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轮配链条是怎么配的 根据什么来的
链条与链轮都必须是相应的型号 例如 40链条配40的链轮(齿数根据需要不同)。链轮:带嵌齿式扣链齿的轮子,用以与节链环或缆索上节距准确的块体相啮合一种实心或带辐条的齿轮,与(滚子)链啮合以传递运动。实心链轮实心链轮链轮参数计算公式:分度圆直径:d=p/sin180°/z p=节距可查表 z=齿数齿顶圆(外径):D=p×(0.54+cot180°/z)常用链轮节距:3/8=9.525 1/2=12.7 5/8=15.875 3/4=19.053分 4分 5分 6分分度圆直径:d=p/sin(180°/z)齿顶圆直径:dmax=d+1.25p-d1dmin=d+(1-1.6/z)p-d1齿根圆直径:df=d-d1注:p 链条节距 z 链轮齿数 d1 链条滚子直径链轮型号:包含非标链轮(根据客户图纸定制),标准链轮(美标和公制)。链轮常用材料:C45链轮常用加工方法:淬火处理,表面发黑处理。
链轮在我国以英制单位为标准,按节距划分,节距大的牙也大,承载能力也强。
通常所说的2分链,3分链里的“分”是英制长度。
所有标准链轮都是以英制为单位,1分即=1/8寸; 2分=1/4寸;3分=3/8。
其中1分、2分是简称,它是指链轮或链条的节距。即链轮在分度圆直径展开长度上的节距,或链条每节之间的节距,节距越大,链轮链条也越大。
扩展资料
链轮的齿形
链轮齿形必须保证链节能平稳自如地进入和退出啮合,尽量减少啮合时的链节的冲击和接触应力,而且要易于加工。它是由三段圆弧aa、ab、cd和一段直线bc构成,简称三圆弧-直线齿形。
齿形用标准刀具加工,在链轮工作图上不必绘制端面齿形,只需在图上注明"齿形按3RGB1244-85规定制造"即可,但应绘制链轮的轴面齿形,其尺寸参阅有关设计手册。
小直径链轮一般做成整体式,中等直径链轮多做成辐板式,为便于搬运、装卡和减重,在辐板上开孔,大直径链轮可做成组合式,此时齿圈与轮芯可用不同材料制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链轮
链轮的基本参数:配用链条的节距p,滚子的最大外径d1,排距pt以及齿数Z。链轮的主要尺寸及计算公式见下表。
链轮毂孔的直径应小于其最大许用直径dkmax。链轮的国家标准(GB1244-85)中尚未规定具体的链轮齿形,仅仅规定了最大和最小齿槽形状及其极限参数。目前较常用的一种齿形是三圆弧一直线齿形。
扩展资料:
计算大链轮直径时,要同时根据以下两点来计算:
1、根据传动比来计算:通常传动比限制为小于6,传动比在2~3.5最适宜。
2、根据小齿轮的齿数来选择传动比:小轮齿数为17齿左右时,传动比要小于6;小轮齿数为21~17齿时,传动比为5~6;小轮齿数为23~25齿时,传动比为3~4;小轮齿数为27~31齿时,传动比为1~2。在外廓尺寸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齿数较多的小链轮,这样对传动的平稳性和提高链条的寿命来说,都有好处。
链轮在我国以英制单位为标准。分3分、4分、5分、6分等等,还有单、双、三、四排轮等。双排,三排,四排的排距都是按国标制作的。
其次还有以字母A、B为型号的链轮,A为片式链轮 B代表台式链轮,以B1-2-3中的1、2、3分别代表单排、双排、三排链轮,不同分数的链轮齿厚都不一样的。
链轮是用链条来传动的,型号单位一般是英制的。有单排、双排和多排的。适用于低速、重载和高温条件下。和齿轮相比,可以用在两轴中心较远的场合。齿轮是通过互相啮合来传动的,型号单位多为公制,用模数表示。传动的功率和速度范围较大。结构紧凑可实现较大的传动比,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扩展资料:所有标准链轮都是以英制为单位,1分即=1/8寸; 2分=1/4寸;3分=3/8
其中1分、2分是简称,它是指链轮或链条的节距。即链轮在分度圆直径展开长度上的节距,或链条每节之间的节距,节距越大,链轮链条也越大
如:4分链=1/2=12.7、5分链=5/8=15.875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链轮
不配合,因为链条式的有自重,有摆动幅度,这样配合是不合理的,一般要稍大出0.10---0.30。
是叫链轮不是齿轮,链轮是能与链条相啮合的轮形零件。链轮的主要参数之一是弦节距(节距)。
链轮的弦节距与链条的一个链节相啮合的两个齿槽中心线与分度圆的交点间距离,它等于链条的基本节距(节距)。
链传动的优点是:可以在两轴中心距较远的情况下传递运动和动力。能在低速,重载和高温条件下及尘土大的情况下工作。能够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传递功率较大,并且作用在轴上的力较小。传动效率高。
缺点是:链条的铰链磨损后,使节距变大造成脱节。安装和维护要求较高。齿轮传动的优点是: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平稳性高,传递运动准确可靠。传递的功率和速度范围较大。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可实现较大的传动比。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缺点是:制造,安装要求较高。
扩展资料:
1、链轮装在轴上应没有歪斜和摆动。在同一传动组件中两个链轮的端面应位于同一平面内,链轮中心距在0、5米以下时,允许偏差1毫米;链轮中心距在0、5米以上的时,允许偏差2毫米。但不允许有摩擦链轮齿侧面现象,如果两轮偏移过大容易产生脱链和加速磨损。在更换链轮时必须注意检查和调整偏移量。
2、链条的松紧度应适宜,太紧增加功率消耗,轴承易磨损;太松链条易跳动和脱链。链条的松紧程度为:从链条的中部提起或压下,两链轮中心距约为2-3cm。
3、新链条过长或经使用后伸长,难以调整,可看情况拆去链节,但必须为偶数。链节应从链条背面穿过,锁片插在外面,锁紧片的开口应朝转动的相反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