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飞自行车的主要零件
1车架组(车架、前叉)2车头碗组3立管(把立)4手把(弯把OR牛角OR高把)5座管6座垫7BB碗组(中轴)8曲柄组(曲柄&齿盘)9踏板10靴套11皮带(搭配靴套把双脚固定在踏板上)12链条13前轮14后轮15嵌齿轮(锁死在后轴上的飞轮,死飞的精髓所在)16轮胎17刹车杆18刹车夹器19刹车线组。
1、车架 Frame
车架是买车第一个要决定的零件, 许多零件的选购必须配合车架的设计来进行选择. 基本的选购考量有尺寸与材质.选择好了车架之后, 同时必须留意下面三项规格: 车头碗组(Headset)直径, 座管(Seatpost)的直径, 以及BB碗组(Bottom Bracket)的直径和螺纹规格. 购买这三项零件的时候必须参照车架的规格去选购!前叉会随著车架一起附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需要安装前轮煞车, 别忘了买有钻煞车安装孔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叉的两种设计, 不同的设计会影响到下面车头碗组(Headset)与立管(Stem)的选购. 前叉分为螺纹式(Threaded)与非螺纹式(Threadless)两种:螺纹式的前叉上方没有突出的部位, 同时有螺纹用来和车头碗组做固定。 非螺纹式的前叉上方则较长, 顶端直接套上立管.两种不同的设计会影响到单车最后的外型, 这个部份也可以稍微当作选购时的参考, 喜欢复古一点气质造型的单车请选螺纹式(Threaded)前叉2 喜欢看起来时髦一点的造型则选非螺纹式(Threadless)的前叉.
2、车头碗组 Headset
车头碗组简单地说就是龙头的培林(Bearing), 负责将龙头固定在车架上并且提供活动关节. 这个零件的选购有三个步骤:
1. 选择符合车架组的规格 2. 选择颜色和款式 3. 选择等
3.立管 Stem
立管负责固定手把(Handlebar), 同时也肩负了影响骑乘姿势的重责大任! 不要因为它小就小看它的用途啦!
基本的选购步骤为
1. 选择符合车架组的规格 2. 选择弯角角度 3.选择长度
和车头碗组一样, 立管的选购同样得考量前叉的设计 (螺纹式与非螺纹式). 分辨的方式超简单, 螺纹式的立管是L型的, 而非螺纹式的立管则是方块型的.
4.手把 Handlebar
手把也是影响骑乘姿势的重要零件之一, 同时也是影响车子外型的一项重要物件. 不过在选择手把造型之前, 第一个考量是手把的长度与直径. 一般来说手把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小于肩宽
5.座管 Seatpost
座管的用途是支撑座椅, 设计也是大同小异, 选购的步骤是 1. 规格 2. 弯角 3. 颜色 4. 重量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选择符合车架的座管. 一般座管的选择建议以直的为主, 顶端稍微有一点弯角还可以接受, 太弯的话会增加座位与手把的距离, 相对会影响到骑乘的姿势, 切记不要买到越野车用的座管就好.。颜色当然也是影响整体外型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的选择其实也是黑色和银色之间的抉择而已, 不过如果想要自己烤漆, 可以考虑选购适合上色的材质.
最后关于重量, 虽然影响相对小, 不过在预算范围内当然可以轻就尽量轻, 可以提升加速和操控性.
6.座椅 Saddle
座椅的选择比较多样, 大致上找公路车的座椅, 坐起来舒服, 看起来帅就可以了.
7.碗组 Bottom Bracket
BB碗组名称相当奇特, 其实就是曲柄中间的那个培林. 这个零件的选购规则是 1. 规格 2. 等级.
首先BB碗组的规格必须参照车架相容的类别. 至于等级, 原则上虽然一分前一分货, 不过真正的差异主要在于零件的耐用度. 这个部份可以买个水准以上的即可。
8.曲柄组 Crank set
曲柄组可以细分为两个零件: 曲柄(Crank Arms)与齿盘(Chain Ring). 购买的时候可以直接买整套, 如果需要选择特定的齿轮比, 可以再购买相容的尺盘安装.
