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cbr600为什么叫f5;本田cb400用了什么发动机
本田c br600为什么叫f5 f5只是国人对本田cbr600的叫法,CBR600RR曾经有一款CBR600RR-F4i,后来对CBR600RR-F4i版本进行了全面升级,也就有了我们说的f5。
本田cbr600是一款中量级跑车,2003年,CBR600RR是为了和CBR600F划清界线才独立出来。
2005年,改款后的CBR600RR上市,使用了倒立前叉和放射性卡钳码,运动化更为明显。
2007年,CBR600RR经过重新设计,重量更轻,马力输出更大。
本田cbr600的座高为820mm,整车重量为155kg,车架形式为铝合金双翼梁框式。
本田cbr600搭载排量600cc的四缸发动机,缸径为67mm,冲程42.5mm,最大输出功率为120匹,最大扭矩为6.73kg/m。
本田cbr600的传动系统链条传动,前、后悬挂分别为全调校HMAS倒立套筒前叉和Unit Pro-Link全调校气压弹簧避震。
本田cbr600前后制动分别为双310mm钻孔碟配四活塞放射式卡钳和单220钻孔碟配单活塞卡钳。
本田cbr600的前、后轮胎规格为120/70 ZR17M/C和180/55 ZR17M/C,油缸体积为18.2公升。
本田cb400用了什么发动机
本田cb400搭载了一款四缸四冲程水冷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排量是399cc的。
cb400是本田旗下一款很出名的摩托车,这款摩托车的性能非常好,这款摩托车在当年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是比较贵的。
有不少车友是比较喜欢本田的cb400的。
cb400的发动机缸径是55毫米,冲程是42毫米,压缩比是11.3比1。
这款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53ps,最大功率转速为11000转每分钟。
如果大家对cb400感兴趣,可以去试驾一下,在一些二手摩托车市场上,还是能见到本田cb400的。
本田制造摩托车是很厉害的,本田制造摩托车要比制造汽车早。
本田的摩托车性能比较强大,可靠性耐用性也非常好,并且本田摩托车的发动机声浪也是更加好听的。
有不少车友是很喜欢本田摩托车的发动机声浪的。
本田cb400还被很多车友称为开不坏的四缸神车,这款摩托车的发动机是非常可靠耐用的。
本田旗下还有很多摩托车,感兴趣的车友们可以去当地的本田摩托车经销商内看车试驾。
本田除了制造摩托车,还制造飞机和汽车,本田是一个技术研发实力非常雄厚的企业。 (图/文/摄: 问答叫兽) @2019
08款CBR600本土版车长:2065mm 车宽:680mm 净重:168kg ,本土版的车架号都比较短,只有12位,排气管的话,小一点的是本土版。
拓展:具体参数
整车乾重:155kg 引擎形式:水冷四冲程16活瓣DOHC 4汽缸 缸径 x 冲程:67 mm x 42.5 mm 压缩比:12.2:1 总排气量:599 cc 最高马力:120ps/13,500rpm 最大扭力:6.73kg-m/11,250rpm 车架形式:铝合金双翼梁框式 传动系统:湿式多片6前速,链条传动 燃油供应:PGM DSFI电子燃油喷注 前倾角:23.7° 拖曳距:96.3mm 前悬挂系统:41mm 全调校HMAS倒立套筒前叉,120mm行程 後悬挂系统:Unit Pro-Link全调校气压弹簧避震,130mm行程 轮胎(前):120/70 ZR17M/C (58W) 轮胎(後):180/55 ZR17M/C (73W) 前掣动系统:双310mm钻孔碟配四活塞放射式卡钳
