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P环链电动葫芦有用途和特点呀
DHP环链电动葫芦主要用于工程建筑整体提升脚手架的施工,爬模的提升,大型油罐焊接,也可以用于石材加工行业的装卸、路桥施工及设备安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制动可靠、使用方便的特点。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助到你,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咨询我
河北赛能起重 技术部 杨工
电箱: 一级电箱、二级电箱、三级电箱
测量仪器: 激光全站仪、激光经纬仪、水平仪、激光垂准仪
焊接设备:氩弧焊、电焊机、电焊机
起吊设备: 汽车吊、卷扬机、电动葫芦
打磨及切割设备: 切割机、打磨机
喷漆设备: 空压机
电动工具: 电钻及电动批
叉车、推车(水平运输设备)
辅助工具
红山 文化 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等北方地区,其中辽河流域是其发祥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山文化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红山文化论文篇1浅谈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
摘要:红山文化玉器是西辽河流域史前玉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的代表,在这一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也日渐成熟完善。红山的先民们在制作玉器方面已能成熟掌握切割、琢磨、圆雕、 浮雕 、透雕等基本 方法 ,同时还能成熟运用双面雕、钻孔、掏膛、镂空、线刻、抛光及装饰技巧。根据玉器结构及其表面所保留的加工痕迹考察。红山文化玉器在切割和雕琢中运用了旋转性工具――砣具。这一通过砣片旋转研磨进行加工制作的工艺,即使在今天仍被普遍运用,是制作玉器的一个重要工具。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砣机
一
红山文化玉器古玉属于东北玉系统,质地为阳起石或透闪石,硬度较大,在当时没有如现在一样的高硬度金属工具的条件下,加工如此坚硬的石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代加工玉器的主要手段是碾玉,即将金刚石放在旋转的砣上,利用摩擦力使其成型,然后琢磨,尔后才可成玉器,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在玉器的制作过程中,碾磨和琢磨是不可缺少的制作过程。所谓碾磨又叫“光亮”、“抛光”,是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及铜制的链子,磨玉器的粗糙部位,使其平整。并通过应用氧化烙等一些化学粉剂原料作介质,使玉器显露出光洁、温润和晶莹的质地。琢磨也是加工玉器的重要手段。因为玉石特别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砣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冲、压、勾等工艺一点一点地琢磨而成。制玉工艺品最早是源自石工艺之中的,并且承袭了磨制石器工艺,是随着玉、石的分化逐步演化而来的,但是应晚于玉石的分化,如果玉石分化是从旧石器时期人们选择石料开始的话,那么制玉工艺与炻器工艺分化就应该从新石器时代磨制炻器开始。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工艺主要有直接打击法、砸击法、间接打击法三种,与制玉工艺联系较少。“磨制工艺,是把炻器表面磨光、磨出刃锋,并把石材磨制成型,这在炻器的制作上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进步。”①磨制石器工艺过程:
(1)切割。将石材打制或切割成一定形状的粗坯,在扁平的石材上加沙蘸水,用木片压擦,从两面切成沟状,然后切断。
(2)研磨。放在大的砥石上加水磨,磨光滑。
(3)钻孔。用石钻、骨锥、木杆或竹管加沙蘸水在石器的上部磨透打钻。可见,磨制石器工艺是通过切割、打磨、钻孔三种工已艺完成的。这三种工艺完全被早期制玉工艺沿袭下来,在这一时期玉石分化也已经完成。制玉与制石工艺虽已开始分化,但并未完全脱离,这很可能是由于石玉匠还同在一个作坊内工作的缘故。红山文化有大量玉器出土,这些玉器体现了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艺。
玉器制作步骤主要包括:
(1)切割成材。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制作玉器的过程中普遍使用切割成材技术,使器物大致具备要加工的形状,经过切割后形成玉材,形状已基本规则整齐。
(2)打磨加工。红山文化先民们在制作玉器的过程中一般不直接利用切割成材的玉料,而是将玉料进行近一步加工,使边缘棱角变得圆润光滑,把平面加工出弧度。
(3)钻孔。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已熟练掌握了管钻孔技术,并且在钻孔后还要对孔边缘锋利的楞进行打磨和处理,使钻的孔既规整又达到圆润光滑的效果。
(4)施加文饰。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大部分都有文饰,对玉器施加文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刻线和研磨。刻线一般用来表现动物的头部和鸟的羽翼。
