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扳手 > 正文

从佳能换成徕卡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无情的豆芽
害羞的白猫
2022-12-27 12:50:00

从佳能换成徕卡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最佳答案
害怕的短靴
大气的钥匙
2025-08-21 23:47:38

不请自来,本人从事室内设计,不是摄影领域创作者,佳能和徕卡都用,佳能是5D4和1DX,徕卡是M10,35/1.4。说说我的经历和感受,佳能干活,拍自己喜欢的题材,不错。徕卡,心怡已久,去年收入囊中,每天都放进背包里,黄斑对焦,估焦,超焦距,都是徕卡的特点,眼睛估焦时手上已经在转动月牙扳手,适应了很快就上手,从最初担心对焦跟不上到后来随心所欲也就几个月时间~徕卡,让我摄影慢了下来,思考的更多些~几个星期前背了佳能和徕卡去罗城古镇待了两天,结果大半时间都在用徕卡拍,或许更喜欢人文题材吧~我都担心以后会淘汰了单反~哈哈(前三张佳能,后三张徕卡)

大家好!本人没使过佳能,但有从尼康换徕卡的经历。

一是开始学习盲拍。 起初对徕卡的手动对焦很不适应,但确实让拍照节奏慢下来,自觉学习盲拍,注意力也由风景转向注重人文题材。体验不错。

二是学会用脚变焦 。徕卡M都是定焦镜头,想获得好一点的构图,加之徕卡M没有焦距过小、过大的镜头。画面大小合适,只能用脚去变焦。

三是出手更加谨慎。 徕卡M只有2400万像素,连拍功能弱,设备昂贵,更加注意快门的使用频率,觉得第一张不满意才会再摁快门。量少后期轻松。

四是照片更加清晰。 不清楚是徕卡相机真好,还是镜头出众,照片较尼康要清晰。但是徕卡M拍微距几乎不可能,我尝试过拍梅花这类题材,不理想。

五是享受徕卡的色调。 徕卡有令人着迷的色调,这是我这些年用徕卡的最大回报。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个性偏好。在我看,徕卡色彩表现上有油画般的厚重,照片饱和度要较尼康相机强一些。不能熟悉掌握PS技巧,只有依靠相机给我带来的惊喜。

我是多修的用户,佳能1ds3,5d3,eos3,索尼a7r,富士xt2,松下g9,徕卡me的用户。除了松下每台机器都用了挺久的。我来说说感受,

1,当时买徕卡是冲动,现在都觉得肉疼,一直到现在都只有一个35mm f2镜头,实在太贵了。

2,从参数上看徕卡不管是相机还是镜头都不能说是最好的,特别是机身,你看看dxo上面惨不忍睹。

3,很多人为了反驳徕卡的色彩,做了很多ab对比,说实话我看了我也分不出来。我用过me,m9,mp,m10,mm,sl,q,虽然每个色彩都有差别。但是我的直观感受是,我的me只要iso640以下,徕卡的色彩总是惊喜。我ps的时候,其他相机基本上很难调出徕卡的感觉,调徕卡的时候基本都是微调,调大了色彩还不如原本的好看。

4,徕卡是买给自己的,如果你自己不喜欢就不要买。千万不要为了徕卡的名气去买,只有当你玩过一段时间摄影,理论知识熟悉了,再去实体店感受一下纯正的徕卡血统,松徕的就算了。最后再决定。

5,我到现在还在用me,一个是因为他是ccd的,另外一个,现在年纪大了,心疼钱。徕卡太他妈贵了,虽然我觉得他有不可替代性,但是从比例上来讲很小很小,我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富士带23mm,主要是方便。

6,说到画质,大家不要纠结,现在技术提升了,m43的画质都不错,不用说apsc和全画幅了,多花点钱上大光圈镜头更实用。画质上的那点差距,只要你不是靠摄影谋生的,都没关系的。什么暗部噪点,动态范围无所谓的。

前面三张徕卡,后面两张佳能,都略微ps过。至于色彩,你们自己看吧。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使用佳能和徕卡的体会。