厂牌型号 Honda CBR 600RR ,年份 2008 发动机形式 并列四缸水冷四行程, DOHC, 4 气门. 排量 599 缸径x 行程 67 x 42.5 mm 压缩比 12.2:1 ,供油方式 4x 40mm PGM-DSF电子燃油喷射 点火/ 启动 - / 电启动 ,最大功率 118 hp /13500 rpm ,最大扭力 66. Nm / 11250 rpm 变速/ 传动方式 6档 / 链条 ,前悬挂 41mmHMAS倒立套管弹簧液压油阻尼前避震 后悬挂 Unit Pro-Link HMAS单筒弹簧油阻尼避震 前刹盘 2x 320碟盘 4 活塞卡钳 后刹盘 220mm 单盘 2 活塞卡钳 ,前轮 120/70 ZR17 后轮 180/55 ZR17 干重 156.5 kg, 油箱容积 18.2L, 经济油耗 - 座高 -820 mm, 提速时间/速度(0--1000m) -20.6 s / 243.9 km/h ,极限时速 -253.9 km/h。
1,车型概述:
型号:CBR600RR 。品牌:本田 Honda 。
2,发动机参数 :
冷却方式:水冷 。
3,车体参数:
长×宽×高(mm): 2,002mm x 686mm x 1,096mm 。
扩展资料:
CBR600新款改造
1,新车架也为减磅工程作出贡献。CBR600RR全新设计的车架采用FDC精细铸造技术,令车架可以更轻量更纤细,但无损车架刚性。全新三柱式轮圈更轻巧,进一步减低非悬挂重量。
2,车重减轻後,便是增加马力输出。CBR600RR增强了的马力,主要集中在中段和尾段输出,所以Ram-Air入气导管也经过修改。
3,新CBR600RR的座位後移了15mm,把手高度升高了10mm,让骑士有一个较舒适的座姿。全新车架和引擎也令车身重心更集中归一,提升操控享受。
4,车尾线条更修身更尖锐,更加突显出中置喉的体积。缩小了的尾部,甚至乎把尾灯赶了下去和指挥灯平排。这改动的优点是尾灯可以避开死气喉上升的热力,但坏处是降低了煞车灯的高度。
5,新的进气通动设计,从鼻子的进气口的倒「V」型设计,显得更有型。以至伸延到机器部份管道,都经重新处理,更巧妙收藏到车身之内。不单能提供更佳机器进气呼吸,同时令车身更纤巧。
参考资料来源:本田官网_车型介绍
「如何减轻重量?」
这是HONDA设计团队在研制07年CBR600RR时最重要的课题。结果是令人鼓舞的,07年CBR600RR乾重只有155kg!比起旧款164kg,足足轻了9kg!
Honda 电单车的R&D工程师,设计出全新的水冷直四引擎,虽然排气量、缸径和冲程都没有改动,但引擎体积和重量都大幅减少。引擎盘顶采用镁合金制作,压缩比由以前的12.0:1升至12.2:1。
07年新引擎的重量比06年引擎轻了2kg,引擎和波箱的内部构件都经过悉心布置,用以减少机器的长度高度和阔度。据HONDA表示07 CBR600RR的引擎是同级对手中最轻巧和最紧凑的机器。
新车架也为减磅工程作出贡献。07年CBR600RR全新设计的车架采用FDC(Fine Die-Cast)精细铸造技术,令车架可以更轻量更纤细,但无损车架刚性。全新三柱式轮圈更轻巧,进一步减低非悬挂重量。
车重减轻後,第二项课题便是增加马力输出。07年CBR600RR增强了的马力,主要集中在中段和尾段输出,所以Ram-Air入气导管也经过修改。更轻巧的活塞采用全新锻造铝合金制作,让最高转数得以提高500rpm,马力进一步增加至120ps/13,500rpm(Ram-air模式)。同时Honda引入IACV(Intake-Air Control valve)来微调入气量,让油门在开合之间,动力反应更平滑畅顺。
此外,新CBR600RR的座位後移了15mm,把手高度升高了10mm,让骑士有一个较舒适的座姿。全新车架和引擎也令车身重心更集中归一,提升操控享受。
