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疫指医疗组函的文件在哪里查看
川疫指医疗组函的文件可以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查看。为认真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63号)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全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同质化水平,省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应急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委托四川省临检中心,结合实际制订了《四川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操作规范(试行)》。
7月5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提请批准逮捕的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张某某、童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上述三人被逮捕,是因为北京市卫健委于5月28日组织专家对阳性病例既往阴性检测结果的样本溯源检查,通过视频检查和查看PCR仪上的扩增记录发现,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溯源记录不完整,记录规则不清晰,不能提供原始标本流转单和扩增板原始纸质记录,部分时间点扩增文件记录与实验室自述检测数量不符,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以上情况严重违反质量安全规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导致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发现和管控不及时,造成疫情进一步传播风险。
事实上最近以来,全国都在大范围开展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不少不合格的机构逐步被“挖掘”出来。
逾两百家被责令整改
最新发布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结果的省份是辽宁省。
7月4日,辽宁卫健委官网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强化核酸检测质量监管,辽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医疗救治组部署,于5月至6月对全省核酸检测机构进行排查整顿,经排查,有23家核酸检测机构被责令整改,17家核酸检测机构暂停服务(包括3家责令暂停和14家自行停止)。
而在辽宁公布之前,青海、安徽、四川、广东、湖南、陕西、贵州、吉林、天津、内蒙古、甘肃、北京、河南这些地方也公布了当地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情况。
从上述这些地方公布的情况来看,责令整改的核酸检测机构 数量最多的是湖南省 ,数量达到103家,其中涉及第三方实验室的有5家,疾控的有14家,剩下的都是医疗机构,数量达到84家。
仅次于湖南之后的是四川,责令整改的核酸检测机构数量也达到47家,辽宁以23家排在第三位置,第四是陕西,后者责令整改的核酸检测机构数量也达到19家。
从各地公布的责令整改名单中, 屡次有疾控机构、医院上榜 ,如湖南省方面,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赫然在列,也囊括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省儿童医院这样的部省直三甲医院。
再如陕西方面,也有两家属于疾控机构上榜,分别是西安市的周至县疾控中心以及未央区疾控中心,同时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这样的三甲医院也包括在内。
而这次辽宁公布的责令整改名单中,也有两家疾控机构也在其中,分别是振兴区疾控中心(浪头医院)、振安区疾控中心,剩下的皆是医院。
在各地公布责令整改的 第三方实验室名单中,不乏有A股上市公司身影 ,如凯普生物(300639.SZ)间接控股子公司西安凯普医学检验实验室出现在陕西的整改名单中,再如兰卫医学(301060.SZ)全资子公司长沙兰卫医学检验实验室也出现在湖南的整改名单中。
15家被暂停或取消资质
除了一大批被责令整改的核酸检测机构外,还出现了一些被直接暂停或取消核酸检测资质、甚至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数量达到15家。具体看, 北京和湖南最多 ,均达到4家,具体牵涉到的主要是第三方实验室。
具体以北京为例,北京普康瑞仁医学检验所被取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这三家核酸检测机构则直接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今日公布的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3名犯罪嫌疑人被批捕,近日,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以及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相关的犯罪嫌疑人也已相继“落网”。
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实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关键措施。
6月2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要严格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规范样本采集、保存和转运管理;强化核酸检测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应急状态下核酸检测机构监管;提升核酸检测资源利用效能;严格落实核酸检测机构退出机制。
这次全国大范围开展的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行动,无疑进一步规范了整个核酸检测产业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检测质量。
目前,有一些地方卫健委表态称,仍会继续加强对核酸检测行业的监管力度。
如四川卫健委明确表示,将持续督促指导各地对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管,接受 社会 各界广泛监督,确保提供优质高效的核酸检测服务。
陕西方面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督促指导各地对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管,接受 社会 各界广泛监督,确保提供优质高效的核酸检测服务。
好几家核酸检测行业公司公布2022年大半年业绩预告表明,受业务调整和疫情政策转变危害比较严重,企业利润预估大幅度降低。
科华微生物公布中报业绩预告,预估2022年上半年度属于发售公司公司股东的纯利润为3500万-5000万,同比减少很有可能超出90%。
同日,九强生物也公布2022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预估完成上半年度纯利润12.08亿至13.8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0%至20%,在其中新冠检验有关业务流程营业收入环比减少80%,总营收占比从往年的37%降低至9%。
深圳华大基因公布2022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称,属于发售公司公司股东的纯利润为5.8亿人民币至7.2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3.7%至46.6%,关键因为新冠有关的经营收入较2021年同时期比较高数量有一定的降低。
7月15日,明德生物在业绩预告中表明,新冠核酸检测实验试剂市场占有率不断上涨,但对于有股民提出问题公司第二季度盈利下降,明德生物层面回复称:“公司第二季度新冠核酸检测商品较第一季度均价有一定的降低,主要因素系为回应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务院解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体制诊疗救护组等关于进一步减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验价钱的呼吁。”
据介绍,明德生物在在今年的5月广东联盟集中采购执行后,新冠核酸检测实验试剂和抗原检测试剂的中标价均有一定的下降。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6月初,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进一步增加核酸检测监管力度和质量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精确靠谱、汇报立即。通告放出后全国各地进行了系统化清查,一批核酸检测组织被责令整改或中止。
对于此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卢洪洲向第一财经新闻记者剖析称:“伴随着国家监管趋紧,对公司和人员资质、质量控制规定的提升,新冠检测室的经营成本逐渐提升,与此同时检验盈利慢慢降低,一些小规模纳税人试验室未来会逐渐撤出新冠检验产业链。”
卢洪洲表明,现阶段中国核酸检测领域早已建立详细全产业链,包含上下游磁珠、引物设计、聚合酶等原料供应商;中上游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生产商及其中下游诊疗和检测中心。”他预估,将来核酸检测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可能发生几层面的趋势转变。