9.踏板 Pedal
踏板的选择相对限制比较多, 一般建议按照赛道车的设定, 使用踏板+靴套+皮带的方式, 穿一般的鞋子就可以上路,如果是比较专业的公路车好手, 也可以安装特殊的踏板搭配专用的踩鞋. 这边主要介绍前面的踏板类型. 这种类型的踏板选择少得可怜, 一开始上路的话建议就从MKS下列两种踏板里面挑一个吧!
10.靴套 Toe Clip
靴套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套鞋子用的, 搭配起下面要介绍的皮带足以将双脚固定在踏板上. 靴套一般来说有分尺寸, 大号的(L)踩起来比较轻松, 不过相对某些角度有可能磨到前轮2 中号的(M)比较标准, 不过如果要用踏板煞车, 相对力道也会比较小. 建议使用钢制的靴套, 耐用度完全超越铝制与塑胶制的.
11.皮带 Straps
皮带功能简单, 但是价格有时候狠不简单. 普通的皮带几百元, 贵的皮带一组可以卖到上千… 差别在于高级的皮带会坚固一些, 同时通常是一边两条皮带增强契合度 便宜的皮带会比较容易松掉, 尤其用踏板煞车时感觉更明显.
12.链条 Chain
固定齿轮车用的链条规格固定是1/2″ x 1/8″, 链条的差别主要是坚固, 其次是顺畅度, 再其次才是重量与颜色. 好的链条听说狠耐操, 摩擦阻力也会比较小, 不过价差大到完全不值得优先考虑, 建议各位选购便宜的KMC链条即可 ,颜色的选择倒是不少(黑, 金, 红, 蓝, 粉红…), 这个倒是可以花时间挑一下.
13.前轮 Front Wheel
固定齿轮车的前轮和非碟煞公路车用的相同, 轴距为100mm, 轮子尺寸为700c. 不过会想骑固定齿轮车的朋友应该对于单车的外观有较高程度的执著, 一般公路车贴纸商标满满的轮子也许就不是那么讨喜, 这个时候就得了解一下前轮的三大基本元素: 前轮轴(Front hub), 轮圈(Rim), 以及轮幅(Spokes).
1前轮轴 Front hub
相对于后轮, 前轮需要承受的扭力不是那么大, 因此轮轴的选择相对多了不少, 除了耳轮缘(Flange)高低不拘外 (High flange, Low flange), 最是可以挑轮幅数较少的轮轴. 同时颜色可以搭配车身的配色做组合, 某些高贵的品牌会推出各式客制化的轮轴组.
2轮圈 Rim
轮圈的选购要件除了规格正确以及坚固之外, 更重要的其实是好看… 首先轮圈的轮幅数必须和轮轴相同 (例如轮轴买的是 32轮幅的, 轮圈也要买32轮幅的), 至于坚固程度就得看各家品牌不同轮圈的设计与材质了, 前轮由于承受的压力相当小, 轮圈的坚固程度要求也不那么高.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轮圈的造型与颜色. 一些品牌的轮圈提供了各种颜色的选择。
3轮幅 Spokes
轮幅这个部份需要用上专业知识, 首先轮幅的设计会影响到重量与坚固程度, 而轮幅的长度必须完全配合轮轴与轮圈, 同时不同的编制方式(辐射状, 1交叉, 3交叉等等) 也会影响到轮幅的长度. 这个部份需要进行测量, 选购的时候务必前往专业度够高的单车店.
14.后轮 Rear Wheel
固定齿轮车的后轮相当特殊, 尤其是那个锁得紧紧的嵌齿轮 (Cog), 以及必须配合车架后轮的轴距 120mm或130mm, 因此除非是取得完整的固定齿轮车专用后轮, 靠自己购买轮子的三大零组件 – 后轮轴(Rear hub), 轮圈 (Rim), 轮幅)(Spokes), 再将之拼凑起来似乎就有其必要性.
