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逐出紫禁城时,溥仪只带走了哪件宝贝?这件宝贝在哪?
1924年11月25日,清朝逊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由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璧与社会名流代表李煜瀛一起执行。
(溥仪旧照)
随后,溥仪按照鹿钟麟等人提出的要求,交出了两方印玺,一方为“皇帝之宝”,另一方是“宣统之宝”,失魂落魄地离开了紫禁城,来到了什刹海甘石桥边的醇亲王府,接受民国政府的监管。
由于事发突然,溥仪都没来得及收拾金银细软,更不曾携带皇宫里任何的奇珍异宝,甚至都连换洗的衣物都没有,就身无一物地被“请出”了皇宫。
但是,溥仪的棉衣里,却藏着他常年不离身的一件宝贝,那就是田黄三链印章。
那么,为什么溥仪偏偏对这件宝贝情有独钟呢?
(田黄三链印章)
一、这套印章十分名贵。
田黄三链印章是由有着“石中帝王”之称的田黄石雕刻而成。这种珍贵的石头,产自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金黄色,是大名鼎鼎的寿山石中的珍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才出产田黄石。
田黄石的色泽温润柔美,材质肌理细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属绝佳上品。
传说田黄石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是凤凰蛋所变,因此,田黄石也被称作“万石中之王”“帝石”。
古代人把田黄石视作雕刻印玺的最佳材质,所以,田黄石又有着“印石之王”的美誉,其价值甚至超过了黄金,民间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
如此名贵的田黄石,自然也得到了清朝历代帝王的喜爱。据说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的一方御玺,就是田黄石所制。
但是,如果要说田黄印章的翘楚,那就莫过于溥仪带出宫的这套三链印章了。
这套印章正是乾隆的玉玺,它由两块方印,和一块圆印以及一根链条组成。左边的正方形印章高1厘米,边长2.6厘米,印文“乾隆宸翰”。中间椭圆形印章高1厘米,直径约3厘米,印文“乐天”。右边一枚和左边的形状大小相同,印文“惟精惟一”。
“乐天”取自《周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寓意能洞悉宇宙的法则,知晓生命的道理。乾隆借此传达,他希望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乐天知命,与民同乐。
“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乾隆借此表达其治国理政的理念。他认为,为君之道应“精一”兼执,修行己身。
整套印章由一整块田黄石雕刻而成。这块重达2.5公斤的原石,是在康熙年间被发现了后进贡到宫里的。在库房里尘封了近百年,直到乾隆当上太上皇后,要刻一方印章,才被选出来雕刻而成。
乾隆一生拥有各种材质的公私宝玺多达1800多方,而这套三链章印玺,是其中最为名贵的。虽然它使用起来极为不便,稍有不慎就有损坏的危险,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它国宝的价值。
(溥仪旧照)
二、这套印章是清王朝曾经辉煌的见证。
这套小小的三链印章,不但见证了清朝的鼎盛时期,也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转衰,最终崩塌的历史。因此,对于溥仪来说,这套印章就是清王朝的历史见证,它伴随了大清王朝的兴衰荣辱。溥仪之所以把这件宝物一刻不离地藏在身上,除了它价值连城外,更重要的是,表达了溥仪对于清王朝的一种情结,对封建帝王权力的一种眷恋。
1950年,溥仪从苏联被引渡回国后不久,朝鲜战争随即爆发。身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溥仪,决心认真改造,为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于是,他将随身携带的这套田黄三链章,捐献给了国家。
