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链条 > 正文

一米铁链条多少斤

奋斗的万宝路
结实的白羊
2023-03-08 05:33:52

14毫米的链条能钓多重

最佳答案
温婉的丝袜
天真的小蚂蚁
2025-07-19 07:21:02

14毫米的链条能钓2点45吨。14,16以及18的铁链条,各能吊起2点45,3点2,4点05吨。在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安全系数,一般为4倍,即T等于钢丝绳直径乘以钢丝绳直径斜线80,直径为14,16,18,20,22亳米的钢丝绳单股最大承重分别为2点45,3点2,4点05,5以及6点05吨。

链条分类

磷化涂层钢丝绳,简称磷化钢丝绳,制绳钢丝磷化膜膜重3至60克每平米,磷化后捻制前钢丝不进行冷拉加工,直接捻制股绳、钢芯及钢丝绳,磷化膜可以提高制绳钢丝表面的耐磨损、耐腐蚀能力,有效抑制微动疲劳的发生。

制绳钢丝磷化处理,优先采用锰系或锌锰系磷化,钢丝磷化后不进行任何拉拔加工,直接使用磷化钢丝捻制钢丝绳,由于磷化涂层使钢丝表面更加耐磨,而且磷化膜不导电,能够同时提高钢丝抗锈蚀能力,使用磷化钢丝绳使用寿命是光面钢丝绳的2至3倍,钢丝绳耐疲劳性能大幅度提高。

磷化钢丝绳不仅是光面钢丝绳的理想替代品,而且完全有能力替代进口的钢丝绳。镀锌钢丝绳,包括热镀锌和电镀锌两种方法,镀锌层对钢丝的保护属于阳极保护,镀锌层越厚防腐蚀能力越强。涂塑钢丝绳,在钢丝绳外表面或股绳外表面涂覆一定厚度的塑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

最新回答
孝顺的煎饼
搞怪的机器猫
2025-07-19 07:21:02

8毫米直径的圆钢有不同牌号,抗拉强度也不同,以通常8毫米钢筋的抗拉强度估算,由于圆环链条实际上是双股8mm圆钢受力,若忽略焊接部位影响,在留有安全余地的情况下,大约承受2.5到3吨的重量应该没有问题。

时尚的枫叶
端庄的板凳
2025-07-19 07:21:02
“14”“16”“18铁链条,各能吊起2.45,3.2,4.05吨。在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安全系数,一般为4倍,即T=钢丝绳直径×钢丝绳直径/80,直径14.16.18.20.22亳米的钢丝绳单股最大承重分别为2.45,3.2,4.05,5,6.05吨 。

机灵的天空
端庄的小白菜
2025-07-19 07:21:02
1 铁链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

2 铁链的承受拉力与其材质、直径、长度、使用环境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铁链的承受拉力越大,其直径越大,长度越短,材质越好,使用环境越好。

3 对于一条5毫米的铁链,其承受拉力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普通的铁链,其承受拉力可能只有几百牛顿,而如果是高强度的合金铁链,其承受拉力可能会达到几千牛顿甚至更高。

总之,铁链的承受拉力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质和规格。

留胡子的鞋子
机灵的书包
2025-07-19 07:21:02

7斤重钢鞭长度是4.2米。想打好花样响钢鞭,则必须先知道钢鞭的形成原理,甩鞭者让力量顺着发力的方向,传递鞭子的末梢,发出的响声。当你打出响声后,花样响钢鞭就能在你不断的练习动作中产生了。

鞭的形状种类

鞭为短兵之一种,其由来与锏相同,惟锏必双用,鞭则有单双軮硬之分,考诸古籍所载,大都系单鞭硬鞭,稽之现在,则都重軮鞭。軮鞭之制,不知起于何时。创自何人。至双鞭之法,疑后人因见于锏法双用,攻御并行之便利,故窃其法,易单为双。