14.1后轮轴 Rear hub
首先后轮轴必须选择和车架符合的规格 (例如120mm), 同时挑选预算带以内的零件. 建议的轮轴规格是高耳缘 (High flange)的, 如此一来轮幅与轮轴之间的角度较大, 轮轴直接承受的冲击也相对会较小. 入门的轮轴建议选购一般的零件.
14.2轮圈 Rim
后轮轮圈的选择必须完全考虑坚固, 其次可以研究一下颜色要怎麼配. 例如 Velocity Deep V, 便宜坚固又可以挑颜色。
14.3轮幅 Spokes
和前轮的轮幅道理一样, 轮幅的款式和长度需要更专业的建议. 不过基本的道理也是追求后轮的坚固, 因此轮幅别忘了选购强悍一点的, 而编制方式必须是3交叉或者4交叉.
15.嵌齿轮 Cog
嵌齿轮的选择相当简单, 主要就是挑赛道车(Track)专用的类型 (相当于1/8″链条), 接着就是按照想要的齿轮比选购正确的齿数. 一般赛道车的嵌齿轮组合为螺纹的设计, 确定了之后再挑符合需求的齿数即可. 此外嵌齿轮上面最后通常会有锁环(Lockring)负责固定, 好消息是这个锁环通常都是买后轮轮轴的时候会附赠。
16.轮胎 Tires
轮胎的选购概念简单, 选择多样. 基本必须符合的规格为700c, 而轮胎的宽度必须搭配轮圈的建议值, 一般而言20~25mm宽的都可以装上去. 胎宽越宽加速越慢, 但抓地力也相对较高,建议一开始可以使用折中23mm的轮胎. 如果骑久了发现常常在用后轮甩尾刹车技, 可以考虑买内含功夫龙(Kevlar)耐磨度较高的轮胎.
17.刹车杆 Brake lever
对固定齿轮车来讲刹车算是选购, 不过对入门者来说, 强烈建议各位为了生命安全要装一下… 前轮刹车一定得装, 后轮可以省略, 用踏板刹车即可. 首先刹车杆的选择, 为了配合不同的手把, 刹车杆也有不同的设计. 除了设计之外, 其次则是选择和手把相容的直径.
18.刹车夹器 Brake
由于固定齿轮车大致上的规格近似于公路车, 刹车的选择也建议挑公路车专用的. 建议选用可调式的齿轮刹车夹器 (Caliper brake), 黑色银色选一个适合车身配色的即可. 19.刹车线组 Brake cable set
连接刹车夹器与刹车杆的是刹车线组, 包含刹车线 (Brake cable)与刹车壳 (Cable housing). 猜想大部分的人应该会听从建议只装前轮刹车, 由于前轮和手把距离狠近, 刹车线越短越好, 一来操作起来灵敏, 二来用料少可以直接跟老板免费要一段的.
除了上述的零件之外, 其他与安全相关的选购配备包括后车灯, 安全帽与大锁, 买车的时候别忘了把这几个项目也列入清单!
【车架 Frame】
车架是买车第一个要决定的零件, 许多零件的选购必须配合车架的设计来进行选择. 基本的选购考量有尺寸与材质.选择好了车架之后, 同时必须留意下面三项规格: 车头碗组(Headset)直径, 座管(Seatpost)的直径, 以及BB碗组(Bottom Bracket)的直径和螺纹规格. 购买这三项零件的时候必须参照车架的规格去选购!前叉会随著车架一起附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需要安装前轮煞车, 别忘了买有钻煞车安装孔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叉的两种设计, 不同的设计会影响到下面车头碗组(Headset)与立管(Stem)的选购. 前叉分为螺纹式(Threaded)与非螺纹式(Threadless)两种:螺纹式的前叉上方没有突出的部位, 同时有螺纹用来和车头碗组做固定。 非螺纹式的前叉上方则较长, 顶端直接套上立管.两种不同的设计会影响到单车最后的外型, 这个部份也可以稍微当作选购时的参考, 喜欢复古一点气质造型的单车请选螺纹式(Threaded)前叉2 喜欢看起来时髦一点的造型则选非螺纹式(Threadless)的前叉.
