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包机如何使用呢?
1、跳线就是 钩针和机针间隙不对,处理方式:将钩针面板拆掉,缝包机电机后边有个手动旋转手轮手动旋转手轮看看钩针在哪个位置能勾到线,将钩针锁定这个位置就好了。
2、断线怎样调整是 线品质不好 压线器调节过紧,处理方法:压线器在过线环顶部一个塑旋钮,顺时针紧,逆时针送,调节到合适位置就好,如果压线器不紧就是线品质不好,换好线就OK了。
缝包机是为塑料编织物的缝合的设备,主要完成编织物的拼接,封口等工作.工艺要点是缝合强度。
通用型号是GK。 GK系列工业缝纫机按线迹分有单线链式和双线链式两种,按机针数分为单针和双针两种,按用法分为台式缝包机,手提式缝包机,立式缝包机。
国产台式缝包机的主要型号是GK2和GK8系列的缝纫机;国产手提式缝包机主要是GK9系列,已经用了很多年了,另外现在国内有仿制日本和德国的手提缝包机;国产立式缝包机以GK35系列最为流行,为仿制德国产品。
是包边器吧,双针双链缝纫机相当于埋甲机,只是吃后能力差点。拿两片布直接分开放入拉筒里面前面比齐然后包过去就OK了 底下那成布片稍微带点。这样做到头两片才能一样齐。这机器用于裤子的后翘,后档,内档。侧缝。衬衣的肩缝。摆缝,等等。。。。
手提电动缝包机 枪式缝包机怎么使用说明
1、枪式缝包机就是目前最新款手提式缝包机,使用和老实缝包机区别就是:枪式为下垂式封袋尤其缝放在地上的编织袋很方便,
2、老实缝包机就是托举式,比较适合接布,或高处位置封袋,相对枪式缝包机笨重点。
3、使用都一样,手柄位置有一个微动开关,封袋时和缝纫机原理差不多,将袋口放置送料牙位置,按住微动开关机器自然往前走,缝完袋后,将线头拉到切刀位置在按下微动开关就自动剪线了。
下面是KG9-88,KG9-88S,KG9-836,F1缝包机使用图
1.包边器的样子
2.包边器要用时,要装到缝纫机上,装法看图,先折下机子上原来的这个半圆形的面板
3.并一起折下原装的那个送布齿及压脚
4.把包边器配的送布齿、压脚装在缝纫机上。再把包边器也装上(包边器上本身自带有一个半圆的面板,把它装在缝纫机上)
5.把包边布条穿入包边器的“三角形”引导槽内
6.引导槽上有一个长孔,可用椎子或细签子,帮助把包边布完全穿过引导槽
7.穿好线
8.穿边去后,包边布条的后面放好在包边器的“五连发夹弯”里
9.穿过引导槽后,包边条的前面要调整
10.装要包的布件边夹在这个整好的包边布条中间,并压到压脚下面,这时可以扳动调节扳手,以调整“三角槽”与压脚间的距离,可以控制缝纫机车出的线迹与包边边缘的距离。
11.调好后可以开始缝纫
12.缝纫完后,剪断包边布
13.整理成品,喜欢熨烫一下。
缝纫是一项中国传统的手艺,缝纫的工具也是经历了很多次的变革,发展至今以及是电动缝纫机了,电动缝纫机不仅未我们节省了很多的人力,同时在一些做工方面也是较为精致的。但是,电动缝纫机怎么用呢?电动缝纫机由哪些组成 呢?了解了它的组成,才会更好的了解他是如何运作的,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把。
电动缝纫机怎么用
1、上线的绕线顺序与底线芯的放置一定要正确(说明书上有图示),否则缝纫机无法正常工作
2、穿针时穿线方向务必正确(从前向后),否则无法正常缝纫
3、不要同时使用脚踏板开关与电源按纽
4、在使用变压器时请把电池取出。
电动缝纫机由哪些组成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缝纫机的分类方法很多,比较普遍的是按线迹和用途区分。缝纫机的线迹可归纳为锁式线迹和链式线迹两类。锁式线迹最为常见,它由两根缝线组成,像搓绳那样相互交织起来,其交织点在缝料中间。从线迹的横截面看,两缝线像两把锁相互锁住一样,因而称为锁式线迹。这种线迹用在收缩率小的棉、毛织物或皮革等缝料,正面和反面形状相同,如同一条虚线。线迹分布密实,缝纫的牢度一般超过手工缝纫。
链式线迹是由缝线的线环自连或互连而成,常用的有单线链式、双线链式和三线包缝线迹。这种线迹的特点是线迹富有弹性,能随缝料一起伸缩而不会崩断缝线,适用于线制弹性织物的服装或包缝容易松散的制品和衣坯等。