新车架、新引擎、新轮圈、新啡呤......2007年CBR600RR还有甚麼是新的?有!除了全新设计的表板、重新编排的波箱比、更小巧的离合器、和全新头迫力泵之外,Honda还把CBR1000RR镇店之宝HESD(Honda Electronic Steering Damper)电子钉把,经过改良後再移植在07年CBR600RR的鹅颈上。据HONDA的产品资料说明,新钉把的操作反应比CBR1000RR的HESD钉把,更快和更顺滑。
既然有全新车架和引擎,当然少不了全新的啡呤设计。车头完全变了脸,车头中央的巨型Ram Air入气囗,令人联想起VTR SP-2。配合新车头造形,水箱散热栅的线条也经过修改配合,散热效能也得到提升
此外,车尾线条更修身更尖锐,更加突显出中置喉的体积.....缩小了的尾部,甚至乎把尾灯赶了下去和指挥灯平排。这改动的优点是尾灯可以避开死气喉上升的热力,但坏处是降低了煞车灯的高度。
你可能会奇怪为何悬挂和制动系统没有变动,原因是全新CBR600RR的重心更集中归一,加上车身变得轻巧後,原有的悬挂和制动将会有更佳的表现,所以暂时不需作出改动。
新鼻子的呼吸
新的进气通动设计,从鼻子的进气口的倒「V」型设计,显得更有型,以至伸延到机器部份的管道,都经过重新处理,更巧妙地收藏到车身之内,不单能提供更佳的机器进气呼吸,同时令车身更纤巧。在市贩新车之上,厂方都照顾到此车或许成为贼人的新目标,所以在车子之内,加装了一组崭新的高鸣式HISS防盗系统,为自身安全提供更高保障。
新版CBR 600RR对车子的美观性明显着重调整,首当其冲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就是新的座鞍和驾驶席的设计,采用一个如美女纤腰的座席,加上座席下的单出排气管,收藏得很巧妙,除了有很佳的视觉效果之外,还有更实际的轻量化效果,将多余的负重彻走,两边讨好令新设计更受市场欢迎。
崭新掣动强势
车身的行车安全当然是玩最关心的部份,新版CBR 600RR采用一对大直径310mm浮动式钻孔碟,再配上掣动效果最佳的对向四活塞卡钳,确保行车安全。
首先,新型的机器,在汽缸及燃烧室运作当中,采用更精密的燃烧控制,让每滴燃料都燃烧至尽才排出体外,这个设定亦能为耗油量这个大课题,作出最大协调,不单减低玩家的养车成本同时对环保有强大帮助。在尾排气系统方面,消音鼓的设计不单能将废气隔绝得最大,而且在排气噪音方面控制到最低,在新车之上,本田的环保意识更长远,因为在新车的零部件设计之上,首先将零部件造得更耐用,令更换时间延长,另外在零部件的制造物料之上,尽量减少采用一些在弃置处理时有机会产生大量废气和破坏环境物质。
2007 Honda CBR600RR 规格表
长x阔x高:2010 x 685 x 1105mm
轴距:1375mm
最低离地距:135mm
离地座高:820mm
整车乾重:155kg
引擎形式:水冷四冲程16活瓣DOHC 4汽缸
缸径 x 冲程:67 mm x 42.5 mm
压缩比:12.2:1
总排气量:599 cc
最高马力:120ps/13,500rpm
最大扭力:6.73kg-m/11,250rpm
车架形式:铝合金双翼梁框式
传动系统:湿式多片6前速,链条传动
燃油供应:PGM DSFI电子燃油喷注
前倾角:23°55
拖曳距:98mm
轮胎(前):120/70 ZR17M/C (58W)
轮胎(後):180/55 ZR17M/C (73W)
前掣动系统:双310mm钻孔碟配四活塞放射式卡钳
後掣动系统:单220钻孔碟配单活塞卡钳
油缸容量:18公升
2006 Honda CBR600RR
Honda CBR600RR在05年才追加倒立前叉和放射性迫力卡钳,所以06年的改动只是在车花及颜色上动手。2003年-2006年的CBR600RR车架都是哑黑色,而Movistar特别版的车架则回复至铝合金原色车架。即是说标准版CBR600RR即使喷晒movistar拉新车化,都仍然扮唔到真正的Movistar限量版。