【车头碗组】
车头碗组简单地说就是龙头的培林(Bearing), 负责将龙头固死飞定在车架上并且提供活动关节. 这个零件的选购有三个步骤:
a. 选择符合车架组的规格
. 选择颜色和款式
c. 选择等级.
【立管】
立管负责固定手把(Handlebar), 同时也肩负了影响骑乘姿势的重责大任! 不要因为它小就小看它的用途啦!
基本的选购步骤为
a. 选择符合车架组的规格
. 选择弯角角度
c.选择长度
和车头碗组一样, 立管的选购同样得考量前叉的设计 (螺纹式与非螺纹式). 分辨的方式超简单, 螺纹式的立管是L型的, 而非螺纹式的立管则是方块型的.
【手把】
手把也是影响骑乘姿势的重要零件之一, 同时也是影响车子外型的一项重要物件. 不过在选择手把造型之前, 第一个考量是手把的长度与直径. 一般来说手把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小于肩宽
【座管】
座管的用途是支撑座椅, 设计也是大同小异, 选购的步骤是 1. 规格 2. 弯角 3. 颜色 4. 重量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选择符合车架的座管. 一般座管的选择建议以直的为主, 顶端稍微有一点弯角还可以接受, 太弯的话会增加座位与手把的距离, 相对会影响到骑乘的姿势, 切记不要买到越野车用的座管就好.。颜色当然也是影响整体外型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的选择其实也是黑色和银色死飞之间的抉择而已, 不过如果想要自己烤漆, 可以考虑选购适合上色的材质.
最后关于重量, 虽然影响相对小, 不过在预算范围内当然可以轻就尽量轻, 可以提升加速和操控性.
【座椅】
座椅的选择比较多样, 大致上找公路车的座椅, 坐起来舒服, 看起来帅就可以了.
【BB碗组】
BB碗组名称相当奇特, 其实就是曲柄中间的那个培林. 这个零件的选购规则是 1. 规格 2. 等级.
首先BB碗组的规格必须参照车架相容的类别. 至于等级, 原则上虽然一分钱一分货, 不过真正的差异主要在于零件的耐用度. 这个部份可以买个水准以上的即可.
【曲柄组】
曲柄组可以细分为两个零件: 曲柄(Crank Arms)与齿盘(Chain Ring). 购买的时候可以直接买整套, 如果需要选择特定的齿轮比, 可以再购买相容的尺盘安装.
【踏板】
踏板的选择相对限制比较多, 一般建议按照赛道车的设定, 使用踏板+靴套+皮带的方式, 穿一般的鞋子就可以上路,如果是比较专业的公路车好手, 也可以安装特殊的踏板搭配专用的踩鞋. 这边主要介绍前面的踏板类型. 这种类型的踏板选择少得可怜, 一开始上路的话建议就从MKS下列两种踏板里面挑一个吧!
【靴套】
靴套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套鞋子的, 搭配起下面要介绍的皮带足以将双脚固定在踏板上. 靴套一般来说分尺寸, 大号的(L)踩起来比较轻松, 不过相对某些角度有可能磨到前轮. 中号的(M)比较标准, 不过如果要用踏板煞车, 相对力道也会比较小. 建议使用钢制的靴套, 耐用度完全超越铝制与塑胶制的.