红山文化玉器上的另一种装饰是在玉器表面磨出一种很浅的瓦沟状文饰。这种纹饰主要用于对较薄片状的玉器如勾云形玉佩、玉璧饰等进行装饰。由于瓦沟状纹具有深线起伏随形体而变化及瓦沟的深线、宽度匀称的特点,并且它能随着光线照射度的变化和器物的摆动时隐时现,所以更宜表现玉器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虽然制玉工艺与制石工艺在制作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区别,既抛光工艺。如前所述,磨制玉器大多都会运用抛光工艺,使玉器表面比炻器细腻整洁。制玉工艺从制石工艺中分离出来是由于制玉工具砣机的出现,这一新式工具的诞生给制玉工艺带来了一场空前的革命。
二
红山玉器的制作工具主要是砣机。砣机即磨玉机,明代人称之为“琢玉机”,清朝时被称作是“水凳”。在玉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琢玉的工具砣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制玉工具中最重要的得力工具,这一工具将制玉工艺推向琢磨玉器的崭新阶段,它标志着制玉工艺彻底从制石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工艺。
红山文化玉器中以砣成形的有勾云形器、扉楞、孔、刃状边、勾形饰。如玉龙,高26厘米,断面直径2.3至2.9厘米,板材30×28×2,其底面积840平方厘米,厚2厘米。②“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这些只有用陀机才能做到。砣机是在什么时候被发明的,这是我国玉器史上长期争论并且很难统一的一个问题。
如国内赵汝珍认为砣矶发明于原始社会:“至唐虞之时用玉尤为繁多,制玉亦见精良,改用陀磨而不全用手工艺矣。”③夏商周时期出现青铜砣机,是一种跪式结构,高约30至50厘米,一手拉动弓弦转动,另一手拖玉琢磨,所谓玉人就是坐在砣机前托玉蘸调水沙磨玉的人。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制造出铁制砣机,并出现了专司砣机转动的辅助工人。由几人共同操作完成磨玉工作。铁制砣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人操作的足踏高腿桌式砣机,唐代已出现了我们如今所说的“碾子”。唐宋时期人们以“碾”训“砣”,借用碾子旋转来象征砣机琢玉,这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碾玉也就是用砣机制玉之意。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凡玉初剖时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④这是对明代玉机的记载。
到清代,砣机被称为“水凳”。李澄渊1891年(光绪17年)应英国医师卜君要求而作《玉作图说》是较完善的关于砣机的图像资料。⑤他“历观玉琢琢磨各式绘以成图”(《玉作图》序),经现场调查作了写生,每图都辅以文字说明,不仅描绘了玉匠劳动操作的场面,还将重要工具一一注明。从中可见清代玉工如何操作水凳。这种碾机是经历代玉匠改进而得的,是一流的古代碾玉设备,被称为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机(高凳或水凳)。现代的砣机有两种:一种为电动砣机,砣子是用钻石粉制成,所以又称为沙砣,转速10~5000转每分钟⑥另一种是蛇皮钻,类似牙医的修牙机,转速达3000至20000转每分钟。⑦现代砣机不用蘸水砂,只用细流水即可,效率更高。故此,砣机在制玉工艺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玉器更生动精美,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的制作工艺。
(1)玉龙。龙被称作是中国人的图腾,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制作工艺堪称精湛。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玉龙最早发现于1971年春内蒙古赤峰市蒙牛特旗三星他拉村,这块玉龙是用一整块碧绿色铀岩玉圆雕而成,兼有乳白色玫瑰纹,细部采用圆雕、线圆雕手法表现,锻断面成扁圆形。其吻部前伸,略向上翘,嘴紧闭,鼻端平齐,上沿起锐利的棱线,一对圆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前眼角圆而起楞,眼尾细长上挑,额及颚底皆刻有细密的棱形网状纹,颈脊起长鬃,长约20厘米,占龙体的三分之一,呈扁平薄片状弯曲上卷披向后背,两侧磨出不明显的线凹槽,龙尾向内弯曲,末端圆尖,背部一对圆孔。
(2)兽面纹玉佩和勾云形玉佩。兽面纹玉佩用较薄的长方形片状玉制作,有镂空出对称的双角、双眉、双耳及鼻、口等,下部有3-7个獠牙,尖锐犀利,兽眼狰狞,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砣具。勾云玉佩用对磨镂空的方法,塑造出弯卷的沟角,镂空部位两侧形成宽缓斜坡,镂空以外的部位沿着轮廓的走向打磨出宽缓的线凹槽,这些斜坡和凹槽能折射不同角度的光,并呈层次感、立体感,造型优美流畅。
(3)马蹄形玉箍。其形似马蹄,因器内中空呈箍状而得名。这类玉器表面上看起来简单,但其雕琢十分费工夫,原始先民在雕琢这种器物是采用了线锯搜空(即以钻杆在器物边缘钻一小孔,穿入绳线,加入适当的水和研磨料往复穿梭进行切割的方法)、掏膛取芯的方法使之出现弧线形琢磨痕迹。在古代尚未出现金属丝线时,即能依靠竹木纤维或兽皮藤条制成一件玉雕,着实需要费一番心血。