Movistar限量版:
2006 Honda CBR600RR 规格表
引擎形式:四冲水冷DOHC 16活瓣并列4汽缸
缸径 x 冲程:67.0 mm x 42.5 mm
压缩比:12.0 : 1
总排气量:599 cc
最高马力:117ps/13,000rpm
最大扭力:6.73kg-m/11,000rpm
车架形式:铝合金双翼梁框式车架
传动系统:湿式多片6前速链传动
燃油供应:PGM DSFI 电子燃油喷注系统
前倾角( R):24度
拖曳距(T):95mm
前悬挂系统:HMAS 45mm套管前叉,120mm行程
后悬挂系统:Pro-link单筒油压避震,120mm行程
轮胎(前):120/70 - ZR17
轮胎(后):180/60 - ZR17
前掣动系统:2 x 310mm刹车碟4活塞对向卡钳
后掣动系统:220mm单碟配单活塞卡钳
长 x 阔 x 高 :2010 x 695 x 1115mm
轴距:1395mm
最低离地距:130m
座高:820mm
干重:169kg
油缸容量:18公升
2005 Honda CBR600RR
跑车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从前罕有的赛车科技是不会随便用到生产性跑车之上。因为赛车场上的Kit车速度及马力其高,但耐用性不足,甚至跑一场比赛之后便要更换引擎内的损耗组件,要真正把赛车技术完全移植到街跑车上,引擎转数的扭力范围要加阔,及要把最高转域封锁以保持引擎内部组件的耐用性,因此街跑车的加速性能仍与真正的厂车相距甚远。
多年来拥戴街跑车的人与日俱增,要求更高的马力输出和更灵活的操控性,迫使厂家把珍贵的赛车技术加速地放到生产性街跑车上。全球兴起600级生产性跑车赛事,顿使厂家在600级跑车的开发上投入了更多的赛车技术。
本田CBR 600RR在2002年间,受到同级对手强劲的冲激市场,终于在2003年推出使人眼前一亮的CBR 600RR,把大量的赛车装置套用到身上,并且在引擎内部加强了抗磨处理,克服了大马力输出的耐用性问题。结果在跑车市场里掀起了一股热潮,但对手同时也加强装备推出了新款迎战。从前慢热的本田这次却一反常态,立刻在2005年推出UPGRADE了的CBR 600RR,为了面对同级强手,本田的CBR 600RR作出了多项重要改良,在2005款中再度提升性能及作出多项强化。
强化悬挂及制动系统
从外型上首先会发现改用了拥有全功能调较的HMAS 41mm的倒立前叉,前轮310mm的浮动碟改配了放射式卡钳以提高刹车性能,新设计的吸排气系统增加了引擎在中转数区域输出的扭力。新的活塞加入了抗磨的表层处理,增加燃油喷注射流量及加快了排气,目的是要提高转数上升的速度,及加阔了Power Band的范围。
再度轻量化
重量更轻的车身外包围,再获得减轻重量的铝制车架和辅助架,令CBR 600RR更接近RC211V的车身造型设计和后轮摇臂再度被减轻重量,主要是把一些后轮摇臂和避震间的组件简化,结果是她就只有163kg,重点轻量化和改变燃油喷注的程式便是2005年CBR 600RR最大的改动。
广阔的转数范围从6,000rpm至到12,000rpm间的输出都有力的表现,而达到更容易操控引擎的马力输出。由于引擎的超级畅顺感输出力,使在慢速弯向及高速弯中,更能达至人车合一之境。上眼镜码、主车架、副车架、尾摇臂、避震筒和灭声器的外型虽然和03年的CBR600RR很相似,但其实重量都被偷轻,令总乾重减去了四公斤,只剩馀164kg!
05年的CBR600RR在峰值输出虽然不变,但引擎里的生气阀和灭声器中的间隔都经过小改动,引擎活塞也有新的涂料来减低与汽缸的磨擦,再配合新的供油程式,令2005年的CBR600RR输出更平均,中段更丰盛,马力甜区更广阔。
输出真的没有变吗?
