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达数显扭力扳手记忆功能
数显扭力扳手顾名思义就是带数字显示的扭力扳手(扭矩扳手,力矩扳手),它有别于一般的扭力扳手,拥有强大的操作功能,包含扭力设定;单位设定;模式设定;数值储存;数值清除;数值输出以及网络校正功能,数字扭力扳手,铬钒钢材质。它是扭矩扳手中最高级的一种,不但能够当施加的扭矩达到设定值时,扳手会发出“嘀嘀”声响或者扳手连接处折弯一点角度,而且会通过数字显示屏或者LED灯来提示使用者,而且在扭矩的设定上也能够通过按键和数字显示屏来完成,比之非数显扭力扳手更方便也更易与操作。总而言之数显扭力扳手是扭矩扳手中最易于操作的,它通过安装数字显示屏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
扳手扭矩MSA分析
准确度观测值和可接受的基准值之间同意的接近程度。
方差分析一咱经常用于试验设计(DOE)中的统计方法(ANOVA),用于分
析多组的计量型数据以便比较方法和分析变差源。
可视分辨率测量仪器最小增量的大小叫可视分辨率。该数值通常以文字形式(如
广告中)来划分测量仪器的分级。数据的分级数可通过把该增量的
大小划分类预期的过程分布范围(6σ)来确定。
注:显示或报告的位数不一定总表示仪器的分辨率。例如,零件的
测量值为29.075、29.080、29.095等,记录为5位数。然而该仪器的
分辨率为0.005而不是0.001。
评价人变差 在一个稳定环境中应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不同评价人(操作者)对相同零件(被测体)的测量平均值之间的变差。评价人变差(AV)是一咱由于操作者使用相同测量系统的技巧和技能产生的
差别造成的变通原因测量系统变差(误差)源。评价人变差通常被
假定为与测量系统有关的“再现性误差”,但这并不总是正确的(见
再现性)。
偏倚测量的观测平均值(在可重复条件下的一组试验)和基准值之间的
差值。传统上称变准确度。偏倚是在测量系统操作范围内对一个点
的评估和表达。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建立测量装置和已知基准值和不确定度的可溯源标
准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可能也包括通过调整被比较的测量
装置的准确度差异而进行的探测、相关性、报告或消除的步骤。
校准周期两次校准间的规定时间总量或一组条件,在此期间,测量装置的校
准参数被认定为有效的。
能力以测量系统短期评定为基础的一种测量误差的合成变差(随机的和
系统的)的估计。
置信区间期望包括一个参数的真值的值的范围(在希望的概率情况下叫置信
水平)。
控制图一种按时间顺序以样本测量为基础的过程特性图形,(这种图形)用
于显示过程的行为,识别过程变差的形式,评价稳定性并指示过程
方向。
数据一组条件下观察结果的集合,既可以是连续的(一个量值和测量单
位)又可以是离散的(属性数据或计数数据如成功/失败、好坏、过/
不通过等统计数据)。
设计的试验一种包含一系列试验统计分析的有计划的研究,在试验中,有目的
地改变过程因子并观察结果,以便确定过程变量之间的联系并改进
过程。
分辨力(别名)又称最小可读单位,分辨力是测量分辨率、刻度限值或测
量装置和标准的最小可探测单位。它是是弄虚作假设计的一个固有
特性,并作为测量或分级的单位被报告。数据分级数通常称为“分
辨力比率”,因为它描述了给定的观察过程变差能可靠地划分为多少级。
明显的数据分级能通过测量系统有效分辨率和特定应用于下被观察过程的零件变差
可靠地区分开的数据分级或分类。见ndc。
有效分辨率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数据分级大小叫有效分辨率。基于测量系
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来确定该等级的大小。通过把该数据大小划
分为预期的过程分布范围能确定数据分级数(ndc)。对于有效分辨
率,该ndc的标准(在97%置信水平)估计值为1.41[PV/GRR]。(见
Wheeler,1989,一书中的另一种解释。)
F比在选定的置水平上,用于评估随机发生概率的一系列数据的组间均
方误差与同组内均方误差之间的数学比率的统计表达。
量具R&R(GRR)一个测量5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合成变差的估计。GRR变差等