佳能和徕卡我都在用,平时工作使用佳能5D系列,出去拍风景用佳能1dx,平时出门会把徕卡M240放在包里。

首先,徕卡和佳能的定位非常明确。

徕卡:把玩。

佳能:干活。

想指望徕卡M出片(我指的是徕卡M手动系列),简直就是受罪。手动对焦太不精准,弱光很费眼。

其次,拿出去的感觉不同。虽然徕卡M手动对焦很难受,但是用它拍照会感觉自己很有品味。徕卡M拍一些静止的静物还是不错的,慢慢对焦慢慢构图。所以用徕卡M的相机快门数都不会太高,基本不会连拍。慢慢品味也是不错的感受。

最后,喜欢徕卡的人不会介意徕卡的各种缺点,没事拿出来抚摸的人也大有人在。图一是我手边的徕卡M240,看看机身上岁月的痕迹。

徕卡适合慢慢品味把玩,佳能适合干活。

两个本质区别就在于此。

佳能党过来的,灭门入了徕卡M10,M6。

佳能是个全能战士,干啥都行,没有局限,专业人士用佳能没有啥可说的,就是太大,出门旅行恨不得背一堆镜头。拍起来自动对焦,曝光,从不吝啬你的快门,片子有一半都得删掉。

徕卡用户最多的就是一机两镜,携带方便,总是在思考,拍之前画面已经呈现在脑海里,相机做的就是服从。这就是摄影的本质。

徕卡的金属质感,对于抚摸党来说,很贴合口味。即使不拍照,也要拿出来摸两下,按两下。肩带斜挎,逼格满满的。

从出片来看,徕卡M10直出JPG很有自己的味道,欠爆但不丢失暗部细节,蓝色,黄色的独特色彩,很让人着迷,弱光环境下简直醉人。

M6胶片,玩起来那更不用说了,这种拨杆体验与出片,只可体会。

爱135相机,就一定要玩到徕卡。

前三张M10机内JPG直出,中间三张M6用ekata100卷,最后三张用M6富士X-TRA400卷,镜头都是50mm1.4a。

能把佳能换徕卡的,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不靠摄影吃饭,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拍摄模式或题材。

徕卡的魅力并不在于贵。徕卡的镜头能适用的题材也是相对有限的。另外,徕卡并不好用,换句话说,能用好徕卡的人,就算不是摄影大家,至少也是资深爱好者。对于很多人来说,徕卡只是虚荣,甚至买完就后悔。

徕卡最适合拍摄的题材就是人文摄影。拍人文很难,难就难在你的文化素养能不能把控题材,你的思维广度与宽度够不够用,你是否具备对 社会 批判性的眼光,能够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同时,你还要具备相当的技术能力。

徕卡大多是定焦头。用好定焦头,至少需要两种功底。一种是对距离的把握。有人说定焦靠走,这话没错,但这话是对初入门的定焦使用者而言。定焦正确的用法是,你知道要走到什么位置,然后才去走,而不是靠瞎蒙。镜头感,这就是镜头感。玩变焦一辈子都玩不出的镜头感。所以你看玩徕卡的很少有人去跟玩变焦的争辩,因为你说的我能理解,我说的你可能压根不会明白。

另外一种功底是对光圈的理解。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需要控制景深,景深是画面表现力的核心要素。景深与画质的关系紧密相连。比如说,最大光圈可用。我需要1.4光圈的氛围,我需要1.4光圈的画质,这个时候,徕卡就是一种选择。你知道要走到哪个位置,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光圈控制景深,你知道如何用这样的景深控制把握拍摄的主题。别人以为你只是走过去按下了快门,实际上,你和大多数玩相机的人,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你们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

这就是徕卡。与价格贵贱有关,但关系不大。真正的区别在于对世界的理解。使用徕卡很简单,有钱就能买到。用好徕卡很难,难就难在你个人素质的高低,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是无解的。就好比绘画,小孩子都能画,但是能画好的人,却是极少数。摄影也是如此。

