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链条节距增大会带来哪些利弊?
链条节距增大带来的利弊:
利:
1、当节距增大时,链条中的各结构尺寸也相应增大,可以传递的功率也相应增大。
2、节距越大,链条的承载能力也会变强。
弊:
1、当节距增大时,会导致链条的传动平稳性降低,引起的动载荷也增大。
2、节距增大也会产生跳齿或脱链现象。
节距的分类:
1、链条节距
链条的节距是指链条在百分之一最低破断载荷的张紧状态下,消除滚子与套筒间的间隙后,测得的相邻两滚子同侧母线之间的距离,以P(mm)表示。节距是链条的基本参数,也是链传动的重要参数。实用上通常以相邻两销轴的中心距来表示链条节距。
2、齿轮节距
对于齿轮,节距也叫“周节”、“齿距”。指齿轮的相邻两齿同名(同为左边或右边)齿廓沿节圆周的弧线距离,它是齿轮设计时所根据的主要参数之一。
3、螺纹节距
螺纹节距,螺纹旋转1周,螺纹线在轴向上推进的距离,以螺纹节距计量的倍数,称为顺向螺槽数,或称为螺纹头数。单头螺纹的螺杆,螺距等于螺纹节距;双头螺纹的螺杆,螺距等于两倍螺纹节距;三头螺纹的螺杆,螺距等于三倍螺纹节距。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 - 节距 (链条滚子之间的中心距离)
没有一寸链条的具体节距。
节距一般指链条节距,即链条滚子之间的中心距离。也可用来指齿轮节距和螺纹节距等。表示两个相邻螺纹轮廓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原链轮链窝的形状是锻造直接成型,这样做尺寸误差大,表面粗糙,也降低了耐磨性。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且其加工费用的降低,建议锻造后留少许余量,由数铣完成精加工,以提高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从而达到提高耐磨性的目的。
扩展资料:
一、分类
1、链条节距
链条的节距是指链条在百分之一最低破断载荷的张紧状态下,消除滚子与套筒间的间隙后,测得的相邻两滚子同侧母线之间的距离,以P(mm)表示。节距是链条的基本参数,也是链传动的重要参数。实用上通常以相邻两销轴的中心距来表示链条节距。
2、齿轮节距
对于齿轮,节距也叫“周节”、“齿距”。指齿轮的相邻两齿同名(同为左边或右边)齿廓沿节圆周的弧线距离,它是齿轮设计时所根据的主要参数之一。
3、螺纹节距
螺纹节距,螺纹旋转1周,螺纹线在轴向上推进的距离,以螺纹节距计量的倍数,称为顺向螺槽数,或称为螺纹头数。单头螺纹的螺杆,螺距等于螺纹节距;双头螺纹的螺杆,螺距等于两倍螺纹节距;三头螺纹的螺杆,螺距等于三倍螺纹节距。
二、链轮保养
1、链轮的松紧度要适宜,太紧了会增加功率消耗,轴承容易磨损;太松了链轮容易跳动和脱链。链轮的松紧程度为:从链轮的中部提起或压下,约为两链轮中心距的2%-3%。
2、链轮装在轴上应没有摆动和歪斜。在同一传动组件中两个链轮的端面应位于同一平面内,链轮中心距在0.5米以下时,可以偏差1毫米;链轮中心距在0.5米以上的时候,可以偏差2毫米。但不可以有摩擦链轮齿侧面现象,如果两轮偏移过大容易产生脱链和加速磨损。在更换链轮时必须注意检查和调整偏移量。
3、链轮磨损严重后,应同时更换新链轮和新链轮,以保证良好的啮合。不能只单独更换新链轮或新链轮。否则会造成啮合不好加速新链轮或新链轮的磨损。链轮齿面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应及时翻面使用(指可调面使用的链轮),以延长使用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节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链轮
代表链条、齿轮等设计时重要参数。
节距是链条的基本参数,也是链传动的重要参数。实用上通常以相邻两销轴的中心距来表示链条节距。
对于齿轮,节距也叫“周节”、“齿距”。指齿轮的相邻两齿同名(同为左边或右边)齿廓沿节圆周的弧线距离,它是齿轮设计时所根据的主要参数之一
扩展资料(1)传动准确,工作时无滑动,具有恒定的传动比;
(2)传动平稳,具有缓冲、减振能力,噪声低;
(3)传动效率高,可达0.98,节能效果明显;
(4)维护保养方便,不需润滑,维护费用低;
(5)速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0,线速度可达50m/s,具有较大的功率传递范围,可达几瓦到几百千瓦;
(6)可用于长距离传动,中心距可达10m以上。
(7) 相对于V型带传送,预紧力较小,轴和轴承上所受载荷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步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节距
机械设计大赛的作品都是定性的,即原理性的东西,没有那个比赛作品被用于实际使用,因为在获得实用价值之前不会有人给你生产的。
实际生产的设计时,运动的规律必须明确,即构件的轨迹必须明确,构件的强度必须满足,这些条件就决定了构件的尺寸。有时用计算,但大多数情况下用实验加计算。
没有那个尺寸是无关紧要的,即便是不重要的尺寸也要符合经济性原则。外形尺寸在满足强度要求下,最重要的是要满足经济性要求,能少则少能小则小。
