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葫芦齿轮箱需加什么油
一般的润滑油都可以用的,只有精密仪器才会使用特殊的润滑油。
电动葫芦齿轮箱的保养:
1、 电动葫芦齿轮箱机油从开始运行达500小时后,须检查润滑油量是否足够,并且在以后的每三个月需定期对润滑油的情形进行查检,发现不足则需要加油。
2、 电动葫芦需在室外使用时,对于葫芦整体尤其是电机、齿轮箱两部分,必须架设防雨设施。
3、 电动葫芦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应对其做好防锈及清洁保养工作,若上下运转1~3分钟以维持其性能。
4、如遇到齿轮箱损坏等情况,会出现漏油现象,齿轮磨损加快,会严重减少电动葫芦的使用寿命,建议尽快修理。
5.链条如使用中发出喀喀声,可上少许机油即可消除声音,当声音消除后不可再上机油。
6.动负荷试验是以额定负荷重量,作反复升降与左右移动试验,试验后检查其机械传动部
分,电器部分和连接部分是否正常可靠。
7.在使用中,绝对禁止在不允许的环境下,及超过额定负荷和每小时额定合闸次数(120次)的情况下使用。
扩展资料:
电动葫芦结构特点
电动葫芦产品结构:机体选用高强度拉伸壳体或压铸铝壳体,采用薄壁挤压成型工艺精密制造,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
标准的环链电动葫芦具备独立的变速箱系统,密封变速箱内的二级同轴传动齿轮机构,采用长寿命的油浴润滑系统。电动葫芦粉末冶金离合器作超载保护装置,制动采用盘式直流电磁场制动,制动力矩大、平稳、迅速、噪音小 。
适用范围:电动葫芦的使用范围很广,主要应用于各大厂房、仓库、风力发电、物流、码头、建筑等行业,用于吊运或者装卸货物,也可以将重物吊起来方便工作或修理大型机器。
电动葫芦由操作人员用按纽在地面跟随操纵,也可在操控室内操纵或采用有线(无线)远距离控制。环链电动葫芦既可固定悬挂使用,又可配电动单轨小车及手推/手拉单轨小车行走使用。
我们生产这类设备!
原因:
1:假货自身质量问题
2:没有高度限位钩子顶箱体或滚筒罩硬伤导致
3:曾遭受过撞击
4:超载导致轴变形进而导致齿轮箱裂痕
我们这全套配件
第二种就是使用不当,比如超过电葫芦的限位器使用,在吊装货物时经常性的将货物停滞在空中等等,这种情况都会增加电葫芦齿轮箱破碎的几率。
第三种就是碰撞。可以检查下缓冲器是否正常。
我再提供您一些电葫芦操作的注意事项:
1、电动葫芦使用前应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钢丝绳、吊钩、限位器等应完好,电气部分应无漏电,接地装置应良好。
2、电动葫芦应设缓冲器,轨道两端应设挡板。
3、作业开始第一次吊重物时,应在吊离地面100mm时停止,检查电动葫芦制动情况,确认完好后方可正式作业。露天作业时,应设防雨棚。
4、严防冲撞。
5、起吊物件应捆扎牢固。电动葫芦吊重物行走时,重物离地不宜超过1.5m高。工作间歇不得将重物悬挂在空中。
6、电动葫芦作业中发生异味、高温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
7、使用悬挂电缆电气控制开关时,绝缘应良好,滑动应自如。人的站立位置后方应有2m空地并应正确操作电钮。
8、在起吊中,由于故障造成重物失控下滑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向无人处下放重物。
9、在起吊中不得急速下降。
10、电动葫芦在额定载荷制动时,下滑位移量不应大于80mm.否则应清除油污或更换制动环。
11、作业完毕后,应停放在指定位置,吊钩升起,并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
希望能帮到您!
(2) 将带有调节垫圈的悬挂轴装入。
(3) 将悬挂轴安装在与葫芦主体相连的超低支架上。确保葫芦和小车的铭牌一方向。
(4) 在悬挂轴上装上更多的垫圏,将悬挂轴插入侧板S。
(5) 在悬挂轴上装外部用调节垫圏。在悬挂轴上安装轴状限位销,并将开口销插入轴状限位销上。
安装轴状限位销,使得从小车开关盒的前方能够看到开口销在左侧。
图.11
(b)调整小车(trolley)宽度(请参照图.12)
调整小车(trolley)宽度以获得合适的间隙。
尺寸"A"是当两块侧板(side plate )向外完全拉伸时的测量值。 尺寸"A"必须:约为轨道法兰(rail flange )宽度(B) +4mm。 调整垫圏的数目在得到尺寸“A"后,须将开口销插入到轴状限位销中, 并确保弯曲开口销的两个分叉。
始终使螺母可靠固定,插入开口销并使其完全弯曲。
(c)安装小车至横动轨道上(请参照图.13)
(1)从轨道末端开始在横梁轨道上滑动带环链电动葫芦的小车。
这是最方便的推荐方式。
图.12
2)如果连接件不能通过从轨道末端滑动而将其安装, 则参照图13所示步骤进行安装。
a) 从悬挂轴的孔A中卸下制动栓,将其插入孔B中。重新插入并进行充分弯曲。
b) 向外拉伸侧板S和G,抬起小车,直至轨道轮与轨道表面处于同一水平,将侧板G的轨道轮放在轨道表面上。
c) 可靠支撑侧板G。以防从轨道上掉落,用力推侧板S,将其轨道轮放置于轨道表面上。
d) 从孔B中卸下制动栓,将其插入孔A中,并确保弯曲开口销。
图.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