因名气和高贵,用莱卡的有几个层面和一个前提需要清楚。

首先是一个前提。不置可否的讲,用莱卡摄影(不是装逼)的人,都不是新手,基本都是资深或老鸟;圈子与单反其它相比较小。

好了,那么从如下层面再说说:

一个是情节。莱卡 历史 较为悠久,从胶片时代就属于很有名气的机器,受父母或老一代摄影人的熏陶,莱卡已植入骨子里,其它机器可无视存在;

第二个是追求。德味,在摄影人脑海里是神的化身,即便如今PS无所不能,但原汁原味欺骗不了自己;

第三个是收受的礼物。这类人就不说了。

第四个和问题最大关联,那就是质的改变。此类摄影者经历了胶片时代,用遍了数码机器,长枪短炮的 游戏 着摄影领域,也可能是参赛无数,得奖众多,临了觉得这些众多有些索然无味,该拍的该照的都拍照的太多太多,以至于当初的摄影热情都退化到没有拿出相机的冲动;懒得去拍了。于是出掉所有数码相机,购置一只莱卡,再配上一只50F0.95的镜头,够了。觉得自己外出需要拍些小景致就带上相机,也不合群了,即便是满满的景致,专找些人少地方去拍摄,自娱自乐的欣赏;偶尔也会扫街,但不执着;拍拍家中阳台上的小花,鱼缸里的鱼,遇到特殊天气拍拍离家不远的雪啊,雨中即景;遇到较为熟悉或认知的摄友,轻易也不会去主动打招呼,基本都是被人家认出尊称“某老”或“某老师”后,才会歉然一笑,聊上几句,仙风道骨的大有已退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态势。

如此这般。

呵呵。

徕卡用好不容易,2019年5月云南景谷、版纳,徕卡大m240+50/1.4。

其实就是价格不同,所以B格不同,想当于登上包个Lv包包的比较,所谓的德味儿,颜色确实,氛围是不错,但那是不后期的前提下。

来看看哈苏和数码后背。

佳能是干活的,1d系列抓拍神器,得益于电脑程序化的拍摄模式及电子追焦特质,拍起来干脆利落。

而徕卡则更多是用来把玩的。享受那种手动丝绸般顺滑的厚实金属的手感。听起来有点矛盾,但只有用了才能真切地感受那种奇妙的感觉。明明就是金属的,但得益于优秀的机械设计及用料,转动起来却妙不可言。适合不急不慌,定定心心地拍,更多是偏向于静态的题材类摄影。

佳能的机身及镜头色彩偏粉,而徕卡的组合则显得略微骗冷,但是机器韧体处理照片的算法,把握地恰到好处,该锐的地方就锐,该奶的地方就奶,就是所谓的“德味”啦。

最新回答
酷炫的人生
漂亮的信封
2025-08-21 23:47:38

年初写过这个主题,觉得现在又有一些小心得,所以翻出来再重新码上一篇。

正好这一年也多了不少的新朋友,希望这个主题你们也会爱看。

关于旅行最适合带什么相机,我想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我虽然拍照技术一般,但我却是一个十足的器材控。

光35焦段的镜头就有6个,六七八妹外加双非、钢嘴。嗯没算错是6个,因为七妹是两只。

18年前拥有了人生第一台数码相机。大学学了4年拍照;暗房冲过卷,拍过撕拉片;宾得、尼康、索尼、徕卡...玩过的相机镜头我自己都数不清。

虽然毕业后没从事任何摄影相关的工作吧。但我可是一直自诩是旅行博主中拍照相对好的那一个;或者是摄影类博主中比较懂旅行的那一个;真不行,我就是那个最会败家买买买的那个。

靠器材装逼是一条不归路,而我正走在这条路上。

由设备党来推荐旅行相机,真的是最合适不过了。 毕竟在买买买中,我踩过不少坑,交过不少智商税,光是分享血泪史估计就能帮大家避坑了。

在旅行相机选择上的几个建议

1)一定要有所取舍

有些人出门旅行,总喜欢把所有焦段都带齐。从广角到长焦,生怕是把某个美景给漏了。

说实话,这样挺折腾的,不是去旅行而是去受罪。

去年初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扫街拍照,就一机一镜。机器是M240,镜头是七枚玉。多方便啊,这配置挂脖子一天都不会累。