然鞭锏同为无刃之短兵,不过形式稍异,至若抡舞攻御之法,主力点既完全相同,自不能大异,彼创双鞭者,亦正见其矜奇眩世耳。

鞭之区别如是,而名称亦至不一,即就硬鞭而言,有竹节鞭,虎尾軮等数种,其余无论矣,大概皆就其形式而厘定其名耳。然因名之不同,其法亦因之而门户杂出,多少不同,惟尉迟鞭法为世所崇尚,但近巳不得其传,甚堪惋惜。此外即寻常之硬鞭法,亦大都拾各短兵之唾余,勉强组成。

鞭有单、双、软、硬之分,其质有铜、铁、铁木、纯木之别,与用皮革制成,驱赶牛马的鞭子,是完全不同的器具。但软鞭类的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等,与赶牛马的鞭子,在来源上,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还有一种木质鞭杆,其长度以人之一臂加肩宽度之,亦称短鞭。

因其形短小,用时极方便。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有的鞭首上联缀一条短铁链,上系两节铁棍,称做联珠双铁鞭。还有一种铁链夹棒,是受农家打禾连枷启发创制而成的。

耍酷的书本
淡淡的钢铁侠
2025-07-19 07:21:02
筏钓船的固定方式,本人所知有几种。

1、插杆固定,一般在水深2、3米,不超过4米时,用轻质金属管材,每7、80公分一节,通过2头的螺口连接起来,头端为尖厉如锥的实心金属棒插入水下泥底。用2到4根,固定筏钓船。

2.、水底锚固定,锚又分为几种,金属锚有可折叠的和不可折叠的。锚石,简易自制,用鱼护网现场装石头,坠底锚固筏钓船。

3、借助水中固

定物锚固筏钓传,如水中的木桩、水草、树杈、网箱等,用绳子绑缚在水中的固定物上。

4、除插杆固定外,固定船还需要锚绳,一定要结实,粗细适合,防止霉变糟腐。

下面这个方法也不错,有条件的可以试一下:

用一个小锚连接1.5米铁链再连接锚绳有风有流拉紧不会动,船不是靠锚的重量压住而是靠铁锚链的重力将锚尖压入泥中挂住的。这其中风和水流都是锚船的条件,风越大流越急船越牢靠。起锚的时候将锚绳拉直。锚尖朝上时锚就很容易来上来。在海上使用船长一米用1公斤锚加1.5米铁链锚绳是水深3-5倍。淡水充气筏用不了这配置。1.5公斤的锚足够用。栓大型狗的链子有1.5米到2米足够了。如果是浅水无风无水流扎俩长棍固定效果更好。

经常看到有人用网兜装石头真不知道说什么好,玩船的。筏的锚是重要装备。锚的作用同汽车的刹车,应该先搞懂原理,另锚并不能将船固定在一个点,船会随风向和水流以锚为中心转动。 淡水河流。水库风向水流变化不多。在水浅位置插杆是手选…………锚用10个圆的钢筋弯成锚型比外面卖的铸铁的和不锈钢的还好用8个粗的盘条都没有问题。

甜蜜的冥王星
温柔的夕阳
2025-07-19 07:21:02

30年前的经典外星科幻IP《铁血战士》又出续作啦!继2010年《新铁血战士》后,该系列整整度过了8年的“休眠期”,总算是苏醒了,有没有点小激动呢?其实”铁血战士“也是很想大家的吧。

《铁血战士》出的电影数量虽然没有像《星际》那样的多,但其经典程度却不亚于它,自1987年由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第一部《铁血战士》开始,该系列就赢得了大批粉丝,而其先后推出的几部续集也是深受观众追捧,粉丝量也是不断的增加,至今它的其粉丝也是遍及世界各地,甚至在英国有这一批铁杆粉丝自导自演了一部《铁血战士:黑暗时代》,虽然比不上正剧,但也足见观众对他的喜爱。

