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棒的使用方法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也可以将灸条直接点燃放进灸筒,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详细方法:
1、首先将艾条外面的一层包装纸撕掉,再将艾条点燃。
2、将温灸棒拿在手中,水平将艾条放进温灸棒里。
3、放进去之后将温灸棒直线状拿着,然后在有弹簧的那一头往下按一按,艾条就会下去温灸棒可以滚动的那部分。
4、完成以上步骤后,烟会从小孔里面冒出来,这是就可以开始温灸了!
艾灸棒使用方法教程如下:
艾灸棒是用金属等材质制成的圆筒灸具,能够直接对药物气体热度进行操控,具有调节气血、温中通络、散寒解表的作用。艾灸棒是通过温灸器放置在治疗部位,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艾灸棒的使用方法是在施灸的时候,先用艾绒或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桶,点燃后把温灸器盖好扣上,也可以将艾条直接点燃放在灸桶里。可以放在腧穴或应灸的部位进行治疗,艾灸发出的温热可以透过金属,以及金属之间的小孔散发出来。使用时需要将艾灸棒直接贴在皮肤表面上,以艾灸的部位皮肤红润为度。
使用艾灸棒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放在同一个部位过长时间,需要在艾灸的部位来回滚动。温灸棒一般不能立着或斜着进行灸治,需要按照水平方向直接贴在皮肤表面。另外艾灸棒点上火以后悬空的时间不能过久,因为艾灸的温度上升比较快,艾灸棒金属的温度也会随之上升,以免接触皮肤时温度过高造成烫伤。
一般每次用艾灸棒灸治用2-3条艾条即可,灸治后在温灸器的控制口会产生油垢,要定期清理,灸治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且饥饿或过饱、饮酒后不宜用艾灸棒进行艾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破损的部位禁灸。如果艾灸后出现水泡要注意保护起泡部位的皮肤,避免衣服摩擦。
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接触冷水,不洗手、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也可以将灸条直接点燃放进灸筒,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灸器点上火后不可悬空过久,以免接触皮肤时温度过高,以致烫伤,如悬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将灸器之温度搓低后再继续使用,每隔一段时间,应将灸器敲除支。
3、每使用灸条二至三条后,在灸器控制口会产生温灸油垢,应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条之通畅。
4、熄火时,只要将上端弹簧部分按下同时倒置灸器使灸条滑入管内,停留10秒钟即熄灭。
5、温灸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6、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7、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国内外医学资料和临床实践证实:艾灸棒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却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2)打开设备页面,扫一扫。
3)放置艾片
4)预热,设备启动后将自动预热至160℃,随后会自动跳转至125℃,放在施灸穴位即可。
5)温度可根据个人的承受力来进行触摸操控或手机操作。
也有可能是买回去拆开以后保存不得当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点燃的不充分
如果还有问题 请HI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