就是下面的这篇文章,全是M240+七枚玉拍的。我觉得拍的也还行,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行,一个镜头真的是足够、足够的了。

不可能有哪个相机、哪个镜头能照顾到所有的场景,我只需要拍下我想要的就行了。

她被称为南美巴黎,是地球另一端的天堂~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逛的时候,我则是一机两镜,七枚玉外加50 2AA。偶尔换上一换,也不算太麻烦。

游走在圣地亚哥街头,我很快就爱上了这座城

2)小 + 轻才是王道

我有好几只50焦段的镜头,其中用的最不频繁的是50 1.0夜神。

刚买夜神的时候兴奋到爆,它的确是只好镜头,光圈全开后对焦上就是好片。但久而久之,夜神被我打入冷宫了,它实在是太重了、也实在是太难对焦了。

我现在的新宠是50 2AA,虽然光圈小了点吧,但也完全够用了。

而在用徕卡之前,我用的是黑大粗的尼康,那时候出去更是一个灾难。拿D4s+24-70基本上像扛着两块砖,完美的诠释出搬砖去旅行。

嗯,也就年轻的时候会这样吧。

从最近几年相机的销量看来,单反的确已经没落了。

以前都说单反是现在,微单是未来,目前未来已来。

虽然我目前是既不用微单、也不选单反,我玩旁轴。但说实话,旁轴相机的全手动黄斑对焦,还是挺劝退初学者们的。

但不管怎么样,出去旅行,一定要让你的摄影设备尽量的小 + 轻。

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包里拿出一台手掌大小的相机,用拇指转动着镜头上的月牙扳手,右眼观察相机上取景器,左眼也同时是睁开观察着四周,摁下了快门,但又似乎什么也没发生。

这就是我心目中旅行相机的最正确打开方式。

3)买自己能力范围内最贵的相机

又是多么痛的领悟。在用徕卡之前,我玩相机都是亏钱的,因为二手卖出去肯定是要折价的。玩了徕卡之后,感觉买镜头比理财赚钱。双非、钢嘴,短短一年价格涨了15%。

相机就是这样,1分钱1分货、1毛钱2分货、1块钱3分货......

能买全画幅尽量购买全画幅,能买新一代尽量购买新一代。买能买的起的最好的相机和镜头。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尽量买可以升级的设备。简单的说,我会更加推荐那些可更换镜头的相机。

因为不同的镜头才会给你的摄影带来不同的乐趣。机身不太可能经常换(经常换也没啥意思),但镜头真可以经常换。

我每次出门前都会纠结,这次轮到“临幸”那只。结果最常用的是28 5.6、七枚玉、50 2AA,都不是最贵的。这说明轻便比贵来的重要一些。

另外, 廉价相机+优秀镜头 >高档相机+廉价镜头。

4)颜值也是生产力

很多人觉得,相机这么看画质的东西,颜值不重要。

其实颜值很重要!!!一个相机好看不好看,很多时候会影响你使用的意愿和频率。

颜狗没办法,就是喜欢好看的。当然每个人对于审美是不一样的,例如我对于相机,喜欢复古款,就是爱旁轴范儿。

也有很多小姐姐喜欢Yahica的Y35,分明是一台烂到家的相机,无奈好看颜值高啊。

颜值税这个东西吧,只要是符合自己的审美,我会愿意交的心甘情愿。

5)手机,其实挺好

新款的iPhone就挺适合拍照的,特别是后置3个摄像头之后,广角、长焦都有了。华为的P40 Pro也不错,从超广角到超长焦的完备焦距段,基本上可以涵盖所有题材了。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一些一般的微单(3000内),真还不如你的手机呢。哪怕是单反,大多数时候,相机拍的都不如手机。