《铁血战士》上映至今该系列一共上了三部正传,加上两部番外篇《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一二部,最后就是最近即将上映的2018《铁血战士4》。此次系列重启的《铁血战士4》虽作为正传的第四部,但是在剧情上却有了创新,影片继承了以往作品的优点,也去除了类似《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中的镜头过度黑暗的缺点,加上最新特效和动作,所呈现的是一部全新时代的商业大片。

2018年的《铁血战士4》中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终极铁血战士”的出场吧?我们都知道铁血战士是个好战的种族,他们好猎杀,以猎杀强者为光荣,他们无时不刻不在寻求着突破,在这部电影中也在向观众证明着进化,也是他们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一种途径。

说到”变强“,铁血战士在一种观众眼里他们确实非常强,一个铁血战士就能灭掉一支精英队伍,如1987年第一部《铁血战士》中的“元祖”铁血战士虽然杀戮经验不丰富是一个新手,但也能单手制服州长,并灭掉了一支精英队伍。再往后几部出场的几个铁血战士更是越发强大,印象最深的就是《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中的独狼,以一人之力单挑铁血异形以及它的异形大军,与身体巨大的异形肉搏对抗,最后死于人类的核武器之下。

不得不说铁血战士确实很强,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清楚他们强到什么样的程度,尤其是他们的力量程度。在已经上映的电影中,不乏一些铁血战士肉搏的场面,其中最常看到的就是他们用一只手就能将一个身高八尺的大汉轻松抓起,虽然他们的体型确实比被抓的大汉的高大,但是比列也没那么多,却为何能如此轻松就将他们单手抓起?我想很多网友都有这样的疑问吧。

除了单手举起大汉外,它们更是能徒手拔头,还有“破墙术”,在《铁血战士2》中的“花蟹”就曾这样做过,而在它受重伤且失去一条手臂的时候,依然能轻而易举的将墙体撞开,它们的力量显然高出人类不是一点点。

在电影《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中依然又有徒手举人的镜头,以及和异形肉搏。而在《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中的”独狼“在下隧道中更是一手一只异形,那手臂力量真实杠杠的啊,剧中更能一脚踩碎一个异形的脑袋,还是没有增加什么助力的情况下,顺势一脚下去的,这个力量不是一般的。

“铁血战士”的手臂力量很难准确的定位,但是我们却知道大力士的力量就已经是普通人的5倍了,而这样的大力士更不可能单手轻松举起一个1.8的大汉,也不可能一脚像”独狼“那样一脚直接踩碎异形的脑袋,再看2018的这部《铁血战士4》剧中更是出现铁血战士徒手掰开实验室的门,相当的轻松啊感觉就跟闹着玩似的,综合以上消息来预估的话,我想铁血战士的力量至少是普通人类的6倍以上,6倍又觉得有点少了,7倍至少了。

对此你觉得呢?铁血战士的力量会是我们的多少倍。

彩色的树叶
忧虑的小天鹅
2025-07-19 07:21:02
大渡河那个九条铁链真的能冲过去。泸定桥又名大渡桥,全长103.67米,宽3米,铁件总重40余吨。它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是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之所以要在泸定县建造这样一座大桥,是因为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这就是说想要出川入藏必须经过这里。

激动的小甜瓜
唠叨的绿草
2025-07-19 07:21:02
1.有关潮州韩江的古诗

源于广东省紫金县白山栋流经大埔县的三河坝与澄江汇合后称韩江,全长400多公里,是广东省的第二大江。

韩江古称恶溪、鳄溪,因鳄鱼出没而得名;又因潮州另名凤城而称凤水;后为纪念韩愈驱鳄又改称韩江。韩江流经潮州城区约3公里,北段江面宽阔,北堤连接竹竿山与金山,捍卫古城的安全。