机械设计遵循的一般原则:实用,简洁,先进,经济、可持续。
1、开口传动:两轴平行、双向、同旋向。
2、交叉传动:两轴平行、双向、反旋向。V带可以半交叉传动的。在《机械设计手册》中介绍,采用V带时(半交叉传动),带轮应采用深槽。
3、半交叉传动:交错轴、单向。带轮两轴线在空间交错的带传动,交错角度通常为90°。
带传动是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两轴间的传动,当过载时,带与带轮间会出现打滑,从而可防止机器中其他零件损坏,起过载保护作用。带传动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精度要求低,成本低,带是弹性体,所以能缓和冲击和吸收振动。
带传动的优点:
1、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传动带具有良好的弹性,能缓冲吸振,尤其是V带没有接头,传动较平稳,噪声小。
2、过载时带在带轮上打滑,可以防止其它器件损坏,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方便,成本低 。
带传动的缺点:
1、传动的外廓尺寸较大,由于需要张紧,使轴上受力较大。
2、工作中有弹性滑动,不能准确地保持主动轴和从动轴的转速比关系。
3、带的寿命短,传动效率降低,带传动可能因摩擦起电,产生火花,故不能用于易燃易爆的场合。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通常情况下,传动带长度应是两带轮直径之和的3〜5倍为宜,最低不能小于2倍。
2、传动带连接好后,两边应长短一致。套装传动带时,应使传动带下面搭接处顺着传动带的旋转方向。
3、为了增加传动带与带轮的接触面积,提高传动效率,运行中的传动带应是松边在上面,紧边在下面。传动带不能反用,以免正面橡胶与带轮直接接触而受热熔化。
4、在一组中的几根三角带,长度、新旧应一致,否则会使拉力不一样而缩短使用寿命。
5、传动带要保持清洁不要沾染机油、汽油等油污东西,长期不用的传动带应从电动机上卸下来清擦干净并妥善保管,以免被重物压坏或变形。
6、运行中的传动带和带轮应加装铁制或木制防护罩或遮栏,以免发生事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带传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口传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叉传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交叉传动
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公元前300多年,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公元235年,中国的马钧在其创造的指南车里应用了整套的轮系。1674年,丹麦的O.罗默提出用外摆线作齿廓曲线。1765年,瑞士的L.欧拉建议采用渐开线作齿廓曲线。1899年,O.拉舍最先实施了变位齿轮的方案。1923年美国的E.怀尔德哈伯提出圆弧齿廓的齿轮,1955年苏联的M.A.诺维科夫对圆弧齿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使其应用于生产。
齿轮各部位名称
用于齿轮的术语主要有:①轮齿(齿)。齿轮上每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其总数称为齿数。②齿槽(齿间)。相邻两齿之间的空间。③齿顶圆。过所有齿顶端的圆。④齿根圆。过所有齿槽底边的圆。⑤分度圆。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基准圆。⑥齿面。轮齿上位于齿顶圆柱面和齿根圆柱面间的侧表面。⑦齿廓。齿面被一指定曲面所截的截线。⑧齿厚。端面上一个齿的两侧齿廓间的分度圆弧长。⑨齿距(周节)。相邻两齿上相当点间的分度圆弧长。⑩模数。齿距与圆周率之比,以毫米计。�径节。模数的倒数,以英寸计。�齿顶高。齿顶圆与分度圆间的径向距离。�齿根高。分度圆与齿根圆间的径向距离。�全齿高。齿顶圆与齿根圆间的径向距离。�齿宽。轮齿沿轴向的尺寸。�端面压力角。齿廓与分度圆交点的径向线与该点的齿廓切线所夹的锐角。�齿线。齿面与分度圆柱面的交线。齿轮的材料和热处理对其承载能力和尺寸、重量等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多用表面硬化钢。齿轮应用广泛,种类很多。按齿廓曲线可分为渐开线齿轮、摆线齿轮、圆弧齿轮等。按外形可分为圆柱齿轮、锥齿轮、非圆齿轮、齿条、蜗杆-蜗轮等;按轮齿所在的表面可分为外齿轮和内齿轮;按齿线形状可分为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曲线齿轮等。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造齿轮、切制齿轮、轧制齿轮、烧结齿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