一般缝纫机都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机头是缝纫机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配合,循环工作,把缝料缝合起来。
机座分为台板和机箱两种形式。台板式机座的台板起着支承机头的作用,缝纫操作时当作工作台用。台板有多种式样,有一斗或多斗折藏式、柜式、写字台式等。机箱式机座的机箱起着支承和贮藏机头的作用,使缝纫机便于携带和保管。
缝纫机的传动部分由机架、手摇器或电动机等部件构成。机架是机器的支柱,支承着台板和脚踏板。使用时操作者踩动脚踏板,通过曲柄带动皮带轮的旋转,又通过皮带带动机头旋转。手摇器或电动机多数直接装在机头上。
缝纫机的附件包括机针、梭心、开刀、油壶等。
以上,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了电动缝纫机由哪些组成 ,对于它的每个组成成分以及各个部分的对应功能都进行了解答,相信大家对于它的构造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了吧。小编还介绍了乐电动缝纫机怎么用,分为四个简要的步骤,希望可以给大家的使用以及对于电动缝纫机的了解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是否需要在家里自备一台看个人需求哦。
上弯针线跳针
1、机针与上弯针定位不准;重新调整机针和弯针位置
2、机针与上弯针间隙太大;重新调整弯针位置
3、针与钩针之间关系错误;高速针与钩针关系
4、穿线错误;重新正确穿线
5、针安装错误;重新正确安装针
6、控线压力太强或太弱;高速控线强度
7、钩针尖端损坏起毛头;去除毛头或换新品
8、针变弯;换新品
9、顶针片安装错误;重新正确安装顶针片
下弯针线跳针
1、机针弯或针尖毛;更换机针
2、机针方向不正;调整针眼方向,使机针长槽对准操作者
3、下弯针针头不尖;修磨下弯针针头或予以调换
4、护线板没有装准;调整护线板位置,使护线板靠拢机针
5、机针高度定位不准;按标准重新定位
6、下弯针与机针的间隙过大;按标准重新调整间隙
7、针和缝线选择不当,针太粗,线太细;正确选择针和线
8、下弯针返回量、高度不对;调整机针与下弯针尖左极限尺寸和下弯针高度符合标准
交插跳针
1、上弯针与下弯针相交处的间隙太大;将上弯针或下弯针安装位置偏角放大些
2、上弯针针尖已经磨钝;更换上弯针
3、下弯针背面凸出部分有严重磨损;更换下弯针
链线跳针
1、链线钩针定位不准;调节链线钩针位置
2、链线挑线杆位置未调好,使链线钩针的线收不上,不能产生线辨;调节链线挑线杆位置,达到缝料间断时出辫子线迹
3、链线弯针夹线板压力太松;微量旋紧链线弯针线夹线螺母
4、链线钩针的返回量或高度不正确;按标准重新调整
断机针
1、下弯针定位不准,将机针钩断;重新调整下弯针位置
2、机针尖与针杆中心不平行;校正针杆头子或调换针夹使机针杆中心和针杆中心平行
3、护针架位置不对;重新调整护针架位置
4、压脚槽与机针没有对准;调节压脚槽位置与机针对准
5、针安装错误;重新装针,长钩面向操作者
6、针尺寸不合适;选用适合布料用的线和针
7、针已变弯;重新换针
8、针与顶针片之关系错误;调节顶针片与针之关系
9、针与钩针之关系错误;调整钩针与针之关系
10、针未入针板槽或压脚槽中央;重新装针或针板,或高速压脚
断弯针
1、上弯针的支出量大,高度过低时产生断针;换新弯针,按标准重新调整
2、上、下弯针,链线钩针固定螺钉松;换新弯针,按标准安装好
3、下弯针位置不正确;换新针,按标准调整好
断机针线
1、机针线夹线板压力过紧;旋松机针线夹线螺母
2、机针针尖毛;更换机针
3、下弯针针尖毛;修磨下弯针针尖或更换下弯针
4、送料牙有锋口;修磨或抛光送布牙齿面
5、小针板边缘有毛刺;将小针板边缘修光或抛光
6、线品质不良;改用品质好的线
7、线粗细不均或比针相匹配的要粗;换适宜的针与线
8、穿线错误;重新正确穿线
9、控线压力太强;调整控线强度
10、针安装错误;重新正确装针
11、线架过线错误;重新装线架使线能自如通过
12、针温度过高:(1)针冷却已无冷却油;(2)导针板装错;(1)加油冷却;(2)调整导针板
13、控线片已粗糙;用砂布拉滑后抛光
14、针与钩针之关系错误;调整针与钩针之关系
断上弯针线