堤边木棉挺拔,渡船来往于两岸,乘风扬帆,构成了潮州八景之一的“鳄渡秋风”。湘子桥横卧于韩江中段,连接古城与东岸的交通。

每当春天水涨,洪水冲击巨石砌成的桥墩,奔泻而下,蔚为壮观,故“湘桥春涨”也被列为潮州八景之一。南段分东西二水绕凤凰洲而过,凤凰洲头筑有凤凰台。

每逢雨季时节,登台远眺江面,烟雨蒙蒙,湘子桥若隐若现,故“凤凰时雨”也为潮州八景之一。与凤凰台隔江相对的凤凰塔耸立江边,水影倒映,似巨柱擎天,景观壮美,这就是潮州八景之一的“龙批宝塔”。

韩江碧水长流,舟船竹排穿梭于江面,与两岸诸多胜景构成了一幅动静交融的壮丽画卷。

2.谁有有关湘子桥的对联或诗歌

渡船桥: 南侧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北侧联: 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东溪桥: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梅县桥溪村: 上联是“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 下联是“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南星桥: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安平桥: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金鳌玉蝀白练桥: 南向题有“银潢作峤”四字,有联曰: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员峤水中央。

北向题有“紫海四澜”四字,有联曰:绣彀纹开环月珥;锦澜漪皱焕霞标。 爽且静兮濠濮涧: 南边的横额是“山色波光相罨画”,对联是: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

北边的横额是“汀兰岸芷吐芳馨”,对联是: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峰横云画意浓。 颐和园中绣漪桥:螺黛一丸,银盘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谐趣园里知鱼桥:月波潋滟金为色;风籁琤琮石有声。 鬼斧神工赵州桥: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悬崖百丈桥楼殿: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二十四桥明月夜:得胜辕门卸甲;太平沙河洗马。

注: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胜水桥头徐霞客: 东侧:胜景重新,舟驰人行通海宇;水形依旧,流清湍激映天然。

西侧:曾有霞客居北坨;依然虹影坠南阳。 苏州古丰乐桥: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蜀山大桥: 南侧:室歙溯来源,两岸静涵荆水绿;浙吴通要道,一弓长抱蜀山青。 北侧:不霁何虹,天远娲皇来补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为题桥。

苏州桥:青山绿水百花苑;聚龙醒狮万年城。 淮清桥: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

杭州半山桥: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 西湖断桥: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浙江新安白沙桥:姿若虹霓,为湖山争秀色;固如磐石,与水月竞久长。 青藤书屋桥亭: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

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 洛阳江头万安桥:潮来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

两翼石碑扶海出;三秋水月渡空行。 太守二千石;宗道五百年。

王道扶翼,万年纪有;皇阁广大,四海不波。 南浦桥:绿水桥边,金石足济交友渡;白云乡畔,山川犹护睦亲亭。

福建晋江安平桥: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镇远桥: 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堧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大渡桥: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戌严防帝国侵。

泸淀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 峨眉双飞桥: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窦圌山上双索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桥。 青城曲径多亭桥:青城桥:跋山寻鸟道;磊石压虹腰。

过溪桥:切断众流凭一柱;仰观四面拥千峰。 凝翠桥:瀑落瑶琴响;山幽薜荔封。

贵州贵阳城北关外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把手还疑梦里身。 泰山云瞳桥:桥东侧建有“酌泉亭”,有题联多副: 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

曲径通幽处;连山到海隅。(集句) 拔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

(刘光照) 风尘奔走,应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刘振声) 断崖瀑落晴天雨;一线路入青冥端。

广东大埔高陂桥: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武昌蛇山桥: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 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咏桥的诗辞(一)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

(相和歌辞·相逢行)崔颢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 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

(舞曲歌辞·屈柘词)温庭筠 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

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杂曲歌辞·祓禊曲)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赋西汉)魏徵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阙题)杨师道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

(和銮舆顿戏下)虞世南 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

(游侠篇)陈子良 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咏史其二)卢照邻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卢照邻 虹桥分水态。

3.怎么写潮州广济桥的说明文

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了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绍熙五年门 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生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