(4)玉璧。绝大多数为长圆形,玉璧边缘处呈刃状,截面近似于菱形,上侧中央常钻有两个小孔作穿系用。红山玉璧还有双联璧和三联璧,做法是在一个上小下大的长圆状玉片上分别琢磨出两个或三个由小到大的圆孔,然后才在外缘上依中孔的位置两侧各切磨出一个人字形,打磨成刃状。
(5)玉鸟。多为扁体,常做成双翅挺展的�形,最长不超过4厘米,头上仰,方尾,有爪的作攀附形状,腹部靠头处有一小孔,腹部中间厚两侧薄,背平,用纹勾勒出鸟的羽毛。
(6)玉龟。先切割出形状,周边进行圆雕,用阳线简略几笔刻画出龟的头部、龟爪和龟尾,然后打磨光滑,有的在尾部穿孔。玉龟略呈方形,一般5厘米左右,匍匐状,背部稍微向上凸起。
四
从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与良渚文化玉器制作工艺比较来看。良渚文化聚落在东海之滨的太湖平原,属于海洋性文化。1936年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在浙江杭县的良渚镇附近的六个地点进行了小规模开发,出土了一批泥制黑衣陶器,还搜集到一批石器,并调查了1930年发现的随葬玉制棕璧的墓葬。他对这些资料作了及时地整理,写了《良渚》一书,保存了这些考古资料。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根据考古学的命名原则,将该遗址命名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我国南方发现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良渚文化发现前后,杭嘉湖地区多次出土良渚古玉。1903年天宁寺湾出土大型玉璧1930年,在苏嘉公路桥北端出土一批玉器1937年双桥发现90多件玉器。⑧考古界一般认为良渚文化玉器的时代为周汉之间。自1973年发掘吴县草鞋山首次确定良渚文化琮璧的时代后,⑨相继发掘了江苏吴县张陵山(1977年)⑩等大型良渚文化墓地,出土了上千件琮璧玉器和装饰玉器。红山、良渚文化大件玉器均出自墓葬,玉器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墓葬的规模,与器件数与规模成正比,但红山与良渚玉器在制作工艺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红山文化的琢玉技术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已具有了比较丰富的制玉 经验 。红山文化琢玉的最大特点在于玉匠对玉材的熟炼运用,能较好地把握器物的造型特点,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红山文化玉器制作的最大特色就是“神似”。红山文化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龟、鸟等只在主要部位加以刻画,线条都为线凹槽纹,或隐或现,富于变化。玉龙躯体光洁无纹,头部精雕细琢。红山古玉的穿孔、抛光、琢刻都十分简练得体。
与红山玉器相比,良渚古玉则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它缺少红山玉器那种精细灵气,它以线刻技术闻名。最能体现良渚文化玉器制作水平的是兽面纹的刻画。方柱形玉琮四面中间立槽,槽两边基本等距离,每一节上下间距几乎相等,误差极小。琮的兽面图基本相同,兽面不在侧面中间,而是在旋角上,两个半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使兽面的鼻、口更具形象。兽面的纹饰刻划最细的仅0.7丝米,内眼圈直径只有2毫米,只可在放大镜下才能清晰辨别,琢玉水平十分精湛。
另外,对于制作工艺中的镂空的方法也不一样。红山文化以砣具镂空为主,称为“砣具镂空”,如勾云形玉佩就是用砣具双面对磨而成。镂空末端呈尖线状,镂空处上宽下窄,边缘似薄刃是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的独自砣具镂空特征。良渚文化则以呈钻配合软性线具楼空为特色,称“线具镂空”。
从玉的制作工艺可以辨别玉器的真伪。红山文化玉器已有上百件被科学地发掘出来,它对填补和丰富我国上古玉文化的内容起了推动作用,也导致中国史上“玉兵时代”的再提出和文明起源的再讨论。11 文物界对玉的性质及玉器所反映的文化特征进行的考古研究,进一步提高了红山文化玉器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注 释:
①徐惟诚.中国 百科 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474.
②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③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④宋应星.天工开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308.
⑤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⑥赵永魁,张加勉.中国玉石 雕刻 工艺技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33.
⑦赵永魁,张加勉.中国玉石雕刻工艺技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34.
⑧卫聚贤.吴越考古汇志[J].说文月刊,1939,(3).
⑨殷志强.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J].北方文物,1988,(1):8-12.