1、缝线穿错或上弯针线夹线板压力过大;正确进行穿线或旋松上弯针线夹螺母
2、上弯针针眼毛;用线涂上抛光膏,穿进上弯针针眼内拉光
断下弯针线
1、缝线穿错或下弯针线夹线板压力过大;正确进行穿线或旋松下弯针线夹线螺母
2、下弯针将小针板碰毛,引起断线;修磨小针板按要求适当调低下弯针高度
3、下弯针针眼毛;用弦线涂上抛光膏,穿进下弯针针眼内,将孔拉光滑
断链线钩针线
1、缝线穿错或过线器不光滑;按要求进行穿线除去过线器的毛刺使其光滑
2、送布牙有锋口;修磨或抛光锋口
3、针尖有伤痕;更换新针
4、挑线凸轮有伤痕;修磨、抛光挑线凸轮
5、挑线凸轮位置不当;调整挑线凸轮位置
断链线机针线
1、机针与链线钩针定位不准;重新调整其位置
2、链线机针线夹线板压力过紧;旋松链线机针线夹线螺母
3、链线钩针针尖与机针距离太大;旋松链线钩针定位螺钉,转动链线钩针使其靠拢机针,旋紧定位螺钉
4、机针弯或针尖毛、调换机针
5、机针槽方向不对;调整机针槽方向,使机针长槽对准操作者
6、链线钩针针头钝;修磨链线钩针针头或调换弯针
7、链线护针架没有装准;调整链线护针架位置,使其靠拢机针
包缝时机针线松
1、机针线夹线板压力过松;旋紧机针夹线螺母
2、机针线出线量过多;调整机针挑线杆
3、下弯针夹线板压力过紧,致使机针线被拉下去;旋松下弯针线夹线螺母或调节下弯针挑线杆
包缝时机针线紧
1、机针上挑线出线量不够;将针杆上挑线移出一些,使每针送出足够线量
2、机针线夹线板压力过紧;旋松机针线夹线板螺母
3、下弯针出线量过多或下弯针线夹线板压力过松;减少下弯针出线量或旋紧下弯针线夹线螺母
上弯针线紧或松
1、上弯针轴线位置未调好,过高或过低;重新调整上弯针轴线位置
2、上弯针线夹线板过紧或过松;旋松或旋紧上弯针线夹线螺母
下弯针线紧或松
1、下弯针摆杆线位置未调好,过高或过低;重新调整下弯针轴线位置
2、下弯针线夹线板过紧或过松;旋松或旋紧夹线板达到微量压力即可,决不能有过大压力
链线钩针线紧
1、链线调节板装得太近,使链线钩针出线量不够造成机针线被拉下来;加大链线钩针出线量
2、链线穿线板上下位置未调好,造成链线钩针出线时间提早或延迟;按标准调整出线时间
缝制滑性缝料起皱
1、送料逆差比太小;将差动板手向下移,直至缝料平整为止
2、压脚底面与送料牙平面不平;按技术要求调节
3、控线压力太强;重新调整控线强度
4、押具压力太强或太弱;调整押具压力强度
5、送料牙太突出针板;调整送料牙正确高度
6、刀无法快切 6.磨利刀片或换新品,检查上、下刀的配合情况
7、差动送料未配合;调节适当差动送料
8、针太粗;选用适宜布的线和针
9、包边宽度比针板舌窄;调整包边宽度或换针板舌
缝弹性缝料,产生伸缩
1、送料牙顺差比太小,造成伸长;将差动板手向“0”位上方移,直至缝料平整为止
2、送料牙顺差比太大,造成缩短;将差动板手向“0”位方向移一些
上、下层缝料不齐下层短
1、压脚压力过松;增加调压螺钉压力
2、压脚阻力太大或不平;抛光压脚前部或装平压脚
3、差动牙与送料牙齿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按要求调整送料牙的高度,使二齿面应平齐
切边不整齐
1、上、下刀片磨钝;用金刚砂轮或黑色碳化硅砂轮修磨上、下刀片刀口,然后用研磨膏研磨刀刃平面,直至锋利
2、切刀接触不好,位置不当;按要求进行调整
缝合松
1、穿线错误;重新正确装线
2、线太粗;更换适当的缝线
3、控线圈未压到线;调整控线圈适当压着线
4、针与钩针装错;重新正确安装
缝合不均
1、穿线错误;重新正确安装
2、线架安装错误;重新装线架使线能通过自如
3、下刀安装错误;重新安装下刀
4、刀剪布不整齐(1)刀装错;(2)刀钝;(1)调整刀正确位置;(2)磨利或换新品 5、过线孔擦伤;重新打光
6、针尖受损;更换新针
7、送料具高度不适宜;调整正确高度
8、押具压力太强或太弱;调整押具压力强度
环缝出线不顺原因
1、押具安装错误;重新正确安装
2、钩针线凸轮运动时间配合不适当;适当调整轮方位
3、环缝钩针安装错误;重新正确安装
4、穿线错误;重新正确穿线
5、控线强度太大或太弱;调整适当控线强度
6、针与钩针之关系错误;调整针与钩针之关系
7、针板或押舌起毛边;用砂布或油石打滑并抛光
8、控制片已粗糙;用砂布拉滑并抛光
声响