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铁牛一只溜”。 梁舟结合的格局,使广济桥形成了自己的三大特点: 第一、“十八梭般廿四洲”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

其东、西段是重瓴联阁、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舳舻编连、龙卧虹跨”的浮桥。这简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线。

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湘桥春涨”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

从结构上说,梁舟结合,实开世界上启闭式桥梁之先河。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正如《粤囊》记载:“潮州东门外济川桥……晨夕两 开,以通舟棋。”

而每当韩江发洪水,又可解开浮桥,让汹涌澎湃的洪流倾泻。还有关卡的作用,“郡县以广济桥为盐船所必经,乃始榷取盐税”。

后来,上级甚至派人与潮州府共管,方志有载:“清雍正三年(1725),由盐运同驻潮州与知府分管桥务,东岸属运同掣放引盐,西岸属潮州府稽查关税。” 第二、“廿四楼台廿四样” 广济桥草创阶段,便有筑亭、“覆华屋”于桥墩上的举措,并冠以“冰壶”、“玉鉴”等美称。

明宣德年间,知府王源除了在5OO多米长的桥上建造百二十六间亭屋之外,还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并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衢、冰壶、小蓬莱、凤麟洲、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为名。至此,桥楼之设,乃造其极。

诚如明代李龄在《广济赋》中所云:“方文一楼、十丈一阁,华税彤撩,雕榜金桷,曲栏横槛,丹漆黝垩,鳞瓦参差,檐牙高啄……”古代岭南风雨桥是常见的,但规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装饰如此之美,确实是世罕其匹。 第三、“一里长桥一里市” 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天刚破晓,江雾尚未散尽,桥上已是“人语乱鱼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铺竞先开启,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风招展,登桥者抱布贸丝,问卦占卜,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正如李龄《广济桥赋》所描写的:‘诺夫殷雷动地,轮蹄轰也;怒风搏浪,行人声也;浮云翳日,扬沙尘也;向遏行云,声报林木,游人歌而驿客吟也;凤啸高冈,龙吟瘴海,士女嬉而萧鼓鸣也;楼台动摇,云影散乱,冲风起而波浪惊也……”活脱脱地就像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

无怪乎,游客会闹出了“到了湘桥问湘桥” 的笑话。 广济桥的夜色又别有一番情趣:“吹角城头新月白,卖鱼市上晚灯红。

猜拳蛋艇犹呼酒,挂席盐船恰驶风。”明月初上的广济桥,酒肆中灯笼高悬,蛋艇里猜拳行令,妓篷中丝竹细语,真是“万家连舸一溪横,深夜如闻鼙鼓鸣”,待到“遥指渔灯相照静”,已是“海氛远去正三更”。

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

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

4.关于湘子桥

湘子桥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

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

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了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绍熙五年门 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

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生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

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 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铁牛一只溜”。

梁舟结合的格局,使广济桥形成了自己的三大特点: 第一、“十八梭般廿四洲”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其东、西段是重瓴联阁、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舳舻编连、龙卧虹跨”的浮桥。

这简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线。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湘桥春涨”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从结构上说,梁舟结合,实开世界上启闭式桥梁之先河。

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正如《粤囊》记载:“潮州东门外济川桥……晨夕两 开,以通舟棋。”而每当韩江发洪水,又可解开浮桥,让汹涌澎湃的洪流倾泻。

还有关卡的作用,“郡县以广济桥为盐船所必经,乃始榷取盐税”。后来,上级甚至派人与潮州府共管,方志有载:“清雍正三年(1725),由盐运同驻潮州与知府分管桥务,东岸属运同掣放引盐,西岸属潮州府稽查关税。”

第二、“廿四楼台廿四样” 广济桥草创阶段,便有筑亭、“覆华屋”于桥墩上的举措,并冠以“冰壶”、“玉鉴”等美称。明宣德年间,知府王源除了在5OO多米长的桥上建造百二十六间亭屋之外,还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并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衢、冰壶、小蓬莱、凤麟洲、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为名。