⑩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红山文化论文篇2试谈红山文化玉器类型
摘 要: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造型多样,类型划分方法也有多种,按照玉器形制及使用功能,红山文化玉器可分为装饰类、工具类、 动物类 和宗教典礼类4种类型,这些造型多样、寓意深刻的玉器,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先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更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反应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类型
红山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等北方地区,其中辽河流域是其发祥地。1971年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图的大玉龙被鉴定为红山文化遗物,红山文化玉器讨论和研究开始兴盛,自70年代至今阜新胡头沟、朝阳牛河梁等多地的玉器被源源不断的发掘,古老的红山文化玉器震惊了海内外人士,学界对其研究也深入到了各个层面,本文将对其类型作主要探讨。
一、装饰类
和原始先民制造的青铜器、石器一样,红山文化玉器也存在着大量的装饰类玉器,可以佩戴在人们的手、耳、颈等部位。
玉环――玉环是壁的一种,有大小之分,大的可以用来佩戴在手腕和手臂上,充当手镯、臂镯,小的可以佩戴在手上、耳朵上或者作为串饰佩戴在衣服上。在牛河梁发现的玉器均佩戴在手腕上
玉珠――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玉珠类型已经非常丰富,在形状上有圆珠、半球、扇圆形以及扁圆薄片形,可以串起来充当衣服上的饰物或佩戴在颈部。巴林右旗那斯台发掘的玉珠有60余件,其他如城子山、胡头沟遗址也有大量玉珠发现
玉�――形状多为扁平圆形或环形,上面有一个缺口。从已经出土的情况来看,玉�多放在墓主的耳边,因而推测是重要的耳饰。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出土有两件玉�,形状为圆环形,有一缺口,在墓主耳部。
二、工具类
在已经发现的考古遗址中,工具类的玉器和某些石制或陶制的生产工具非常类似,因而工具类玉器应是仿照实际的工具进行雕琢而成的。
玉斧――玉斧和普通的石斧类型相似,都为梯形弧刃,做工非常精致但没有刃口,因而应为非实用玉器。在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的玉斧为长方形,和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斧外形非常接近
玉棒――这种玉器在红山文化玉器中非常常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柱状,一端呈圆弧凸起,且有两匝凸棱,另外一端为漫圆尖,还有一类是长柱形,一端是椭圆形的斜面,另一端则为圆尖状。胡头沟遗址发掘了4件玉棒属于第二种类型,牛河梁遗址发掘的一件玉棒则属于第一种。根据这类玉棒的形状,可以推测是模仿石椎、石磨棒而制造的,著名的考古学家古方则提出是萨满巫师使用的鼓槌
玉勾形器――这类玉器出土的不多,那斯台遗址曾经出土过一件,颜色为青色,呈扁平体,两面均磨刃,锋部为弯钩,末端有孔,其中内援间还有一个凹形槽,应作为复合器使用。
三、动物类
这类玉器在已经发掘的遗址中所占比例也较多,在动物造型上有猪、鸟、鱼、龟等多种。
玉猪龙――这是红山文化中非常典范的代表,在多处遗址中都曾发掘。各地的玉猪龙形态差别不大,均为身体蜷曲,头部和猪类似,竖耳圆眼,口微张,口眼间有横向沟纹皱褶,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玉器富予了和人类生活相关的猪的体态特征,因而“猪龙变化说”拥有很大一部分支持者。这种玉器可分为两种:一种蜷曲如环,首尾相接或相近,头部比较大,双耳竖起,双目圆睁,头部有一圆形小孔。牛河梁、敖汉下洼、那斯台、巴林左旗尖山子等地都有这种玉器。还有一种,首尾明显分开,双目为梭状,没有双耳,在颈后有弯勾状长鬣。这种玉龙比较少,当前仅在三星他拉发掘出一件,精雕细琢,通体抛光,体态造型都非常完美,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好的龙形象
双猪首环形器――这种玉器当前也仅在知城子山发掘1件,整体为长条形,顶侧为三联弧状,器身中部有3个并排圆孔,两端均有一个猪首,且两个猪首的神态相近,耳朵较大,额头隆起,眼睛呈菱形,底面平直中部有4个漏斗状小孔
兽面形器――该玉器也仅在牛河梁遗址发掘出1件,在墓主人腹部正中,因而有学者如郭大顺推测为腰带饰。颜色为淡绿色,器体扁平,耳部较大,为圆尖状,竖起,眼睛及鼻孔用圆孔刻出,鼻、嘴均用阴线表示,嘴唇紧闭,嘴角下咧,中部有两个小孔,能够穿系捆绑
玉鸟――这种玉器发掘出的较多,除正式发掘品外,还有采集品和传世品。体态多样,造型不一,在胡头沟、那斯台、阜新县福兴地均有出土
玉�――即民间所说的猫头鹰,�形象也较为常见。主要有两类:一类翅膀略微展开,爪攀附,背面有2或3个横穿孔,在斯台遗址中可以看到。还有一类翅膀展开幅度较大,圆弧形,没有爪,背面有一孔,胡头沟遗址中能够看到这类