1、机件松动或相互碰撞;仔细检查各部位零件,然后旋紧各部位螺钉,纠正碰撞或松动现象 2、油路阻塞;拆卸油盘后,清洗油泵外部垃圾,使油泵进出油畅通
3、油盘橡皮垫未垫平;检查油盘和底盘间是否有碰撞声,如有须将其垫放平整,使之不碰
机重
1、因机油质地不纯而造成;用汽油将油污清洗干净,然后灌入新机油,进行数分钟润滑运转 2、因机件装得太紧或部件不准;详细检查和纠正各部位螺钉,使机件有一个合理间隙
漏油
送料牙架防油板坏或盖板未盖平;调换防油板,检查其他部位或换密封橡皮,使各部位盖板盖平,然后旋紧各盖板螺钉
机针与弯针配合时机的调整
最为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当机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弯针必须向右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同样当机针上升到最高点时弯针必须向左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要反复观察确认。
1、针板的梭头止动槽有伤痕。处理方法:用金刚锉或砂纸磨梭头止动槽,直至光滑无伤痕。
2、上线张力过强。处理方法:调整上线张力强度即可。
3、针和梭尖的各种关系不正确。处理方法:梭心过线钩的间隙调整到0.2mm,针和梭头的间隙调整到0.05mm,确认针杆高度及梭头同针板的间隙。
4、旋梭部位的油量少。处理方法:向旋梭部位加油。
5、拨线器的工作范围。处理方法:强度不合适,调整拨线器。
6、梭尖部位有磨损。处理方法:用金刚锉修磨梭尖部位,直至完好。
7、送布牙的针孔部位有伤痕。处理方法:修磨送布牙的针孔。
8、穿线错误。处理方法:重新穿线。
9、针的安装错误。处理方法:重新安装针;若针弯,换针。
10、压脚安装不好。处理方法:重新安装。
11、缝线缠绕等,使用涤纶线时特别容易断线。处理方法:尽量减弱上线张力和拨线器弹簧的力量。
线松紧不好
1、梭心的滑动不好。处理方法:更换梭心。
2、使用中厚布规格的缝纫机,因为布的种类、线的松紧可能会使机器变坏。处理方法:更换厚料用的压脚。
3、梭头和过线钩的间隙过大。处理方法:将间隙调至0.2mm。
4、送布牙过高。处理方法:将送布牙高度调整到1mm。
5、梭头和针板的间隙。处理方法:标准机时,将梭头和针板的间隙调整到0.6~0.9mm;剪线机时为1.3mm。
6、上线托刀移动刀的尖端。处理方法:调整移动刀的前后位置。
面料起皱太多
2、上线张力过强。处理方法:尽量减弱上线张力。
2、底线张力过强。处理方法:尽量减弱底线张力。
3、拨线器弹簧过强。处理方法:尽量减弱拨线器弹簧的张力。
4、拨线器的工作范围大。处理方法:尽量缩小拨线器的工作范围。
5、压脚压力小。处理方法:尽量加大压脚压力至合适。
6、电机转速快。处理方法:降低缝纫速度。
7、缝纫机和缝纫物不太符合。处理方法:更换为适合的规格。
跳针
1、针与旋梭的间隙及同步位置不对;处理方法:按照正确的标准要求来调整。
2、压脚压力太小;处理方法:调整压脚压力。
3、所用针的粗细不适合;处理方法:选用符合面料的机针。
4、使用尼龙线或太细的线时,重新穿线。
起步时,面线从针上脱逃
1、挑线簧张力太强;处理方法:将挑线簧张力调小。
2、底线张力太弱;处理方法:将底线张力调大。
浮底、面线的处理方法:
1、通过合理调整偏心轮的定位位置来解决调正要求;当机针开始刺料但离缝料2~3毫米距离时,送布牙送料结束,这时,就是偏心轮的定位位置。
2、浮底线可调大面线的张力来解决;浮面线可以调小面线的张力来解决;也可以调整底线的张力大小来解决。
毛巾状浮线的处理方法:
1、可通过合理调整松线勾伸缩进、出位置和夹线器的进、出位置,使松线顶伸缩灵活,使夹线器既能松线,又能压线。
2、用油石修磨圆弧处铁锈或毛刺,并抛磨达到一定的光洁度要求,使面线通过时无明显受阻现象。
有时浮线,有时不浮线的处理方法:
1、通过选择配合较佳的梭芯来解决。
2、合理调整梭皮和梭子外圆配合的平整度,要求不同的出线位置,出线的压力基本相同。
3、应拆下压脚,用细砂皮拉深拉长压脚底板下的出线槽,并要磨光出线槽,使缝料向前移动时,能顺利通过。
4、根据缝料选用合理的机针和缝线。
曲折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跳针
