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钢丝绳 > 正文

二战潜艇钢索上的球状物是什么

还单身的世界
缓慢的御姐
2022-12-31 09:58:31

二战潜艇钢索上的球状物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最佳答案
醉熏的月饼
呆萌的砖头
2025-08-28 07:56:14

那个球状物就是个浮标。

因为当时的科技并不像今天这样发达,潜艇要和外界通信只能使用无线电。但大家知道,海水会对无线电波造成很严重的干扰,所以直接在水中使用无线电是不行的。潜艇需要一根长长的绳子,将天线安装在浮标上进行电报的收发。这个行为虽然必要,但是非常危险,而且信号仍然有较大的损失……

最新回答
温柔的凉面
温暖的热狗
2025-08-28 07:56:14

黄海养殖海带在水流平缓的地方所拥尼龙绳是四厘米的直径,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个数字还会更大。况且,绳子是被两根深深钉入底部的桩子固定的,潜艇螺旋桨被异物缠住导致其丧失动力是很正常的,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潜艇在追逐对抗中就采用释放通讯电缆天线来缠死对方螺旋桨的战术逼迫对方上浮,苏联潜艇更是依靠其大潜深的优势直接将对方潜艇拉倒极限深度,我海军宋级潜艇也采用过此种办法对抗美方舰只。再来说还带能否缠住美军核潜艇,无论哪个国家的潜艇,或是舰只都会僻壤人工饲养区或是海捕捞网具。海带和尼龙绳缠住螺旋桨不会使潜艇第一时间丧失动力,而是船只的螺旋桨驱动没有差速器,受力后会导致机械受损,严重了将不法驱动。有了这个认识,下面让我们来分析 海带和尼龙绳缠住美潜艇螺旋桨的可能性。东海平均水深72m,黄海平均水深40m,人工养殖海带根据品种不同,深度在45m——15m之间,野生海带(东海、黄海)根据品种不同生长在水深70m——0m(漂浮水藻)之间,东海海底情况复杂,平均落差在30m左右,所以美军潜艇不可能坐底航行,加之美潜艇要规避解放军的水道,所以美军潜艇的航道完全在海带的生长范围内。潜艇螺旋桨涡流长达百余米,吸引力在120m范围内为2000公斤——0公斤,这么大的范围完全可能吸住周围的海带和其他漂浮物,这种东西会越洗越紧的、野生海带不知大家吃没吃过,反正很硬,我在三亚和东海潜水时见过的野生海带林非常壮观,从海底到海面,数十米长,安全员提醒我千万不要被缠住,不然刀子都割不开,潜艇螺旋桨一旦被缠住,主要是靠扭力来撕扯海带,就像双手不碎鸡蛋一个道理。

独特的云朵
天真的仙人掌
2025-08-28 07:56:14
古代西方测算船舶的航速时,用一根长绳,等距离打上结,一头栓在船尾后沉入海中。当船航行时,绳子会因阻力而部分漂上海面,船速越快,漂上海面的部分就越长。水手根据露出水面的绳结的数量来测算航速。“节”作为航速单位由此而来。用现在的测速仪比较,一节大约为每小时1.852公里。

羞涩的爆米花
超帅的蛋挞
2025-08-28 07:56:14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为了突破北军对其查尔斯敦港的长期封锁,南军的海军上校亨利以个人出资,用锅炉改建成了一艘人力潜艇,这既是潜艇发展史上的最后一艘人力潜艇,同时也开创了潜艇首次用于实战的先例。为了纪念上校对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建成后的潜艇被命名为“亨利”号。

这艘用锅炉改建的潜艇十分奇特,在锅炉的一侧安装了压舱物,从而使其具有稳定的重心,不至于在水中翻转。同时又在锅炉有压舱物的一边安装了两个压载水舱,通过对压载水舱进、出水的控制,使潜艇能够实现下潜与上浮。锅炉外面安装了一对水平舵,用以控制潜艇在水中的下潜深度,艇内可容纳8名划桨手,每个划桨手都是通过曲柄转动船尾的三叶片螺旋桨来推动潜艇前进,在8名划桨手的共同操纵下,潜艇能以每小时6.44公里的速度航行。艇的尾部可挂一枚装药90磅的水雷,攻击敌舰时将水雷放在敌舰附近引爆。

可是,建成后的“亨利”号在第一次试航中就出了事故。“亨利”号刚一离开码头,还没来得及下潜,一艘从身边驶过的汽船激起的浪波一下子就涌进了甲板上的舱口,艇内大量进水,迅速沉入了海底。在这次事故中,除了一名侥幸没有下舱的艇长免于遇难外,8名水手全部葬身海底。

“亨利”号被打捞上来后,针对潜艇出事原因,又加高了进舱舱口的高度,以克服海水直接涌进舱口的缺点。时隔不久,即1863年6月,“亨利”号又一次因在水面航行中,尾部水雷突然脱挂,并挂在水下的一块礁石上,连接潜艇的拖绳又一次将潜艇拖入海底,这次除两名艇员逃生外,又有7名艇员命丧汪洋。

“亨利”号第二次又被打捞上来,对原来的挂雷方式进行了重新改进,最后采用了一种叫撑竿水雷的方式,即将水雷绑在一根长竿头上,再将竿子绑在艇上,水雷一旦脱竿也不致将潜艇拖入海中。1863年10月15日,经过改装后的“亨利”号再次试航,水面航行一切正常,可下潜后不久,由于指挥不当,潜艇第三次又沉入海底,全体艇员无一人生还。

接二连三的失败,使人们对这艘劳民伤财、损兵折将的潜艇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因为这艘人力潜艇已经多次把它的艇员送进了海底,所以人们又给“亨利”号起了一个十分可怕的绰号—“水下棺材”,亨利上校也对这艘潜艇失去了信心,不准备再打捞它了。但是,一名叫狄克逊的海军上尉执意不肯放弃试脸,他不相信人们的传言,并亲自组织人第四次捞起了“亨利”号潜艇,进行了新的改进和试航准备。

1864年2月17日傍晚,“亨利”号潜艇隐蔽地驶出了查尔斯敦港,向封锁线上的北军军舰发动了攻击。出港后不久,北军的一艘“休斯敦”号巡洋舰正好迎着“亨利”号相向驶来。“亨利”号发现这一情况后,本想马上避开,但由于两舰距离太近,“亨利”号还没来得及向外转舵,“休斯敦”号巡洋舰就一头撞在了“亨利”号潜艇前部伸出的撑竿水雷上,随着一声巨响,“亨利”号潜艇与北军的“休斯敦”号巡洋舰一同沉入了海底。

至此,这艘由锅炉改装成的“亨利”号潜艇,终于在与敌舰同归于尽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并成为海战史上第一艘击沉战舰的潜艇。

自由的八宝粥
务实的短靴
2025-08-28 07:56:14
没有锚!

它一般是在自己的或友好国家的港口才会靠岸、系留,而在这些地方,就可以在岸边用绳子系留。

在水中的时候,它为了节省燃料,会选择一个能承受的地方直接座在海床上。

而在水深太深的地方,就只能通过调节水量来调节潜艇在水中的深度,悬浮在水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