【皮带】
皮带功能简单, 但是价格有时候很不简单. 普通的皮带几百元, 贵的皮带一组可以卖到上千.差别在于高级的皮带会坚固一些, 同时通常是一边两条皮带增强契合度 ,便宜的皮带会比较容易松掉, 尤其用踏板煞车时感觉更明显.
【链条】
固定齿轮车用的链条规格固定是1/2″ x 1/8″, 链条的差别主要是坚固, 其次是顺畅度, 再其次才是重量与颜色. 好的链条听说很耐操, 摩擦阻力也会比较小, 不过价差大到完全不值得优先考虑, 建议各位选购便宜的KMC链条即可 ,颜色的选择倒是不少(黑, 金, 红, 蓝, 粉红…), 这个倒是可以花时间挑一下.
【前轮】
固定齿轮车的前轮和非碟煞公路车用的相同, 轴距为100mm, 轮子尺寸为700c. 不过会想骑固定齿轮车的朋友应该对于单车的外观有较高程度的执著, 一般公路车贴纸商标满满的轮子也许就不是那么讨喜, 这个时候就得了解一下前轮的三大基本元素: 前轮轴(Front hub), 轮圈(Rim), 以及轮幅(Spokes).
【前轮轴】
相对于后轮, 前轮需要承受的扭力不是那么大, 因此轮轴的选择相对多了不少, 除了耳轮缘(Flange)高低不拘外 (High flange, Low flange), 最是可以挑轮幅数较少的轮轴. 死飞同时颜色可以搭配车身的配色做组合, 某些高贵的品牌会推出各式客制化的轮轴组.
【轮圈】
轮圈的选购要件除了规格正确以及坚固之外, 更重要的其实是好看… 首先轮圈的轮幅数必须和轮轴相同 (例如轮轴买的是 32轮幅的, 轮圈也要买32轮幅的), 至于坚固程度就得看各家品牌不同轮圈的设计与材质了, 前轮由于承受的压力相当小, 轮圈的坚固程度要求也不那么高.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轮圈的造型与颜色. 一些品牌的轮圈提供了各种颜色的选择。
【轮幅】
轮幅这个部份需要用上专业知识, 首先轮幅的设计会影响到重量与坚固程度, 而轮幅的长度必须完全配合轮轴与轮圈, 同时不同的编制方式(辐射状, 1交叉, 3交叉等等) 也会影响到轮幅的长度. 这个部份需要进行测量, 选购的时候务必前往专业度够高的单车店.
【后轮】
固定齿轮车的后轮相当特殊, 尤其是那个锁得紧紧的嵌齿轮 (Cog), 以及必须配合车架后轮的轴距 120mm或130mm, 因此除非是取得完整的固定齿轮车专用后轮, 靠自己购买轮子的三大零组件 – 后轮轴(Rear hub), 轮圈 (Rim), 轮幅)(Spokes), 再将之拼凑起来似乎就有其必要性.
【后轮轴】
死飞首先后轮轴必须选择和车架符合的规格 (例如120mm), 同时挑选预算带以内的零件. 建议的轮轴规格是高耳缘 (High flange)的, 如此一来轮幅与轮轴之间的角度较大, 轮轴直接承受的冲击也相对会较小. 入门的轮轴建议选购一般的零件.
【轮圈】
后轮轮圈的选择必须完全考虑坚固, 其次可以研究一下颜色要怎麼配. 例如 Velocity Deep V, 便宜坚固又可以挑颜色。
【轮幅】
和前轮的轮幅道理一样, 轮幅的款式和长度需要更专业的建议. 不过基本的道理也是追求后轮的坚固, 因此轮幅别忘了选购强悍一点的, 而编制方式必须是3交叉或者4交叉.