1、机针、缝线和缝料之间配合不当;更换与缝线、缝料相适应的针
2、缝线的质量不好、捻度不均匀,造成线圈形成的稳定性不够;通过选择合理的缝线来解决,捻度要合适,面线用左捻线
3、机针弯曲、粗钝、磨损或装错;更换机针,按正确方法装好机针
3、旋梭尖头由于某种原因,使尖头变凸;应通过合理修磨旋梭尖头并抛光
4、针的行程左右运动高度不一;调整使机针至协调位置
5、针板槽、压脚槽过宽,压脚压力不够;更换针板槽、窄槽压脚,增加压力
6、由于压脚底平面与针板平面、牙齿齿面不密合引起的;修磨压脚、牙齿,使三个零件的平面密合或更换合格的压脚及牙齿
7、针杆上下套的间隙过大;更换磨损的套或针杆
断面、底线
1、缝线强度太差;更换好的缝线
2、面、底线压力调节过紧,使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慢慢旋松上线夹线螺母及梭皮螺钉并相应调好面线或底线
3、穿线次序不对或机针弯曲;更换新机针在按正确次序穿好线
4、机针针孔边缘有锐角或针槽毛;抛光针孔后使用或更换新机针
5、旋梭回转不顺或位置装的不对;按标准调整好旋梭位置
6、旋梭钩受损伤或钩线过快、过慢;打磨抛光旋梭钩或更换旋梭,并调整旋梭钩线时间
7、针眼粗糙或针板的针槽有损伤;打磨抛光粗糙的针眼孔针板的针槽,如针槽损伤严重应
8、梭芯太大或梭芯同心度不好,运转不灵活;适当改善梭克与梭芯的配合
9、梭芯线绕的太满、太松、太乱、使底线在缝纫过程中出线不畅,造成断线;可修正绕线器,使梭芯上的绕线达到均匀、紧凑、整齐即可
10、送布牙位置太低,送布牙底部快口处和底线出线的距离过小,使底线和牙齿底部快口发生接触摩擦;合理调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布牙用细砂皮拉光牙齿底部的快口处
11、梭皮和梭克外壳配合不好,配合有间隙,出线的张力不圴;合理调整梭皮和梭克外壳的配合间隙,使底线出线张力无变化
断针
1、机针弯曲或与缝料配合不当;更换与缝料相适应的机针
2、机针没有装好而碰撞压脚或针板;按正确位置,重新装机针
3、摆针机构变位;按正确位置调好整摆针机构并紧固
4、旋梭和机针的间隙、间距、高低位置不对;根据标准,合理调整
运转不灵
1、皮带太松或太紧;调整带的长度
2、送料牙上面(针板下面部位)与针板之间有积压物;拆下针板,清除送料牙上的积压物
3、旋梭部位有杂物(轧线、断线后残留线头);应清除旋梭内杂物,再稍加一些缝纫机油
4、零部件严重磨损,配合间隙大;应对机器进行全面维护及调整
绷缝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跳线
1、穿线方法不正确,按照“穿线图”重新穿线
2、直机针的安装不正确,检查机针高度及面向位置,使机针向下运动时略靠针板孔前方
3、直机针针尖毛或弯曲,更换新机针
4、弯针针尖变钝,用油石或细砂纸修磨,也可换新弯针
5、缝线张力太大或太小,适当调节缝线张力
6、弯针不能套住右边直机针的线环,下装饰线的右边线迹跳针,直机针的线环太小,适当增大跳线量
7、弯针不能套住左边直机针的线环,下装饰线的左边线迹跳针、直机针的线环过大,适当减少跳线量
8、弯针同时钩不住中间和左边直机针线环,下装饰线的中间线和左边线迹都跳针,适当减少跳线量
9、弯针背面中间、左边针线不能穿进编织针线和弯针线的三角形,左面线迹的背面中间跳针,检查缝线是否穿过夹线器,检查底线凸轮的同步工作,如有问题按标准重新调整
10、机针与弯针配合不当,检查针杆高度、机针与弯针之间的同步,如有问题按标准重新调整
11、机针与护针杆配合不当,检查机针与护针杆位置
12,机针与绷针配合不当或绷针的位置不对,造成上装饰线跳针,检查机针与绷针的配合尺寸,检查绷针线的出线量
断线
1、穿线方法不正确,按照“穿线图”重新穿线
2、机针安装不正确,重新安装机针,使针槽正对操作者
3、机针针眼及针槽不光滑,更换新机针
4、缝线张力太大,适当调整缝线张力
5、缝线质量太差,改用较好的缝线
6、缝线比针眼粗,换用适中的缝线或机针
7、机针、弯针、针板、压脚舌、过线孔等过线孔有毛刺或刮伤现象,用油石或细砂纸重新打磨,也可更换刮伤机件
8、机针与弯针、绷针配合不当,按机针与弯针、绷针的配合标准重新调整
断针