现在,这套印章静静地躺在北京故宫博物馆里。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1、青玉螭龙玉玺
“乾隆青玉螭龙玉玺”是目前所知的8件“乾隆御览之宝”玉玺中最大的一件,印面呈正方形,面积为11.7 厘米×11.7厘米,为青玉质,三螭龙钮,汉文篆书阳文“乾隆御览之宝”6字。
2、田黄石三连环玉玺
乾隆田黄石三连环玉玺又称乾隆田黄三联章,珍贵之处就在于三个印章和相连石链都为一体。清乾隆帝田黄三联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中“乐天”,椭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
3、乾隆太上皇白玉玺
“太上皇白玉玺”是乾隆皇帝于登基六十年之时下旨御制,深受乾隆皇帝喜爱,地位极为尊贵。此宝玺为白玉质,重约380克,运用宫廷印玺制作技艺手工雕琢而成。玺顶阳雕象征刚健中正的“乾”卦,与“隆”字同音的双螭龙纹环绕周边,玺璧四周阴刻乾隆帝《自题太上皇宝》御题诗,玺底阳雕篆书“太上皇帝”四字。
扩展资料:
乾隆玉玺离开中国的时间,极有可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当时的义和团运动时期被人带出了紫禁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位欧洲收藏家获得了乾隆玉玺,随后将它送给了自己的儿子阿萨夫。2010年11月,阿萨夫打算将玉玺拍卖掉。阿萨夫形容白玉玺是“中国鼎盛时期皇权的象征”。
乾隆皇帝爱玉、赏玉、懂玉、藏玉,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超越的,这直接推动了清朝玉作的发展。当时宫廷派遣军队和专家开赴万里之外的昆仑山脉探求和田玉,掌握了优质的玉材。
由于集中了全国优秀的玉雕设计师、匠师和顶级玉料,加上宫廷造办处的精湛工艺,将玉器的价值充分体现了出来,从而雕琢出大批精美绝伦的玉器。
乾隆爱玉如痴,亲自下令在自己的寝宫旁设宫廷玉器造办处。对每一件玉雕作品不管是用料和雕工都要尽乎完美,从不吝惜料、惜工,几乎是毫不考虑成本。
至此,我国宫廷玉器发展到鼎盛。因此历来玉器拍价以乾隆工为最高。《故宫乾隆三宝》——太上皇白玉玺,吉祥盘龙玉瓶,龙凤薄胎玉壶,分别采用上等和田白玉、青白玉、青玉,完全秉承“乾隆工”不惜成本御制。
是的,乾隆真的非常喜欢印章,大概流传下来有1800方。
一、“盖章狂魔”乾隆一生大概拥有1800方印章。说起乾隆大家都不陌生,他经常出现在古装电视剧中,对他的事迹大家都是比较清楚的。可是你们知道吗?乾隆除了事业有为之外,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拥有1800方印章。印章在古代代表是一个人身份,乾隆就更加不用说了,身为一国最大的BOSS,乾隆拥有多少个印章都没有人敢说什么,可是他足足拥有1800方,就令人非常吃惊,要知道整个清朝帝王的印章加起来都没有乾隆一半多 。
也许有小伙伴不相信,乾隆不可能拥有那么多印章,其实可以从赵孟頫的作品上看出,乾隆真的是“盖章狂魔”。要知道一副画有一个印章就算OK,可是我们可以看到赵孟頫的作品上排排站乾隆的印章,实在是壮观,也令人吃惊。
二、清末的时候,乾隆印章丢失大部分。先说,我们现在是无法见到乾隆那么多印章,因为在清末的时候,八国联军洗劫一番之后,很多珍贵的文物都被夺,至今无法找回来,其中就包含印章。还有清末皇宫守卫是很松散,宫女太监就有想法,印章数量多,携带方便,很多被带出宫外。
再说,不单单是乾隆印章丢失,清代其他帝王的印章同样,很多就剩下一个两个。乾隆的印章能留存下,多亏是数量多,不然下场也是差不多。
总而言之,乾隆拥有印章是非常多,我们在电视剧里面没有看到,那是因为印章属于贵重物品,是一个人身份象征,不可能随便放出来。而真的想问实际多方,也许需要跟哆啦A梦借个时光机。
加上后来的《天禄琳琅续目》,大概有300多种,共计数千册之多,是自古以来天下宋版书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