至此,桥楼之设,乃造其极。诚如明代李龄在《广济赋》中所云:“方文一楼、十丈一阁,华税彤撩,雕榜金桷,曲栏横槛,丹漆黝垩,鳞瓦参差,檐牙高啄……”古代岭南风雨桥是常见的,但规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装饰如此之美,确实是世罕其匹。

第三、“一里长桥一里市” 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天刚破晓,江雾尚未散尽,桥上已是“人语乱鱼床”了。

待到晨曦初露,店铺竞先开启,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风招展,登桥者抱布贸丝,问卦占卜,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正如李龄《广济桥赋》所描写的:‘诺夫殷雷动地,轮蹄轰也;怒风搏浪,行人声也;浮云翳日,扬沙尘也;向遏行云,声报林木,游人歌而驿客吟也;凤啸高冈,龙吟瘴海,士女嬉而萧鼓鸣也;楼台动摇,云影散乱,冲风起而波浪惊也……”活脱脱地就像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无怪乎,游客会闹出了“到了湘桥问湘桥” 的笑话。

广济桥的夜色又别有一番情趣:“吹角城头新月白,卖鱼市上晚灯红。猜拳蛋艇犹呼酒,挂席盐船恰驶风。”

明月初上的广济桥,酒肆中灯笼高悬,蛋艇里猜拳行令,妓篷中丝竹细语,真是“万家连舸一溪横,深夜如闻鼙鼓鸣”,待到“遥指渔灯相照静”,已是“海氛远去正三更”。 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

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

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

5.有一句话写湘子桥的特点

湘子桥即广济桥,是我国现有四大古桥之一,在广东省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梁舟结合的格局,使广济桥形成了自己的三大特点:

第一、“十八梭般廿四洲”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其东、西段是重瓴联阁、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舳舻编连、龙卧虹跨”的浮桥。这简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线。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湘桥春涨”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从结构上说,梁舟结合,实开世界上启闭式桥梁之先河。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正如《粤囊》记载:“潮州东门外济川桥……晨夕两

开,以通舟棋。”而每当韩江发洪水,又可解开浮桥,让汹涌澎湃的洪流倾泻。还有关卡的作用,“郡县以广济桥为盐船所必经,乃始榷取盐税”。后来,上级甚至派人与潮州府共管,方志有载:“清雍正三年(1725),由盐运同驻潮州与知府分管桥务,东岸属运同掣放引盐,西岸属潮州府稽查关税。”

第二、“廿四楼台廿四样”

广济桥草创阶段,便有筑亭、“覆华屋”于桥墩上的举措,并冠以“冰壶”、“玉鉴”等美称。明宣德年间,知府王源除了在5OO多米长的桥上建造百二十六间亭屋之外,还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并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衢、冰壶、小蓬莱、凤麟洲、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为名。至此,桥楼之设,乃造其极。诚如明代李龄在《广济赋》中所云:“方文一楼、十丈一阁,华税彤撩,雕榜金桷,曲栏横槛,丹漆黝垩,鳞瓦参差,檐牙高啄……”古代岭南风雨桥是常见的,但规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装饰如此之美,确实是世罕其匹。

第三、“一里长桥一里市”

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天刚破晓,江雾尚未散尽,桥上已是“人语乱鱼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铺竞先开启,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风招展,登桥者抱布贸丝,问卦占卜,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正如李龄《广济桥赋》所描写的:‘诺夫殷雷动地,轮蹄轰也;怒风搏浪,行人声也;浮云翳日,扬沙尘也;向遏行云,声报林木,游人歌而驿客吟也;凤啸高冈,龙吟瘴海,士女嬉而萧鼓鸣也;楼台动摇,云影散乱,冲风起而波浪惊也……”活脱脱地就像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无怪乎,游客会闹出了“到了湘桥问湘桥”