1、压脚压力太小,送布不良而断针,适当增加压脚压力,使送布正常
2、弯针与直机针相碰,按标准调整弯针与直机针的配合位置
3、绷针与直机针相碰,按标准调整绷针与直机针的配合位置
4、直机针与护针杆配合不当,按标准调整机针与护针杆的配合
5、弯针尖圆秃,更换新弯针
6、针杆和针杆套筒磨损太大,使针杆与针杆套筒配合松动,更换针杆和针杆套筒
7、针板上的针眼太小,更新大针眼针板或换小号机针
8、机件松动较大,检查钩线机构各机件之间的配合和磨损情况,按标准调整配尺寸,磨损严重机件更换
花针
1、直机针太低使直机针线圈形成太大,使线圈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按直机针高度定位标准重新定位
2、针板舌头太狭,使直针线圈容易产生拼拢,更换新针板
3、弯针下面太狭,且呈圆形,也容易使直针线圈在弯针上不能各自分开,使线圈相互交织在一起而产生花针,更换新弯针
4、直机针与弯针配合不良,按标准调整机针与弯针配合位置
缝料起皱
1、差动送料比率不当,适当调整差动送料比率
2、送布牙高低,前后位置不当,按标准重新调整送布牙高低,前后位置
3、缝线张力过大,适当调整缝线张力
4、压脚压力太大或太小,适当调整压脚压力
5、小压脚失去上下灵活运动,大小压脚之间嵌入缝线或生锈,清除大小压脚之间异物,生锈外除锈或更换锈压脚
线迹不良
1、线的粗细不一,改用较好的缝线
2、夹线器工作不正常,清除夹线器内杂尘,使过线平顺
3、过线器定位不正确,调整针线、弯针线、绷针线的张力
4、过线孔不光滑,打磨或抛光过线孔
针洞
1、直机针针尖钝或发毛,更换机针
2、与缝料比较,机针太粗,改用较粗的机针
3、针板眼太小或起边角,把针板眼修圆
平缝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跳线
跳线也可称为跳针。是指经过缝纫后在缝料的线迹上,出现面线与底线不绞合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机针和旋梭尖的间距、间隙、高低不符合公差精度要求而引起的;另外,由于零件的松动、磨损,或位置的定位不准确也会造成。跳线现象可分为:偶然性跳线、断续性跳线和连续性跳线。
偶然跳线
1、在缝制厚薄不均的缝料时,由于使用较细的机针,遇到较厚部分缝料时,机针容易发生移位,而产生跳线故障;更换相应粗些的机针,缝制厚薄不匀的缝料时,可以适当减慢缝制速度
2、由于机针后壁歪斜未与旋梭成正交,造成旋梭钩线效果不佳;适当调整好机针和旋梭的正交位置,机针在钩线时梭尖位于针孔上部边缘上1.55MM,距机针凹槽0.05MM
3、缝线的质量不好、捻度不均匀,造成线圈形成的稳定性不够;通过选择合理的缝线来解决,捻度要合适,面线用左捻线
4、由于缝制薄料时,错把细的缝线用粗的机针来缝纫挑线簧弹力不大;通过更换机针,使挑线簧弹力减少
5、机针针尖发毛、不锐利或弯曲;更换机针
6、旋梭尖头由于某种原因,使尖头变凸;应通过合理修磨旋梭尖头并抛光
7、机器长期使用,使针板的容针孔磨损较大,超过原设计的公差范围;更换合格的针板
8、压脚的压力过弱;应调大压脚压力
断续跳线
1、由于机器长期使用,使针杆的高低位置发生移位,再加上针杆连接柱、针杆连杆、挑线曲柄等零件的磨损,出现的间隙松动,出现跳线;应调换磨损的零件,按标准重新调整针杆高低位置,旋梭和机针的间距、间隙
2、由于更换缝制品的种类而引起;针、线要符合要求,合理地调整原旋梭和机针的间距。缝制厚料时,增大压脚压力
3、由于压脚底平面与针板平面、牙齿齿面不密合引起的;修磨压脚、牙齿,使三个零件的平面密合或更换合格的压脚及牙齿
4、机针弯曲;更换新机针
5、机针过细或缝线过粗;更换相应的机针和缝线
连续性跳线
1、底线线头留的太短,线环套不住底线;取出梭克,把底线拉出10厘米左右 2、机针经长期使用,或维护、保养不当,零件位置发生变化,达不到缝制要求;按要求更换合格的零部件,调整好针杆高低位置,机针和旋梭尖的间距、间隙
3、面线受针热影响变热;化纤线应采取机针冷确(硅油)
4、缝制特殊材料,线圈不能正常形成;应放慢缝速并增加面线的光滑性
5、配有自动剪线机器,剪线后机针上线头过短面线脱出针眼;调节剪线凸轮配合时间
6、压脚槽太宽,当针刺布退出时,缝料移动而影响线圈,这种情况做薄料时影响最大;可根据缝料,将压脚移左、移右,或将宽槽用焊锡填满再开较窄的槽,并抛光或更换合格的压脚