所以如果你预算不高,咱就别去浪费钱了,手机配滤镜,秒杀一堆相机呢。

再来说说一些选择旅行相机中的误区

1)不要迷恋大光圈

一般来说,光圈越大镜头就越好。但往往也意味着价格更贵,或者是镜头更重。我作为一个50 1.0夜神和50 2AA都有的消费者来说,50 2AA是真香。

我常用的光圈是2.8,哪怕是夜晚,现在的相机ISO都能开挺高的,真不觉得大光圈有什么必要的。

2)不要买副厂,哪怕这个副厂叫蔡司

我买过几个蔡司,后来全出了,并不是说蔡司不好,而且根本不保值。你说蔡司都这样,更别说其它的副厂牌子了。

3)所谓一镜走天下的都是不靠谱

最差的镜头,永远都是18-200或者18-300之类的,美其名曰一镜走天下,事实上任何焦段出片都是烂到家。

如果一个镜头广角和长焦能完全通吃的,那还要定焦干嘛。

我目前最常用的3个焦段,28、35、50,其它的几乎不用。

4)旅行尽量不要带三脚架

你去旅行难道还带跟铁棍?除非是要拍延时摄影,或者是星空,我真想不出有什么需要带上三脚架的必要。

反正我从没买过三脚架。

说了那么多,有推荐吗?

可乐标真香 系列,徕卡的M10-R、M10-P、Q2都挺不错的,除了价格太劝退。

初学者其实可以去整台二手的M240,然后配个六妹、七妹的。基本玩个一年后再卖出,你会发现机身跌了点,但镜头涨更多,总而言之多半是能跑赢理财。

买其它相机,不玩了折旧卖出亏钱。买可乐标,机身折旧可能也亏,但是镜头多半能涨回去。

无反相机目前的王者应该是索尼的A7R4 ,如果手上的预算在2w出头一些想搞定机身加镜头的,选索尼A7R4不会有问题。

如果要退而求其次,那么索尼的A7M3、A7R3也不错。

无反也算是微单吧。

最新的一代索尼黑卡,应该是黑卡7。黑卡体积小,仅仅像是多带了一部手机。

如果你是为了拍Vlog,索尼的ZV-1是Vlog神器 ,4k视频、自动美颜、实时眼部对焦。我周边很多视频博主都用它的。

记得买白色的,白色的好看。

文青可以看看富士 ,富士的相机一直都是文艺青年的标志,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腹肌南波湾”。

因为在胶片时代,富士在胶片就拥有自己的色彩调教风格,可以用数码相机模拟胶片相机的的复古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富士相机深受文艺青年喜欢的原因。

嗯,买富士,有小姐姐。推荐X-T4。

拍立得我还是推荐徕卡 ,这可能是最便宜的可乐标相机了,它可以是你人生中的第一台徕卡。

你需要的不只是相机,三脚架我是不推荐旅行的时候带着的,但是好看的相机包可以有。我就特别喜欢ONA,它好看的不像是一只相机包。

好了,这是我关于旅行相机的推荐,虽是一家之言,但也是踩坑无数后的总结。

敏感的戒指
动听的茉莉
2025-08-21 23:47:38
月牙扳手上的尺寸的意思是扳口大小和手抦长度。扳手上面的数字是表示其所使用最佳开口尺寸,现来简单分析如下,开口报手和梅死扳手上的数字是表示该扳手所能使用的尺寸,例如扳手上数字是8,即表示该扳手可用于对边距离为8mm的螺帽(或螺丝屁股),同理,内六角扳手上的数字表示的是内六角扳手要插小的内六边形的对边距离尺寸,活扳手上数字表示扳手的最佳开口尺寸,如10表示其最佳开口尺寸是10寸。

纯情的饼干
自觉的月光
2025-08-21 23:47:38
月牙扳手。螺母就是螺帽,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圆形有四个缺口的螺母叫月牙扳手,所有生产制造机械必须用的一种元件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碳钢、不锈钢、有色金属(如铜)等几大类型。螺母是将机械设备紧密连接起来的零件,通过内侧的螺纹,同等规格螺母和螺栓才能连接在一起,例如M4-P0.7的螺母只能与M4-P0.7系列的螺栓进行连接(在螺母中,M4指螺母内径大约为4mm,0.7指两个螺纹牙之间的距离为0.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