不买的人可能会这麼想:「新CBR600RR虽然有很多改动,但起码峰值输出没有变。」对不起,新旧两代原来在输出上仍有分别。
也许在数据上分别不大,但当看到新车的马力曲线长时间骑在旧款600RR之上时,不买的人眉头会开始有点皱....再看扭力输出更是长期比旧款丰盛时...应该会开始找香烟。两款600RR的座位都是820mm,但新款的座位线条有新改良,座位前端经过收窄,令骑士夹油缸和落脚时都有更好的感受。
李有昌试骑感受:
CBR600RR超越了跑车,很接近赛车。座姿设定很适合跑Track:油缸、座位和把手的关系很和谐,车手发力时十分自然,适合长途作赛。
新车的重量据说减去了四公斤,只剩馀164kg! 这数字也许在现今的跑车当中也许并不是太突出,但实际使用时感到十分轻巧和灵敏,为我们节省不少体力。
相信每一位朋友都会对新CBR600RR寄以极高期望,我可以说新车不会令大家失望。引擎表现轻快,油门容易掌握,准确的操控和线性输出,即使是原庄车放落场跑,新手也可以有不错的表现。
试骑的焦点当然落在新倒fork和放射性卡钳。41mm倒fork的表现是渐入佳境的。起初开车时,感觉头fork的表现偏软,但随著避震油开始均云地散布在叉芯内,表现开始回勇。掣动的表现是预期般好,但没有经过长期高温高压的测试,实在试不出它的极限。
新车的整体制作水平相当高,尤其是跟车的轮胎质素十分高,再换胎都可以选用同一型号没有问题。如果真的发掘CBR600RR的极限去到那一境界,非要到赛车场上尽情测试不可。个人经验是很多车在马路上行驶都没有问题,但一到赛车场跑高速弯道,车架有没有问题便会一清二楚。别误会我是在批评,我只是说在马路上,要试出一款如此高阶的跑车有什麼问题,很难。所以对於大部份在马路上使用的买家来说,这个购买决定,根本没可能会出现後悔的可能。
2005 Honda CBR600RR 规格表
引擎形式:四冲水冷DOHC 16活瓣并列4汽缸
缸径x冲程:67.0 mm x 42.5 mm
总压缩比 12.0 : 1
总排气量:599 cc
最高马力:117ps/13,000rpm
最大扭力:6.73kg-m/11,000rpm
车架形式:铝合金双翼梁框式车架
传动系统:湿式多片6前速链传动
燃油供应:PGM DSFI 电子燃油喷注系统
前倾角(R):24°
拖曳距(T):95mm
前悬挂系统:HMAS 41mm倒立套管前叉,全功能调较
後悬挂系统:Pro-link单筒油压避震,全功能调较
轮胎(前):120/70 - ZR17
轮胎(後):180/55 - ZR17
前掣动系统:2 x 310mm刹车碟 配放射性4活塞对向卡钳
後掣动系统:220mm单碟配单活塞卡钳
长x阔x高 :2010 x 695x 1115mm
轴距:1395mm
最低离地距:130mm
离地座高:820mm
整车乾重:163kg
油缸容量:18公升
2003-2004 Honda CBR600RR
全新引擎直奔15,000rpm始入红区(CBR600F4i/14,200rpm)。出力范围更广,更襟炳。引擎长度缩短了30mm,令车手前移70mm更接近车身重心。为增加引擎在高转时阀门关关的准确性和耐用性,哇佬脚采用双弹簧设计,配合其他改良,每隔25,000公里才需检查调较。水箱散热栅面积加大,以配合马力的提升。
全新铝合金车架,刚性提高并减轻重量,45mm HMAS套管前叉,附设全功能调较。尾避震全新Unit Pro-Link连杆设计及尾摇臂均取自Moto GP RC211V设计。
尾避震的上方和尾摇臂而不是和车架连接,据本田的说法能有效分隔开车架与避震之间的相互负面影响,增加车架刚性及有利弯中操控的准绳度。
新车乾重只有163kg,采用粗壮的RC211V-type尾摇臂,尾避震可以选用较软的弹簧,方便作出细致调较。
PGM-Fi供油模式,自动调整怠转。ECU会感应引擎转数和油门开启角度来决定供油量。40mm电子燃油喷注系统采用两段式(DSFI)每汽缸上下双喷咀设计。利用雷射激光射出12个小孔的喷咀,确保燃油有最佳的雾化。
下置喷咀负责低中段区域供油,当转数超过5500rpm时上置喷咀开始介入,增加燃油供应。全新铱合金火咀,二段式Ram-Air系统配合15公升超大增压风盒,提升动力和线性输出。中置式低重心油缸部份藏於车架内,强调集中重心分布及更提供更紧凑的布局。
以往掌管点火和供油的黑盒,会分开两个硬件独立处理点火和供油,让技师有到多空间调较。