断线
断线是机器在缝纫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对于平缝机来说,断线现象一般可分为断面线和断底线。
断面线
1、机针针孔边缘有锐角或针槽毛;抛光针孔后使用或更换新机针
2、面线的各过线孔部分拉毛,使缝线在运动时受阻;可用砂皮打光或线涂上抛光膏拉光、抛光
3、缝制厚料用细线;相应更换缝线
4、缝线强度太差;更换缝线
5、压线压力太紧,使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应适当旋松夹线骡母
6、旋梭内槽有锐角,将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应将旋梭内抛光,然后试装,或者更换新的旋梭
7、旋梭定位钩与梭架凹口配合不当;调整旋梭定位钩的配合,使面线能顺利通过
8、针过热把化纤线熔断;应对化纤线采取机针或缝线冷确(硅油)
9、针板容针孔边缘有毛刺及锐角以致碰伤缝线;可用纱绳和抛光膏拉光,但不能拉的过大,太大会引起跳线
10、机针的位置装错;调整机针到正确位置
11、机针弯曲;更换新机针
12、针杆上下行程不对,针杆曲柄上的挑线、曲柄定位骡钉没有定位在挑线曲柄的凹槽内或定位方向错误;应重新定位后纠正错误的定位方向
断底线
1、梭芯线绕的太满、太松、太乱、使底线在缝纫过程中出线不畅,造成断线;可修正绕线器,使梭芯上的绕线达到均匀、紧凑、整齐即可
2、梭芯太大或梭芯同心度不好,运转不灵活;适当改善梭克与梭芯的配合
3、送布牙位置太低,送布牙底部快口处和底线出线的距离过小,使底线和牙齿底部快口发生接触摩擦;合理调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布牙用细砂皮拉光牙齿底部的快口处
4、梭皮压底线口由于磨损而造成快口;更换新梭皮
5、旋梭皮边缘发毛,擦断底线;修磨旋梭皮边缘不光处
6、梭皮和梭克外壳配合不好,配合有间隙,出线的张力不圴;合理调整梭皮和梭克外壳的配合间隙,使底线出线张力无变化
浮线
是缝纫过程中较常见的缝纫故障之一。根据故障发生的症状,一般大致可分为:浮底、面线;毛巾状浮线;有时浮底、面线,有时不浮线的故障。
浮底、面线
1、由于送料与刺针的动作配合不对,造成底、面线在交织过程中受阻,形成浮线故障;合理调整偏心轮的定位位置来解决,调正要求:当机针开始刺料但离缝料2-3MM距离时,送浮底、布牙送料结束,这时就是偏心轮的定位位置面线
2、面线的张力过大,造成浮面线,反之,底线张力过大,则浮底线。浮面线:可调小面线的张力来解决;浮底线:可以调大面线的张力来解决;也可以调整底线的张力大小来解决
毛巾状浮线
1.由于旋梭受到外力作用而损伤,钩线各部位有裂痕或毛刺,使面线无法顺利通过,而造成毛巾状浮线的故障;应对旋梭进行检查,调整或更换
2、由于面线夹线器操作失灵或压脚压住缝料进行缝制时,松线钩和松线顶失灵。造成面线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缝制,面线无法收紧,少量余线留在缝料下面。可通过合理调整松线钉伸缩进、出位置和夹线器的进、出位置。使松线钉伸缩灵活,使夹线器既能松线,又能压线,应使夹线器在压脚抬起约5mm时松线,而压脚压住缝料时,起压线作用
3、由于梭克圆顶的过线圆弧面严重性生锈或有毛刺,使在缝制过程中出现时浮时不浮现象;可用细砂皮修磨圆弧处的铁锈或毛刺,并抛光达到一定的光洁度要求,使面线通过时无明显受阻现象
4、旋梭与旋梭定位钩间隙太小,装配没有到位,造成线脱不出来;旋梭凹槽处与定位钩小搭子端面处有一定间隙,薄料机约0.6mm左右,厚料机约0.8mm,两侧面应能控制旋梭不旋转,又能顺利出线
使用不同型号缝纫机针的方法如下:
首先,常见的缝纫机分为家用缝纫机和工业缝纫机。缝纫机针型号是指机针粗细,机针越粗缝的料越厚,机针越细缝的料越薄,长度不变。缝纫机针的标准全世界通用,有9号,11号,14号,16号,型号越小,机 针越细,号越大,针越粗。
一、家用缝纫机针的使用方法
家用缝纫机机针的针柄在圆形柱体上切除了一部分,便于不会使用缝纫机的初学者安装。
9号和11号机针:宜缝绸缎、细纺、尼龙绸、涤丝绸、细支纱、棉细布、涤棉白布、漂布。.