【嵌齿轮】
嵌齿轮的选择相当简单, 主要就是挑赛道车(Track)专用的类型 (相当于1/8″链条), 接着就是按照想要的齿轮比选购正确的齿数. 一般赛道车的嵌齿轮组合为螺纹的设计, 确定了之后再挑符合需求的齿数即可. 此外嵌齿轮上面最后通常会有锁环(Lockring)负责固定, 好消息是这个锁环通常都是买后轮轮轴的时候会附赠。
【轮胎】
轮胎的选购概念简单, 选择多样. 基本必须符合的规格为死飞700c, 而轮胎的宽度必须搭配轮圈的建议值, 一般而言20~25mm宽的都可以装上去. 胎宽越宽加速越慢, 但抓地力也相对较高,建议一开始可以使用折中23mm的轮胎. 如果骑久了发现常常在用后轮甩尾刹车技, 可以考虑买内含功夫龙(Kevlar)耐磨度较高的轮胎.
【刹车杆】
对固定齿轮车来讲刹车算是选购, 不过对入门者来说, 强烈建议各位为了生命安全要装一下… 前轮刹车一定得装, 后轮可以省略, 用踏板刹车即可. 首先刹车杆的选择, 为了配合不同的手把, 刹车杆也有不同的设计. 除了设计之外, 其次则是选择和手把相容的直径.
【刹车夹器】
由于固定齿轮车大致上的规格近似于公路车, 刹车的选择也建议挑公路车专用的. 建议选用可调式的齿轮刹车夹器 (Caliper brake), 黑色银色选一个适合车身配色的即可.
【刹车线组】
连接刹车夹器与刹车杆的是刹车线组, 包含刹车线 (Brake cable)与刹车壳 (Cable housing). 猜想大部分的人应该会听从建议只装前轮刹车, 由于前轮和手把距离狠近, 刹车线越短越好, 一来操作起来灵敏, 二来用料少可以直接跟老板免费要一段的。
除了上述的零件之外, 其他与安全相关的选购配备包括后车灯, 安全帽与大锁, 买车的时候别忘了把这几个项目也列入清单!
摩托车链条的松紧度查看方法:用螺丝刀挑起链条的中间部位,跳动幅度不大,链条不搭下面即为松紧度合适。松紧度看的是挑起时链条的中间部位。
目前大多数跨骑车都采用链条传动,当然,少数踏板也是链条传动的。与皮带传动相比,链条传动具有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等优势,可以在恶劣环境中工作。但其易伸长的问题让许多车友诟病,链条的松紧会直接影响车辆行驶。
大部分车型都有链条说明,上下幅度在15—20毫米之间。车型不同,链条的可浮动范围也不同,一般越野摩托车较大,需要通过长行程的后减震器压缩达到正常范围值。
扩展资料:
摩托车链条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新的起重链条过长或经使用后伸长,难以调整,可看情况拆去链接,但必须为偶数。链节应从链条背面穿过,锁片插在外面,锁紧片的开口应朝转动的相反方向。
链轮磨损严重后,应同时更换新链轮和新链条,以保证良好的啮合。不能只单独更换新链条或新链轮。否则会造成啮合不好加速新链条或新链轮的磨损。链轮齿面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应及时翻面使用(指可调面使用的链轮)。以延长使用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给摩托车链上油是一门学问,频繁上油只会火上浇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托车链条
将链条拉起,套到前面的牙盘上,保持半咬合状态。一只手保持住这个姿势,另一只手轻轻的摇动脚踏板。当链条完全卡在牙盘上,即大功告成。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
作用
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解决办法:
1、把前后轮之间的距离拉大了,就把链条绷紧了。
2、把后轴螺拧松,然后把后轮向后拉,使链条绷紧,最后把后轴螺上紧即可。
