裂纹、骨料与水泥石粘结面上的粘结裂纹以及水泥浆中的裂纹等等[5]。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纹控制方法主要是基于“抗”的思想,可以分别应用传统力学和断裂力学来分析传统裂纹控制方法。
从传统力学观点来看,由于预先给混凝土梁施加了预压应力,使混凝土梁受到外部荷载,拉应力全部(或部分)被抵消,所以可以避免(或者推迟)混凝土出现裂纹,这其实相当于改善了梁中混凝土的抗拉性能,以此达到充分利用高强材料的目的。
从断裂力学的观点来看,混凝土材料内部存在许多微缺陷和微裂纹,而且这些微缺陷和微裂纹会在外部荷载作用下不断演化、发展,最终形成宏观裂纹。如果在混凝土梁两端预先施加一对轴向压力,可以认为裂纹端部的应力强度因子为负值。如果外部荷载在裂纹端部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与非均布压应力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大小相等时,裂纹端部的应力强度因子就为零。这时裂纹就不会失稳扩展。也就是说,由于预先对混凝土梁施加了预压应力,从而减小了外部荷载作用下裂纹端部的应力强度因子,从而避免或是推迟了混凝土出现裂纹。
4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变形缝问题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变形缝间距的问题,施工过程中一般都很难把握。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是55m,如果采取后浇带段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者是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以及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这时,可以适当增大变形缝的间距。
由于各地区的温差以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出现裂纹状况的概率不相同,要求我们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调整。比如:长向板钢筋,需要双层设置,还要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对于两侧的梁柱,特别要加强边跨的柱配筋,以此抵抗温度引起的应力,超长结构在角部很容易产生扭转效应,所以在设计中,要加强角部结构。如果不能有效分析清楚受力的情况,必须按建议规范要求设置变形缝,除非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
5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球内部引起的地表震动。世界上多国频发地震,我国近几年也是地震灾害频发,汶川、青海发生的地震警告我们,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我国建房的必须考虑的因素。抗震结构也已经列入世界建筑结构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列。
钢筋混凝土建筑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承载力、质量、刚度在结构上,而且在平面内和沿高度应对称、均匀且连续分布,还要注意应力钢筋的厚度,因地制宜,应力集中要避免。
(2)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布置超静定结构以及延性较高的耗能构件,对于静定结构部位、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需要加强。
(3)在结构中要做到连接整体性,牢固连接各个结构单元,不同的结构单元要彻底分开。
(4)构件和节点连接的承载力和刚度要与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相适应,节点连接的承载力不能低于构件的承载力。
(5)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混凝土过早的剪切破坏,以及混凝土压碎和钢筋锚固滑移等脆性破坏。
(6)不要盲目地增加钢筋,因为某个部分结构设计承载力超强或者不足,都有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对于梁端、柱端以及抗震墙的加强部位,应当减少配置钢筋,当然前提是受弯配筋要满足承载力和抗震构造的要求。
6 结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关系到人民财产的安全,所以对于结构设计人员,责任重大。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一定要根据相关的制度、法规,并根据实际工程,做出科学的合适的设计,这样才能提高建筑质量,造福人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更多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土巴兔学装修。
引用标准名录
1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 7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8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 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 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规范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 定”或“应按……执行”。 1 总 则 3
1.0.1 为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 经济,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 土结构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1.0.3 本规范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及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是对混凝土结 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4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混凝土结构 concrete structure
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 凝土结构等。
2.1.2 素混凝土结构 plain concrete structure 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2.1.3 普通钢筋 steel bar
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各种非预应力筋的总称。 2.1.4 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结构。 2.1.5 预应力筋 prestressing tendon
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施加预应力的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等的总 称。
2.1.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配置受力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或其它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7 现浇混凝土结构 cast-in-situ concrete structure 在现场原位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2.1.8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2.1.9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assembled monolithic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加以连接,并现场 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整体受力的混凝土结构。 2.1.10 叠合式构件 superposed member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既有混凝土结构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两阶段成 型的整体受力结构构件。
2.1.11 深受弯构件 deep flexural member 5
跨高比小于5 的受弯构件。 2.1.12 深梁 deep beam
跨高比小于2 的简支单跨梁或跨高比小于2.5 的多跨连续梁。
2.1.13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在台座上张拉预应力筋后浇筑混凝土,并通过粘结力传递而建立预加应力的 混凝土结构。
2.1.14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ost-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混凝土浇筑并达到规定强度后,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并在结构上锚固而建立预 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15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un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配置与混凝土之间可保持相对滑动的专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后张法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
2.1.16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通过灌浆或与混凝土的直接接触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相互粘结的预应 力混凝土结构。
2.1.17 结构缝 structural joint
根据结构功能需求而采取设计措施分割混凝土结构的间隔。 2.1.18 混凝土保护层 concrete cover
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简称保护 层。
2.1.19 锚固长度 anchorage length
受力钢筋端部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弯钩、锚头对混凝土的 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所需应力的长度。 2.1.20 钢筋连接 splice of reinforcement
通过绑扎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等方法实现钢筋之间内力传递的构造形式。 2.1.21 配筋率 ratio of reinforcement
混凝土构件中配置的钢筋面积(或体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或体积) 的比值。
2.1.22 剪跨比 ratio of shear span to effective depth 6