12号和13号机针:宜缝人造棉、的确良、府绸维尼龙和平纹布。
14号和16号机针:宜缝白市布、斜纹布、单面卡、被单布、哗叽涤棉斜布、舍味呢、法兰绒、薄花呢、涤卡等。
18号机针:宜缝厚卡其、帆布、呢绒、大衣呢、厚绒、人造革、毛皮、沙发布等。
2号机针:宜缝人造革泡沫塑料。
二、工业缝纫机的使用方法
工业缝纫机机针与家用缝纫机机针不一样,工业缝纫机机针的针柄为圆形柱
体。
验针方法:将机针放在针板、玻璃等平面上滚动,机针和平板之间的间隙要一样(弯曲的针不能用)。
薄面料用细线和细针,针孔不会太大;厚料用粗针才能穿透面料,而不损坏机针。
机针的针孔,是携带机针缝线通过缝料的那一部分。针孔部位周围的加工必须非常光滑、均匀,缝线自由通过针孔,只有这种针在使用时就不会出现断线现象。
经常断线的原因之一是针孔毛刺造成的,检验方法是将线穿入针孔,让机针上下自由滑落,有毛刺的一看就明白了。
针孔两侧有针槽。一条是长槽,是短槽,在机针通过织物时,可以保证缝线的自由移动,否则,缝线将被缝料挤压在机针侧面。
扩展资料
机针材质质量的判断:劣质机针很软,在缝纫时机针易被拽离位,针的错位导致机针直接碰针板,出现断针。 针尖应光滑,无尖刺锈斑,这样减少机针切断面料纤维。
缝纫机针安装时的注意事项:1. 机针的针柄平面向后。 如果针柄装反了,将不能正常缝纫。 2. 将机针在针杆的针槽内向上推到顶。 机针向上推到顶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不能正常使用。3. 适当拧紧针夹螺钉,但不要将螺钉拧得过紧。 这一点最容易被忽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缝纫机机针
一、 绷缝机的输送动力系统
因为绷缝机多用于缝制针织面料,所以多是采用前后两组送料牙输送动力进行输送缝料,此种输送动力是两组送料牙分别处于相对的独立。可将前后两组送料牙调整同步输送动作,或有快、慢的分别。当缝制有弹性较强的针织面料和二层轻薄针织面料时,可以调整送料牙送料速度比差动牙送料速度快,或送料牙送料速度比差动牙送料速度慢,正确调整好送料牙与差动的送料速度,能使缝制后的衣料减轻拉长和皱缩变形,使之美观。
二、 机头型式的设计
绷缝机机头型式的设计多是高台型装置,为了配合各种不同缝制工序的制作用途,机头型式的设计还有圆嘴绕臂型,圆嘴出臂型,圆嘴入臂型 等。高台型绷缝机头可适用于缝制长缝口线迹的平面裁片;圆嘴绕臂型是为缝制袖口滚边或折边的边缘缝制而设计的;圆嘴出臂型是用于缝制筒状部位的缝口,如袖底侧缝口、裤侧缝口的缝制;圆嘴入臂型是为缝制内裤底档缝口的制作而设计的;此外高台型机头可备有斜角型的设计以配合缝制不同型状的裁片。有些在绷缝机机头右方设计有一个缉缝附件(车缝辅助器)的安装位置。如应用于滚边的操作工序,使缉缝附件能接连在针板的右方配合缉缝。
三、 绷缝机在生产工序上的应用
(一)作滚边车缝
利用捆条把裁片的毛边包裹车缝,如果用光滚边。缝口上的缝料层数太多、太厚,如是贴体裁剪的衣服穿着时可能不舒服,但如果应用绷缝机缝制的602(二针四线绷缝)或605(三针五线绷缝)线迹,把捆条的毛边包缝,则可以将缝口上的缝料层数由五层减至三层,也可以采用406(二针三线绷缝)或407(三针四线绷缝)线迹(把绷缝机的面覆盖装饰线去掉即可由602线迹变成406线迹),见图8。可在绷缝机上安装滚边用的车缝辅助器操作,这样既可减薄缝口的厚度又可提高操作效率。
(二)包缝后再绷缝
针织成衣在用包缝线迹缝合后,因缝口的缝份凸出不服贴,这时可以用绷缝线迹将缝份覆盖平服。使凸出的缝份服贴,但这道工序的操作多配用特别的针板与压脚以固定缝口使操作更易控制。
(三)绱花边的缝制工序
由于绷缝线迹的两针或三针之间的阔度,另有呈网状的缝线可以覆盖着花边带条直接驳缝在裁片上的缝口。而无需把裁片的边缘摺入以防散边,这样可以减少缝口的厚度,穿着时比较舒服,如女装针织内衣裤多用此方法缝制。
(四)摺边绷缝工序
为了使摺边缝口的厚度减薄,成衣的边缘常是利用包缝线迹包缝后再作单摺缉缝或暗线挑脚处理,如裙下摆、裤脚、袖口等,这样可以减少因弯位双摺边缉缝而常出现的扭边现象,但这种处理方法需经包缝后再缉缝两个工序完成,如果成衣的款式配合可以应用406(二针三线绷缝)线迹,将成衣单摺边绷缝。把两个工序合为一个工序完成,提高生产效率。
(五)弹性面料上的缝制
由于绷缝线迹伸缩力特强,所以特别适用于针织面料或其它弹性面料的缝制,如针织T恤、内衣裤多使用绷缝机。此外,绷缝线迹可在上面覆盖有呈网状的装饰线,其除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外,针织/毛衣装明贴袋的操作可用此绷缝线迹缝制,这样可减少摺边的厚度,而且操作容易,不需摺烫明贴袋边缘的缝份而能直接把贴袋裁片缝上,可以节省操作工序及时间。
经以上工序用途分析可以看出绷缝机的用途甚广,如有效地运用其性能,选择合适的机头型式去应用,在适当时配上合适的车缝辅助器,能更好的发挥绷缝机的高效能特性。
要想买机器的话就去杭州搜盈服装设备有限公司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