6.关于导游词湘子桥300字以上

湘子桥,最初名叫济川桥,雄跨韩江两岸,正对潮州东门楼。“湘桥春涨”,为潮州八景之一。

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绍兴元年(1194),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东西各九墩,前后费时五十六年。因“江心流急湍,深莫能测”,桥终未能合拢。当地官绅以摆渡图利,收取捐税。“虽济以舟,日不能三、四渡,咫尺之限若千里,潮民病涉,莫此为甚”。明宣德十年(1435),潮州知府王源采西湖山石用以修桥,西桥段增至十墩,东桥段增至十三墩,墩高五、六丈,墩面一百多至二百平方米,每墩上建望楼,改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复增建一墩一楼,共二十四墩,中间“设舟二十四为浮梁,周以栏盾铁缘,连亘以渡往来”(《广济桥记》)。每条铁链重4000斤,把梭形串连结成浮桥。浮桥可开开闭。打开时可通过大船。后来梭船改为十八只。潮谚有云:“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锉牛一只溜。”所谓“洲”,即是水中陆地,也就是桥墩。“楼台”即墩上望台。各个楼台格式不同,故说“二十四样”。“锉牛”指雍正年间修桥时铸的铁牛,东西桥段各一只,牛头上铸有“镇桥御水”四字;道光年间一只只铁牛被洪水冲走,故云“一只溜”。

广济桥上有望楼,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明代李龄撰有《广济桥赋》,描绘了当时桥上的景象:“五丈一楼,十丈一阁,华梲彤尞,雕榜金角,曲栏斜槛,丹漆涂垩,鳞瓦参差,檐牙高啄”;楼角的铁马迎风叮当;楼台上有妙联:“茶有滋味原无味,亭不画梅却有梅”;还有韩愈、鲁班和十八罗汉的塑像,列坐亭中……。亭边有树,有摆卖的摊档,后来更有店户。从明清至抗日战争前夕,桥上仿似一条水上长街,人来货往,商店栉比;人们上亭台可赏江景,可品名,入店铺可购物,可小吃。桥上市场一片热闹,叫卖唱评之声,盖过流水之声。人在桥上,仿如陆地,故当时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民谚。

1939年,日本侵略飞机炸断了湘子桥。

1958年和1967年,两次重修湘子桥。古老的石桥、浮桥不见了,改为钢筋混凝土大桥。桥是现代化了,但失去了有特色的古迹古物,诚为可惜之事。

至于“广济桥”怎么又变成“湘子桥”呢?有两种说法,都和神仙传说有关。一说桥是湘灵(湘水之神)架起的,故名“湘桥”。杨凇的《湘桥春涨》诗云:“一桥横亘锁烟汀,急溜朝宗去不停;春水依然仙迹杳,行人犹自说湘灵.”一说桥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所建,故名湘子桥。

关于韩湘子,也有两种说法。一说韩湘子就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列仙全传》“韩湘子“条云:”字清夫,韩文公之犹子也,落魄不羁,遇纯阳先生,因从游,登桃树堕死而尸解。来见文公。文公勉之学。湘曰:“湘之所学与公异……”。《青琐高议》云:“字清夫,愈侄……,尝于愈前聚土覆盆,良久现碧云二朵,叶间有小字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愈不解诗意。湘曰:事久可验。后愈贬潮阳,中途遇雪,湘忽冒雪而来。曰,忆花上句乎?乃今日事也。”酉阳杂俎》亦载其事。另一说则认为这个字清夫的“神仙”韩湘子,不是韩愈的侄孙韩湘,而是另一个人。《随园随笔》云:“湘乃会昌三年进士,非好道者,其好道者别是一族子”。韩湘是韩愈之侄韩老成(即“十二郎”)的长子,字北渚,韩愈贬潮州时,韩湘与其弟滂皆侍行。韩愈集中存宿曾江口(广东增城)示侄孙湘诗二首。会昌三年(843)中了进士。他和那个字清夫的韩湘子是两个人。

从前,湘子桥东头有石刻 “洪水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