截面弯矩除以剪力和有效高度的乘积所得的值。 2.1.23 横向钢筋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垂直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箍筋及用于约束的间接钢筋。 2.2 符号
2.2.1 材料性能
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s——钢筋的弹性模量;
C30——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N/mm2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HRB500——强度级别为500N/mm2 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HRBF400——强度级别为400N/mm2 的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 RRB400——强度级别为400N/mm2 的余热处理带肋钢筋; HPB300——强度级别为300N/mm2 的热轧光圆钢筋;
HRB400E——强度级别为400N/mm2 且有较高抗震性能要求的普通热轧带肋钢 筋;
fck、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tk、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yk、fptk——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强度标准值; f f y、. y ——普通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 f py py 、. ——预应力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yv——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δgt——钢筋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N——轴向力设计值;
Nk、Nq——按荷载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轴向力值; Nu0——构件的截面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M——弯矩设计值;
Mk、Mq——按荷载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7
Mcr——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 T——扭矩设计值; V——剪力设计值;
Fl——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
. . s p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纵向钢筋、预应力筋的应力; . pe——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
l l . 、. .——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在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 . ——混凝土的剪应力;
wmax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 50010-200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4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通知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10-2002,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3.1.8、3.2.1、4.1.3、4.1.4、4.2.2、4.2.3、6.1.1、9.2.1、9.5.1、10.9.3、10.9.8、11.1.2、11.1.4、11.3.1、11.3.6、11.4.12、11.7.1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2月20日
内容你可以上网上下载,百度文库里面就可以的。
最新的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因为公告是2015年9月22日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局部修订的公告,那么公告后出版的是最新的,所以最新的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钢筋混凝土规范】
安全性。指结构要能承受正常使用、正常施工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在出现预定的偶然荷载时,主体结构要保持稳定、坚固。例如: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以及温度的变化、支座沉陷、撞击、地震击等偶然事件,当发生这些作用时,以及在发生之后,建筑结构要保持整体的稳定性。
适用性。指结构在正常作用时要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和过宽的裂缝而影响正常使用。裂缝的宽度不能超过允许值。
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向为刚架,另一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但在铰接排架方向应设置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两个注意问题】
(1)抗震等级的选取。对于乙类建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1.322规定: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但是抗震措施(主要体现为抗震等级)在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实际设计中经常发生抗震等级选错的情况,如:位于8度区的某乙类建筑,应按9度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确定,为一级抗震等级。
(2)振型组合数的合理选取。应按以下规则选取:对于较高层建筑,当不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应不小于3;当振型数多于3时,宜取为3的倍数(由于程序按3个振型一页输出),但不能多于层数。当房屋层数不大于2时,振型数可取层数。对于不规则建筑,当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应不小于9,但不能超过结构层的3倍,只有定义弹性楼板且按总刚分析法分析时,才可以取更多的振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振型数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振型数。
通过以上学习和了解,想必您现在对钢筋混凝土规范已经有了一定了解。那么,希望今天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
3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4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7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
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
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11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
12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1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
14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
15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
16 《混凝土搅拌站(楼)》GB 10171
17 《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1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
19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
20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 20491
21 《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
2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
23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2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25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26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169
27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8
28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
29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
30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21
31 《混凝土用粒化电炉磷渣粉》JG/T 317
32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JG/T 5094
33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
34 《公路工程混凝土养护剂》JT/T 522
35 《混凝土防冻剂》JC 475
应该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10-2010(2015年版)
本次局部修订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局部修订的函》(建标标函[2013]29号)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局部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对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品种和规格进行了调整。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对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与相关标准进行协调,最后经审查定稿。
此次局部修订,共涉及9个条文的修改,分别为第4.2.1条、第4.2.2条、第4.2.3条、第4.2.4条、第4.2.5条、第9.3.2条、第9.7.6条、第11.7.11条和第G.0.12条。
本规范条文下划线部分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