“首先是新式医疗器械产品的发生将填补传统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不够,如核酸采样智能机器人、流动性核苷酸收集车/屋,核酸检测充气膜/方仓试验室等集中化发生。”卢洪洲对第一财经小编表明,“为了提高检验高效率,减小人为因素偏差,急待提升检测实验室的高通量测序化及自动化程度,全自动检测设备有特别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他还表明,全流程追朔的试验室信息系统运用将来可能更加广泛。“新冠核酸检测与传统的的PCR对比,针对样品的现场采样及其追溯规定的更为严苛,样版由来多元化及其汇报单位较多,这可能立即推动了试验室信息化管理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中国各地发生当地病案的时髦和散播,疫情防控局势依然不容乐观。卢洪洲称,未来的核酸检测将进一步对焦省会城市和上千万人口数量之上大城市,特别是键入风险高的地区会开展常态核酸检测,因而新冠的检查要求会不断。与此同时,伴随着20混1空气采样器的大量运用,这针对新冠检测试剂的精确度规定会更高一些,高灵敏的检测试剂是下一步的关键发展前景。
而伴随着南方地区流行性感冒多发时节慢慢到来,新冠新冠疫情与流感疫情重合,新冠和甲/乙流联检实验试剂也将变成最近发展的方向,总体会利好消息未来的基因检查销售市场。除此之外,标准院内感染和网络信息安全都是将来基因检查行业重点关注的领域。
“核酸采样是核酸检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11月2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强调。
郭燕红指出,对于核酸检测工作,我们历来严格检测资质的准入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技术规范,同时重点加强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今年以来,在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内蒙古等一些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现检测机构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已经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罚,有的违法机构和个人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目前,有群众担心做核酸时容易造成感染,如何有效避免感染风险呢?郭燕红表示,核酸采样是核酸检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采样的组织管理和规范操作就非常重要,既要保证采样质量,同时又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首先,在采样点的现场组织管理方面,要设立清晰的标识,规划好进出的路线,所有的采样人员都能够保证单向流动,同时要明确采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要加强采样秩序的维护,指导公众做好在采样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其次,个人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过程中要规范戴好口罩,不聚集,同时与前后的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自觉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采样过程中,要等前面的人走后,采样员完成手部消毒以后再上前。同时,在采样的时候,被采样的人员不能够去触碰采样台上的任何物品,采样后还要尽快戴好口罩,迅速离开采样现场。
现在个别地方出现了让居民个人自采核酸的做法,这种做法是否值得推广?郭燕红表示,我们注意到,有的地方尝试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核酸自采工作,但要特别注意自采核酸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要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做好组织实施,加强技术指导。因为采样的质量规范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即便是自采核酸,也要保证采样的质量。今年5月以来,多地开展大范围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有超过两百家核酸检测机构被要求暂停业务或进行整改,不少核酸检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在排查中“浮出水面”。
在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中,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传染源、锁定管控目标,进而采取隔离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有效手段。如果核酸检测机构出现纰漏乃至违法违规行为,就有可能影响检测质量,甚至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失真的结果不仅令受检测的个人无法准确获知身体状况,也会阻碍相关部门针对疫情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现实中,一些核酸检测机构无视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严重影响疫情防控工作效果。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加赶进度,严重违反新冠病毒检验操作规范,在明知超量混检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准的情况下,仍然采取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去年在河北隆尧的核酸检测中,一家检测机构在未检测完毕情况下,竟然谎报全部阴性,后又报告有阳性样本……
为了确保核酸检测质量,严格核酸检测机构和人员审批准入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还须强化对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惩核酸检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落实核酸检测机构准入退出机制,设立“红绿灯”,坚决落实“黄灯”整改、“红灯”退出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要“零容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责任。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核酸检测的任务很重,但检测质量控制的“弦”绝不能放松。这份责任,首先是在检测机构身上,而监管部门也要通过加大医疗机构校验力度,采取飞行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督促检测质量持续改进。面对庞大的核酸检测需求,难免有人在利益驱使下动了歪脑筋,这就要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把不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和人员排除在外,并及时找出“害群之马”,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因此,有人猜测称,盲样考核就是偷偷塞样本进行抽查,而北京查处的问题机构,或跟这种检查方式有关。
然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目前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专家了解到,盲样考核是针对核酸检测机构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中的一种常规考核方式,并非是一种突击检查方式。
近期以来,关于新冠核酸检测质量如何,已备受市场关注。6月2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核酸检测监管力度。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全国一些省市已在陆陆续续启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专项督查工作。
盲样考核并非是偷偷塞样本
在6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表示,北京市始终把核酸检测质量安全放在首位,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加强对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一是把好准入关,二是加强常态化质控管理、三是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李昂表示,在加强常态化质控管理方面,北市医学检验质控中心联合市临床检验中心,每月组织面向全市所有核酸检测机构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发放盲样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需停止开展检测工作,整改合格以后才可以进行复检。在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方面,北京也通过组织飞行检查、质量抽查等形式,加强机构质量管理,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严把核酸检测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