于系统内和系统变差之和。
直方图分组数据的频率的一种图形表示(条形图),用来提供数据分布的直
观评价。
受控只表现出随机、普通原因变差的过程的状态(与无序、指定的或特
殊原因变差相反)。只有随机变差的过程操作是统计稳定的。
独立一个事件或变量的发生对另一个事件或变量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独立和相同的分布通常叫“iid”。一组同质的数据,这些数据相互独立并随机分布于一
个普通分布之中。
交互作用源于两个或多个重要变量的合成影响或结果,评价人和零件之间具
有不可附加性。评价差别依赖于被测零件。
线性测量系统预期操作范围内偏倚误差值的差别。换句话说,线性表示
操作范围内多个和独立的偏倚误差值的相关性。
长期能力对某个过程长时间内表现的子组内的统计量度。它不同于性能,因
为它不包括子组间的变差。
被测体在规定条件下被测量的特殊数量或对象;对于测量应用一个定义的
系列规范。
测量系统用于量化一个测量单位或确定被测特性性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
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条件的集合;用来获得
测量的整个过程。
测量系统误差由于量个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产生的合成变差。
计量学测量的科学
ndc分级数。1.41(PV/GRR)
不可重复性由于被测体的动态性质决定的对相同样本或部件重复测量的不可能
性。
分级数见ndc
不受控表现出混乱的、可指定的或特殊原因变差的过程的状态。不受控的
过程即统计不稳定。
零件间变差 与测量系统分析有关,对于一个稳定过程零件变差(PV)代表预期的不同零件和不同时间的变差。
性能以测量系统长期评价为基础的测量误差(随机的和系统的)合成变
差的估计,包括所有随时间变化的显著的和可确定的变差源。
精密度测量系统在操作范围内(容量、范围和时间)的分辨力、敏感性和
重复性的净效果。在一些组织中,精密度和重复性具有互换性。事
实上,精密度最经常用于描述测量范围内的预期重复测量变差,这
个范围可以是容量和时间。通常建议使用比术语“精密”更具有描
述性的术语。
概率以已收集数据的特定分布为基础的,描述特定事件发生机会的一种
估计(用比例或分数)。概率估计值范围从0(不可能事件)到1)
必然事件)。一组条件或原因共同作用产生某种结果。
过程控制一种运行状态,将测量目的和决定准则应用迂实时生产以评估过程
稳定性和测量体或评估自然过程变差的性质。测量结果显示过程或
者是稳定和“受控 ”,或者是“不受控”。
产品控制一种运行状态,将测量目的和决定准则应用于评价测量体或评价特
性符合某规范。测量结果显示过程或是“在公差内”或者是“在公
差外”。
基准值轴承认的一个被测体的数值,作为一致同意的用于进行比较的基准
或标准样本:
l 一个基于科学原理的理论值或确定值;
l 一个基于某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指定值;
l 一个基于某科学或工程组织主持的合作试验工作产生的一致同意值;
l 对于具体用途,采用接受的参考方法获得的一个同意值。
该值包括特定数量的定义,并为其它已知目的的自然接受,有时是按惯例被接受。
注:与基准值同义使用的其它术语:
已接受的基准值
已接受值
惯用值
惯用真值
指定值
最佳估计值
标准值
标准测量
回归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统计研究。确定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数
学关系的一种计算。
重复性在确定的测量条件下,来源于连续试验的普通原因随机变差。通常
指设备变差(EV)尽管这是一个误导。当测量条件固定和已定义时,
即确定零件、仪器标准、方法、操作者、环境和假设条件,适合重
复也包括在特定测量误差模型下条件下的所有内部变差。
可重复性对相同样件或部件进行重复测量的能力,被测体或测量环境没有明
显的物理变化。
重复重复性(相同的)条件下的多次实验。
再现性测量过程中由于正常条件改变所产生的测量均值的变差。一般来说,
它被定义为在一个稳定环境下,应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相同