玉龟――也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多见的类型,说明龟对当时人们来说一种重要的存在。牛河梁遗址发掘出一件,龟壳状,雕琢精湛,尤其是龟的龟纹雕刻非常细致逼真,也是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玉龟
玉鱼――红山文化遗址附近多有河流经过,而古代人们渔猎是人们生存的重要保证,也是重要的装饰品造型的素材。玉鱼为扁锥形,颈部刻有阴刻线纹,左侧有浅槽,双目对穿呈孔
玉蚕――蚕也是古代先民重要的崇拜生物,在缺乏自然知识的理解下人们希望自己可以像蚕一样转而再生,同时用来祈求丰衣足食。那斯台遗址共发掘了4件玉蚕,造型相近、制作较为粗略,体态也较为原始,是迄今为止所发掘的最早的蚕形象。
四、宗教典礼类
古代先民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产生了各种巫术崇拜和宗教典礼,这种玉器造型和其他类型相比较为独特。
玉璧、双联璧、三联璧――其中玉璧的形状外缘为圆或方圆,内缘都是圆形,边缘处均磨薄,一侧边缘中部有1―4个圆孔,也有少数无钻孔。这类玉器见于胡头沟、牛河梁遗址双联玉上小下大,上端有半圆、圆弧、尖圆等3种形状,下端则为圆或方圆,中部有两个钻孔,边缘均磨薄,上下体连接处有凹痕。这种玉器出土较少,在牛河梁遗址发掘了3件三联玉璧有两种,一种在造型上和双联玉璧相近,只不过体中部的圆孔自上而下逐渐变大,体侧有凹痕,在胡头沟发掘出1件。还有一种为长条状,一侧平直,一侧为三联弧形,中部有3个圆孔。在内蒙古的那斯台遗址发掘出1件玉箍形器――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范代表,数量较多,大都为扁圆筒状,腹壁斜直,部分玉箍形器的平口边缘有两个圆孔。在牛河梁遗址中有出土,置于墓主头骨下面或胸部
勾云形器――勾云形器形体扁薄,造型上和卷云或变体动物较为相似。勾云形器和其他玉器相比形态较为多样,包括5种,一种为长方形,中部圆形镂空,两侧勾角略直,器体两面非常光平。在牛河梁遗址中发掘的就属此类第二种也为长方形,中部同样镂空但为勾云状,外围有浅凹槽纹,两侧勾角弯曲较为明显。城子山、那斯台遗址发掘的当属此类第三种大略为方形,中部和二类相同,上下两端各有一对勾角,上端边缘处尖状小凸,下端中部有尖齿状小凸,器体两侧各有一个较长的勾角,下端向外弯曲,为圆尖形。巴林右旗巴彦他拉苏木发掘的玉器当属此类第四种为椭圆形,中部有3个三角形排列的圆孔,上侧及两侧均外弧,下侧中部外有尖齿状小凸。在牛河梁遗址发掘的当属此类最后一种为圆角长方形,上下侧呈长边平直状,左右侧略弧,中部和四类一样有3个三角形排列圆形小孔,左右两侧中部有方形小凸,下侧两端尖角内收,正、反两面均有浅凹槽纹路。这种玉器目前仅在牛河梁遗址出土1件。
事实上,除了上述4种类型外,红山文化玉器中还有 人物类 玉器,但是此类玉器目前所发掘数量较少,学界对于其特征的研究还存在不少疑惑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这类玉器造型各异、大小不一,主要分为石雕人像和玉人面饰两种,那斯台遗址出土了两件石雕人像,4件人面形石饰。巴林右旗出土了1件玉人面饰。
综上所述,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分为动物造型和宗教典礼类两种造型,其他类型地位并不突出。这些造型多样、寓意深刻的玉器,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先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更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反应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参考文献:
〔1〕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2011,(03).
〔2〕王小磊.红山文化典型玉器浅析[J].大众文艺,2011,(21).
〔3〕吕昕娱.试析红山文化玉礼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4〕崔岩勤.红山文化玉器教学资源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5〕吕军,栾兆鹏.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综述[J].北方文物,2000,(03).
〔6〕刘国祥.牛河梁玉器初步研究[J].文物,2000,(06).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红山文化论文”
涂料的种类很多,真石漆是涂料的一种,这种涂料产生的装饰效果和大理石是非常相似的,可以用来制作大理石花岗岩的涂料。真石漆可以用来装饰建筑物的室内外墙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装饰涂料。真石漆具有非常好的抗冻性,是一种可以延长建筑物寿命的涂料,这种涂料可以用于抵抗外界的环境。
