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皮带传动能否改成链条传动?
一,你就是改成链条了,也无法改成你想像的那个可以作为三个档位。因为要做成你说的那样还得加一套堆档位转换零件。
二,凡是有链条的地方都得设计链条张紧,这也是为什么轴距有限的地方不会设计链传动的原因。
三,按功率与转速或扭矩转换计算,要转速高,需要大功率,想爬坡力大,就得扭矩大。两样怎么着也是省不了油的。也就是说,不是你把传动比变了就能省油的,是要算功率输出的。
比如摩托车都是前链轮小,后链轮大,如果把前链轮改大,后链轮改小岂不飞起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功率和扭矩限制,这么一改不单快不起来,且发动机寿命还不行了。
不可以,踏板车绝大多数都是皮带传动的,链条传动的常见的只有老款的轻骑木兰和台湾光阳的名流,这两种车的链条传动都很复杂,传动噪音也大,而且故障率高,现在基本上都淘汰了,普通踏板车是无法改成链条传动的。
加中间轮利用外圈实现传动,来改变方向。
齿轮的转动是为了带动另一个齿轮的转动,而要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两个齿轮就要相互衔接。所以你在这时可以发现当一个齿轮朝一个方向转动时,另一个齿轮就会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这就改变了力的方向。而链条转动,你骑单车的时候可以轻易发现齿轮的转动方向与链条的方向是一致的,且小齿轮与大齿轮的转动方向也是一致的,所以说其不该变力的方向。
齿轮是利用两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按齿轮轴线的相对位置分平行轴圆柱齿轮传动、相交轴圆锥齿轮传动和交错轴螺旋齿轮传动来改变方向的。
齿轮传动一般转速较高,为了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减小冲击振动,以齿数多一些为好,小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1=20~40。开式(半开式)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损失效,为使齿轮不致过小,故小齿轮不宜选用过多的齿数,一般可取z1=17~20。
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即齿廓的受力方向)与两节圆的公切线(即P点处的瞬时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压力角,也称啮合角。对单个齿轮即为齿形角。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一般为20”。在某些场合也有采用α=14.5°、15°、22.50°及25°等情况。
可以换链条。
钢带cvt平时市区中低速还过得去,如果经常走高速要施加很大压力去绷紧钢带,温度会非常高,寿命会大大的缩短。链条式cvt就好很多,但成本高。十代雅阁cvt是钢带。现在大多数车子的cvt结构都是采用钢带的传动方式,这种传动方式可以通过改变带轮的大小来改变它的传动比,能够承载更大的扭矩。
十代雅阁变速箱是CVT变速箱,是可以更换链条的。
轮毂电机技术也被称为车轮内装电机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装置都整合一起到轮毂内,得以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为简化。
轮毂电机技术又称车轮内装电机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因此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大简化。轮毂电机技术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00年,就已经制造出了前轮装备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技术在矿山运输车等领域得到应用。而对于乘用车所用的轮毂电机,日系厂商对于此项技术研发开展较早,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包括通用、丰田在内的国际汽车巨头也都对该技术有所涉足。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根据电机的转子型式主要分成两种结构型式:内转子式和外转子式。其中外转子式采用低速外转子电机,电机的最高转速在1000-1500r/min,无减速装置,车轮的转速与电机相同;而内转子式则采用高速内转子电机,配备固定传动比的减速器,为获得较高的功率密度,电机的转速可高达10000r/min。随着更为紧凑的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出现,内转子式轮毂电机在功率密度方面比低速外转子式更具竞争力。
链条传动改成传动轴,需对驱动桥结构进行改造,难度较大,还不如更换成电动三轮车一体后桥总成,约400-600元.但成本较高
建议加装链条张紧器,可根据原理,自行制造三轮车加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