零件(被测体)不同评价人(操作者)之间测量值均值的变差。这
种情况对受操作者技能影响的手动仪器常常是正确的,然而,对于
操作者不是主要变差源的测量过程(如自动系统)则不正确的。由
于这个原因,再现性指的是测量系统之间和测量条件之间的均值变
差。
分辨率可用作测量分辨率或有效分辨率。测量系统探测并如实显示被测特
性微小变化的能力。(参见分辨力)
如果对与标准零件之差小于δ的任何零件的指示值与标准零件指示
值概率相等,则测量系统分辨率为δ。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受测量仪器
以及整个测量系统其它变差源的影响。
散点图数据的X-Y坐标图,用于评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敏感性导致一个测量装置产生可探测(可辨别)输出信号的最小输入信号。
一个仪器应至少和其分辨力单位同样敏感。敏感性是通过固有量具
的设计与质量、服务期内维护和操作条件确定。,敏感性是用测量单
位报告的。
显著水平被选择用来测试随机输出概率的一个统计水平,也同风险有关,表
示为α风险,代表一个决定出错的概率。
稳定性既指测量过程的统计稳定性又指随时间变化的测量稳定性。两者对
测量系统预期用途都是重要的。统计稳定性包含一个可预测的、潜
在的测量过程,该过程在普通原因变差(受控)条件下运行。测量
稳定性(别名漂移)代表测量系统在运行周期(时间)内对测量标
准或基准的必要的符合程度。
容差(公差)为了维持配合、形式和功能,与标准值或公称值相比允许的偏差。
不确定度同测量结果有关的一个参数,代表数值的分散特性,此数值归结于
被测体(VIM)是合理的。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对一个测量结果
的指定范围描述,限值期望包含真实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是一个测
量可靠性的量化表述。
单峰具有一种模式的一组邻近的数据。
方法比较普通:若被测物体扭矩公差为20±2N,那就选公差内10个产品,3个测量人分三次测量,然后计算R&R和量具分辨率(有专用表格);
2、扭力设定型扭力扳手,不能做检具管理,只能是一种工具,类似还有带扭力设定的气动螺丝刀等,不适合做MSA;
该类工具的管理主要是每班定期校正,每次使用校正;而作为检具管理的是扭力校正用的检具;
若顾客强制要你们做扭力设定型扭力扳手MSA,那也只能用计数型小样法来判定:准备10件产品,3件不合格,扭力扳手设定好扭力,然后校正OK,2~3个人分三次用扭力扳手检查产品,若全部能正确判定,则MSA符合要求。
以上是本人PPAP里的实践和心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大侠指正。
普通的控制扭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在气动扳手进气的地方加装气流限制器(就是一个可调的阀)
2 控制空压机的出气压力
3 每天使用数字扭矩扳手确认扭矩是否达到标准,一般是气动扳手扳的第一个或第一台
4 操作者的经验
如有疑问还可以交流。
数显扭力扳手峰值模式可以松开测量。
数显扭力扳手顾名思义就是带数字显示的扭力扳手扭矩扳手力矩扳手,它有别于一般的扭力扳手拥有强大的操作功能,包含扭力设定、单位设定、模式设定、数值储存、数值清除、数值输出以及网络校正功能,数字扭力扳手,铬钒钢材质。
注意事项
使用中应尽量避免磕碰及跌落,严禁敲击及用尖硬物碰撞显示区域,应平稳施力,严禁超过检测范围使用,长期停用应将电池取出,以防电池漏液,严禁使用强溶剂如苯、硝基类油擦拭面板及显示区域,严防液体进入扳手内,以免损坏电子元件,当电池电压降到不能工作时,应更换电池,严禁随意拆卸,以免影响精度,如遇问题,请与厂家或销售商联系。
1、开动主机前先装上电动扳手反作用力臂并找准反力臂支撑点。调整扳手四方驱动头并与套在螺母上方的四方套筒相匹配。
2、手动调整扳手液晶屏上控制按钮,将控制仪的扭矩调到拧紧所需要的扭矩值,确定好电动扳手的正反转。
3、按下启动键扳手开始工作,当电动扳手反力臂靠牢支撑时(支点可以是邻近的一只螺栓或其他可作支点的位置)螺栓开始拧紧,当螺栓扭矩达到预定扭矩时,扳手便会自动停止完成拧紧工作。
4、如果遇到反力臂与支撑点卡得太紧不能脱离时,调整正反向开关至反向,点动启动扳机扳手即可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