施工工艺流程
墙面基层处理
(1)材料及工具:200目砂纸、油石或角磨机
(2)首先对基层进行查看,对表面浮粒,残渣进行铲除确保表面清洁,无疏松物,无潮湿
(3)对表面细微裂缝,砂眼,阳角碰坏细小处进行全方位修复处理
(4)对于修复处,用粗砂纸打磨,确保修补后纹理和大面积一致,并清理浮灰,以确保饰面层与基层的结合牢固。验收标准:表面牢固、无疏松物、无裂缝、洁净、干燥,无潮湿、无砂眼、无空鼓、无砂浆疙瘩、无明显的凹凸部分等现象无油污、浮灰等其他污染物。
2.刮涂防潮腻子两遍
(1)采用防水腻子在抗裂层砂浆上批刮进行找平,腻子必须和抗裂砂浆相互兼容,最好采用同一企业的产品,否则,应胀缩不同将会导致真石漆出现大小不一的裂缝。
(2)腻子应现场调配,搅拌均匀,呈牙膏状,调配后应一次用完。稀释比例,粉料,水=100-20~29,即每袋25公斤粉料加水5~7.25公斤,施工后至少12h内必须防止雨淋,酷热阳光照射及霜冻。施工温度在5-35度,空气相对湿度在75%为宜。
(3)施工时,用抹刀将腻子均匀的施涂于基面上,每道批涂厚度控制在0.8mm以内,涂1-2道,第二道应在第一道完全干固后方可批涂。
(4)腻子干固后进行打磨至表面无刮痕平整为止,并清除浮灰,表面平整度偏差应控制在2mm以内。(5)待腻子干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验收标准:表面平整、均匀、洁净、无刮痕、无裂缝、阴阳角平直、方正、无浮灰等其他杂物。
3.滚涂抗碱底漆
(1)对基层表面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确认符合要求,检测基层含水率小于10%后,进行基层封墙底漆施工
(2)基层封底前对门窗,空调支架等金属件部位进行必要的包裹和遮盖,待整体喷涂完成后去除,以防止污染和锈蚀
(3)基层封闭底漆施工前,要严格按照产品规定的稀释比例进行稀释,注意,稀释时应对底漆充分搅拌,保证均匀
(4)腻子干透后方可涂刷底漆
(5)涂刷底漆4-6小时后进入下道工序验收标准:喷涂均匀,不漏涂、不漏底、不流挂。
4.分格缝弹线
根据要求对墙面进行分格,分格时从整个单体的四周由上而下同时分格,以保证四周相应的灰缝在同一水平线上,所有竖向灰缝相互平行,铅垂,做到灰缝横平竖直。 验收标准:线条横平竖直、双平行线宽窄一致、清晰明了。
5.涂刷分格缝漆
采用分格缝漆涂刷分格缝,为保证分格缝不出现露底,分格缝漆涂刷宽度可适当比设计宽一点,保证分格缝宽度范围内分格缝漆饱满。 验收标准:刷漆应横平竖直、宽窄一致、深浅一致,内分格缝漆饱满,效果分明,不露底、不起皮、不污染其他部位。
6.分格缝二次弹线
由于涂刷分格缝漆后,第一次分格缝弹线已被遮掩,为让胶带分格条顺直,需进行二次弹线只需弹出分格缝一边线即可
7.贴分格缝美纹纸
美纹纸粘贴时,与第二次分格缝弹线对齐即可。验收标准:美纹纸粘贴牢固、严密、平直,撕揭时间准确不损坏分格线、不粘坏缝漆。
8.真石漆喷涂
(1)真石漆应严格按产品规定的稀释比例进行稀释,稀释时应对真石漆充分搅拌,保证均匀
(2)喷涂时从上面到下面按顺序施工
(3)施工中涂料应接在分格线或窗套等处,避免结合处出现色差
(4)不同真石漆施工时,应先待一种真石漆施工完成并表干后方可进行另一种颜色真石漆施工,施工时需将另一种颜色真石漆进行保护防止污染。
(5)真石漆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搅拌均匀,施工间隙应盖紧桶盖,以防止涂料结皮
(6)采用喷涂法施工,施工前必须进行试喷,以确定所用喷嘴、工作压力、喷枪移动速度等施工因素,确保施涂质量和效果。
验收标准:喷涂均匀、厚薄一致、色泽一致,颗粒点状均匀,大小符合要求,不露底、不漏喷、无流坠等现象,阴角处无积料,不污染门窗、玻璃等其他部位。
9.真石漆打磨
真石漆打磨在喷涂防水保护膜之前,需用普通400-600目砂纸磨掉已干透涂层表面的浮砂及砂粒之锐角,增加天然真石漆表面的美感,同时保证防护膜的完全覆盖。
真石漆施工工艺小编已经为大家推荐完了。真石漆是一种复合力比较强的涂料,这种涂料适合在一些天气比较寒冷的地方使用,是一种可以耐冻的涂料,主要采用的是天然彩砂和乳液制作的。真石漆具有防火防水防耐酸碱的作用,是一种比较天然的石粉涂料。真石漆的仿真性是很高的,可以仿各种各样的石头。现在有很多装修工程,在进行装修的时候都会选择真石漆涂料。
一、博大
郑州博大面业有限公司,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名牌产品,国内较大的挂面生产厂家之一,以生产、销售挂面、面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东成
江苏东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电动工具知名品牌,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名牌,江苏省出口名牌,国内专业电动工具制造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理事单位。
三、索尔
索尔是广州巨王家具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巨王家具成立于2000年,以专业生产金属精品家具而享誉业界,其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各大城市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点。