前掣动规格是四活塞卡钳配310mm双碟。尾掣动是单活塞卡钳配220m掣动碟。
首创三片式反光灯罩,内置两盏H7超光灯胆。全新四出二出一的中排尾喉增加车身倾斜角度,以及减低风阻及平均重心。 隔热效果良好,用手摸排气喉外层都唔会烫伤。
2003 Honda CBR600RR 规格表
引擎形式:四冲水冷DOHC 16活瓣并列4汽缸
缸径 x 冲程:67.0 mm x 42.5 mm
压缩比:12.0 : 1
总排气量:599 cc
最高马力:114ps/13,000rpm
最大扭力:6.4kg-m/11,000rpm
车架形式:铝合金双翼梁框式车架
传动系统:湿式多片6前速链传动
燃油供应:PGM DSFI 电子燃油喷注系统
前倾角(R):24度
拖曳距(T):95mm
前悬挂系统:HMAS 45mm套管前叉,120mm行程
後悬挂系统:Pro-link单筒油压避震,120mm行程
轮胎(前):120/70 - ZR17
轮胎(後):180/60 - ZR17
前掣动系统:2 x 310mm刹车碟4活塞对向卡钳
後掣动系统:220mm单碟配单活塞卡钳
长 x 阔 x 高:2010 x 695 x 1115mm
轴距:1395mm
最低离地距:130mm
离地座高:820mm
整车乾重:170kg
油缸容量:18公升
1、水在0度就会结冰,会胀爆引擎水箱和缸体。
2、引擎内部局部温度过高,预燃和爆震倾向加大,增加震动和噪音,大大降低引擎性能与效率,形成无水耗油。
反正性能都是没的话说的
就看你喜欢哪部啦
这两部车07年的全新车都在九万七,九万八的样子
个人觉得07年新款的F5样子没R6好看,同样的把前面头部的扰流板拆掉了F5就没R6好看,当然07年以前的R6样子是绝对没F5好看的
你说的CBR600RR 除了F5 还有F4和F4i这两部性能也的说就是样子绝对没F5好看,F5和CBR1000RR很像,就一个帅字
所以我还是喜欢06年以前的F5 和07年的R6
具体要买那部真的得看你自己喜欢那个牌子
因为这两部车真的都是好的没话说
而且年份近,挑部好车开上十来年没问题的
说跑多块....
在道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估计能上280问题不大
2007 Yamaha YZF-R6规格表
全长 2,040mm
全阔 700mm
全高 1,100mm
座高 850mm
轴距 1,380mm
离地距 130mm
乾重 162 kg
引擎型式 水冷四冲程并列四汽缸DOHC十六气阀
容积 599c.c.
缸径x冲程 67.0 x 42.5mm
压缩比 12.8:1
马力 133ps/14,500rpm
扭力 6.93kg-m/12,000rpm
润滑 飞沫
供油 燃油喷注
离合器 湿式多片
点火 TCI
起动 电动
变速 6段
驱动 鍊条
油箱容量 17.5L
机油容量 3.4L
车架 铝制铸塑式Deltabox
前悬挂 倒立前叉,行程120mm
后悬挂 单筒气油压吸震配摇臂,行程120mm
前掣动 直径310mm双碟
后掣动 直径220mm单碟
前轮胎 120/70 ZR17 M/C(58W)
后轮胎 180/55 ZR17 M/C(73W)
2007 Honda CBR600RR规格表
长 x 阔 x 高 2010 x 685 x 1105mm
轴距 1375mm
最低离地距 135mm
座高 820mm
干重 155kg
引擎形式 水冷四冲程16活瓣DOHC 4汽缸
缸径 x 冲程 67 mm x 42.5 mm
压缩比 12.2:1
总排气量 599 cc
最高马力 120ps/13,500rpm
最大扭力 6.73kg-m/11,250rpm
车架形式 铝合金双翼梁框式
传动系统 湿式多片6前速,链条传动
燃油供应 PGM DSFI电子燃油喷注
前倾角 23度55分
拖曳距 98mm
前悬挂系统 41mm 全调校HMAS倒立套筒前叉,120mm行程
后悬挂系统 Unit Pro-Link全调校气压弹簧避震,130mm行程
轮胎(前) 120/70 ZR17M/C (58W)
轮胎(后) 180/55 ZR17M/C (73W)
前掣动系统 双310mm钻孔碟配四活塞放射式卡钳
后掣动系统 单220钻孔碟配单活塞卡钳
油缸容量 18公升 (3.5公升后备)
在我的博客有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