3、自行车链条松了是中轴和后轴距离太近,所以要敲两下拉开距离。
原因:
1、链条松了或者太长,骑行时会掉链;
2、轮盘不稳;
3、牙盘和飞轮的偏角过大,会掉链;
4、飞轮跟后面的齿轮角度偏离了,就是链条不够直的意思;
先把断掉的链目整个取下:把打链器的顶杆对准链条中的插梢,再把打链器慢慢拴紧即可拆下插梢。把链条快扣一正一反套入两端的链目中。
再把两端扣上,断掉的链条就接好了。先把断掉的链目整个取下:把打链器的顶杆对准链条中的插梢,再把打链器慢慢拴紧即可拆下插梢。把链条快扣一正一反套入两端的链目中。再把两端扣上,断掉的链条就接好了。
这样的车子因为链条和前后盘的齿轮不吻合,所以经常掉链条。 解决办法就是前后盘一起换,虽然费用会增加,但是为了保证安全,这样的支出还是值得的。
自行车的传动链条一直掉的根本原因有可能是传动链条松了或者是过长,骑自行车的时候会掉链,转盘不稳,牙盘和飞轮的倾角过大,会掉链,或者是是飞轮跟后边的齿轮角度偏移了,就是说传动链条不是很直的意思。
自行车老是掉链子的解决方案有:
1、把后车轮子拧松,适度调节间距,就可以了。
2、很有可能是很长时间骑自行车造成链子松了拉长了,把这个链子卸下一个抠就可以了,或者是可以直接去修理铺那边弄短一点儿。
3、长时间骑自行车后车轮螺钉松了,螺钉拧掉把车轮适度往后面挪动,依据链子长度,别弄得太紧要不蹬着费力,随后螺钉扭紧,最好是定期维护一下下。
摩托车链条调松紧方法如下:
1、首先将摩托车撑起,用大撑,活动扳手逆时针松开大螺母、顶丝锁母,调节顶丝至松紧适宜,两边刻度保持一致(不太专业的最好去维修店进行处理)。
2、应用眼观察前后齿盘与链条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因为车架或后轮叉可能受过损伤,检查非常重要(最好调整时取下链盒),万一发现问题应立刻校正。
3、拧紧顶丝锁母,再拧紧车轴大螺母即可。更换齿盘链条时一定要注意更换材料好工艺精的优质品(一般特约维修站配件比较正规)。
摩托车链条松紧标准:
一般情况下,链条调整好后,应该有上下20~30毫米的活动量,也就是链条的下垂度标准,用螺丝刀在链条下部最低处垂直向上用力(约20牛顿)挑动链条,用力后,相对位移量应为15—25毫米为佳。车型不同,链条的可浮动范围也不同,一般越野摩托车较大,需要通过长行程的后减震器压缩达到正常范围值。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链条变松、链条拉长,还是需要定期保养的,定期调试、定期涂油。如果经常行驶,最好每隔200公里涂一次油,但不要太多,每隔1000公里清洗一次,如果路况好的话,没什么油泥污垢,那么就可以延长清洗时间;如果路况不好,灰尘多,那么就要缩短清洗时间,不要拖,要及时清洗。
只要有打链器和链条快扣,即可接回断掉的链条。
步骤:
1、先把断掉的链目整个取下:把打链器的顶杆对准链条中的插梢,再把打链器慢慢拴紧即可拆下插梢。如图可看到打链器顶杆顶住链条的插梢。
2、如图为链条快扣。把链条快扣一正一反套入两端的链目中。
3、再把两端扣上,断掉的链条就接好了。
扩展资料
为预防骑自行车引起的下部不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车座太硬的,可用泡沫塑料做一个柔软的座套套在车座上,以减少车座对下部的压迫。
2、调整车座的高度和角度。车座太高,骑车时臀部必然左右错动,容易造成会下部的擦伤;车座前部上翘,更容易造成会阴处的不适。
3、骑车时间较长时,要注意变换骑车姿势,使身体的重心有所移动,以防会阴处某一点长时间着力。
4、初骑变速车时,速度不要太快,时间也不要太长,待身体适应后再加速和加时。
5、在骑车时,若发觉会阴处有不适症状,要及时查明原因,若因车座有问题,要及时排除或改进,并要注意休息,症状消除后再骑车;若不能消除症状者,应到医院请医生检查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