四、龙韵
龙韵(LOMVUM)工具源自德国,由德国LOMVUM集团研发和检测、英国CMTM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五金工具品牌,产品涵盖电钻、电锤、电动扳手、测距仪、水平仪等五金工具。
五、沪豪
上海利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沪豪专业生产销售木工开孔器,清底刀,玻璃开孔器,铣刀,圆珠刀,石材雕刻刀,广告雕刻机,修边线,合金钻,数控刀片,修边机刀头,木工雕刻刀,石材浮雕刀,球头铣刀,倒角刀,花样刀,木工铣刀,合金板,合金刀,榫合刀等产品。
六、雷亚
浙江精力工具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五金之都——浙江武义,公司自1998年开始组建,经过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不断创新,已逐渐发展成为集科研、制造、销售为一体的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专业电动工具生产供应服务商之一。
七、沪工
上海轶鹰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沪工Hugong,千斤顶知名品牌,中国较大的手拉葫芦/电动提升机生产企业,起重机械专业制造商与服务供应商。
八、磨仙
磨仙品牌隶属于上海磨仙金刚石制品有限公司,目前经营的产品覆盖到金刚石工具,玻璃瓷,碗磨片,石磨盘,底轮,钎焊机,金刚石,水磨片,干磨片,云石片,磨边轮,混凝土切割片,磨边机,瓦刀,水钻钻头,水钻头,石材切割片,玻璃切割片,钻头,金刚钻等行业。
九、科麦斯
科麦斯品牌隶属于永康市臻美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主营克丝钳、充电式锂电钻、手电钻的知名企业。公司主要面象全国市场,客户群为中小型企业。员工人数68人,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发展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十、锐奔
浙江东森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和生产高效能专业电动工具和各类焊接、切割设备的综合性企业。公司并于2001年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了电钻、角磨、电圆锯等四十多个品种“CCC”认证GS CE EMC认证,产品远销海内外。
石膏罗马柱就是由柱和檐构成的,一般的柱也是分为三个部分,有柱础、还有柱身、柱头三部分,但是尺寸和形状都是不同的,像柱身还会有着各种各样的装饰花纹,这样体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罗马柱是一款历史性的产品,像这种产品能够让建筑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
石膏罗马柱安装过程:
1.首先在安装石膏罗马柱时,一定要对墙面进行处理干净才行,一般要把原有的底浆进行铲除度干净才行的。
2.还有就是在安装前一定要把石膏罗马柱位置摆正才行,要先做一个句号会比较好,然后可以在墙面或者顶面用2×2厘米方法来做,先会使用木龙骨来把位置定好,一般大小就是根据石膏罗马柱大小来定的,像螺丝的长度也是要选择好,这样才能固定好石膏饰品。
3.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安装前一定要先石膏罗马柱背面涂上建筑胶,到时安装时就会比较方便的,还要准备好一些螺丝固定石膏罗马柱上,这样才能固定在木龙骨点上,另外螺丝帽一定要做一些防锈处理才行,这样才会影响到整体的效果。
需要的工具有:
1、一个类似小电钻的打磨机;
2、一个圆盘抛光机;
3、相应的一套金刚石钻头;
4、相应的一套毡磨头和橡胶磨头及抛光膏;
5、相应的一套圆砂纸和圆布轮;
6、一套金刚石什锦锉;
7、一些600#---1200#的抛光砂纸,作为手工抛光用。
扩展资料
玉石打磨介绍
1、sanding 在涂装中是用砂纸、浮石、细石粉等摩擦介质摩擦被涂物或涂膜表面,谓之打磨。是涂装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一般是手工作业,也可用风动或电动器械进行。打磨贯穿于整个涂装过程中,不但白坯、打底或刮腻子都需打磨,涂面漆后也要打磨。
其功能为清除底材表面的毛刺、浮锈、油污、灰尘;清除涂层表面的粗颗粒及杂质,获得平整表面;对平滑的涂层表面要打磨至一定的粗糙度,增强涂层的附着力。分为干打磨法(dry sanding)和湿打磨法(wet sanding),后者是用水或其他湿润剂润滑,以获得更平滑的表面和洗掉磨粉。
2、打磨就是把CPU、内存等芯片用机器把原来的文字打磨掉,再抛光。
3、近似“抛光”。其实人工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使用的磨料粗细而已,号越小,粒度越细,号数越大就越粗,8000#就是最细。把玉器研磨抛光,用粗号研磨,细号抛光后的玉器很亮。抛光的玻璃,宝石,玉器,不锈钢,石材,可以达到镜面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打磨
a、古玉包浆说穿了就是氧化膜,其又分为软包浆和硬包浆,软包浆手头有肉涩感(北方语言叫肉头儿),硬包浆有明照玻璃光。软硬包浆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手长期盘玩或药液侵泡可做仿包浆。有经验者可区分。自然状态的子料也有包浆,一般硬度较高。
b、沁蚀可分为内沁和外沁,内沁就是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晶体酥松,白色絮状[玉内杂质不是沁而是脏,沁和脏要分清.]。外沁是外部介质的侵入。内沁由内向外发展,外沁由外向内发展,互相促进,直至钙化。有元外沁的古玉,玉质好可能内沁也不宜查觉。沁蚀状况和玉质密度分布、晶脏酥松状况及外部介质性状有关。仿沁浮而真沁沉。沁真也不能断真(如老玉新工)。
c、玉质:
新疆和田玉:是最美观,文化承载量最大的一种玉。商代以后的贵族器物多选此玉。其以今天的俄罗斯玉分子结构一致,俄器无法判别是和田料还是俄罗斯料。俄料多山料、和田多子料。西汉和田料品种最全、质量最好,常见黄玉、羊脂玉等。 辽宁岫崦玉:红山文化器物多采用此玉。古玉多料精工细。[注意区分岫崦黄玉、和田黄玉的区别]
河南独山玉:主要有两种颜色,白青色和白绿色,白青色多做仿古器,白绿色多做抵挡仿翠件。古器中少见此玉。
地方玉:各地产地方玉,多半石半玉。常见于高古器、良诸葛亮器、葬器等。
阿富汗玉:密度、硬度低,很像玻璃。古器少见此玉。
玻璃料器:料器装饰物[多战国]有大量出土。说起来是笑话,现在料器做的很像玉,很多行家打眼。[普通试硬度的方法必须在古玉鉴定中删除。古玉有包浆不能破坏之。]
d、形神:
如果说神是艺术之魂,那么古人之魂必不同于现在之魂。故再好的工匠也仿不出古人之魂。此魂必从真品中领悟,不可自以为是。
e、腐蚀:
某些介质对玉表面有腐蚀作用。土中玉器的腐蚀痕迹多为点状分布,像天上的星星或星星的集中;而非连续片状。汉墓中的铁器腐烂后形成的硫酸铁、亚硫酸铁,对玉的腐蚀作用最大。
f、文饰:
文饰千变万化且易仿,不宜作为判断真伪的依据。对文饰的了解有助于断代。
g、刀痕:
刀痕的研究对古玉鉴定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注意是刀痕不是刀工]。刀痕研究首先要掌握一点机械常识,如轴、轴套、转速、同轴度、跳动、偏摆,电动陀具、非电动陀机具结构特征、差别。陀具进化过程等。
(1)陀机具进化简述 同轴度是陀盘中心和转轴中心的误差。跳动是陀盘每转一周的上下位移。偏摆是陀盘每转一周偏离其所处平面的误差。现在机戒有误差,古代机戒误差更大。从理论上讲,陀具应先于玉器出现,无陀具则无玉器。自从有了机器,高难度的玉器加工才有了可能。轴在轴套中转动,轴套是轴的支撑,轴和轴套发生摩擦。转动:古为手动,今为电动,一慢、一快相差数百倍。出土的管状、柱状玉器,很可能就是轴和轴套。商代以前的轴和轴套多为玉石器,商周多为铜器,汉以后多为锻打后的铁器。故汉代陀机具精度大为提高,加工能力明显增强。这不仅表现在轴和轴套的配合上,而且表现在机件加工工艺性能和机戒的结构精度;机戒品种等。汉代出现精美的高浮雕并不奇怪,这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一矾。唐宋时期陀机具结构、精度、种类更加完善,但少有突破。一直延续到清代,陀机具的精度才又有了新的进步。现代电动陀机具精度高、速度快、刀更硬,进给力大,切削力强,故常显刀痕粗大、崩茬。又因现代陀具精巧、灵活,也不乏精细之做。此类仿品成本必高,各项都仿到位是不可能的。没有仿到位,只有研究不到位。
(2)刀痕鉴别 机戒性能上的区别,必导致工艺品方法的不同,刀痕特性不同。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古玉鉴定的利器。这里也是传统古玉鉴定理论的缺憾,即刀痕研究理论的缺失 。战国以前的陀机具大同小异,一般只能进行粗加工。细部都是手工刀具加工的,那时的手工刀具,一刀只能划出一条白痕,一个局部就要千万、万万刀,可见时间差和人力的投入细如发丝的绘刻线,细看也是多刀完成。如此工艺自然精细工整。只有葬器较为粗糙,孔、边未精加工。汉代器物陀痕和手工刀痕交织,工艺品能力大幅度提高。唐以后的器物以陀痕为主,仍能看出随着陀具的进步,器物表面痕迹的变化。[古玉即便有抛光,也不足以破坏表面刀痕。]崩茬、刀痕粗大是现在电动工具所为。无刀痕是现代抛光,菊皮状是过化学抛光。钻孔内壁有明显刀痕是电动钻头所为。陀痕和电动工具痕迹的区别只能在实践中逐渐掌握。
二、施工工艺
1.清理基面:处理基层的凹凸、不平、棱角等位置,清理浮灰。
2.刮腻子:根据基面平整度状况,刮一遍到两遍专用防水腻子。平整度控制误差值4mm以内。
3.涂刷底漆:采用滚筒或者喷枪均匀涂刷底漆一遍,目的是防水封碱、格缝上色。
4.贴格缝纸:按照设计要求的分格方式,测量、划线、贴纸,将格缝的部位用美纹纸贴上。
5.用喷枪喷涂真石漆主材,依据设计要求的花纹大小,起伏感强弱调整喷枪出气量。喷涂次数也根据颜色调整,喷涂1-3遍。
6.除去美纹纸。
7.涂刷透明面漆:滚涂或喷涂透明保护面漆1-2遍,提高真石漆的自洁性能。
8.结束清理,完成。
注:1.底漆即为格缝的颜色,具有耐候性。
2.每道工序施工时需要在前一道工序侧地干燥后进行。每个品牌产品干燥时间略有差异。